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榨油、手工釀酒,廣西苗妹真實再現苗族風土人情,網友:這才是...

2021-01-08 YNET.com北青網

古法榨油、手工釀酒,廣西苗妹真實再現苗族風土人情,網友:這才是人間天堂

清風吹進山野,漫山的稻穗聲簌簌作響,濃鬱的稻香味飄進了各家各戶,身著苗族服飾的婦女們走進稻田裡,開始一茬一茬收割稻子,享受著豐收的喜悅。成群結隊的拾稻人將這一捆捆稻子挑進木屋,用純天然的手工方法進一步拾掇這些稻穀,陽光灑在她們的臉上,質樸的面孔顯得更加動人。

這是@廣西苗妹 在西瓜視頻記錄的廣西苗族收割稻穀的一幕。苗族人勤勞、淳樸的一面在視頻中被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視頻在西瓜一發布就有近5萬網友觀看,網友們被苗族收稻景象深深吸引。

這些稻子是我們日常所食的糯米。在苗族習俗中,糯米有它的獨特使用之處。跟隨西瓜視頻創作者廣西苗妹的視頻,網友們可以看到,稻子經苗族水碾脫粒、浸泡、磨碎、密封存儲等工序後,可以釀製成黃酒。在苗族人心目中,黃酒是用來招待貴賓的,繁瑣工序的背後代表的是深厚的情誼。

除了黃酒,勤勞的苗族人還會用純手工的方法榨茶油,做牛肉乾、荷花宴、辣椒醬、醃篤鮮等美味佳餚。當廣西苗妹通過西瓜視頻把這些美味佳餚的製作過程呈現在網友眼前時,不少人表示已經垂涎三尺。

得益於西瓜視頻,深處大山的苗族一份份古老的「絕技」走了出去。從採摘、碾碎、用柴火蒸煮等工序到最後的純手工擠壓,一滴一滴的茶籽油仿佛「滴」到了網友們的心裡,讓人隔著屏幕也能聞到它的香味兒。淳樸的苗族人不僅會「吃」,還會「保養」。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苗族居民驅寒健身的「神器」,在廣西苗妹的視頻中看到具有上千年歷史的苗族古法藥浴時,網友們大開眼界,沐浴的場景仿若把人帶到了古代。

苗族古法藥浴的藥材,皆是廣西苗族人在冰雪季節期間上山採摘而得,再經過柴火蒸煮等程序製作而成。每年冬季,各家各戶都會進行古法藥浴,抵禦嚴寒,保暖身體。

廣西苗妹發布在西瓜上的視頻,用真實的場景再現了原本不為人所知的廣西苗族生活習俗、美食美景,即便隔著上千裡的距離,網友依舊能感受到廣西苗族深厚的歷史。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廣西苗妹已經在西瓜視頻收穫了近7萬粉絲,成為了苗寨的「代言人」。

網際網路讓更大的世界能夠被看到。如今,像廣西苗妹這樣的創作人在西瓜視頻上還有很多,巧婦九妹,鄉野丫頭......他們通過短視頻介紹家鄉風光,傳播家鄉文化,成為「家鄉代言人」。西瓜視頻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鼓勵更多的優質內容生產,希望通過西瓜讓網友們學到更多技能、了解更大的世界,傳遞普世價值。

責任編輯:韓璐(EN053)

