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忙忙忙碌碌勞累一生,有人輕輕鬆鬆清閒一生。我們經常聽到有人說自己是「勞碌命」「操心的命」,但為什麼我們周圍的人就能看上去比我們清閒呢?
太過操心的人,註定容易命苦,做人要學會該捨棄的捨棄,不該操心的事情就別管了。人生學會斷舍離4件事,讓自己輕鬆點。
1、不要管已經過去的事
人若是一直沉浸在過去,必然徒增煩惱。有一句歌詞這樣唱到:「昨日像那東流水,離我遠去不可留,今日亂我心,多煩憂。」
已經過去的事情,無論是失敗還是榮光,感情也好,事業也罷, 過去的事情就是過去了,哪怕你一直想著它也於事無補。若一味沉浸在過去的悲觀情緒中,只會造成今天的不順。
我們要做的只能是總結經驗往前走。總得面向未來。生命中的每個人都是過客,只是遇見的時間地點不一樣而已。美洲諺語說:「不要讓昨天佔用今天的時間」。活在當下,人生才會更精彩。
2、不要管不可預知的未來
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人們總喜歡為自己的明天擔心,每天想著以後該怎麼辦,而忘了眼下才是更重要的。
與其操心不可預知的未來,不如好好經營現在。每天都有每天的事情,現在影響未來,把每一個今天過好才是最重要的。活在當下,解決眼前的問題,享受生活。保證每一天的生活質量,永遠比擔憂明天來到的划算。
3、不要管別人的事
我們經常會自己設置的困境中,為了獲得他人的認可費盡心思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想方設法討好身邊的所有人,卻忘了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既是對自己心裡的折磨,也是對自己身體的壓迫。
郭德綱曾說過:幹我能幹的事,不管我不能管的事。
不該自己負責的事情,袖手旁邊才是正確的做法,當你不再多管別人的事情時,生活會越來越輕鬆。
4、不要管雞毛蒜皮的小事
有人說:人生中80%以上都是無關緊要的小事,但我們卻為了這些小事,消耗了大部分的精力。
我們常常因為一些小事情心煩意亂,導致一天的生活和工作都受到波及。其實這些小問題根本無關緊要,別去為它們耗費心神。
要把有限的精力只用於值得做的行動和感覺上生命太短促,不該浪費在小事上。
30歲以前做加法,30歲以後做減法。
放下那些不可控制的事,可有可無的人,還有那些讓人心煩意亂的東西。輕裝前進,才能走得更快更遠。
斷舍離已經成為一種潮流,扔東西只是它的一種外在行為的詮釋,更重要的是過好我們自己的人生。直面物品就是直面自己。處理,取捨物品,取捨關係,不再執著於一物,不再執著於一人,人也就不會被自己的執念蒙蔽。
誠如張德芬老師在《斷舍離》序言所說:想要幸福,我們需要先放下對幸福的執念。
斷舍離最重要的概念是「活在當下」。要從「擁有」的觀念中擺脫出來。因為繁華終會落盡,只有活在當下,我們才能感受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