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金中國丨央行再發聲「碳達峰」、「碳中和」部署:全球第二大綠債...

2021-01-08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綠金中國丨央行再發聲「碳達峰」、「碳中和」部署:全球第二大綠債市場再現新助力

綠色債券是綠色金融最為顯著的引擎。5年前在中國開始有計劃推進的綠色債券,新一年開始,就再見政策助力的聲音。

1月6日,人民銀行於表示,1月4日召開的工作會議中指出要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決策部署,完善綠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勵機制。做好政策設計和規劃,引導金融資源向綠色發展領域傾斜。

而此前的在2020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被列為今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之一。

在連續多次強調綠色發展下,綠色金融愈發備受重視。而在綠色金融中,綠色債券無疑是最重要的主力軍之一。

迄今為止,我國國內境內貼標綠色債券市場規模已發展至約1200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二大綠色債券市場。

Wind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6月末,我國國內2020年境內外累計發行綠色債券規模達1173.91億元,綠色債券存量規模約1.2萬億元人民幣,位居世界第二;中國綠色信貸餘額已逾11萬億元人民幣,位居世界第一。

全球第二大「綠債」市場格局已成

根據國際資本市場協會(ICMA)的定義,綠色債券為「將所募集資金專用於資助符合條件的綠色項目或為這些項目進行再融資的債券工具」,是應對溫室氣體造成全球平均氣溫上升等氣候變化而衍生出的綠色投融資產品。

2014年,首隻綠色債券在國內出現。2015年年末,在人民銀行和發改委發布綠色債券指導下,境內綠色債券迅速發展。隨著國內金融的雙向開放,國內本土企業在開闢綠色金融的發展道路,而與此同時外資銀行、主權財富基金等機構也積極參與國內富有潛力的綠色金融市場,著手布局。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債券實驗室主任史英哲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從投資的角度,國外資本市場近幾年來愈發對國內債券市場感興趣,隨著國內金融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如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等,以及相應的制度設計,都促使境外投資者嘗試或加速對境內綠色債券的投資,而在良好的示範效應下,綠債勢頭良好,更多的資金與綠色項目結合。

在史英哲看來,外資機構購買中國債券,包括綠色債券的數量在逐漸增加,雖然目前看仍佔比不大,但增量迅速,勢頭顯著。

央行表示,要逐步健全綠色金融標準體系,明確金融機構監管和信息披露要求,建立政策激勵約束體系,完善綠色金融產品和市場體系,持續推進綠色金融國際合作。

作為全球第二大綠色債券市場,由於信息披露機制尚需完善、與對綠色項目認定的國際標準不統一等因素,導致國際投資者在我國境內綠色債券市場參與度較低。IMF數據顯示,2019年國外資本投資份額僅佔中國履職啊市場總規模的1.6%左右。

不斷完善的中國綠債標準

中國的綠色債券標準與國際標準不完全一致,主要區別在於中國允許綠色債券為清潔煤炭和化石燃料的高效利用進行融資。在國際投資者對於中國標準包含與煤炭相關的活動有所顧慮下,解決標準問題尤為重要。

為此,2020 年 6 月,人民銀行等三部委聯合發布的《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0 年版)》徵求意見稿,更新版本刪減了煤炭、天然氣等傳統能源,新增了氫能、可持續農業、綠色消費金融、綠色服務業等內容,進一步推動了國內綠色債券市場快速發展,也意味著國內與國際綠債標準的趨同。

除了標準與國際接軌,綠債信息披露方面國內也不斷完善。如,包括工商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等在發行前和存續期內進行了第三方評估認證和跟蹤評估,並在各自官網上公布了發行前和發行後的評估認證報告,包含了項目層面的募集資金使用情況和環境效益信息等。

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去年12月8日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視頻演講中稱目前,人民銀行正在修訂《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將傳統化石能源的生產、消費類項目移出支持範圍,增加氣候友好型項目,同時進一步強化政策激勵,對銀行綠色金融業績進行評價。

對於長期探討的綠債標準問題,在史英哲看來,所以標準統一的問題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綠債到現在也沒有一個完全統一的世界標準,每個國家或機構的標準都會有些許差別,中國在制定標準方面其實一直是非常積極的,要制定出符合自己地區的標準,而不是單單完全去符合某一標準。「

他同時指出,隨著國內金融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如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等,以及相應的制度設計,都促使境外投資者嘗試或加速對境內綠色債券的投資。

新生機:外資機構眼裡的中國趨勢

白駒過隙,《巴黎協定》籤署已滿五周年(12月12日),而不久前中國「2060年實現淨排放」的承諾受全球矚目。

即便在2020年疫情期間,中國國內綠債市場也出現了新情況與新發展。

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今年上半年我國境內「貼標」綠色債券共計發行136隻,發行規模合計1095.5億元,約佔同期全球綠色債券發行規模近3成。

