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史稱「南唐後主」。開寶八年,國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
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是我國詞壇上一位不可多得的奇才,他雖然不是一位稱職的君主,但是他在我國晚唐時代的詞人之中,是當之無愧的詞聖。
李煜的詞,大致分為降宋以前和降宋以後兩個階段。
細品其詞,我們可以發現,李煜詞的意象構成,是和他所處的社會地位、生活環境密切相連,與他的人生境遇融為一體,是隨著他本人的命運遭際,思想感情的大起大落的變化而變化。
「無言獨上西樓」是我們熟悉的句子,出自李煜的《相見歡》,「無言」是李煜真的無話可說嗎?還是他心中有話卻不願與人訴說呢?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李煜是趙匡胤親封的「違命侯」,被幽禁在宋朝為他建立的「華美的囚牢」,不得與外人交往。
《南唐二主詞箋注》中有這樣一句話:「其尤為擅長之處,則是善於把某些具體的感情進一步做更深的概括,使之上升為帶有一定普遍性的人生體驗。」
但凡有些人生經歷的人,誰會沒有各種各樣的憂愁?誰會沒有體味酸甜苦辣鹹的人生滋味?此處的「獨」字告訴我們,此時的李煜是孤獨的,是無人陪伴的,他的心情也是無人能體會的,像李煜這樣的偉大人物則是孤獨者中的孤獨者,正所謂曲高和寡,他們只能孤獨地行走於人世間。內心的寧靜。
孤獨的、無言的李煜登上西樓,「西樓」這個意象在古詩中有特殊的象徵意義。「西樓」是李煜引用的一點,出自「織女入西樓」,這個天文現象被歷代詩人引用,先是用來比喻男女之間的別離之苦,又用來說友人的分離,後來又直接虛化為「悽涼、悲苦」的意向。
李煜不說悲苦,而是用「西樓」這個意象,隱喻地表達了自己的悽苦。
「月如鉤」說了當晚的月相,彎月又叫殘月,表現了李煜心中的破裂之感。而「鉤」又是金屬,李煜不用柳葉,也不用其他,用「鉤」字更能順應當時的「涼」。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在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中有這樣一句話「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李煜的筆下是「有我之境」。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是說人不能像草木一樣無情,言下之意是草木無情。既然草木無情,那麼梧桐怎麼會寂寞呢?所以梧桐不會寂寞,寂寞的是詞人自己。
寂寞的詞人看到無情的梧桐,便也覺得梧桐也寂寞了,這就是王國維所說的「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梧桐也是詩歌中的常見意象,它常常是悽涼悲傷的象徵,所以用它來傳達李煜此時孤獨悲苦的心情也是很恰當的。
「深院」不是一般大戶人家的深深庭院,這個「深院」有它特殊的文本語義。它將寒冷、蕭瑟的清秋鎖於院內,讓李煜倍感清涼;將南唐皇帝牢牢鎖於院內,讓李煜想得自由卻不能。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這句李煜直抒胸臆,是離愁使他無言,使他寂寞。
仔細想來,「愁」是人類的一種抽象情感,它既不能實實在在地觸碰到,又不能實實在在地看得見,那它怎麼能剪呢?怎麼能理呢?這裡,天才詞人巧妙地將「愁」具體化,「愁」變得可以剪了,只是綿綿愁思剪不斷;「愁」變得可以理了,只是愁之多、愁之深、愁之亂,又該從哪裡打理呢?
李煜的「別是一般滋味」到底是什麼滋味呢?曾經堂堂的南唐帝王,今時惶惶不可終日的囚徒。這其中滋味,恐怕無人能理解吧?
相較於「不是滋味」來說,「別是」的說法就要文雅很多。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是後主為人君所短處,亦即為詞人所長處。」
宋人黃升在《唐宋諸賢絕妙詞選》中寫到:「此詞最悽婉,所謂『亡國之音哀以思』。」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這樣評價李煜:「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始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
他不幸地失去了南唐,卻幸運地開創了詞的帝國。在那裡,他將永世為王。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大抵如此吧!
蘇軾灑脫,稼軒豪放,李煜悲愴,納蘭情深在宋代詞人中,最璀璨耀眼的有三個:蘇軾、辛棄疾、李清照。我讀的這本《李煜詞傳》中選取了李煜一生中所作的詞和詩。難得的是,這本書還以李煜的詞為主題,還寫了當時的社會背景,更是給他賦予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在宋代詞人中,最璀璨耀眼的有三個:蘇軾、辛棄疾、李清照。而宋代之前詞人的巔峰,那無疑是李煜。
這本《李煜詞傳》中選取了李煜一生中所作的詞和詩。再現了李煜在詩詞上的造詣與作為皇帝的悲哀形象。這套書中還有一本《蘇軾詞傳》,蘇軾,當我走近這位「性情中人」,再讀「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樣的詩句,便有了一種「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的感懷、豁然與洞明。
活動期間,六本書活動價僅需49.9元,從中感悟到大家風範的人生哲理,是個不錯的機會!
點擊下方商品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