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僚曾氏家族祠堂眾多,作為風水世家,他們根據祠堂後裔的丁財情況,對祠堂建築風水的好壞進行衡量。故此,在三僚曾氏家族中有了「三個半祠堂」的說法,三個祠堂指蘭溪堂(虎形祠)、若文堂(掛壁天井祠)和嘉樂堂(仙鵝戲水祠),承志堂(蛇形祠)則是半個。

三僚嘉樂堂位於與羅經嶺隔河相望的對面山嶺下,周圍林木蔥鬱,祠堂就在綠樹掩映當中。若想窺得仙鵝戲水的全貌,要到祠堂對面的羅經嶺上去,從遠處看,整個地形形似一隻戲水的仙鵝。尤其是橋邊突起的那塊石頭如同仙鵝頭上的鵝包,像極了仙鵝將頭探向小溪。


祠堂大門上的匾額刻的是楓泉翁祠,嘉樂堂是為紀念如達太祖,系文辿公第二十一代孫,字楓泉,為曾氏三房。如達太祖名下一直人丁稀疏,苦於本房人丁稀少,一直想尋找一塊風水寶地建立祠堂。

適逢曾氏五房楊屋下之地轉賣,此地五房也曾做過房屋,立癸山丁向兼醜未,穴扦在仙鵝脖子上,但是幾代後亦衰敗不堪,不得已轉手出售。三房族人到此地看過後很是滿意,遂傾其錢囊,購買此處地皮。給錢後怕五房人後悔,連夜派族人拿地契到縣城衙門蓋公文,天亮後返回三僚。

這塊地到了三房人手上後,就將房屋挪位置,改朝向。改立醜山未向兼癸丁,祠堂穴扦鵝嗉(禽類喉嚨下裝食物的地方)上。嘉樂堂是個中型規模的祠堂,磚木結構,雕梁粉畫,精緻雅觀。

整個祠堂昌字廳布局,上堂兩側各有一正間,正堂左右又各建一豎橫屋,下堂一天井,一對懸柱,六扇三門,前有圓柱門,庭院外加一矮小圍牆,開中門。右前方開一水井,一口直長方形塘,遊坪外造一半月金星池塘,與後面半月形花臺相對應,合成一個圓月形狀。

嘉樂堂亥龍入首,橫龍結穴,氣勢雄偉,後玄武有華蓋三臺,前朝旗峰招展,明堂收三僚村內溪水朝拜。俯瞰整個地形,有鵝頭,有鵝身,前方還有溪水,形神兼備,活靈活現,喝形為仙鵝戲水。祠堂後玄武山,一層高出一層,如人坐金椅,威風雄壯。
祠前堂局開闊,三僚溪水右水倒左,午水上堂,出丙巳口,青龍彎回守水口。與對面羅經嶺遙遙相望,左側青龍砂得力高聳,右側白虎砂低伏回護,案山平整,四周山峰挺秀。
祠堂做好後至今,承先祖德厚光照,子孫丁旺財興,富貴連綿。近代文貴出有:教授、博士、碩士不計其數,有很多已經出國定居者;武貴出有:少將、團長等名留青史。

嘉樂堂為三僚丁、財、貴皆興旺的名祠。此地曾氏五房始建於鵝頸,立癸山丁向兼醜未,建後丁財不發;後三房改扦鵝嗉處,立醜山未向兼癸丁,丁財兩旺。至今亦人丁大興、富貴不艾。楊公云:「顛顛倒,二十四山有珠寶;倒倒顛,二十四山入火坑。」
筆者:曾慶良,楊公授曾文辿公一脈第三十九代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