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這句話出自《論語.子路》,是君子和小人的對比。君子寬宏大量,胸襟開闊,光明磊落,雖然舒泰自如,但是絕不驕傲。小人雖然表面驕傲,但是內心是自卑的,所以心境就不泰然了。
人生一世,心態非常重要。在孔子看來,君子正是因為有平和的心態,有安定從容的心境,在他們的身上由內到外,言談舉止,才能流露出一種安詳舒泰的氣質。而小人就不一樣了,他們內心常處在自卑和焦躁之中,雖然外面表現的很驕傲,很堅強,但其實是故意表現出來的一種姿態,是讓人感覺很不舒服的驕矜之氣,所以在他們的氣質上,就少了一份淡定和從容。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區別。
君子為何能「泰」?因為君子有無私和寬容的心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當一個人不僅僅是為自己著想,不為自己而活,已經忘記了自己,達到無我的心境時,又怎會生驕矜之心呢?君子有所為但無所求,一切「盡人事以聽天命」,但求無愧於心,一切隨緣,根本就不把結果放在心上,如此的豁達,還怎麼會驕傲呢?
小人為什麼「驕」?因為小人心中惦記的總是個人的利益得失,常常處於焦躁不安中,外表就少了一份氣定神閒。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充滿驕氣的人,小人得志,看似盛氣凌人,不可一世,其實那張面孔下又何止一個「驕」字能形容的了的呢?驕氣只不過是最明顯的一點罷了。小人大多如此,偶然做成一點事,取得一點成績,就忘乎所以,不知道自己是誰了。其實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這種人的驕傲只不過是他們自卑心理的影像罷了,他們在外表現的自負和高傲,不過是在掩飾內心的空虛和不自信。小人最怕的就是別人不認同自己,看不起自己,所以才表現出一種盛氣凌人,毫不在乎的態度,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
正因為心態不同,君子和小人所流露出來的外在氣質和氣度也就不同,他們的為人處世方式也不一樣,人們的評價也當然就不一樣了。
如果做為一個領導,那良好的心態就更加重要,工作中要學會安靜坦然,處變不驚,做一個胸懷大志的人,有定力,有理想,這樣才能泰然自若而無驕矜之氣。這樣的領導,才會得到下屬的尊重和認可,工作起來才能得心應手,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