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僚,坐落在贛南地區的小村落,因楊救貧在此定居授徒、著書立說而聞名遐邇,明清時期湧現出眾多風水明師,不僅在民間家喻戶曉,在朝堂上也是赫赫有名。三僚作為風水的發源地,當地有大量的明師作品保存下來。
在三僚的地界中有好幾處虎形墓地,其中廖氏的猛虎跳牆墓很是特別,位於三僚的陽背堖,鄰近古墓群。陽背堖原是三僚曾氏的祖墳山,龍脈很旺,廖氏族人也打算在這裡分一塊地方做墓,以便共享這道龍脈,但是一直沒有成功。
後來廖氏通過與曾氏結親的方式得到了猛虎跳牆的墓地。廖氏二房有一個女兒嫁到了曾家,有一年春節,娘家人來曾家走親戚,在娘家人帶菜回廖家的時候,就用地契包著雞腿給帶回廖家去了。
猛虎跳牆形墓的位置非常好找,就在包裹石下方的路邊上。廖氏二房有十一位先祖遷葬於此,是一處很寬大的墓,系多人共葬。這種墓一般屬於二次造葬,即找到風水寶地後,將多位祖先骸骨移到一起再葬的墓。
猛虎跳牆地來龍出自三僚村後龍山的御屏峰,御屏峰位於三僚村北側。高山橫出一大枝龍,行龍左搖右閃、生動活潑,起大帳,中出大脈,跌斷數次,先為石龍,到山腳下轉換為土龍。主脈繼續前行,結曾家與廖家祠堂。
枝龍在半山腰處頓起木星,為猛虎屁股,向東側偏出一脈,起金星穴山為虎頭,盡頭開口結穴,穴位在虎口位置。立子山午向兼壬丙,水出丙口,穴前有一口大水塘,兩側砂峰環抱,明堂圓淨,朝迎水回。
明堂舒展圓融,多為屋舍田地,草木蔥蘢,四周山峰挺秀。堂前天馬山為朝山,就是楊公留下鉗記中「南方天馬水流東,仙客拜朝中」裡的天馬山,貴人砂峰對,大發丁貴。墓建好後廖姓二房人丁發展很快,達到幾千人,主要在分布在廖屋下僚和寨腦。
中間墓碑上刻著「廖母伯淵婆太」的字樣,所以猛虎跳牆墓也被稱為廖氏伯淵婆太墓。而且碑刻上的坐向分金為「正針壬山丙向,旁針丁亥丁巳分金」,與實測數據並不相同。
且仔細觀察墓碑後發現,兩側各有一塊墓碑更低矮一些。據說是墓建好後,廖家的風水師父又悟出玄機,將主墓兩側的二塊附葬墓碑各調低十公分左右,顯露出砌磚來,令猛虎雙鼻透氣,更顯神威。
曾家在得知廖家拿到地契後非常氣憤,但是又不能作出毀壞之事,就在虎形墓前方約一百多米處築了兩道鎖鏈牆,意在限制虎威,而廖家就將虎墓重新喝形為「猛虎跳牆」,意為跳過鎖牆,海闊天空。
附上當地流傳的猛虎跳牆玄機詩:
古來名師喜催官,首要第一取文昌。
太陰金星為用神,欲拿金星坐水星。
滿盤合得陰陽理,喜產多男壯丁盛。
汩汩流出水聚堂,火耀連珠貴人鄉。
五星歸垣入堂局,蟲斯千古永恆傳。
十一碑面來看齊,廖家規矩真稀奇。
若是分金差一線,官貴丁財不相見。
筆者:曾慶良,楊公授曾文辿公一脈第三十九代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