「綠色」標識尤為重要,它意味著發行人將自願遵守綠色債券相關規則,包括對綠色項目專用的債券募集資金實行單獨管理、接受第三方評估認證、披露環境效益等。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聯合CBI發表的《中國綠色債券市場概覽及有效性分析》報告(下稱報告)表示,儘管過去未貼標的綠色債券也為綠色項目進行融資,但隨著投資者對綠色金融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 加上中國政府對綠色金融體系構建的大力支持,越來 多的發行人選擇給綠色債券「貼標」。隨著投資者需求增加,相關規則的更新將提高綠色債券市場的透明度和投資者的信心。

」中國政府和監管機構建立了全面監管體系來源引導和推動ESG綠色融資的發展,中國的綠色金融發展前景非常廣闊。「德意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邱運平12月17日第十七屆中國國際金融論壇表示,「特別是中國ESG方面增長非常迅猛,所以中國實際上綠色金融資產方面的活動總量比實際統計裡面符合國際標準要大很多。」

瑞銀財富管理亞太區投資總監及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胡一帆表示,隨著中國政府不斷加強支持與推動力度,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與投資機構更願意投資在ESG方面做得較好的公司。所以即便從量上看,歐洲綠色投資較大,但中國及亞洲地區在發展速度方面則表現亮眼優秀。「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中國及亞洲近幾在環保方面有很大的改善,在亞太經濟體中,越來越多的國家將ESG規則納入對上市公司的具體要求,包括加大ESG各方面的透明程度。「

」歐洲尤其在發行綠色債券領域有明顯優勢,歐洲各政府都在持續的關注與支持,並且制定了歐洲統一標準,進一步保障投資利益,但這個趨勢也慢慢地在亞洲區發展「,她說,」中國有望成為發行綠色債券首要國家。除了用國際標準定義的綠色債券外,中國還有自己定義的綠色債券,而後者佔有相當大的規模。「

在全球邁入低利率時代中,境外資金湧入國內債券市場,綠色債券因較高的評級也愈發備受關注。國內目前多數公開上市的綠債評級都在A-以上,78%的綠債評級為AA向高評級的傾斜趨勢明顯,且部分公司會被要求根據自身財務狀況申請外部擔保進行增信。

(作者:胡天姣 編輯:李伊琳)

