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蚯蚓機」究竟有多「厲害」

2021-01-09 新民周刊

在缺少更有可信度的研究數據之前,若不能更多在市場需求的源頭控制想辦法,無論是對捕捉蚯蚓獲利的人,還是對包括相關電商平臺在內的渠道商施加過多壓力,最終的效果,恐怕都是不及預期的。

文 | 宋金波

日前有自媒體推文,批評有人用一種「電蚯蚓機」捕捉蚯蚓,會導致「我們的土地失去生機」,並且指出各大電商平臺對此負有責任,對此「推波助瀾」。

在百度搜索「蚯蚓機」,有69萬多條相關信息,有售賣廣告、使用視頻、捕捉方法等。這種「電蚯蚓機」是何種物事?它真的有那麼「厲害」,甚至會造成「土地失去生機」嗎?各大電商平臺應該對此負有怎樣的責任?

電蚯蚓機 圖:網絡

疑似一個中國原創的「發明」

很多人看到「電蚯蚓機」的大體操作模式,立刻就聯想到了「電魚」,進一步會想到「竭澤而漁」四個字。聯想很靠譜,因為「電蚯蚓機」最初的「創意」,確實很可能來自於「電魚」。

網上有媒體對據稱是「電捕蚯蚓機發明人」朱昌軍的訪談。朱昌軍是安徽亳州人。在訪談中,可以得到的幾個關鍵信息包括:「電蚯蚓機」大概是在2010年前後開始「研發」的,因為亳州市是全國最大藥材交易市場,也是全國四大藥都之一。蚯蚓是中藥材地龍。地龍是珍貴的中藥材,老農民都是靠出力氣去挖蚯蚓,費力又費時間。朱昌軍說,他試著拿電魚的機器去電蚯蚓,最初效果並不好,後來他把電魚的機器改動了一下,加上幾個配件,使高電壓和高電流變成了低電壓和低電流,又加上了脈衝配件,依據上述信息,在有新的證據之前,「電蚯蚓機」很可能是中國原創的發明,而且時間不過10年左右。它最初的機理,來自於「電魚」的啟示。

至於「電蚯蚓機」的作用機理,有各種說法。我不認可所謂「電流脈衝把蚯蚓電暈」的解釋。魚電暈會浮上水面,蚯蚓電暈後可不會浮上土表。更大的可能性是電流脈衝對蚯蚓形成了刺激,促使其逃離土壤。朱昌軍強調說訣竅在於「低電流和低電壓」,也是同樣的原因。

應該說,「電蚯蚓機」的基本原理和技術幾乎沒有什麼門檻,所以現在生產廠家很多。就我所知,很多人都曾經想過或實驗過把土壤局部導電後會對土壤中的生物造成何種影響,但能把這個念頭引入捕捉蚯蚓,付諸實施,並且找到能讓蚯蚓自己爬出土表的參數,不管怎麼說,也是不容易的。

從各種來源看到的視頻或者數據,包括各電商平臺的消費者評價來看(很多評價都附帶了實際操作後的「成果」圖片),「電蚯蚓機」的效果顯然是非常好,否則也不至於在短時間內就「風靡全國」,甚至在百度有數十萬的搜索量。當然,有些電商商戶宣稱的「一網打盡」肯定是有些誇張了,但是「應收盡收」還是差不多。具體的數據,還是有明顯的差別。

會使「土地失去生機」嗎

蚯蚓的環境生態作用在科學上基本是定論。它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土壤本身,蚯蚓的生命活動有助於破碎和消化分解枯落物,提高土壤肥力;另一方面,蚯蚓也是土壤食物鏈上的重要一環,養活很多其他物種,也可以說是「基石物種」。另外,蚯蚓還是一種很重要的環境指示物種,比如,蚯蚓數量多,一般來說,就說明土壤受到有害汙染的程度低。

這樣一個物種,如果過度捕捉,那麼對土壤環境甚至對更大範圍的生態環境產生負面影響是無可置疑的。

更確切地說,如果不是必要,在當下的環境壓力下,人類應該儘可能不對任何野外物種予以採集或捕捉,以避免對自然生態系統造成不必要的壓力。這當然是在說一種極端理想下的情況。現實中,人類總會出於不同的需求,對自然界伸手,從採摘野果,到捕捉海魚。主要出於兩個因素,這些行為被容許甚至成為一種無傷大雅的風尚,一個因素是大自然有自我調整的能力,包括一些被捕獵的野生動物,會對外界壓力做出反應。但這只能是在一定區間內的,超過某個臨界壓力值,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過度」,對某個物種或者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就可能是不可逆的,至少在短期不可逆,比如說對某種動物的捕獵使其種群數量小於「最小生存種群」的值。

