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頸鴴:河岸邊的芭蕾舞演員

2021-01-18 生命的探討

水鳥分為遊禽和涉禽,遊禽不難理解,就是在水面上遊泳的,像鴨子、天鵝這一類,它們的腳趾上一般有蹼,便於遊水。而涉禽的典型特徵是「三長」:腳長、嘴長、脖子長,也難怪,它們的腳趾上沒有蹼,不會遊泳,是站在水裡吃東西。常見的如鷺、鸛、鶴等都是涉禽。

還有一類涉禽,被統稱為鴴鷸類,全世界有350多種,多數在海灘附近活動。今天要說的是一種小型的涉禽,它雖然也有典型的「三長」,卻真算不上大長腳,畢竟個子太小,體長不過15釐米左右,給不了人們「大」的感覺。不過它的優雅姿態,卻別有一番風情。它就是環頸鴴(Charadrius alexandrinus)。

環頸鴴是遷徙鳥類,卻在有些地方變成了留鳥,不願意再長距離去遷徙,徒自消耗體力。在貴州,秋冬時節的草海、鎖黃倉、柯家海子、娘娘山都能看得到它們優雅的身姿。在水田裡、河灘上、菜地旁,以及沼澤地裡,都可以看得到這種優雅的水鳥。瘦長的腳,尖尖的翅,一身灰褐色的羽毛,再加上白色的腹羽和那像是圍了一條大圍巾的脖子、腦袋頂上的黑頂子,怎麼看都像是一位紳士。走起路來步幅很快,輕盈而不拖泥帶水,倒像是在跳芭蕾。

有時候是單獨活動,有時候三五隻成小群,或是乾脆與其它一些涉禽一起到水邊覓食。有食物競爭也沒有關係,反正自己的動作快,已經吃了幾口,其它鳥兒連一口都還沒有吞下。再則,它的食物寬度不同,有小魚小蝦、蠕蟲螺絲等動物性食源固然好,但不會因為美食的誘惑就挑起食來。畢竟在這冬天,只要有吃的,那些細小的種子,哪怕是一些植物的碎片,只要找得到,都不會嫌棄。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這環頸鴴也是愛美的動物,雖然它的外表總體來說有些素雅,不像有些鳥類那樣誇張地搞得五顏六色,但它也會因為不同的季節而換上不同的外衣,特別是在繁殖季節,畢竟要找對象,太樸素了還真怕對方看不起。所以在繁殖季節不管是雌雄鳥,都會儘量表現得反差明顯些,至少也可以增加對方看見的機會,不像平時那般灰頭土臉。有意思的是,在貴州雖然沒有發現它們繁殖,但卻看到了它那只在繁殖期才有的穿戴整齊。那一身漂亮的羽毛,似乎正在告訴人們一些關於它們的信息。

別看這環頸鴴個子不大,但卻有一幅俠義心腸,而且也算是有勇有謀。在繁殖期,白天主要是雌鳥在巢裡孵蛋,雄鳥也不會走得太遠。如果發現有敵害危險,雄鳥也會英雄救美,故意弄出一些動靜來吸引敵害的注意力,不緊不慢地將敵害帶離巢區。有時已經沒有太多機會躲避敵害,雌鳥也會有同樣的反應,裝扮成一幅受傷的樣子,趿拉著翅膀「艱難」地前行,將敵害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的身上。有可能這一「騙」,就能讓自己的孩子得以保全。

環頸鴴的雄性和雌性一起參與孵巢,而且在夜間雄性通常是臥在巢裡。雖然每次產卵以3枚的情況居多,但也有產4枚卵的,只不過卵數多了肯定要浪費更多的熱量資源,孵化的時間也會相對要長個一兩天。

這環頸鴴的幼雛從出殼就可以跟著爸爸媽媽到處跑,但卻不一定能夠很好的延續自己的生命,畢竟有太多太多的威脅,有些猛禽或狐狸、黃鼬包括一些鼠類,都可能傷害幼雛的生命,也可能在孵蛋期將鳥蛋當成盤中餐。危險在所難免,環頸鴴總會有自己的主意,想方設法讓種群得到很好的延續。

但是,環境的不穩定也是重大的威脅,加上環境汙染,有時候可能看走眼了,以為是食物,吃下的可能是塑料片。這些小塑料、小玻璃之類的在它們的胃裡不會消化,卻會佔據著消化道的空間,時間長了,可能就讓它們送命。還有一種情況,那些農藥、化肥、激素、抗生素之類的東西,通過雨水衝刷進入到水裡,或是進入那些細小生命的身體裡,這環頸鴴取食了這些生命,毒素在自己體內聚集,最終影響到它們的生存。雖然目前還沒有發現環頸鴴瀕危,但它們的生活環境也並不樂觀,不知道什麼時候災難就會出現。


