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始用自媒體寫文章到現在,我寫過許多篇關於「抑鬱」這一主題的文章,也幫助過幾個陷入低氣壓的朋友走出泥潭。
當然,我並不是什麼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只能說是對世事喜歡多花點心去思考和總結,所以那些文章裡,要麼說的是說自己對抑鬱這一件事的看法,要麼是講一些自己學到的對擺脫抑鬱挺有用的一些知識。
例如我在一篇名為《高壓力、窒息、喪,當你有了輕微的抑鬱時,可以如何自救?》的文章中說到:「現如今社會上抑鬱的現象越來越流行,並不是說以前的人精神狀態更加健康,而是因為我們面臨的環境更加尖銳和多變,我們遭受的壓力也更加複雜和龐大。」還有在《長大以後,你還討厭這個世界嗎?》的文章中說的:「氣餒、退卻、破罐子破摔,其實是輸家的一種退步和妥協!」以及在《佛學裡的現世苦,讓生活變成了登高梯》的文章中說:「人世本就是修行場,怨天尤人和自暴自棄不會帶你躲過苦難,不想讓以後的自己後悔那就將這一次次避無可避的挑戰當成讓你明心見性的機會。」
那些一次次思考後的看法讓我對所謂的抑鬱有了一個更深刻的認知,而那些汲取到的知識,則幫助我抵制住了各種負面情緒的侵蝕。
抑鬱等各種負面情緒是我們生活中難免會遇到的問題,它存在於我們的周遭環境中,也藏在我們接觸到的各種事情裡。
早上起床後發現家裡水電因為欠費被停掉了,出門時嘈雜的人們擋住了你的路;擠地鐵時明明趕時間卻怎麼也擠不上去,到站想下車也擠不出去;工作時看著手裡大把工作無從下手,剛開始做就發現資料根本就不齊,做到一半又發現方向搞錯了,領導在催交任務時自己手上還有很多沒做完,把很多工作推給你的項目經理正卻在悠閒的和別人聊天;下班回去發現樓下小餐館都不營業了,吃完泡麵洗完澡後想打會兒遊戲放鬆一下,結果玩到一半網絡斷了……
生活中各種瑣碎的事情都有可能埋藏著刺痛神經的針,讓我們在剎那間就痛不欲生,好多次在心裡抱怨道:為什麼我會這麼倒黴?為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都被我撞見了?這樣的日子什麼時候才是頭?這樣活著還有意義嗎?
無數糟糕的感覺在心裡積壓,讓我們的世界沉淪於陰暗之中,這些「喪」的東西如果沒有得到緩解和釋放,最後會醞釀成一頭名叫抑鬱的魔鬼!
抑鬱不應該被輕視,這種負面情緒對我們的影響極大,不僅僅是破壞我們的心情,它還能干擾我們對事物的正常判斷,更嚴重的甚至會轉化成抑鬱症這一類精神疾病,對我們的生活造成極大的摧殘。
所以,在我們察覺到自己處於一種高壓力、低氣壓,對周遭事物感到煩悶,或者是絲毫提不起興趣的狀態時,要保持警惕,看看自己是否墮入抑鬱的魔爪裡,被負面情緒虜獲。
當然,這並不是說負面情緒就全都是不好的,良性狀態下的負面情緒,對於我們的思考是有促進作用的,就比如我在《長大以後,你還討厭這個世界嗎?》這篇文章中就有說過,人們在萬籟俱靜的時候去叩問一下自己的心靈,會更容易發覺到自己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樂觀積極,並沒有像以前以為的那麼欣賞這個世界,也會更容易發覺自己之前忽略的一些細節問題,剎那間想通了自己為什麼會做錯事!
這些都是負面情緒帶來的作用,因為我們很難保持真正的中立和冷靜,而積極正面的情緒帶給我們的往往是亢奮的狀態,讓我們很難靜下心來去冷靜思考一些細節方面問題,所以這就需要適當的負面情緒來充當冷卻劑,讓我們不至於在亢奮的狀態中沉迷,做出過火的事情。
但是,不管怎麼說,我們都不能將抑鬱等負面情緒當做一種好的情緒,在它出現的時候去放縱。用一個類比來說吧,負面情緒就像香菸,雖然有一定的提神醒腦的作用,但是它危害我們的健康也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所以,偶爾和適當的負面情緒是可以的,但不可以沉浸其中。
它不至於是一把雙刃劍,只能說是有一些好處的壞東西。
我們為什麼會抑鬱?