另一個因素,則是需求的必要性,包括它的緊迫程度,是否可以被替代,它產生的外部價值,這種需求在文化習俗中的重要程度通常,人們甚至可以在心理上原諒一種非法捕獵行為,假如確實是為了「救人命」。反過來說,假如某種需求是可以替代的,例如當研究證明虎骨酒中的虎骨可以用貓骨替代,阿膠的原料驢皮可以用牛皮等替代,那麼這種需求的必要性就會大大降低。

前一個因素,主要是「度」的問題。那麼用「電蚯蚓機」捕捉蚯蚓,有沒有「過度」導致對土壤環境有實質性的破壞呢?

答案是,我不確定。這主要是因為,無論在中國還是在西方國家,對土壤生物的監測、研究,相比其他動物,包括很多昆蟲,都非常匱乏,特別是定性的研究。大部分相關論文,在生物學上,主要是關於蚯蚓的採食、繁殖等行為,在農業領域,則有一些關於農藥施用對蚯蚓生存的影響。可以看到,至少在近幾年裡,關於「電蚯蚓機」的新聞和爭議一直都有,在以往的報導中,科班出身的專家,無論是來自農業還是生物學、生態學領域,幾乎沒有哪位非常肯定地做出結論。一個嚴肅的自然科學從業者,在缺少一手信息和數據的情況下,是很難武斷地說,「電蚯蚓機」這種捕捉手段在目前的條件下,一定有或者沒有達到這樣一個閾值。

鑑於我們的討論是從幾篇相關的網文開始,那麼,就我看到的幾篇網絡推文,我可能會更強調,目前沒有證據表明「電蚯蚓機」這種方式已經達到了這些文章所指控的那種程度。在這些推文中,有些表述,未免因為專業性的缺失顯得誇張,更多是憑藉直覺得出結論。當然,我也不會肯定地說,這些結論本身一定是錯的,只是任何結論都需要更多的專業研究數據支撐。

一些民間環保組織在做出相當嚴重的指控時,忽視了在不同地理空間、不同氣候帶、不同土壤背景環境及生態系統的情況下,蚯蚓數量的增減影響是不一樣的。同樣,蚯蚓的種類不同,種群繁殖更新的速度也有差別。另外,在東北、西北和海南,不同的採捕組織形式,有些是大批、有組織、成規模的,有些則不是,對土壤環境的影響顯然也是不一樣的。「一刀切」的結論,不具有說服力。

這些指控可能同樣忽視了在有「電蚯蚓機」之前,捕捉蚯蚓的行動已然在多年裡廣泛存在,只不過人們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通過挖掘、誘捕等方式進行。這些既有的捕捉行為在多大程度上造成了對土壤環境的影響,也不得而知。相比「電蚯蚓機」,對蚯蚓生存環境及土壤影響更大的,應該是耕作生產方式,包括農藥與化肥施用的影響。不能對上述影響作出評估,就很難在此基礎上同步評估「電蚯蚓機」的影響。

當然,影響客觀存在。有媒體報導,在某地,「抓蚯蚓這一行業,已有20多年歷史,多年的濫捕,使當地土壤裡的蚯蚓數量銳減,五六年前,隨便一上午就能抓到100多斤,現在即便下雨天,最多也只能抓個四五十斤。抓了五六年蚯蚓的符先生介紹,由於蚯蚓越來越少,抓蚯蚓的都是開車到處跑,甚至會跑上幾公裡遠。」但這些直觀的觀察,仍然不足以證明「電蚯蚓機」的害處到了不得不禁止的程度。

電商的責任與源頭管理

從需求角度來說,儘管捕捉蚯蚓的目的可能很多樣,比如用於一些特種養殖的飼料,釣魚愛好者的魚餌,甚至僅僅是「好玩」,但能造成如此規模的捕捉,能讓「電蚯蚓機」成為熱門產品,只能是商業需求,確切地說,是蚯蚓作為中藥原料「地龍」的市場需求。前面幾種在目前都是可以代替的,而且總量微乎其微。

蚯蚓養殖 圖:網絡

上世紀末,筆者在西藏墨脫科考,發現當時部分村莊因為刀耕火種造成的滑坡情況有增加趨勢。後來了解到,當地一直局部保存有刀耕火種的耕作方式,但長期以來,在相對較低的生產力水平下,人與自然相安無事。直到上世紀中葉以後,由於油鋸等工具出現,刀耕火種的強度突然加大,對環境的壓力也就驟然增加。

