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發生在太平洋的珊瑚海海戰,不僅第一次顯示出航母超視距的作戰威力,確定了航母為主導的現代海軍建設模式;而且這是美國太平洋艦隊自開戰以來,首次阻止了日軍擴張的勢頭,並成功地將山本五十六的注意力吸引至中太平洋海域。
儘管尼米茲對這次行動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但金上將卻不這麼看,認為還有繼續擴大戰果的可能,不同意他收攏部隊準備中途島戰役的做法。一邊是上級領導的命令,不好回絕,一邊是自己的戰略預判,中途島危在旦夕。尼米茲該怎麼辦呢?
珊瑚海海戰,尼米茲認為不吃虧。
在這場人類軍事史上首次超視距航母對決中,美、日雙方的航母各一沉一傷,並且日軍略佔上方,但尼米茲對這樣的結果並不沮喪,反而由衷的堅定打好中途島戰役的信心,甚至宣稱這是「一次具有決定性深遠意義的勝利」,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因國內製造工業的落後,日軍受傷的一艘航母需要半年才能參戰,另一艘完好的航母也因在珊瑚海海戰中,艦載機飛行員損失嚴重,而不能得到及時補充,同樣無法作戰。也就是說,美國用一艘沉沒的航母換取對方2艘航母不能參戰。
這個結果,尼米茲十分滿意。因為從破獲的密碼中得知,日軍將進攻中途島,將防禦圈擴大至中太平洋一線。而正是少了這2艘航母,山本準備發動的中途島戰役的6艘航母縮小為4艘,美日航母數變成3:4,這個看似不大的差別是致命的。
其次,通過這一戰,尼米茲更加堅定了「航母主導海戰」的核心地位,不僅設法與堅持「戰列艦為大」的金上將周旋,阻止將過時的戰列艦參加戰鬥,而且提出加快研製新型航母,以及「航母優先」的造艦計劃。這是太平洋戰爭勝利的關鍵。
更重要的一點,尼米茲獲得了戰勝日軍航母的重要經驗。這就是充分運用偵察手段「先敵發現對方」,並不惜一切代價擊沉對方航母。作為一條重要的戰術原則,美軍在以後的中途島等海戰中得到了很好的遵守和執行,並始終掌握戰場主動權。
反觀日軍,由於得了嚴重的「勝利病」,並未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在此戰中暴露出來的偵察不力、空中掩護不足等毛病,都被「勝利的光環所掩蓋」,最終導致中途島海戰的慘敗。而尼米茲在當時能有這樣的戰略預判,不愧是一位卓越的軍事家。
然而,金上將對此並不滿意。
1942年5月,美、日雙方在珊瑚海的大戰即將落下帷幕。弗萊切指揮包括2艘航母在內的特混艦隊,成功阻止了日本攻佔莫爾茲比港的戰略企圖,儘管雙方都付出了航母一沉一傷的代價,但尼米茲看到了勝利的希望,並積極地為弗萊切請功。
由於日軍暫時放棄了莫爾茲比港,讓駐守澳大利亞的麥克阿瑟也大大鬆了一口氣,並一改一向反感海軍的態度,贊成尼米茲提名為弗萊切升職嘉獎的建議。沒想到,金上將對此極力反對,甚至考慮對弗萊切進行降級的處分,這又是為什麼呢?
