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瘦西湖景區有了鸕鷀捕魚表演,漁民手拿竹篙,鸕鷀站在兩側船舷,在漁民特殊的號令下,鸕鷀就會相繼入水捕魚,成為了景區的一大亮點活動。
在寶應安宜鎮船閘村盧莊組,曾經戶戶都會孵化繁殖馴養鸕鷀,這一老行當流傳至現在,只剩一老人還在養。今年69歲的村民範敬禮說,自己已堅守了55年,如今,這一古老的行當和技藝,已沒有年輕人願意傳承,他的12隻鸕鷀也可能會離自己而去。
A
只剩12隻,9公3母
每天帶出來訓練防退化
在寶應北河河道,範敬禮劃著小木船,船上蹲著一排鸕鷀,搖呀搖,靠岸後,挨個給鸕鷀餵食。「只剩12隻了,9公3母,每天帶出來訓練,防退化。」
範敬禮說,在寶應安宜鎮船閘村,像他這樣幹了幾十年的大有人在。七八年前,村子中就只剩4位老人在堅守,他是其中的一個。去年,有一個人去世,盧廷有、盧廷勇因為年齡太高,夏天將鸕鷀賣了。
「女兒女婿也勸我不要划船外出,我捨不得。」範敬禮說,船上的鸕鷀都是自家繁殖的,平時只要一有空,他就會劃著小船,和鸕鷀一起暢遊在寶應的一些內河水域上,經常引來岸上不少行人的觀看。
現在,12隻鸕鷀一天的捕魚量,也只能賺幾十元,範敬禮之所以還堅持,就是想多陪陪這12隻小夥伴,不讓它們無聊慵懶,喜歡看著它們潛入水中的迅猛樣。
「再照顧它們兩三年,我可能也堅持不下去了。」範敬禮說。
B
村民個個都會馴養
最多時馴養近400隻鸕鷀
14歲時,範敬禮就跟著父親學習馴養鸕鷀,父親告訴他,寶應水系發達,學會鸕鷀捕魚這門手藝,不愁沒有飯吃。當時的木船很小,容不下兩人,父親就專門給範敬禮做了一條小木船,讓他帶著鸕鷀每天在水上練習。
「控制不了平衡,每天翻船十多次。」範敬禮說,通過艱苦的訓練,半年後,他終於成了一名有經驗的馴養捕手,這一幹,就是55年。
談及村子裡鸕鷀馴養的輝煌,範敬禮稱,最多時村裡有30條左右的木船,馴養著近400隻鸕鷀,村民個個都會馴養。寶應湖還允許鸕鷀捕魚時,他們一年中,一半的時間在湖裡,一半的時間在內河,他們還組隊划著船一直到興化、鹽城。
「一條船,一天有時上百斤魚不成問題。」範敬禮說,鸕鷀給他們帶來了財富,也成了村民謀生的小夥伴。到了春節,家有鸕鷀的村民也會給家中的鸕鷀過節,讓它們也歡樂一場,一開春就忙碌張羅著孵化小鸕鷀。
C
馴養鸕鷀很有名氣
江西等地人曾趕來選種
「自古留下的種,祖祖輩輩都靠它捕魚。」範敬禮說,揚州的鸕鷀很有名氣,品種純且兇猛,每年二三月份,是村中雛鸕鷀出殼的時候,剛出殼的小鸕鷀,只有小鴨子一般大,每天要弄一些鮮魚餵養。
範敬禮說,那時住的是農村小院,家家有專門繁殖鸕鷀的房子,待鸕鷀長了兩三個月後,就可以上船了。上船後的鸕鷀,再馴養半年左右就開始捕魚,於是鸕鷀就隨著主人漂流,相伴主人十多年。
「鸕鷀馴養久了,就有了名氣。」範敬禮說,鸕鷀通人性,馴養熟了,比狗還聽話,因捕魚兇猛,一些江西等地的漁民還慕名而來選種。為了得到一隻種純兇猛的鸕鷀,有的外地人千裡迢迢趕來向村民拜師學習。
村中何時開始有人馴養鸕鷀,已無人記得,大多數人像範敬禮那樣,從祖輩手中傳承,一幹就是幾十年,家家都有自己獨門馴養技藝。
「我們也會比賽,看哪條船上的鸕鷀厲害。」範敬禮表示,通過比賽,也強化了鸕鷀的野性,遊泳本領十分高強,它的腿長在身體後面,腳趾有很寬的蹼,蹬水十分有力,潛入水中後靈巧迅猛,遊得飛快。
D
沒有年輕人願意傳承
12隻鸕鷀也可能離開他
一個眼神,船上的鸕鷀就能知道範敬禮想要它們幹什麼,紛紛躍入水中,在水裡翻來探去,尋找著獵物。「處的時間久了,和它們越來越默契。」範敬禮說,朝夕相處這麼久,已經有了深厚的感情,想想就有些不舍。
2012年,聽說村裡有3位老人堅守這個古老的行當已50多年,央視七套還曾專門趕至寶應縣安宜鎮船閘村盧莊組拍攝鸕鷀捕魚紀實片。2017年,村裡開始拆遷,範敬禮也隨家人住進了商品房,日子過得越來越好,難題終於擺在了面前,沒有閒置的房間孵化鸕鷀。
「照料孵化不是一件容易的活,現在沒有地方,也孵不起來了。」範敬禮說,祖輩傳下來這一老行當,目前馴養技藝他還在堅守,不知自己能撐多久。
2010年前後,因這行風雨漂泊太苦,一年僅能收入兩三萬,大部分人就轉行了。「外地的景區等要表演,鸕鷀就被賣了出去。」範敬禮說,從那時起,村中鸕鷀越來越少,到了2017年,只剩4位老人還有鸕鷀。如今,只剩他一人還有鸕鷀。
這一古老的行當,已沒有年輕人願意傳承,想想12隻鸕鷀也可能會離自己而去,範敬禮的眼中噙著淚水,望著船上休憩的鸕鷀,久久說不出話。
E
揚州鸕鷀不足500隻
搶救鸕鷀孵化馴養技藝
一直關注著漁業老行當興衰的陳宜林表示,他自小生活在船村,對鸕鷀捕魚很熟悉。在揚州,馴養繁殖鸕鷀的村莊,除了寶應安宜鎮船閘村外,江都有一個濱湖村,也是很出名的鸕鷀馴養繁殖地,曾經莊臺家家戶戶馴養繁殖鸕鷀,莊邊有一條小河,常停靠一排排站滿了鸕鷀的小漁船。
2017年,市漁政、高寶邵伯湖漁管辦等部門曾不完全統計,揚州聞名全國的捕魚鸕鷀已不足500隻。「2年過去,數量就更少了。」陳宜林說,聽說濱湖村早在幾年前只剩一家,也僅有幾隻了,可能現在已經沒了。
在陳宜林看來,鸕鷀捕魚作為一種傳統捕撈方式,它所代表的文化影響深遠,但捕撈時不分大魚小魚。在江蘇,鸕鷀捕魚屬於「禁用漁具漁法」,高寶湖等水域不再讓捕。
「揚州瘦西湖有了鸕鷀捕魚表演,這一傳統技藝又熱起來了。」陳宜林呼籲,揚州鸕鷀曾極具影響力,也決定了特殊的歷史地位,只有在繁殖、馴養環節得到保護和傳承,才能讓鸕鷀捕魚表演等得以長期延續,才能留住這一珍貴的老行當記憶。
記者孟儉
通訊員梁永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