在某種程度上,「電蚯蚓機」很像技術進步造成環境壓力增加的一個類似例證。理論上,「電蚯蚓機」可能會因為大幅度降低捕捉成本和難度,使捕捉蚯蚓越過一條界限,使其從一種雞肋行當,轉而成為一種有利可圖的行為,並因此造成環境壓力越過極限。但即便未來果真到這一步,工具本身也沒有罪錯。在發現「刀耕火種」的問題後,並沒有誰要求禁絕油鋸,而是逐漸減少了「刀耕火種」的生產方式。「電蚯蚓機」雖然不是油鋸這樣的基本工具,但其原理極為簡單,只要有足夠的市場需求,而且這種市場需求還不違法,那麼,即便能夠做到在電商平臺上禁絕「電蚯蚓機」的售賣,也不大可能減少其進入市場的數量。

在野生動物保護領域,有一句很經典的話,叫「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這裡的「買賣」,是指市場需求。野生動物保護領域,類似的案例就太多了。很多野生動物偷獵行為即使在嚴厲打擊下也難以禁止,就是因為市場需求沒有減弱,減少供給只能抬高價格甚至刺激需求。今年出臺野生動物「禁食令」後,情況就很快出現了轉機。

蚯蚓作為中藥的確切價值仍有爭議,而且事實上它可能存在其他風險,比如重金屬或有毒物質的富集,如果用於藥材或食品,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隱患。這一點此處不再展開。考慮到蚯蚓本身曾經有過成功的大規模養殖,所以如果顧忌對野生資源的破壞,用養殖替代捕捉,當然是一個好的選擇。不過,和當年穿山甲保護遇到的問題很接近,因為人們無法區分野生和養殖的個體,所以很難控制捕捉行為。

依照現有的法律體系,很難說捕捉蚯蚓是一種違法行為。當然,在一些地方,已經基本將用「電蚯蚓機」捕捉蚯蚓視為不合法。在近幾年重視生態環保的大背景下,包括社會整體上對生態保護的認知水平也在提升,有理由相信,大規模的「電蚯蚓」會越來越失去市場,最終成為一種非常小眾的行為。不過,在缺少更有可信度的研究數據之前,若不能更多在市場需求的源頭控制想辦法,無論是對捕捉蚯蚓獲利的人,還是對包括相關電商平臺在內的渠道商施加過多壓力,最終的效果,恐怕都是不及預期的。