相關焦點

  • 古法造紙:手工造紙工藝詳解
    古法造紙就是所謂的土法,只是不用機械的手工造紙方法,造紙的原料是麻類,樹皮竹子和稻草等這些自然產物。這些原料是當時人們生產生活的需要,同時業反應出特定時代的風物民俗。在歷經千年磨礪,手工古法造紙術傳承至今,成為古文明的「活化石」,手工造紙深邃的內涵向社會乃至全世界展現出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
  • 醃湯肥腸、脆皮豬蹄...她將苗族美食搬上西瓜視頻,圈粉150萬
    在苗阿朵美食拍攝的西瓜視頻裡,網友們見識到了各式各樣的苗族傳統美食。在苗族當地有一道名菜叫做「醃湯肥腸」,這道菜的味道和臭豆腐有些相似,都是聞著臭吃著香。苗族的醃湯流傳已久,別具一番風味,有的家族的醃湯甚至已經儲存了數百年,而醃湯儲存的時間越長就越好吃。值得注意的是,苗族醃湯的保存之法也與眾不同。為了保存醃湯的鮮美,必須要經常食用,還要每隔上幾天加些米湯和木姜子,讓醃湯保留香味。
  • 「紙街」稱為「中國國紙之鄉」,古法造紙稱為我國現存「活化石」
    石橋村隸屬丹寨縣南皋鄉,位於丹寨縣城北部,距丹寨縣城35公裡,是一個以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地。隨著旅遊業的發展,貴州各地少數民族古老文化蒸蒸日上發展壯大。斜陽正好照射在石橋村的房前屋後,沿街擺放著一塊塊曬著的手工紙,構成了一幅從遠古涓涓細流到現在的光影鄉村圖畫,並散發著手工紙純樸的清香味。
  • 唱苗歌 拔秧苗 阿蕾娥和苗阿朵帶你「開秧門」!
    接下來,九妹邀你一起跟著我們走進貴州黃平縣重安鎮的半山苗寨,一起去體驗這場神聖的祈福儀式……貴州,「地無三尺平」,卻衍生了燦爛的稻田文化,在這裡世代生存的民族用極高的智慧創造了梯田文明。半山苗寨在苗語裡是「山中叢林裡的寨子」,位於黃平縣重安鎮東北部9公裡處,與世界第一革寨——楓香革寨相臨。這裡擁有一片淨土——半山千年古石梯田。
  • 苗藥是苗族人的瑰寶,「丹寨苗藥浴」既康養又美容!
    苗族是中國最古老的少數民族之一,作為一個古老而獨特的文化寶藏,一直為世人所稱讚。苗族醫藥不僅是苗族人民引以為傲的瑰寶,也是我國民族醫藥寶庫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存在。一點紫藤香有助於消除腹痛,苗族人將醫療實踐總結整理成這些朗朗上口的歌謠,既便於推廣和傳播,又真實地再現了苗族人「以歌養心」的真實生活寫照,更能體現苗族人民的養生防病哲學。民歌不僅是苗族醫藥的重要載體,而且賦予了苗族醫藥新的靈魂。
  • 85後姑娘辭職做手工走向國際時裝周,曾用易拉罐做苗族頭飾
    提起苗族姑娘,許多人會想起美麗的苗族姑娘頭上繁複的銀飾。視頻不僅普及苗族文化,介紹了苗族神話裡傳承下來的生命始祖楓樹和蝴蝶媽媽,更將苗銀頭飾做得十分逼真,讓人幾乎想不到這些頭飾是用68個易拉罐製成的。雁鴻介紹,製作這些飾品,需要先將易拉罐清洗乾淨,去掉頭尾,再將邊緣修剪整齊,用砂紙打磨,再精雕細刻頭飾細節。
  • 一方水土:山西永濟的這些女子,全盤傳承古法手工織布
    地處晉南的永濟,盛產優質棉花,自古就有手工織布的傳統。古法織布的工藝非常複雜,一共有72道工序。自從有了現代紡織業之後,古法織布漸漸被冷落了。但是,也有一些人對古法織布的前景依然看好,並且身體力行。永濟的這些女子,用實際行動傳承古法織布。
  • 苗族頭飾竟是易拉罐製作?萬物皆可巧克力?這些年輕人絕了!
    苗族頭飾竟是易拉罐製作?萬物皆可巧克力?這些年輕人絕了! 一起來看這屆年輕人的絕活 易拉罐做苗族頭飾 驚豔眾多網友 四川成都,手工藝達人何豔紅 用廢棄易拉罐 製作精美的苗族頭飾
  • 傳統釀酒技術-大米酒古法釀酒方法
    3、把浸泡好的大米放在唐三鏡釀酒設備專用串蒸器上串蒸,半個小時後灑少量冷水翻動攪拌一次,小火再蒸30分鐘,再燜15分鐘即可。(注意:大米用蒸的方式可以減少澱粉的流失,保證出酒率,但最好不要直接放設備裡面煮,米飯不能太硬。)4、把大米倒出來攤涼至25度-35度最好。
  • 20萬網友迷摺紙 手工再現"侏羅紀"各種恐龍 圖
    原標題:20萬網友迷摺紙 手工再現"侏羅紀"各種恐龍 圖 > 網友用摺紙製作出來的「侏羅紀」各種恐龍 網友圖   《侏羅紀公園》3D版目前正在熱映,高科技讓觀眾重回恐龍時代。而一群手工達人竟然用摺紙就再現了「侏羅紀」,他們折出來的雙色飛龍、鱗西洋龍、食肉牛龍、加藤龍……個個栩栩如生,引來網友一片驚嘆。昨日,在記者連線中,這群來自重慶和國內知名的摺紙達人,就和大家分享了紙張的藝術。   20萬網友鍾愛摺紙   在論壇裡,每天都有網友分享他們的作品,這些摺紙作品並非是大家所想的摺紙飛機、摺紙鶴那麼簡單。