相關焦點

  • 環頸鴴,並不起眼的灘地奔跑者
  • 環頸鴴:為什麼南匯東灘如此重要
    上面兩張圖分別是同一隻環頸鴴雄鳥的側面觀和正面觀,它身體長度約15釐米,屬於小型鴴鷸。它的頭頂和身體背部都是褐色的,額頭上有一道黑色的橫紋,脖子下方靠近翅膀上端的地方有兩塊黑色的斑紋,組成了一個並不閉合的黑色環,令人不禁想:不是叫環頸鴴嗎?為啥這黑色的領子前面和後面都不閉合,根本不是環嘛,命名人胡扯!名不副實!其實,環頸鴴的「環頸」指的是脖子上的白色部分,這個黑色的領子上面就是一個白色的完整的環了。
  • 環頸鴴誠招「保鏢」,你要不要來?
    在研究區搜尋鴴鷸類水鳥的鳥巢,記錄鳥巢的位置和特徵,測量鳥卵的尺寸,監測巢的孵化狀態;2. 設置紅外觸發照相機和溫度自動記錄儀,記錄孵卵行為和繁殖成功率;3. 對部分鳥類實施捕捉,並進行測量、採集羽毛和血液樣品、環志後原地放飛;4. 觀察和記錄鳥類的求偶、爭鬥、育雛等繁殖行為,獲取有關數據,並拍照和攝影。
  • 這個春天,跟研究人員一起尋訪環頸鴴吧
    志願者要求您的工作在環頸鴴的繁殖區域尋找鳥巢,對卵進行測量、標記後定期回訪;環志成年環頸鴴、對其進行個體測量、血樣收集並放歸;通過望遠鏡觀察記錄成鳥的繁殖行為等。所有的野外工作都會在專業研究人員指導下開展。
  • 北紅尾鴝(qú)每年冬季「引吭高歌」 環頸鴴(héng)古靈精怪會玩...
    &nbsp&nbsp&nbsp&nbsp古靈精怪的環頸鴴&nbsp&nbsp&nbsp&nbsp溼地是位於陸生生態系統和水生生態系統之間的過渡性地帶,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遷徙離不開溼地,因此溼地被稱為「鳥類的樂園」。在南京的一些沿江溼地裡,目前鷺鳥數量最多,白鷺、蒼鷺、夜鷺等,鷺鳥齊飛。
  • 自然好聲音|愛的白臉鴴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黑翅長腳鷸寶寶的爸媽不在身邊,天氣冷,白臉鴴就幫忙照顧起寶寶們了,直到傍晚黑翅長腳鷸爸媽回來。白臉鴴體型比麻雀稍大一點點,曾被認為是環頸鴴的亞種,簡單說,它們剛剛'獨立成功'。比起環頸鴴,白臉鴴體色偏淺,在繁殖季節缺少環頸鴴眼先的黑線。
  • 神界原罪2除頸環方法 神界原罪2頸環怎麼除
    導 讀 神界:原罪2頸環怎麼除,相信許多小夥伴都想知道吧,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神界:原罪2除頸環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 防城港山心沙島驚喜發現環頸鴴寶寶破殼而出(圖)-廣西新聞網
    環頸鴴「小寶寶」破殼而出。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李林霞 攝廣西新聞網防城港5月15日訊(通訊員 李林霞)日前,筆者在防城港市港口區企沙鎮山心沙島驚喜地發現,環頸鴴孵出了一窩環頸鴴「小寶寶」。當時,這窩小環頸鴴在山心沙島沙灘上,兩隻幼鳥剛剛破殼而出,小巧可愛。據悉,每年4-7月為環頸鴴繁殖期。環頸鴴營巢於沿海海岸和北極苔原以及內陸河流、湖泊岸邊、沙灘或卵石灘上、長有稀疏鹼蓬的裸露鹽鹼地段上。窩卵數2-4枚,以3枚居多。卵的顏色為淡褐色或土灰色,密布黑褐色的雜斑。雌雄共同孵卵,孵化期22-27天。
  • 環頸鸚鵡
    如今,環頸鸚鵡成為了寵物貿易中最受歡迎的鳥類之一。現已有幾十種顏色突變的環頸鸚鵡,這種鸚鵡通常是最實惠的鸚鵡。居住和兼容性環頸鸚鵡不適合飼養在混合物種的鳥舍中,最好是單對飼養。小群體可以被安置在非常大的鳥舍(1000平方英尺及以上)中,但在這種環境中很少能取得最佳的繁殖結果。
  • 《荒野大鏢客2》中國環頸雉雞怎麼樣 中國環頸雉雞介紹
    其中就有中國環頸雉雞,它是雜食性動物,它可以產出肉和羽毛,小編為大家帶來《荒野大鏢客2》中國環頸雉雞圖鑑一覽,一起來看吧! 中國環... 在《荒野大鏢客2》遊戲中,出現了很多動物,玩家可以擊殺或者馴服它們。
