為什麼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做人?

2021-01-12 騰訊網

現代社會,很多時候我們會陷入各種困境。遇到困境的時候,我們總想著找到一種方法可以馬上解決問題,但結果往往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開始的時候能夠得到一點緩解,然後,又周而復始,不斷在煩惱裡循環。

比如,工作上遇到麻煩,我們可能會選擇跳槽來解決當前的困境。但如果不從根本上想清楚,我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工作對於我來說意味著什麼?我想從工作中得到什麼?我在工作中可以為別人帶來什麼?那麼,工作就會一直困擾你。

婚姻也是如此,最近關於離婚冷靜期的話題沸沸揚揚。但如果夫妻雙方不從根本上想清楚,我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婚姻對我意味著什麼?我在婚姻裡想要得到什麼?我願意承擔的責任是什麼?那麼,婚姻問題就會一直困擾你。離婚冷靜期只能治標,而非治本。

但我們常常不願意從源頭上去解決人生問題,總是為自己找了很多藉口,比如:「我的性格就是這樣的;我的星座是摩羯座,沒有辦法;我的屬相是兔子,性格就是這樣的,沒有辦法。」

這種性格決定行為的理念,阻礙了我們對於自我的認知,尤其阻礙了我們讓自己變得更好的努力。我們應該清楚的認識到,不是性格決定行為,而是行為決定性格。並不是因為你是摩羯座,有了一個固定的性格來決定你的行為,恰恰相反,是你的行為在決定你的性格。

人生最本質的事情就是做人

人類個體幾乎經歷了一樣的生命孕育的過程,但生而為人的性格和行為往往天差地別。人之所以會命運各不相同,哲學家叔本華歸納出三個原因:

第一:人是什麼(這裡的人是廣義的人格,比如健康、力量、氣質、道德、理智、教養等)。

第二:人有什麼(這裡的人就是財產和各種所有物)。

第三:一個人在他人的評價中處於什麼地位。

在今天這樣一個變幻莫測的時代,「人是什麼」比「人有什麼」要重要得多。你需要去追求物質、名譽,但你更需要追求的,是你獨立而健康的個性。

能夠讓我們應對變化的,從根本上說,並不是找一個穩定的公司、職業、技能,這些都靠不住,甚至房地產也靠不住。靠得住的,只有你自己的德性、思維方式、學習能力、心理承受力等等,這些才是真正屬於你的,能夠確保你在險惡的塵世平安生活的根基。

人生最本質的事情就是做人,做人就是成就自己的人格。如果我們把握了做人這個根本,那麼,一生就很簡單,卻又很豐富;根脈清晰,枝繁葉茂。如果我們不能把做人這一件事做好,那麼,做其它再多的事也沒有什麼用。

做人的過程,並不是一個索取的過程,而是一個把我們本來就有的東西挖掘出來的過程,是一個回歸的過程,是我們自己完全可以把控的。但很多人的困境在於,把所有的目標和精力都聚焦在一些自己無法把控的事情上,比如做官,發財,他們窮盡力氣去追逐,卻忘掉了自己唯一可以把控的事情,其實是做人。

王陽明的立志成聖之道

說到「做人」,不能不提中國明代思想家王陽明。他是心學的集大成者,他的「知行合一」對後世影響巨大。而王陽明心學最大的意義,就是提醒我們回到「做人」這個根本上來。

王陽明提出過三個原則:你應該有一個高於世俗的人生目標;你應該為你唯一的人生目標找到動力;你應該把任何事情當做你唯一目標的實現手段。

王陽明大約在12歲的少年時代,就確立了「讀書做聖賢」的志向,這個志向一下子把王陽明和同時代人拉開了距離。那個時代的讀書人,大部分都希望通過科舉實現自我價值,但這個自我價值只是為了做官,讀書已經不是為了人格的完善,而僅僅只是為了做官。

王陽明的立志成聖,既沒有走上退隱的路,也沒有走上絕大多數人走的做官的路,而是走了一條自我人格完善的路。他回到了儒家的初心,恢復了儒家的源流:要做人,做你應該成為的那種人。

成為聖賢,作為王陽明唯一的人生目標和終身追求的理念,不僅是心學的起點,也奠定了他一生的基礎。

著名文化學者費勇教授所著的一本《做人》以淺白的語言解讀王陽明的五個生活法則:這是有關日常生活困惑的答案書,一本切實可行的「做人「指導手冊。

《做人》2020年6月果麥文化出品

如何在工作中獲得幸福?如何找到內心真正的熱愛?如何擁有不焦慮的人生?

