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群在發生首次分蜂后,原群(原址處女王群)巢內分蜂熱依然嚴重,有多個王臺以及工蜂積極護臺的情況下,極易發生二次自然分蜂,二次分蜂后新分群的蜂量大約為二次分蜂時巢內蜂量的一半,較首次分蜂群的蜂量少了很多,且蜂群的蜂齡普遍年輕。
一、二次自然分蜂新分群蜜蜂蜂齡分析
二次分蜂的新分群的蜂量主要由首次自然分蜂時的八分之一蜜蜂和二次分蜂前原群羽化的一半新蜂組成(具體參看前文)。來自首次自然分蜂的蜜蜂蜂齡跨越各個階段,而來自原群羽化的新蜂的蜂齡主要集中在4~11日齡(從首次自然分蜂到二次自然分蜂的時間大約為一周,以及認巢後的蜜蜂才能參與分蜂)。因此,二次分蜂新分群的蜂齡主要集中在13日齡以前。
3~6日齡的蜜蜂為大幼蟲哺育蜂,7~13日齡的蜜蜂為小幼蟲哺育蜂,12~18日齡為造脾最適齡蜂,正常蜂群18日齡以後參與巢外採集,但是在外勤蜂較少時,13日齡以後的蜜蜂也參與其中。
根據對二次自然分蜂新分群蜜蜂的分析,可以得出新分群具有蜂量較少,蜂齡偏小,哺育力強,造脾能力強,採集力弱的特點。
二、二次自然分蜂新分群中存在的問題
一般,蜂群在二次分蜂后,蜂王產卵最早日期可在到達新址後的第4天,最晚不會超過一周。新蜂王的產卵經歷卵巢後熟期(產卵量少)、產卵爆發期(大約半個月)、產卵正常期三個階段。
1、哺育蜂與採集蜂矛盾
結合新分群中主要蜜蜂的蜂齡,可以發現,當蜂王產卵爆發期到來時,巢內現有的蜜蜂延續哺育期,則採集蜂蜂量不足,若不延續哺育期,採集蜂足,哺育力不足,出現蜂群的哺育力與蜂王的產卵量不協調。
2、飼料需求與採集力弱矛盾
新分群中,主要蜜蜂蜂齡較小,蜜蜂生長以及蜂王產卵哺育需要消耗大量的飼料,與群內採集蜂少,採集量小,形成鮮明的矛盾。
三、二次自然分蜂新分群的管理措施
在蜂群發生二次自然分蜂,收捕以後應採取以下管理措施,幫助蜂群度劣,實現快速復壯。
1、調入封蓋子脾
從二次分蜂新原群(原址王臺群)中或其他強群中脫蜂調出正在出房的封蓋子脾,補入新分群。在新分群到達新址後,很多不足齡的蜜蜂開始參與採集活動,蜂群中的哺育蜂數量減少,用補充封蓋子脾的方法,確保出房的新蜂哺育期與新王產卵爆發期相吻合,化解蜂群中哺育力與採集力的矛盾。同時沒有參與哺育而直接進行採集的蜜蜂,壽命更長,有利於蜂群的快速發展。
2、飼餵
原則上為了減輕蜂群採集強度,從有分蜂熱徵兆的蜂群中,或貯蜜較多的蜂群中調出半成熟蜜脾最佳,在沒有蜜脾的情況下,可在加入封蓋子脾,蜂群穩定後,於傍晚飼餵糖漿飽和溶液,飼餵量不宜多,半脾至一脾蜜即可,滿足幼齡蜜蜂成長和哺育對飼料的消耗,降低蜂群的勞動強度,延長蜜蜂壽命,實現快速復壯。
3、滿足新王產卵的需求
新王交尾成功後,初產卵較少,要經歷各卵小管充分成熟期,此期蜂王腹部快速膨大,進入產卵爆發期。在蜂王產卵的爆發期,巢內應有充足的優質產卵用脾,以及與之相匹配的哺育力,否則,蜂王的產卵受到限制。日後蜂王的產卵量不理想。有點像新車需要磨合的意思。
4、控制蜂群的育兒量
如果在新分群中,蜂群的哺育力不能滿足蜂王產卵需求,應及時脫蜂調出卵脾至二次分蜂的新原群中或其他蜂群繼續哺育。既能滿足蜂王的產卵需求,也能更多的哺育新蜂。此時不宜採用囚王控制育兒量的方法。
結束語:二次自然分蜂新分群的管理依據蜂群內主要蜜蜂的蜂齡結構特點,採取恰當的措施,幫助蜂群正常運轉,實現快速復壯,為即將到來的大流蜜期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