  • 東方鴴和短趾百靈加入這個大家庭啦
    △東方鴴 蔡慶彪2020年11月3日攝於青華海東方鴴(Charadrius veredus),嘴短,黑色。雌鳥及非繁殖羽雄鳥無黑色環帶,亞成鳥上體黃褐色,胸部色帶不明顯。繁殖於蒙古及中國北方,冬季至馬來西亞及澳大利亞。遷徙經中國東部但不常見,於多草地區、河流兩岸及沼澤地帶取食。
  • 上美麗的芭蕾舞演員的私人照片由她的男朋友在各地分享
    去年,19歲的紐約(專題)女孩AlexandraWaterbury出現在歐美新聞媒體的頁面上,全世界的許多網友都感到震驚他曾經是紐約城城市芭蕾舞團芭蕾舞演員的Waterbury,一時間,他被許多人譽為集高雅與自然美於一體的仙女,甚至稱她「世界上最美的芭蕾舞者」…她180cm,苗條優雅
  • 印度環頸長尾小鸚鵡(玫瑰環長尾小鸚鵡)
    早在公元前200年,印度圈頸長尾小鸚鵡就一直被圈養。在印度,宗教領袖開始意識到他們清晰模仿人類語言的能力之後,他們被視為神聖的生物。頸椎鸚鵡在富有的印度皇室成員的高度重視下,被關在裝飾籠子裡,並因其色彩和迷人的魅力而倍受讚譽。在1920年代,鳥類學家開始繁殖圈養的頸頸,隨著各種顏色突變的出現,鳥類的流行開始爆炸。
  • 環頸鸚鵡歸巢
    環頸鸚鵡歸巢 發布時間:2017-05-08 10:10:49
  • 每日一學|芭蕾舞的基本功及練習方法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芭蕾舞的基本功和練習方法,需要的同學記得分享收藏哦~~芭蕾舞基本功有哪些1.1、下蹲抬腿鍛鍊部位:腿部肌腱,四頭肌,臀部肌肉得到鍛鍊。芭蕾舞基本功有哪些圖片來源於雲南省少兒舞蹈協會會員單位:雲南藝雅藝術中心2、芭蕾舞的七個手位2.1、一位手手自然下垂,胳膊肘和手腕處稍圓一些。手臂與手成橢圓形,放在身體的前面,手的中指相對,並留有一拳的距離。2.2、二位手手保持橢圓型,抬到橫隔膜的高度。
  • 環頸雉 花蓮鄉間的草地精靈
    環頸雉,屬於雉科雞形目,為臺灣特有亞種鳥類,又叫雉雞、野雞、啼雞或臺灣雉,在早年的臺灣鄉間,非常普遍常見。環頸雉和農家飼養的雞一樣,具有強健的雙腳,而且擅於奔走,牠們會飛卻飛不遠,因此,牠常棲息於平地草原、甘蔗園和耕作地裡,屬於草原雞,喜愛在乾燥的草叢活動。
  • 綠會代表將應邀出席首屆「東亞-澳大利亞遷徙路線鴴鷸類科學會議...
    首次鴴鷸類遷徙路線科學會議邀請到5位來自荷蘭、中國、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國家的鳥類生態研究專家。其中,主題報告人包括著名鴴鷸類專家荷蘭瓦格寧根教授、荷蘭皇家藝術和科學院院士特尼斯·皮爾斯馬(Theunis Piersma)和復旦大學馬志軍教授等人。本次會議由韓國國家生態研究所主辦。
  • Fineck頸環體驗 智能穿戴新玩法
    另外,Fineck 頸環是支持IP67 防水的,不管是開發者版本還是消費者版本,無論是戴著洗澡、淋浴都沒問題,但是官方的說法是不建議戴著遊泳。二、磁吸式充電然後需要確保你的iPhone的藍牙處於打開狀態,Fineck 頸環並不是像之前臭貓介紹的 Withings Pluse 那樣配對之後就彈出下載地址去 App Store 下載,現在的測試版本是第三方安裝方法,廢話不多說了,上圖。
  • Fineck智能頸環體驗:可跟蹤身體狀態
    智能手環早已經在市場上屢見不鮮,而這時候,Fineck 則以智能頸環的產品形態殺入市場,讓人耳目一新。Fineck 有多款智能頸環產品,由索瓦科技出品。佩戴頸環之後,用戶可以全面了解自己的頸椎狀態,並通過後臺雲端的 Fineck-Health 頸椎健康分析引擎,提供實時姿態提醒,推送頸椎互動遊戲,從而改善頸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