相關焦點

  • 央行表態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對銀行意味著什麼機會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胡豔明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新重點任務後,金融行業也開始了相關工作部署。 1月6日,央行網站公布消息稱,2021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1月4日上午以視頻形式召開。在工作會議提出的10項重點工作中,將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決策部署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位列貨幣政策、信貸政策之後的第三位。 這並非央行首次提及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
  • 什麼叫碳達峰?什麼碳中和?
    其中包括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什麼是「碳達峰」和「碳中和」呢? 在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方面,會議從根本和源頭上作出部署,明確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以及大力發展新能源,繼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等。 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金融如何支持碳中和目標實現?央行明確
    來源:新京報網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程維妙)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新一年重點任務後,許多行業陸續作出相應部署,金融行業也在其中。據央行1月6日公告,1月4日以視頻形式召開2021年央行工作會議,提出這一年十大工作要求,其中一項即「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決策部署,完善綠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勵機制」。會議指出,要做好政策設計和規劃,引導金融資源向綠色發展領域傾斜,增強金融體系管理氣候變化相關風險的能力,推動建設碳排放交易市場為排碳合理定價。
  • 「碳達峰」和「碳中和」都是啥?一起來了解下
    其中包括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什麼是「碳達峰」和「碳中和」呢?一起來看↓↓↓在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方面,會議從根本和源頭上作出部署,明確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以及大力發展新能源,繼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等。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評論:發展綠色金融 高效助力「碳中和」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評論丨發展綠色金融,高效助力「碳中和」郭伯威(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助理教授)2020年12月25日,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提出「以促進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為目標完善綠色金融體系」。
  • 什麼是碳中和?明白這個你就不會奇怪斷電斷火了!
    其中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200個國家和地區達成了《巴黎協定》,這是繼《京都議定書》後第二份有法律約束力的氣候協議,而《巴黎協定》的核心目標就是推動全球儘早實現碳中和。截至目前,歐盟、中國、日本、韓國等均已提出碳中和目標,美國當選總統拜登也在講話中提出美國要重回《巴黎協定》,其基本要求就是美國要提出碳中和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 全球開啟碳中和大行動 各國競逐新目標
    繼中國提出要在2030年前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之後,最近數月,日本、韓國、加拿大等國也紛紛跟進,相繼公布了本國的碳中和目標實現時間表。  「預計各方大概率能在既定時間內完成相應目標。」在受訪業內人士看來,全球化浪潮下,各國應攜手走向碳中和,在此過程中,還應加強合作和對話,共同應對氣候變化。
  • 碳達峰、碳中和未來已來 江蘇準備好了嗎
    達到峰值後,要把排放從高位降下來,就需要通過植樹造林、二氧化碳捕集等方式,實現溫室氣體排放和吸收相抵消,這就是「碳中和」。「碳達峰、碳中和對全球來說都是一場能源革命。」東南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副院長許傳龍告訴記者,我國是後發的工業化國家,要從碳排放「近零」直接到「淨零」,從參與者到跟跑者,現在要轉向領跑者,這與我國到2050年要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是相匹配的,是緊跟時代潮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中國舉措。要通過碳達峰、碳中和的技術目標,實現從高碳轉向低碳,甚至一步到位轉向零碳。
  • 央行定調2021年十大工作任務:引導金融資源向綠色發展領域傾斜
    值得一提的是,繼2020年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第四季度例會首提「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後,央行工作會議再次指出,要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決策部署,完善綠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勵機制。做好政策設計和規劃,引導金融資源向綠色發展領域傾斜。
  • 理上網來|實現碳中和:從中國承諾到中國行動
    剛剛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為年度重點任務之一。此前,習近平主席多次在聯合國大會等重大國際場合強調,中國將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迄今為止世界各國中,作出的最大的減少全球變暖預期的氣候承諾。
  • 騰訊啟動碳中和規劃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文/沈小波昨日,騰訊公司在官微發文,宣布正式啟動碳中和規劃,以響應中國的碳中和目標。世界正處於全球變暖的氣候危機之中。2015年12月12日,為應對全球氣候變暖, 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通過了《巴黎協定》,旨在通過各國削減二氧化碳排放來控制全球氣溫升幅。
  • 騰訊啟動碳中和規劃 什麼是碳中和?怎麼碳中和?
    四川在線記者 唐澤文1月12日,騰訊宣布啟動碳中和規劃,未來將通過新技術降低碳的排放。什麼是碳中和?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與其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減少的溫室氣體總量互相抵消,實現零碳排放。
  • 北京綠色交易所梅德文:完善碳交易市場是實現「碳中和」的有效路徑
    對比來看,中國的人均GDP目前只有一萬美元左右,計劃用30年時間完成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過渡,即把我國的碳排放從100多億噸變為0億噸,我國又擁有全球最大的化石能源生產和消費系統,不僅僅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還是最大的碳排放國家、最大的能源消耗國家,而且我們的能源結構又是「富煤、貧油、少氣」,因此實現碳中和顯得「壓力山大」。
  • 「碳中和」跟你有多大關係?
    「碳中和」跟你有多大關係? 「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向全世界宣布了中國的減排承諾,擲地有聲,引發國內外熱烈反響。
  • ...達峰、碳中和排第三,僅次於貨幣、信貸政策 關注六大方向投資機會
    央行2021年10大工作一、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保持廣義貨幣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深化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帶動存款利率市場化。深化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引導市場預期,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 【中國新聞網】大氣所成立碳中和研究中心 服務國家重大需求
    孫自法 攝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氣所)碳中和研究中心24日下午正式揭牌成立,旨在服務國家重大需求,為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依託平臺與科技支撐。  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務局任小波處長表示,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是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大氣所要發揮自身學科優勢,在已有的先導專項「應對氣候變化的碳收支認證及相關問題」研究基礎上,聯合中科院內外相關科研機構,共同解決碳中和的重大科學問題。
  • 有所不知|說說碳中和的那些事兒
    「碳中和」成了熱詞。從2020年9月的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到12月舉行的氣候雄心峰會,我國多次表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日前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入明年要抓好的8大重點任務之一。
  • ...權交易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啟動 助力實現碳達峰目標和碳中和願景
    近年來,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不斷推動低碳清潔轉型。今年1月1日,中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正式啟動,涉及2225家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隨著全國碳市場的不斷建設完善,將為中國實現碳達峰目標、碳中和願景發揮積極作用。「通過參加碳排放(權)交易,售出二氧化碳指標11萬噸,公司收益261萬元。」
  • 實現碳中和目標 中國如何演繹好新增長故事?
    中新社北京1月10日電 (劉亮)中國已經宣布,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在此背景下,「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中國如何演繹好新的經濟增長故事?能源基金會近日舉辦線上論壇,多名專家對中國的綠色發展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 碳中和目標將帶來更經濟和更安全的能源結構 券商...
    我國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確立 全球碳中和大行動開啟2020年9月,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指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不僅中國對國際社會的承諾,也是對國內的動員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