  • 中國最大的苗族傳統建築群的蚩尤九黎城
    、蚩尤大殿、禹王宮、善堂、盤瓠大殿、百苗長廊、九黎神柱、藝武場、百戲樓、遊客服務中心、購物長廊、美食一條街等。現在是大型室內實景劇《苗祖·蚩尤》演出場所。三苗長廊全長480米,象徵著苗族非常歡慶的節日農曆4月初8春耕節,是苗族文化的一個展示場所,在長廊背後,是百米浮雕牆,文化厚重,內涵豐富,較為系統全面的展示了苗族文化。
  • 古法造紙印刷術活態演繹東方古文化
    特別是在如今文化遺產日益稀缺的現代社會,古法造紙本身就是文化,保護承載著人類文明的古法造紙工藝及其產品,「包含著對過去的尊重和對未來的憧憬,是文化遺產保護和保護文化多樣性一個重要方面。」  此次,與會兩國專家現場考察了我省貞豐傳統造紙作坊。
  • 貴州苗族同胞最近幾年過苗年時的壯觀場景
    苗年是苗族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各地區過苗年的時間並不相同,從農曆九月至正月不等。一般歷時三、五天或十五天。過苗年前,苗族群眾各家各戶都要備豐盛的年食,除殺豬、宰羊(牛)外,還要備足糯米酒。年飯豐盛,講究「七色皆備」、「五味俱全」,並用最好的糯米打「年粑」互相宴請饋贈。
  • 20萬網友迷摺紙 手工再現「侏羅紀」(圖)
    而在百度貼吧,一群手工達人竟然用摺紙就再現了「侏羅紀」,他們折出來的雙色飛龍、鱗西洋龍、食肉牛龍、加藤龍……個個栩栩如生,引來網友一片驚嘆。昨日,在記者連線中,這群來自重慶和國內知名的摺紙達人,就和大家分享了紙張的藝術。
  • 廣西壯族自治區資訊|廣西苗族獨特民俗,兩馬站立瘋狂撕打,比西班牙...
    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廣西苗族獨特民俗,兩馬站立瘋狂撕打,比西班牙鬥牛激烈百倍鬥雞,鬥牛你肯定有耳聞,鬥馬你有聽說過嗎?在柳州融水苗族自治縣,就有這麼一個特別的民俗。
  • 古法糕點,心動的味道
    古法糕點,心動的味道。同時糕點不添加防腐劑,保質期只有15天,記得開袋即食喲~這枚頭一口便令人心動的清歡之味,來自大家的老朋友——物喜。近幾年,為食客熟知的宋月月餅、秋山梨膏等美味都來自它,如今又有了這份宋式糕點小集。動人一味是溫柔,這幾枚糕點延續著純手工,不添加,純素食,無油脂的特點,再經由4年的古法追尋,7年的口味改進,有了治癒人心的力量。
  • 苗族趕秋節文化之十:揭秘椎牛祭大祖儀式
    如今牛王要升天回宮了,凡人便打大鑼大鼓,放地銃火炮,聚齊千人百眾跳鼓踏歌送牛王升天,這便是古代留傳的苗族椎牛古根之一。傳說之二是:據說歡蔸氏族是我國最早馴牛耕作的氏族。歡蔸與其他氏族結盟與江陰姬姓顓頊氏族發生戰爭,歡蔸聯盟戰敗後與顓頊氏族殺牛議合而逐漸演變成了後來的椎牛。傳說之三說是人類遠古的共同祖宗「奶夔瑪媾」(即神母犬父)生下了一十二位苗兄,一十二位客弟。
  • 湘西苗族椎牛考誤
    苗家祭祖追求的是人神同樂,我吃了祖先也得吃,某種程度上我就是「祖先」的延續,這就是苗族自我不滅論的具體體現。 佛生四月八、二月八、卯月八實為同一天。關於這一點,筆者在《釋迦牟尼生卒年新考》一文中早已闡明。苗族古歷的實質是十二生肖太陽曆,相傳是伏羲發明的,「伏羲令羲和制日月」,此處的日月是指日曆和月曆,而不是天上之日月星辰。
  • 從壯語和苗族神話破解原型是水牛
    看到這裡有網友會說獅子是後世才進入中國的,其實這屬於翻譯問題。明朝的時候鄭和下西洋帶來長頸鹿,當時按照傳說中麒麟的模樣來對比,以為長頸鹿是麒麟。於是便叫它麒麟。當中國古人看到非洲獅子時,也把它當做了中國獅子。在苗語中也是有獅子的,他們對後世見到的動物容易用漢語借詞,所以獅子大概率以前曾經存在過,與現在的非洲獅子很相似。或者獅子不曾存在,它是想像出來的牛龍結合體囚牛。
  • 一年四季只穿「五寸超短裙」,你知道這是哪個民族的習慣嗎!
    但是,如果真的算起來,中國的苗族其實是世界上裙子最短的民族。眾所周知,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分布在世界各個地區,而在中國,它主要集中在貴州、湖南、雲南、廣西等省。根據歷史文獻和苗族的口碑信息,苗族的祖先是蚩尤。經過多次遷徙和分離,苗族最終分布在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形成了今天中國的第四大民族。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雷公山腳下,苗族同胞自古以來就生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