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世界一流空軍的標誌性步伐
——專訪空軍軍事專家、空軍指揮學院教授王明亮
新華社記者張汨汨、黃書波
大型多用途運輸機運-20於6日列裝空軍部隊,標誌著空軍戰略投送能力邁出關鍵性一步。在運-20飛機授裝接裝儀式舉行之際,新華社記者專訪空軍軍事專家、空軍指揮學院教授王明亮,解讀空軍在創新驅動發展中加快推進「戰略性軍種」建設的壯闊步伐。
新華社記者:提到空軍裝備發展,人們往往矚目於「叱吒風雲」的殲擊機,而運輸機作為空中投送的主體力量,對一支空軍的核心能力有著怎樣的意義?
王明亮:空軍是唯一能夠超越地球表面障礙實施高速機動的軍種,既可以高速投送火力打擊敵人,又可以高速投送力量支援己方。從飛機投入戰爭起,空中投送就成為各國空軍尤其是大國空軍的基本行動樣式和核心能力。百餘年來,運輸機被普遍、常態化運用於戰爭及和平時期軍事行動,既成為打贏戰爭的重要手段,又成為支援和平建設的重要手段;既成為維護主權利益的重要手段,又成為保障國家利益拓展的重要手段。
據美國空軍歷史研究辦公室《美國空軍與人道主義空運行動(1947-1994)》統計:從1947年到1994年,美國空軍在北美地區共執行了112次人道主義空運救援行動,平均每年2.4次。該書序言指出:空運力量「成為了美國的外交工具」「不僅是一種戰爭的武器,而且也是一種和平的手段」。
新華社記者:人民空軍成立以來,依靠運輸機的力量,都執行過哪些重大的空運空投任務?
王明亮:60多年來,空軍運輸航空兵部隊常態化執行空運空投任務,先後參加了入藏空運空投、豫鄂抗洪救災、唐山抗震救災、大興安嶺滅火、南方抗雨雪冰凍災害、汶川抗震救災、玉樹抗震救災等重大行動,為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作出突出貢獻。
新華社記者:我們留意到一個意味深長的巧合——今天運-20授裝接裝儀式所在的四川成都地區,正是人民空軍運輸機部隊首次執行的大規模空運空投任務的地方。
王明亮:正是。人民空軍一組建,即種下戰略投送的夢想,這個夢開始的地方,正是在四川成都地區。1950年3月,為支援陸軍部隊進軍西藏,空軍在成都新津機場,組建了西南軍區空運隊,執行入藏空運空投任務。空運隊在無航圖、無地標的困難情況下,面對的是海拔平均4000米以上、險峰林立、雲霧瀰漫的「世界屋脊」康藏高原,使用的是繳獲或起義獲得的載重飛行升限僅5000米的C-47、C-46運輸機,航行區域地面沒有完備的導航設施和可供備降、迫降的機場……他們硬是靠著無畏艱險、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在「飛行禁區」中殺出了一條條生路,從1950年4月至1952年11月的2年零7個月,共開闢航線25條,出動飛機1282架次,向康定、甘孜、巴塘、邊壩、太昭等地陸軍部隊空投各種物資,圓滿完成支援陸軍入藏任務,而且成功消除了「空中禁區」,實現了全領空飛行。
可以說,從那時起,人民空軍就急盼獲得性能先進的運輸機,以更高、更快、更遠、更安全地遂行空中投送任務。
新華社記者:那麼,運-20的列裝,是否回應了人民空軍的這種期盼呢?
王明亮:作為空軍新型運輸力量的運-20飛機,是一種200噸級大型、多用途運輸機,可在複雜氣象條件下執行各種物資和人員的長距離航空運輸任務。運-20飛機的順利研製並正式列裝空軍部隊,是中國科技創新的重大標誌性成果,是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的最新成就,標誌著中國大飛機設計製造能力取得突破性進展。其加入空軍空運部隊序列,為人民空軍履行使命任務提供了更加堅強有力的手段,將使空軍空中投送的距離、速度、安全性和高原飛行適應性等實現全面躍升。
新華社記者:近年來,人民空軍積極推進「走出去」戰略,有效遂行搶險救災、聯合軍演、撤僑護僑、應急救援等多樣化軍事任務。而運-20的列裝,將對此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王明亮:近年來,在巴基斯坦、蒙古國、泰國、馬爾地夫、馬來西亞、尼泊爾等國家遭受嚴重災害時,中國空軍第一時間把各類救援物資空運至受災國,向世界展示了中國負責任大國的良好形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呼喚建設世界一流空軍。這支空軍,必須擁有先進主戰飛機、遠程運輸機、遠程轟炸機。運-20閃亮入役,是與發展新一代主戰飛機相配套的又一個邁向一流空軍的標誌性步伐,為空軍飛出去插上了更有力的翅膀,為國家利益拓展架起了更遠、更暢通的空中橋梁。
所以說,運-20飛機列裝空軍,是一次傳承光榮歷史的起飛,是一次超越光榮歷史的起飛,更是一次建設一流空軍的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