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孫夏賦 審計觀察 收錄於話題#孫夏賦8個
王國維「三境界」與審計有關係嗎?這取決於相互關聯的維度或看問題的角度。王國維本人不研究更未從事過審計,他的「三境界」說也無特指審計,可以說「三境界」與審計沒啥直接關係 ;審計人看「三境界」說,自然會反觀自身,形成審計鏡像,則可毫無疑問地說,王國維「三境界」與審計大有關係。
王國維是誰?不知有無重名。本文所談王國維,可謂大名鼎鼎,是中國近現代之交時期的王國維,是字伯隅、靜安,號觀堂、永觀,籍貫浙江海寧鹽官鎮的王國維,是常被稱為當年清華四大導師或四大國學大師之一的王國維。關於王國維,比較公認的是,他在教育、哲學、文學、戲曲、美學、史學、倫理學、文字學、考古學等方面均有相當造詣,國內外知名度都很高的大學者。在其眾多學術遺產中,這裡只擷取滄海之一粟——「三境界」說。
「三境界」說,出自王國維所著《人間詞話》:「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談及王國維「三境界」說,通常引用到此為止。其實,緊跟著還有兩句 :「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意思是,這樣的語言不是大詞人都不能夠說出來。但是就用這意思來解釋這幾首詞,恐怕晏殊、歐陽修等人是不會贊同的。為什麼在「三境界」說之後,加這樣兩句呢?「三境界」分別出自宋代三位作者的三首詞。三首詞有一共同之處,即談情感且主要是男女情感,並未提及成大事業或大學問。王國維從三首詞中提取併集合成「三境界」,乃巧妙借用,也可以被說成是 「斷章取義」。特別綴上後兩句,旨在說明:「大詞人」寫出的具體意象涵蓋廣闊,可給人以更多聯想和引申;王國維的聯想、引申以及「三境界」說,雖非原詞本意,但用得活、用得好、用得合理,是一種聚合升華。王國維在其 《文學小言》一文中,又將這「三境界」說成「三種之階級」,並指出「未有不閱第一第二階級而能遽躋第三階級者」。也就是,三個階級、三種境界並非各自獨立、相互割裂,而是呈逐級遞進升華之勢。
「三境界」說很有名、影響很大,事關成就大事業、大學問,但究竟是什麼意思、應當怎樣理解、如何逐級遞進升華呢?《莊子·天道》所云,「意之所隨者,不可言傳也」。外國人也有類似說法,「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具體理解可能各有不同,而且很難有公認的準確表達。本文之所以完整地將「三境界」之後兩句話也引出來,並先議論了一番,是為給自己壯膽,在明知言說有困難的情況下,發揚「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大無畏精神,甘冒誤讀誤解、有違原意的風險,就「三境界」與審計主要是審計工作過程的關係,姑妄談之,亦請姑妄看之。
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在原詞中,這兩句的大意是:昨夜西風慘烈,凋零了綠樹。(今晨)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了天涯路。作為第一境界,通常的解釋為 :西風慘烈,颳得綠樹落葉凋謝,表示面臨形勢惡劣。在如此亂世中,只有他能夠獨自登上高樓,高瞻遠矚,清晰地看到遠方,看到天涯海角盡頭,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地方。再引申一步,就是雖身處複雜環境,首先要有目標,要有追求、有執著的精神,要登高望遠、了解概貌、明確方向、鳥瞰路徑。概括地說,第一境界就是要「立」「確立」。
在審計工作過程中,如何把握第一境界呢?