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身陷於各種各樣的苦惱中,往往在世俗標準和內心追求中左右搖擺。而在「三不朽」聖人王陽明看來,解決一切生活問題的根源,就在於「做人」這顆種子。王陽明將生活的全部答案,歸結為「做人」二字——做人,就是做你應該成為的那個人。

我們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

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剛剛創立企業的時候,遇到年輕的員工「造反」,要集體辭職,在和他們的溝通中,稻盛和夫領悟到,經營公司,只是為了實現個人的理想是不夠的,應該永遠保障員工及其家人的生活,以公司員工的幸福為目標。

但這還不夠,在自傳裡,他這樣講述當時的心理轉變:「自己的人生只是為了養活照料員工嗎?作為社會的一員應當有傾其一生而要承擔的崇高使命,譬如『為人類社會的進步發展做出貢獻』。「想明白這些後,他心中豁然開朗。

稻盛和夫做了好幾家上市公司,做了很多事,但他好像也是和王陽明一樣,只做了一件事。在回顧他自己一生經歷的時候,他有一句總結性的話:「人只要堅持正確的為人之道,整個宇宙都會幫助你的。」

美國著名的政治家和發明家富蘭克林,小時候的經歷並不順利,貧困、缺乏愛、沒有機會上學、離家出走、生意失敗,等等,但最後,他成為一個偉大的政治家和發明家。

富蘭克林20歲的時候,就給自己確立一套終生奉行的「正見」,徹底解決自己的人生問題。他總結自己過去很多的失敗其實是源於錯誤的生活選擇,因此,他為自己定了一系列的道德原則,力求自己道德完美,並可以一輩子恪守。

富蘭克林的原則,其實就是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就是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的總的「做人」原則。

富蘭克林還有一個習慣,就是有一本小本子,裡面是設計好的表格,對於自己哪些原則做到了,哪些沒有做到,都一一記錄下來。每天都記。而且富蘭克林喜歡抄寫各種格言。這種記錄的習慣,其實是對自己的生活每天在做一個整理。

做任何事,首先要找到關鍵點

王陽明關於「做人」的原則,如果應用到我們現代人的生活裡,其實很容易理解和學習。

這幾年很多人創業,但很多人創業的時候,並沒有想明白自己創業的根本是什麼,而是跟隨潮流,跟隨風氣,有些靠編故事拿到了投資,然後他們燒錢做了很多門面功夫,轟轟烈烈。

這就好比種樹,這幾年中國很多創業者的玩法是,先花錢搞一個很大的樹的架子,在上面弄了很多綠葉,很多掛件,看上去很茂密很好看,但是大樹沒有根部,自己不會生長,所以,用不了多久,就完全枯萎了。

如果按照王陽明心學的做人法則,如果你要創業的話,你首先要找到一個非常關鍵的點:你真正想做什麼?你自己身上有什麼別人拿不走的只有你才有的資源?

很多人的失敗,在於他們不去自己身上找目標,而是成天去找竅門,找風口。今天P2P,明天新零售,後天又是區塊鏈。最後的結局只能是一無所獲。

找工作也是如此。每年都有畢業生問:老師,找什麼工作好?先不要想著去找好工作,所謂好工作,都是社會界定的,但今天的好工作,十年後可能會變成爛工作。所以,不要先急著找工作,而是找自己,也就是好好想清楚我這輩子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有沒有什麼事情值得我一輩子去做的?想明白了這個事,就像你一生的種子,會讓你像樹一樣成長。

成長的過程裡,重要的是學習,所以,不要想著什麼是好工作好單位,而是要認真想想什麼樣的工作能夠讓自己更好地成長。還有一點很重要,從一開始就不要遷就,不要遷就任何人,只有你自己知道你想做什麼。人生很短,成敗很虛幻,唯有做點有意思的事才是真切的。

婚姻也是如此,一些人總想從專家那裡找到保持婚姻長久的方法,卻常常不去想明白自己想從婚姻裡得到什麼。如果是為了愛,那麼當愛消失了怎麼辦?如果是為了孩子,那麼,孩子長大了怎麼辦?如果沒有找到自己的想法與需求,一味盲目地要求婚姻長久,結果只能是問題不斷。

找到自己做人的目標,找到那股能讓你越來越流向開闊的源泉,這是王陽明心學在生活層面非常實用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會讓你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能抓住要點,會讓你的人生變得很簡單,卻又很豐富。會讓你活在一個整體性裡,也會讓你不糾結,踏踏實實埋頭做事。