一是,以倡導進攻的金上將,認為弗萊切的特混艦隊儘管航母有損失,但其手中還有大量的驅逐艦可用,應該趁夜向日軍的登陸編隊靠攏,繼續發起進攻擴大戰果。而弗萊切選擇撤回珍珠港,是「戰意不足」。說白了,就是怯戰的懦弱行為。
二是,自開戰以來,美、日兩國第一次進行的海上大戰,儘管雙方損失相差不大,但作為美國海軍司令的金上將,十分清楚美國民眾打擊日本的迫切期望,而略佔下風的戰果,根本無法向民眾交代,更談不上對此戰以及弗萊切本人進行宣傳。
更關鍵的是,作為「列剋星敦號」航母的第三任艦長,金上將對其有著深厚的感情。如果是在戰鬥中被擊沉,他能接受,但受傷的「列剋星敦號」是在返航途中,意外地因油氣爆炸沉入大海,他無論如何不能接受,並認為弗萊切對此負主要責任。
儘管尼米茲費盡口舌、耐心解釋,但「於公於私」都嫌棄弗萊切的金上將,不但反對頒發勳章,更不同意晉升其軍銜,「必須查明情況後再說」。怨氣未消的他甚至遷怒於英國人,宣布「黃蜂號」航母調往太平洋,使得大西洋僅剩一艘美軍航母。
尼米茲的日子也不好過。金上將堅持日本人的戰略重點仍是南太平洋,必須保證在該海域保持2艘航母的規模,反對其將3艘航母撤回珍珠港,以應付中途島的危機。面對領導的咄咄逼人,尼米茲不好當面拒絕,但更反感上級的指手畫腳。
他決定讓日本人來改變金上將的做法。
珊瑚海海戰在戰略上取得的優勢,金上將並不認同。他不僅不給指揮這場戰鬥的弗萊切慶功授勳,反而直接幹涉尼米茲的指揮,讓太平洋艦隊上下對此頗有微詞。不過,常在機關工作的尼米茲,十分擅長如何對付這樣的上級,他該怎麼做呢?
按照金上將的要求,太平洋艦隊要重返南太平洋,並保持2艘航母的規模。尼米茲給哈爾西發了一封只能由他本人親自打開的「密電」,要求其指揮的第16特混艦隊進入東索羅門群島海域,並確保日軍的空中偵察發現後,即可返回珍珠港。
這麼做的目的,一方面,2艘航母突然出現在圖拉吉島附近,足以嚇退正在登陸的日軍;另一方面,讓日本人誤以為,美國太平洋艦隊全部的3艘航母,有2艘在南太平洋。也就是說,美軍在中太平洋海域兵力空虛,可以大膽進攻中途島。
更顯睿智的是,第16特混艦隊「打草驚蛇」的舉動。一定會招致日軍全力以赴地進攻,哈爾西為確保2艘航母的「安全」,「不得不」選擇撤回基地,而金上將極力倡導駐守該海域的意義就變得十分渺小,自然也就同意尼米茲的做法。真可謂是「一箭三雕」。
哈爾西對此拍手叫絕。這一天,他按照尼米茲的密令,率隊駛向圖拉吉。很快,日軍的水上飛機發現了「企業號」和「大黃蜂號」航母,並小心翼翼地尾隨了幾個小時,而哈爾西裝成未發覺的樣子,沒有派戰鬥機去擊落,等其離開後迅速調頭。
尼米茲的計謀開始奏效了。突然出現的2艘美軍航母,確實驚動了拉包爾基地的日軍,他們不僅取消了登陸行動,而且集中兵力嚴陣以待。但此時的第16特混艦隊按照要求,嚴格實施無線電靜默,完成了3艘主力航母防守中途島的準備。
與此同時,尼米茲命令在澳大利亞遊弋的「鹽湖城號」巡洋艦,模擬航母編隊收發電報,並安排水上飛機趁著夜色向圖拉吉島胡亂地扔下幾顆炸彈,造成美軍航母仍在南太平洋的假象,致使中途島海戰期間,日軍依然堅信附近只有一艘美軍航母。
就這樣,尼米茲根據截獲的日軍密碼,準備了一張在中途島殲滅日本聯合艦隊主力的大網。越是到了關鍵時刻,越能考驗一個將領的戰術水平,更能體現出一名軍人「不唯上」、堅持己見、「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理智和擔當。
中途島海戰還未開始,日軍就已經輸了,大家認為呢?歡迎留言並一起討論。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