——要總攬全局確立審計項目。審計機關經常面臨這樣的狀態,審計自身資源總是有限,而依法應當審計的被審計資金、單位、責任人眾多,或者審計需求多種多樣,審計任務負擔很重。在這種複雜情形下,首先需要審計機關「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即站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局高度,從經濟社會健康、安全運行及宏觀管理大局出發,為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適應對審計多樣性需求,總體分析把握被審計資金、單位、責任人及以往接受審計情況,獨立提出擬安排審計項目意見建議,視情況商有關部門,報經審批後確立審計項目任務。只有這樣,有所不為而有所為,把有限資源用於最需要的審計項目,實現審計任務安排和審計資源配置最優化,更好發揮審計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的重要作用。
——要把握總體制定審計方案。審計項目任務確立之後,必經步驟是逐一制定項目審計方案,包括審計機關審計工作方案和審計組審計實施方案。制定好審計方案,依然需要延續確立項目時站位高度,在總攬方向、大勢和全局前提下,聚焦特定審計需求及被審計項目歷史與現狀,進一步看細、看深、看準,在「了解概貌、確定目標、找準方向、鳥瞰路徑」上做文章。隨著對被審計項目初步審計調查的推進及完成,在制定的審計方案中,應當首先確定審計目標,其次圍繞審計目標明確審計範圍、審計內容、審計重點、審計方式、審計方法,然後還要明確解決這些問題所需審計人員及其分工協作、審計要求等,從而為審計進入實施階段制定出「總體設計」和「施工圖」。
——要運籌帷幄堅持獨立審計。「獨上高樓」,不僅強調要登高、登上高樓,其中「獨」字更與審計高度契合。審計根本性要求是強調 「依法獨立」,即審計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不受其他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幹涉。在提出審計項目任務意見建議、制定審計方案過程中,視具體情況,審計機關可能需要商有關部門,徵求或聽取有關部門意見,甚至需要提請有關部門單位協助,這些均需要運籌帷幄,但不僅不影響而且更加有利於審計機關獨立提出建議、作出判斷、制定方案。有的被審計單位,可能「昨夜西風凋碧樹」,因種種原因積累問題較多、情況比較複雜。對此更應統籌考慮各種因素,堅持依法獨立,排除各種幹擾,尋求應對之策。依法獨立、登高望遠,應當統領和貫穿於第一境界及全部「三境界」始終。
第二境界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在原詞中,這一句的大意是 :逐漸身體消瘦、衣帶寬鬆也不後悔,我情願為她瘦骨嶙峋,滿目憔悴。作為第二境界,通常的解釋為 :第一境界確立目標後,在為之追逐的道路上,因求之不得而形容消瘦,但繼續奮鬥卻無怨無悔。再引申一步,就是始終保持鍥而不捨的堅定執著,儘管遇到各種困難和挑戰,仍要忘我奮鬥、繼續拼搏,為了實現既定目標,付出一切努力和艱辛都在所不惜。概括地說,第二境界就是要「守」「追求」。
在審計工作過程中,如何把握第二境界呢?
——要全力以赴實現審計目標。為實現審計方案所確定的審計目標,需要依法嚴謹、有條不紊、扎紮實實地實施一系列審計程序和方法 :審核帳目、查閱資料、分析計算、找人訪談、召開會議 ;到機關單位、生產現場、建設工地、田間地頭、交通場站、森林礦山等進行實物檢測、實地查勘或監督盤點 ;到相關部門單位走訪調研、諮詢會商或尋求協助等。通過這一系列程序和方法,獲取、加工、鑑定和使用審計證據,合理保證審計證據的相關性、可靠性、合法性和充分性,最終為實現審計目標提供堅實基礎。在這一過程中,審計人員不僅經常「白加黑」「五加二」,體力上辛勤勞作,更得千方百計、絞盡腦汁,智力上艱苦付出。腦體結合、全力以赴,苦苦追尋、食不甘味,輾轉反側、徹夜難眠,「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幾乎就是審計過程的真實寫照。
——要嚴格自律保持清正廉潔。打鐵必須自身硬。審計依法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同時也必須嚴格自律,依法接受對自身的監督,始終保持清正廉潔。僅以審計「四嚴禁」工作要求和「八不準」工作紀律為例,堅持多年並且不斷修訂完善。「四嚴禁」「八不準」,在給被審計單位發送審計通知書,告知將要審計時,都要作為附件一併送達 ;到被審計單位召開審計進點會議,必須當眾宣讀 ;在被審計單位人員聚集、方便閱讀的場所,公開張貼或視頻顯示。在所有方式下,無論是否在審計過程中,都同時公布舉報電話,反覆告知、誠懇接受監督「四嚴禁」「八不準」及各項紀律法規的遵守情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禁得住誘惑,這些都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應有之意。
——要克服困難做到傾情奉獻。審計工作,並非只是案頭作業,更不局限於與審計機關同城同地。在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無論工作還是生活,難免會遇到一定困難,有時是很大困難。比如對抗震救災款物及災後重建項目的審計,需要冒餘震及次生災害可能帶來傷害的風險 ;對脫貧攻堅、支農資金、環境保護項目的審計,到交通困難、住宿不便、炎熱高寒、高原缺氧等條件較差的山區農村、礦山井下、草原荒漠,也必須勇往直前;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資金和捐贈款物專項審計,生命安全和健康受到巨大威脅也義無反顧。至於經常加班或出差,給家庭生活帶來的不便和影響,那就更多了。帶著不舍、無奈和愧疚,一次次出發和遠行,經常無暇照看孩子、無法分擔家務、無力照顧生病的家人。有的自己有假顧不上休、生病沒時間看,以至積勞成疾甚至付出生命。為了履行審計職責、實現審計目標、完成審計任務,克服困難、無怨無悔、傾情奉獻,已成為審計人員的群體形象。
第三境界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在原詞中,這一句的大意是 :在人群中千百次地尋找都沒有找到,猛然一回頭,不經意間卻發現,原來她在燈火零落之處。作為第三境界,通常的解釋為 :第一境界確立的目標,有第二境界的不懈追求,再經歷足夠積累,量變引起質變,最終使目標得以實現。再引申一步,泛指經過多次周折、長久磨練,使人豁然領悟,能力提升、境界升華,事業、學問和人生都取得巨大成功。概括地說,第三境界就是要「得」「實現」。
在審計工作過程中,如何把握第三境界呢?