理解做人,不一定就能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但一定會成就自己。

相關焦點

  • 人生什麼最重要,一個痴人的見解
    心情隨筆,隨筆隨筆,最重要的就是隨心所欲,瀟灑自如,語言文法並不重要,灑脫才是最重要的,請不要以文法語法來衡量我的這篇文章,說了我也不鳥你感謝時間讓我明白了人生什麼最重要,人生什麼最重要呢?有人說金錢和財富對於人生來說是最重要的但是我想說的是,有了金錢和財富,人就一定快樂嗎?人就一定幸福嗎?人就一定會有滿足感和成就感嗎?
  • 人生在世要學會說話的藝術,辦事的能力,做人的境界
    有一本書裡這樣寫到:人生在世,無論處哪個階段,都離不開說話,辦事,做人。誠然,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把話說好,把事辦好,把人做好。但是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後天學習來獲得理論上的正確認識和行為上的靈活方法。我們要學習和掌握能言善道,精明處事,完美做人的本領。就必須知道會說話是一種藝術,會辦事是一種能力,會做人是一種境界。
  • 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做人有味道比什麼都重要
    文|大翎作為一個尋常人,我的看法也許不值得別人重視,但對自己卻很重要。這說明我有自己的好惡、愛憎等等。假如沒有這些,做人也沒什麼味道。以上摘自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雜文集的序言部分。假如我選擇了1),按照小波和我一致認同的準則,做人也沒什麼味道。假如我選擇了2),我寫下的這些看法也許會遭到別人的嗤之以鼻,更得不到什麼獎勵,但對我來說卻很重要。如此看來,我應該會選擇2),因為,做人有味道比什麼都重要。
  • 學會說話,學會辦事,學會做人,這是成功人生的三大技巧!
    學會說話,學會辦事,學會做人,這是成功人生的三大技巧,這些你懂嗎?為什麼有人些在職場行走,有和諧的人際關係,會做人,會處事,會說話是重中之重。其實,沒有無緣無故的好人緣,好人緣,都是修來的,也是誇來的。其實,修煉一張會說話的嘴,並不是說讓你學會阿諛奉承,而是學會說話。
  • 做人,凡事看開一些
    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許多不盡人意的事情。這些事情,或大或小,或多或少,你或許難以承受,亦或許坦然面對。然而,人生本就是一條彎彎曲曲的路,不管是路的中途,還是路的終點,都充滿了不確定性。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如意之事,讓人心力交瘁,這些是是非非,充斥著整個人生。人這一輩子,活得太不容易,若是心態不好,往往身心俱疲。因此,做人,要把心態放平,凡事都要看開一些。看開一些,遠離那些令你不悅的人或事,別再去糾纏不清,給自己招來更多的煩惱。畢竟,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便是快樂。
  • 道德經智慧:等待是人生最愚昧的事情,最佳的時機就是當下
    一個人最重要的其實就是遵從自己的本心去生活,活出自己才能真正享受生命帶來的快樂。對於人生來說沒有什麼絕對的對和錯,更著自己的心走就是最正確的選擇。《菜根譚》中有這麼一段話:一個人在可以停下來的時候就要及時停住自己的腳步,不要總是渴望萬事俱備的人生狀態。如果一定要找一個最好的時機,那就像是結婚一樣。
  • 做人,該翻臉時翻臉,不要怕得罪人
    這對我們最重要的啟示就是:為人處事一定要有應對別人的討厭和不高興的心理準備,做人一定要明白,有些該做的事情,就大膽去做,得罪人是不可避免的。而對有些必然得罪的人,雖然你待他們也是行君子之道,但不要妄想你好言好語或者做點什麼就能把別人討好回來,這就是人性。
  • 王陽明心學最大的意義:提醒我們回到「做人」這個根本
    01 人生最本質的事情就是做人 人類個體幾乎經歷了一樣的生命孕育的過程,但生而為人的性格和行為往往天差地別。 人生最本質的事情就是做人,做人就是成就自己的人格。 如果我們把握了做人這個根本,那麼,一生就很簡單,卻又很豐富;根脈清晰,枝繁葉茂。如果我們不能把做人這一件事做好,那麼,做其它再多的事也沒有什麼用。
  • 你人生最大的弱點就是,做人太老實,看不透人性
    這個事情說不清楚,我就認為不是我的事情,我就果斷的拒絕,直到這個事情說清為止,你堅持這樣一個原則,他還沒什麼話說。【3】別人腦子靈,你就用這個笨辦法接招——做好自己的事,不管別人的事大家仔細的回憶一下自己吃的那些虧,是不是絕大部分都是因為自己多管閒事,都是自己照顧到別人的面子,都是因為領導的安排,不是屬於自己的事情,為什麼你要聽從領導的安排呢,跟自己沒有關係的事,為什麼你要去摻和呢?
  • 做人,要有原則!(經典)
    做人,要有原則!日子再難,也要把人做好;生活再苦,絕不能毀掉品行。仰不愧天,府不愧地,無愧於人,無愧於心,坦坦蕩蕩,光明磊落,憑良心做人,憑良心做事。一個人,只有有原則,才能更好的為人處世,才能真正地把人做好。