相關焦點

  • 健康的土壤有多貴?聽我從網紅「電蚯蚓機」說起…
    土壤有多珍貴,又有多受傷?我們為什麼要保護土壤,又該如何保護土壤?今天就一起來認清楚吧!從「電蚯蚓機」說起  月前新民周刊發布了這樣一篇文章:《「電蚯蚓機」究竟有多「厲害」》。文中提到的「電蚯蚓機」是一款由中國人發明的機器,它可以通過電流刺激讓蚯蚓自己爬出土表。對於靠將蚯蚓製成中藥材賣錢的人來說,這個機器大大提高了捕捉蚯蚓的效率。
  • 為何起訴售賣電蚯蚓機的商家 | 與相關文章作者商榷
    今年7月,綠會向珠海市中級人民法院提交了三份公益訴訟起訴狀,被告均為電商平臺售賣電蚯蚓機的商家。
  • 電蚯蚓機泛濫不禁,謹防引發「蝴蝶效應」
    ↑↑↑藍字 關注"三農"資訊11月12日我報鄉村熱線欄目推出《電蚯蚓機:捕了蚯蚓傷了土壤》系列報導受到社會各界強烈關注川農妹小夥伴工作起來也更有勁了!電蚯蚓機走俏之後,公益組織提起公益訴訟。雖然案件尚未判決但圍繞用電蚯蚓機捕捉蚯蚓是否合法如何為電蚯蚓現象構築起法律與道德雙重底線的討論我們一起來品一品引起重視「應重視和禁止濫捕蚯蚓現象」要曝光和制止這一行為,甚至有必要依法進行處理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研究員陳能場電蚯蚓機大規模、無差別捕殺蚯蚓,這本質上是一件破壞土壤生態系統功能
  • 四川農村日報:​使用電蚯蚓機,捕了蚯蚓傷了土壤!
    編者按:蚯蚓是健康的土壤生態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維護糧食安全的「無名功臣」。然而在利益的驅使下,近年來多地有人用滅絕式的非法工具大規模捕捉蚯蚓,破壞了生態平衡,危害了環境公共利益。11月12日,《四川農村日報》針對「電商無野行動」志願者的舉報進行了報導。11月14日,《四川農村日報》頭版頭條報導了針對用電蚯蚓機滅絕式捕捉的現象。
  • 在淘寶熱賣的電蚯蚓機,正成為傷害土壤的「幫兇」
    四川農村日報記者 楊勇 實習記者 唐小未11 月 9 日,有網友向四川農村日報「鄉村熱線」四川在線民情熱線(028-86968696)反映:在拼多多、淘寶、京東等網購平臺,電蚯蚓機售賣量很大,該機接上電瓶可以把土壤裡的蚯蚓趕到地面被捕捉,此舉對土壤的傷害很大;並通過熱線呼籲有關方面依據相關規定,限制電蚯蚓機買賣,禁止用電蚯蚓機在農耕地捕捉蚯蚓。
  • 張大芊:水軍們,停一停 | 為何要禁售電蚯蚓機
    一:「當前蚯蚓養殖技術已經日漸成熟,不會因為有了電擊蚯蚓類機器,蚯蚓的生存就真的成了滅頂之災的大問題。」兩點:第一,養殖場裡的蚯蚓和自然生態系統裡的蚯蚓是兩回事。第二,退一萬步說,不是威脅到蚯蚓是否瀕危才叫大問題,破壞特定地點的生態系統也叫大問題。
  • 民情追蹤|專家:網絡銷售平臺應及時下架「電蚯蚓機」並禁止銷售
    在淘寶熱賣的電蚯蚓機,正成為傷害土壤的「幫兇」?!》(←點擊可看此前報導)後,引發社會各界對於濫捕蚯蚓現象的持續關注,四川農村日報「鄉村熱線」四川在線民情熱線(028-86968696)追蹤調查。記者了解到,捕獲的蚯蚓主要用來製作中藥「地龍」,網絡平臺電商在出售電蚯蚓機的同時還兼顧回收「地龍」。此外,不少釣魚愛好者購買電蚯蚓機誘捕野生蚯蚓作為餌料。
  • 民情追蹤|公益組織已提起訴訟:使用電蚯蚓機,你違法了!
    在淘寶熱賣的電蚯蚓機,正成為傷害土壤的「幫兇」?!》(←點擊可看此前報導)後,引發網友熱烈討論,用電蚯蚓機滅絕式捕撈,應不應該?合不合法?四川農村日報「鄉村熱線」四川在線民情熱線(028-86968696)追蹤調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提起電蚯蚓公益訴訟案。電蚯蚓機從哪兒來?
  • 多地現「電捕」蚯蚓 所電之處「一網打盡」 專家:嚴重破壞...
    近日有網文稱,有人在佛山順德馬崗基圍、君蘭基圍同陳村基圍等地,經常有人電蚯蚓,捉一大桶拿回家炒來吃。循聲望過去,就見到兩個戴手襪的男子,拿著鐵針插入地面,很快就有蚯蚓鑽出來,男子順手就將蚯蚓捉入桶裡。
  • 現在有地方搞電蚯蚓潮,對土壤,生態有多大的影響
    說回這個「地龍儀」電蚯蚓,也是一樣的套路。這種地龍儀其實原理很簡單,一般以電壓脈衝輸出為主,多數以逆變器升壓然後對電容進行充電,電容蓄電後產生高電壓,瞬間放電,也有用震蕩和諧電路的,也是可以的,都是以電容蓄電後放出高壓的輸出模式。在潮溼土壤中電壓對蚯蚓的刺激表皮,壓制蚯蚓呼吸,迫使蚯蚓蠕動,從潮溼的土壤中而鑽出地面。
  • 海南電捕蚯蚓之風再起 加工點兩天收1000斤(圖)
    黃先生告訴記者,每逢下雨後,村民們都會到地裡抓蚯蚓,因為有利可圖,日前這種捕殺蚯蚓之風愈演愈烈,甚至到了家家戶戶都會去抓蚯蚓賺錢的地步。「以前捕殺蚯蚓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用藥水噴灑在土壤裡,10多分鐘後,一條條蚯蚓就會從地底爬出來。另一種就是使用電捕蚯蚓機。」黃先生說,眼下,用藥水捕殺蚯蚓的方式基本不用了,村民們都使用電擊,效率快,成效高。