——要發現線索堅決一查到底。每項審計,儘管事先有審計方案並據以執行,但畢竟是事先安排,不可能預見到後續所有情況,實際操作也不能完全按部就班。實施過程很難一帆風順,遇到一定波折也實屬正常。必須採取相應對策,甚至幾經反覆,審計目標才能圓滿實現。特別需要強調的是,作為一項常規性、例行性、制度性安排,不論被審計資金、單位及責任人有無問題,都要安排審計。所確定的審計目標,通常並非專門為了查問題。但是,必須保持合理懷疑,遵守謹慎性原則,高度重視防控審計風險,力求避免揭示情況、作出判斷及提出的意見背離客觀實際。審計過程中,一旦發現重大異常、問題線索,特別是與審計目標相關的違紀違法問題線索,決不能視而不見,決不能聽之任之,決不能無所作為,必須採取相應措施,包括經批准適當調整審計方案,緊緊盯住不放,堅決一查到底。
——要百折不撓直至最後勝利。審計工作高度專業化,要求審計人員必須具備相應職業勝任能力。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線索,有的可能比較容易查清。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致使有的問題可能技術含量較高、隱藏比較深。還有的問題涉及人員多、地位層次高,或者分布空間範圍廣、時間跨度大。所有這些,儘管主觀上要一查到底,但深入之後才發現,或者技術難以突破,或者阻力幹擾頻出,或者人力時間不足,或者主觀壓力太大,繼續推進困難重重。怎麼辦?越是遇到困難、面對挑戰,越是不能淺嘗輒止,不能輕言放棄,不能半途而廢。這方面諺語很多。魔高一丈更需道高十丈,狹路相逢勇者勝。進入山重水複之地,自然臨近柳暗花明之時。凡事貴在堅持。下定決心,迎難而上,堅持一查到底就能取得最後勝利。這裡好像一口氣喊了一大堆口號,實際情況也的確是這樣,審計人員總是迎難而上、知難而進、奮勇拼搏、所向披靡,無堅不摧、無攻不克。這種艱辛備嘗的滋味、道高創新的歡欣、勝利突破的喜悅、無私無畏的境界,審計人員長年奮戰並樂在其中,缺少這類經歷者也許不難體會得到。
——要歷經磨練成就事業人生。審計事業由一個個審計項目編織而成,由一個個審計人員為之奮鬥而向前推進 ;審計人員在一個個審計項目上追求拼搏、取得成果、實現目標,同時也年復一年地經歷磨練、求真求實、不斷成長,鑄就著各自的人生。在審計過程中,從審計項目確立、審計實施、審計報告以至最終實現審計目標,展現著審計事業的「三境界」,同時也生動詮釋著審計人生追求的「三境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隨著審計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入,審計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中的地位空前提高,審計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對審計的期望值越來越高,對審計的需要越來越多,開展審計工作的條件和環境也越來越好。審計人員要不負時代、不辱使命、奮勇前行,不斷確立、追求和實現「三境界」,循環往復、螺旋上升,推動審計事業、審計人生更加壯麗輝煌。
來源:《審計觀察》雜誌2020年第12期
原標題:《孫夏賦 | 王國維「三境界」與審計》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