  • 做人,要懂得狡兔三窟
    做一個人,其實,也要懂得狡兔三窟,才能順利奪過人生的種種險情和災害,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那麼,做一個人,究竟要怎麼做,才能實現自己狡兔三窟的目的,讓自己的人生根基紮實,讓自己做事有把握,讓自己人生有人脈有資源,萬一自己落難的時候,才有人鼎力相助呢?第一「窟」:做人,要留有自己可退的安身之所。一個人,出來奮鬥,做事,打拼,並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成就自己的一番大事業。
  • 有糧千擔,也是一日三餐,做人超越了名利場,富貴如同浮雲
    做人只有淡泊了名利,才能志向明確,才能知道怎樣去做人,如何去做事,不被物慾所惑,不被富貴所迷,心甘情願做一個精神富翁,追求自己的精神生活,活出自己的境界和情趣來。人活著的真正快樂,並不完全靠的是物質生活,而是靠的是精神追求,這是因為人有靈魂、有思想、有素質、有境界、有追求。
  • 人生最貴的是什麼?(深度好文)
    人生最貴的是——健康  健康是做人最大的本錢。  人生最貴的是——親情  親情,是一脈相承的血,  這是融入到血裡的感情。  你與家人的關係是親情,  你與親戚的關係是親情,  在這世上沒有哪種感情,  可以超越過親情!
  • 人生路很長,活得開心點比什麼都重要
    曾聽過一句很溫暖的話,小孩問爸爸:為什麼小孩子不能喝酒?爸爸回答說:因為小孩子不喝酒也很快樂啊。不知道大家是否也有這樣一種感覺,越是長大,越不快樂。「其實禪師想表達的是,一切事物都要遵循自然四季的規律,對於樹木來說,春天要發芽,夏天要長出新的枝芽,秋天會變黃,冬天會落葉,這都是一種輪迴,也是最合理,最自然的生存法則。人生也是如此,人會經歷悲歡離合,生老病死。所有人都會為它們感到苦惱,但最終都逃不過它們的束縛,這就是生命的本質。
  • 對大學生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千萬不要錯過,否則後悔一生
    大學在每個人生命中,都佔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而且會對一個人未來的走向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然而,大學的無憂無慮時光,也是很多人最難以忘記的,每當時過境遷時,在每個人心中都會留下最遺憾和讓人後悔的事情,然而,對大學生來說,如果在大學階段沒有做這些事情,勢必會讓他們悔恨不已。
  • 做人,別太把自己當回事
    梅蘭芳卻把這件事情放在了心上,還四處找人幫忙打聽了這位老者的住處。於是,他恭恭敬敬地來到了老人家的家中拜訪,向他討教:「老人家,你那天點評得好,我的確演藝不精,特意來向您求教。」但沒想到老者卻一口回絕了他,說:「您可是名角,我哪敢指教。」
  • 「仰無愧於天,俯無愧於地」:做人真正的成功,就四個字
    人生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學會做人,不論你想要從事什麼樣的行業 ,準備追尋什麼樣的目標,首先做人就是你必須要夯實牢固的東西。老祖宗常說 :「欲想做事,先學做人」。做人的好處,便是你懂得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你的人生,在諸多的選擇之中,你能夠很快的去發現對你的人生最有幫助的一種抉擇,因此當你忽略了做人的重要性,那麼就好像是一片水面上的浮萍,或許在水流平緩的時候。還能夠一時保持順遂,可是一旦遭遇到了波浪的襲擊,那麼整個人生就會面臨著顛簸,並且這樣的顛簸很容易讓你的努力全部給付之東流。
  • 關於凡事不要計較太多的句子 做人不要太計較是非得失
    關於凡事不要計較太多的句子 做人不要太計較是非得失時間:2018-07-02 19:1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關於凡事不要計較太多的句子 做人不要太計較是非得失 拿得起,放得下,人生得失很正常;站得高,望得遠,是非恩怨莫掛懷;想得開,看得透,生活困惑自然開。
  • 「操心之人,註定命苦」,做人當斷舍離,這4件事,你大可不用管
    我們經常聽到有人說自己是「勞碌命」「操心的命」,但為什麼我們周圍的人就能看上去比我們清閒呢?太過操心的人,註定容易命苦,做人要學會該捨棄的捨棄,不該操心的事情就別管了。人生學會斷舍離4件事,讓自己輕鬆點。1、不要管已經過去的事人若是一直沉浸在過去,必然徒增煩惱。
  • 信仰是最重要的事情!《變形金剛》影星馬克從禱告開始每一天
    萊塢演員兼製片人馬克·華伯格(Mark Wahlberg)最近和影迷們分享,他的信仰已成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在接受卡隆.巴特勒(Caron Butler)採訪時,身為虔誠的天主教徒的他說,每天開始晨禱是他最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