在我看來,造成我們抑鬱的緣由,主要是這兩種情況:失落感和孤獨感。
失落感,指的是我們期望的結果無法實現,現實和理想產生了落差,讓我們感到不滿、沮喪以及鬱悶。這種感覺往往會讓我們在接下來的當天都不在狀態,要麼是對任何事物都提不起興趣,要麼是一直沉浸在懊惱和悔恨之中。
各位可以回想一下自己低氣壓的時候,是不是很多時候是因為你期望的某個結果沒法實現而引起的?比如出成績那一天,心裡迫切希望自己能夠及格,結果成績顯示卻是及格線以下,剎那間整個人都不好了,連帶著一整天都鬱鬱寡歡。
失落感對一個人的打擊是不可小覷的,畢竟期待的事物最終變成了泡影,之前的所有努力全都打了水漂,這樣的結果很難讓人接受,遇到這種情況的人,心情難免會急轉直下。
除了失落感外,還有另一個導致抑鬱的緣由——孤獨感。
孤獨感的意思正和它的字面含義一樣,讓人感到孤獨。這一種感受的來源十分的廣泛,沒有人交流、沒有人關注、沒有人理解、沒有人走進你的生活、沒有人和你一起分擔壓力……等等都會使我們感覺到孤獨。
人類是群體性動物,很少有人會喜歡孤獨的感覺,因此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孤獨會讓我們十分的難受。
各位可以設身處地的想像一下,如果在一個聚會中,其他人都在開開心心地聊天打鬧,只有你一個人在角落,怎麼也插不上嘴,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如果有一樣對你十分重要的東西丟了,你急到不行,其他人卻在一旁說「一件小小的玩意兒至於嗎」,這時候的你又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如果在一個夜深人靜的夜晚,你有一些煩心事想和別人傾訴,但是環顧四周沒有一個能傾聽的人,翻了一遍通訊錄也沒有人是值得你傾訴的,這時候的你,是否會覺得自己糟糕透了?
孤獨感會讓你覺得無法融入這個世界,無法和這個世界共鳴,它是誘發絕望的源頭。
在失落感和孤獨感的雙重作用下,我們對自我的未來不再自信——我們覺得自己是倒黴透了才會攤上這些事,這樣糟糕的情況以後還會繼續,我們永遠改變不了,也解決不了,甚至連和我們溝通分擔的人也沒有,這樣的未來哪裡還有希望啊!
這樣的想法在我們的腦海中一直縈繞著,讓我們很苦惱,有些人甚至在這些想法的一次次強調下,開始相信這是真的,索性就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
發展到這種程度的抑鬱,後果真的會非常的可怕!
那麼,當我們被抑鬱包裹、甚至是出現抑鬱症傾向的時候,我們要怎麼擺脫它呢?
它的解決方法其實也很明確,只要我們在認知以及釋放這兩種途徑上下功夫,就能逐步擺脫抑鬱的束縛。
在認知上,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不要讓自己的信心缺席。在前文中我就說了,失落感和孤獨感這兩種負面情緒會讓我們對未來不再自信,從而把我們拽入抑鬱的泥潭中。所以,想要掙脫抑鬱的束縛,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失去信心,不要在這兩種負面情緒誘導下破罐子破摔。
你真的倒黴透了嗎?這個世界上,比你慘的人還有大把,而且就算遇到了不太如意的事,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你又怎麼知道以後你不會慶幸你能遇到這件事情呢?糟糕的情況還會繼續嗎?明天的事情誰也說不準,就算這種糟糕的情況持續很長時間,只要你能堅持下去,就有守得雲開見月明的一天。這個世界上沒有能夠和你交心的人嗎?多試著去放開心扉,你會發現在某一件事情上能夠替你分擔壓力、緩解焦慮的人還是挺多的,現實生活中如果沒有的話,那你還有網絡上的樹洞等途徑,千萬別急著下結論!
你的未來怎麼會像你想的那樣灰暗呢?你怎麼知道自己以後的事啊!
不管未來再怎麼樣,都不會真的是絕境,那些負面情緒就是要讓你以為自己真的絕望了,如它所願可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在釋放上,我們可以用書信的方式來釋放自己的壓力。
文字的力量是一種很特別的力量,用書信的方式來釋放壓力,往往比自己思考、與人傾訴要更有效。究其原因,可以理解為——文字就是我們的替身,在我們陳述和整理的過程中,心中的所有壓力和鬱悶都會通過筆尖及鍵盤流到文字作品上。
你可以寫日記、寫感悟,也可以編成故事,凡是能夠把自己的情況記錄下來的方式都是可以的。在你把書信寫完以後,你會發現自己心裡原本的負面情緒都已經煙消雲散了,剩下的,是完成了一部作品後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這是書信的一大作用,還有另一個作用是,你記錄的內容能夠長久的保存下來。
這種長久保留下來的內容是非常珍貴的資料,在一次次翻讀的時候,你能從中得出更加深層次的了解,幫助你在以後遇到同樣問題時對症下藥;在別人遇到同樣的問題時,你的這些內容也能幫助到他,而且這封書信帶來的共鳴點,能讓他不被孤獨感影響。
當然,擺脫了抑鬱的泥潭也不代表著你就已經痊癒了,這樣的情況以後還有可能會發生。
不過,當你已經熟悉了這種感覺,明白它的弱點在哪裡,學會了怎麼去擺脫它,甚至是和它和平共處後,那些抑鬱都不再是絕望,因為你已經握住了克服它的有力武器了。
或許你現在暫時還沒法攻克,但請不要灰心,因為鼓勵自己擺脫泥沼並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很長的時間來一點一點改變,就像小草一樣,你上一分鐘和下一分鐘看的都一樣,但是其實它就在悄悄地改變著,成長著!
你需要給自己一點適應和改變的時間,一個月後小草就會長得很高,而幾年後,你也會變得很好。你要對自己保有最大的耐心。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失望乃至絕望的時候,千萬千萬千萬不要讓希望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