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8月27日電(秦雪璠)豐寧滿族自治縣位於河北省北部,承德市西部,受限於地理位置、地勢地形、自然氣候等多種因素,發展落後,是國家級貧困縣,在這裡有一個叫外溝門鄉大營子村地方,曾被稱為「燕子窩」。
時間退回2017年,彼時的「燕子窩」還是遠近聞名的「窮窩窩」,工行河北省分行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號召,開始結對幫扶該地。駐紮在「燕子窩」的扶貧隊員們踏過溝溝坎坎,奔走在田間地頭,從產業扶貧、教育扶貧等多個層面入手,積極助力脫貧攻堅,成為了這片土地上的築夢人。
精準識別,「一個都不能少」
「燕子窩」因為地處偏遠,居住分散,全村3戶以上自然村達20個,當時全村總戶數480戶1280口人中就有貧困戶285戶614人,佔比分別達到60%和48%,道路泥濘、房屋老舊、水質渾濁、網絡覆蓋低、產業結構單一等因素嚴重製約著全村的發展,是全省深度貧困村之一。
有過多年農村生活經歷的三名駐村工作隊員,深知「磨鐮不誤砍柴工」的道理,常把「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這句話掛在嘴邊,他們足足花了兩個月的時間踏遍了燕子窩的山山嶺嶺、溝溝岔岔,挨家挨戶跑,每一個家庭致貧原因是什麼,收入來源是什麼,都摸的一清二楚,並分戶建立臺帳,精準制定幫扶措施。在先後開展的精準識別「回頭看」、「基礎工作規範提升」及「分類管理、精準施策、掛圖推進」三個專項行動中,面對空前巨大的工作量,工作隊員與鄉村幹部擰成一股繩,以全覆蓋為前提,以「戶」「卡」「策」為主要內容,以「精心」「、「精細」、「精準」為基本準則,認真深入組織入戶核查及收入登記,做到了政策宣傳覆蓋一戶不落,入戶核查一絲不苟,程序把握一環不缺,精準施策一戶不少,檔案整理一戶不亂。建立各類臺帳11個,整理村檔20餘卷,貧困戶檔280餘卷,分類戶檔480卷,為精準脫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聚焦關鍵,產業扶貧繪藍圖
「扶貧是一場硬仗,產業扶貧是打贏這場硬仗的關鍵」。大營子村工作組圍繞農、林、牧、藥、旅遊、光伏六個領域,逐步謀劃了觀光農業、生態林果、中草藥種植、畜牧養殖、農家遊、光伏電站及資產收益到戶等十個項目,一個適合「燕子窩」的藍圖破繭而出。
工作組與農戶查看赤芍生長情況
爭取工行河北省分行捐贈資金180萬元,建成500kw村級光伏電站,並成功併網發電,在覆蓋全部建檔立卡戶光伏扶持的基礎上,每年為村集體增收18萬元,為後續產業發展增添了後勁;結合小流域治理,規劃大果沙棘種植2000畝總投資100多萬元;投資200萬元完成佔地300畝的赤芍種植基地項目,實現了一地生「三金」;開展種植結構調整,僅2019年158戶(其中建檔立卡70戶)農戶種植油菜花920畝,增收27.6萬元;為84戶建檔立卡戶申請小額扶貧貸400多萬元,通過入股樂拓牧業發展畜牧養殖,每戶年可分紅2800元;開展消費扶貧,聯繫購買土豆、胡麻油、農家豬100多萬元……通過10個產業項目全覆蓋,這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未脫貧戶由入村時的285戶614人,下降到目前的4戶11人,全村人均收入達到9600元。
扶智助教,公益一路「童行」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工行人深刻了解「扶智扶志」對於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性。「童行人」公益就是工行為鄉村注入素質教育資源、促進鄉村兒童身心健康成長而發起的公益活動。
8月18日上午,一節別開生面的美術塗鴉課正在外溝門鄉大營子教學點進行。來自北京工業大學的美術專業老師向孩子們傳授繪畫知識,並與孩子們共同完成了教學點外牆一整面的塗鴉畫面。
童行人公益課堂現場
美術課結束後,來自公益組織的老師為孩子們帶來了兒童心理學課程,結合繪本講解了防範欺凌的知識。課後,工行志願者們將早早準備好的學習用品贈與了參與本次課程的孩子們。
除了一些提升綜合素養的課程,「村裡有些留守兒童因為缺乏父母的陪伴,心理容易出現問題,我們也會適時地開展一些心理輔導課程,也會給家長發手冊,普及合適的教育方式。」工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此外,大營子村工作隊隊員還積極協調省工行投資20多萬元完善了配套取暖設施,解決了取暖用電,購置了新桌椅,建起了愛心書屋,開展了工商銀行溫暖童心「1+1」助學計劃,幾十個孩子坐在溫暖的教室裡,書聲琅琅,稚氣中昂揚著一股蓬勃向上的朝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