  • 電蚯蚓公益訴訟案昨日公開審理
    被告銷售專用於獵捕蚯蚓的電子誘捕裝置,給不特定的用戶提供了絕殺蚯蚓的機會,破壞了蚯蚓的棲息地,對蚯蚓的過度獵捕將會給生態環境帶來不可逆轉的破壞,具有損害了社會生態環境公共利益的重大風險,其行為已經構成對環境的侵權。被告是具體實施環境侵權的行為人,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其應對實施侵害生態環境的行為承擔相應的環境侵權責任。
  • 蚯蚓殺手!有人電擊抓蚯蚓,一天捉幾十斤
    利用「電捕蚯蚓機」抓蚯蚓場面。市民曾先生 攝曾先生介紹,「電捕蚯蚓機」體積不大,有一紅一綠兩根電線從機子上伸出來,分別綁在兩根尖木棍上。一名男子把兩根尖木棍插進土壤中,按下機器上的電源開關後,強力電流就輸進了土壤中。藏在地下的蚯蚓受到電擊後,紛紛爬到地面上逃生……很短時間內,男子就抓了半塑料桶蚯蚓。
  • 現在很多地方都在「電蚯蚓」對土地有沒有影響?
    電蚯蚓去賣,這簡直就是用子孫後代的利益來牟利。最近廣東這邊有新聞報導,有些不法分子,在網上購買地龍儀去野外電蚯蚓,然後把蚯蚓抓回來曬乾,拿去賣給藥材商人。據說,半天就賺一百多塊,一臺網上買回來的地龍儀,貴的才五六百塊,兩三天就回本了。他們電完一個地方的蚯蚓,就開車到其他地方電。電蚯蚓去賣,有啥牟利點呢?這個,我們來看蚯蚓的主要用途。1:可以用作藥材賣。
  • 一條小蚯蚓的控訴:人類殘忍的「電蚯蚓」讓我失去了家園!
    文 / 入微情感我是一條生活在河湧邊的小蚯蚓,最近我們的家園遭到了人類的破壞,族群死傷無數。這群人類和以往抓我們的人類不同,他們用類似閃電的裝置,不斷地對我們進行「電聊」(電蚯蚓)。我們以為它們想找我們聊聊,可是它們的行為顯然不是友善的,它們帶來了毀滅。年幼的我遠遠地躲在角落,目睹了一切。同胞們的慘嚎,讓我瑟瑟發抖。
  • ...蚯蚓捕捉機銷售者與捕殺者構成共同侵權,應承擔連帶責任|電蚯蚓...
    原標題:繩欣輝:蚯蚓捕捉機銷售者與捕殺者構成共同侵權,應承擔連帶責任 | 綠會法律部電蚯蚓環境公益訴訟研討會專家意見之八9月27日,中國綠髮會主辦的電蚯蚓環境公益訴訟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來自北京市保利威律師事務所的本案代理律師繩欣輝向參會者介紹了案件背景並發表了如下意見
  • 廣東電捕蚯蚓「地龍儀」市場調查 綠會志願者記錄
    地龍,即蚯蚓在中藥中的稱謂。地龍是重要的中藥材之一。最早的中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中收載的67種動物藥中就有地龍。中醫認為地龍入藥有清熱定驚、通絡、平喘、利尿的功效。而蚯蚓作為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員,也具有吸收重金屬、調節土壤酸鹼性、維持微生物平衡、淨化有機廢物等生態價值。
  • 電魚逐漸消亡,爭議了十五年的「電蚯蚓」,2021年還能躲過?
    1、電蚯蚓的興起任何事物的興起,定有它的緣由,憑空而起的事情少之又少,本文的電蚯蚓設備產生,便是得益於它的「另類需求」。亳州是神醫華佗的故鄉,是我國歷史四大藥都之一,如今更是成為全球最大的中藥集散中心,每年成交額達100多億元。
  • 周珂:滅絕性捕殺蚯蚓必須及時制止,避免災難性後果 | 綠會法律部電...
    9月27日,中國綠髮會主辦的電蚯蚓環境公益訴訟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中國人民大學的周珂教授在會上發表了如下意見:首先,我感覺這個案子的重要意義在於,綠會、媒體及時發現了這個問題,在還沒有造成很嚴重的後果的初期就介入了,而且是通過司法強力介入,對於及時制止這種行為和損害後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否則電捕蚯蚓行為如果蔓延開來,可能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 .| 綠會電商環境友好工作委員會積極開展蚯蚓保護工作
    為此,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綠會」)電商環境友好工作委員會積極開展了一系列工作:A.發起「電商無野」,呼籲各個電商平臺履行社會責任、下架滅絕式的電捕蚯蚓的儀器;B.志願者發現,電蚯蚓機商家多位於廣東中山,綠會敦促廣東市場監管局要作為;C.呼籲野保法要改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