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養殖技術|蜂群自然分蜂后原群與新群蜂量大小的研究及啟示

2021-01-20 毛氏部落

在自然界中,當蜂群的群勢發展到一定程度,群內培育雄蜂和蜂王,隨後蜂群中半數左右的蜜蜂連同老王,脫離原巢另覓新址的行為,稱為自然分蜂,而對於在自然分蜂過程中,哪些工蜂留在了原群(在自然分蜂中,老王及遷飛蜜蜂形成的蜂群稱為新群,在原址的處女王或王臺連同遷飛後剩餘的蜜蜂形成的蜂群稱為原群。下同),哪些工蜂跟隨老蜂王遷飛呢?本文就此問題引用一些專家的研究成果,希望對蜜蜂養殖者有所啟發。

一、分蜂后原群與新群蜂量大小的兩個觀點

1、隨機平分

一種觀點認為分蜂過程中,蜂群中工蜂的去留是隨機的,即跟隨老蜂王分出的工蜂是隨機的,在一般的養蜂書籍中大部分對新群蜂量的描述是一半左右的蜜蜂,一半多點的蜜蜂,大部分養蜂者也認為如此。

2、親屬關係決定

另一種觀點認為,分蜂過程中,工蜂的去留與親緣關係指數有關。

理論分析。由於蜂王是多雄交配,蜂群中蜜蜂個體之間的親緣關係指數不同。對於蜂王來說(春繁過程中未曾換王),蜂王與群內的所有的工蜂親緣關係指數都是0.5,群內所有的工蜂都是由同母同父(全同胞姐妹)或同母異父(半同胞姐妹)組成,蜂群中全同胞工蜂之間的親緣關係指數為0.75,半同胞姐妹的親緣關係指數為0.42,指數越高,親緣關係越近。

在蜂群中對於即將羽化出臺的處女王來說,群內一部分工蜂是它的全同胞姐妹,而一部分工蜂是它的半同胞姐妹,處女王與全同胞姐妹的親緣關係指數要高於半同胞姐妹親緣關係指數,因此,推理出,在蜂群自然分蜂過程中,留在蜂群中的工蜂多數與即將羽化出臺的處女王是全同胞姐妹關係,而跟隨老王遷飛的工蜂與即將羽化的出臺的處女王是半同胞姐妹關係。

老蜂王在婚飛交尾過程中,有7~8隻甚至十幾隻雄蜂參與,因此,蜂群中與即將羽化出臺處女王處於全同胞姐妹關係指數的蜜蜂數量有限,可以推出,自然分蜂過程中,新群的蜂量遠大於原群的蜂量。

二、相關實驗

國內專家以中蜂為材料,應用分子標記方法研究了中蜂自然分蜂過程中的親屬優惠行為,結果表明,與封蓋王臺中處女王同屬於一個亞家庭的工蜂(全同胞姐妹),留在原群內數量高於離開的數量,而與封蓋王臺中處女王不屬於同一亞家庭的工蜂,則更多地跟隨老王遷飛。

國外專家rangel和 Seeley(2012),以意蜂為材料,測量了自然分蜂分蜂團的大小,結果發現,分蜂團平均包含原群蜂量的75%。很顯然,新群數量多也佐證了工蜂的去留與親緣關係指數有關。

三、結論

蜂群自然分蜂過程中,原群與新群的蜂量大小,從理論和實驗共同得出,與親緣關係指數有關,也就是說,從春繁開始,如果沒有換王,那麼,群內所有的工蜂與蜂王的親緣關係指數為0.5,而即將出臺的處女王與其他工蜂的親緣關係指數為0.75(全同胞姐妹)或0.42(半同胞姐妹),在分蜂發生時,新群的蜂量遠大於原群的蜂量。

依次類推,中蜂在發生首次分蜂后,緊接著發生二次分蜂,如果第一次的處女王與第二次的處女王屬於全同胞親屬關係,兩個處女王與蜂群中工蜂的關係一樣,分蜂的蜂量去留更為隨機;如果第一次的處女王與第二次的處女王屬於半同胞姐妹關係,除了全同胞姐妹大部分跟隨以外,其他蜜蜂均屬於半同胞親屬關係,去留隨機。

再類推,如果是插臺後發生分蜂,處女王與群內的工蜂都沒有直接的親緣關係,分蜂工蜂去留隨機,新群與原群的蜂量各一半。

四、蜂群自然分蜂蜂量大小的啟示

1、新分群存活的機率更大

一般,我們都認為自然分蜂的新群,採集、哺育積極,造脾快,蜂群的群勢恢復也快,從上面的結論不難看出,確實是這樣,蜂量不但大,而且蜜蜂個體正處於青壯年期,分蜂定居後就能恢復正常秩序。而原群,成年蜂少,蜂兒多,蜂王出臺以及交尾都有不確定性,在無王或蜂王交尾成功以前蜂群處於無序狀態。

2、人工分群更適合飼養管理

在蜂群中出現分蜂熱後,採取必要措施人工分群,能更好地把握新群與原群的蜂量,通過人為的調節,使新分群渡過無產卵王期。

3、人工分蜂適可而止

分蜂是蜂群增加自然界蜂群數量的方式,是蜂群繁衍的一種本能,蜂群每年分蜂,甚至每年多次分蜂,自然界並沒有出現蜂群數量泛濫的情況。適可人工分蜂數量,飼養強群,是養蜂生產的根本。

結束語:蜂群在自然分蜂過程中,新群與原群蜂量大小與親緣關係指數有關,科學合理幹預蜂群分蜂,有利於蜂群生存和發展,有利於蜂產品生產。

相關焦點

  • 蜜蜂養殖技術|蜂群首次自然分蜂后新群的特點及管理方法
    一、蜂群首次分蜂新群的特徵1、蜂量在分蜂群中,由於蜂王具有多雄交配及交配雄蜂精液量隨機,因此,蜂群都是由數個同母異父的亞家庭組成,導致新群中老蜂王和原群中王臺與蜂群中蜜蜂個體親緣關係指數不同(僅討論雌性蜜蜂),如果從春繁開始沒有換王的情況下,老蜂王與蜂群中所有的已經羽化的蜜蜂及未羽化的蜂兒之間親緣關係指數均為0.5(母女關係),而蜂群中的王臺與蜂群中的蜜蜂及蜂兒之間的親緣關係指數為
  • 蜜蜂養殖技術|根據不同蜜源狀況防止自然分蜂的三種人工分群方法
    人工分群是防止蜜蜂自然分蜂的有效措施,根據不同的蜜源狀況採取恰當的人工分群方法,縮小了蜂群群勢,不使蜂群積累分蜂必須的過剩幼蜂,使蜂群長時間處於群勢增長階段,這樣做不僅能增加蜂群的數量,多培育採集蜂,更能充分有效利用蜜源,提高蜂蜜產量。
  • 蜜蜂養殖技術|判斷蜂群停止分蜂的2個方法
    分蜂是蜂群繁衍的方式,是蜂群群勢達到一定程度時發生的自然行為,蜂群從準備分蜂到發生分蜂,群內外呈現出不同的分蜂熱徵兆,因此,判斷蜂群停止分蜂的方法不外乎分蜂熱是否消失,只是不同的階段表現不同而已。一、蜂群停止分蜂的兩個環境1、首次分蜂是否停止。
  • 蜜蜂養殖技術|中蜂較意蜂多次自然分蜂的原因分析及應對思路
    中蜂群較意蜂群卵巢易發育及撫育性強導致中蜂較意蜂愛分蜂、好分蜂(具體分析參看前文內容),而中蜂群在分蜂準備中、後期(造臺育王至分蜂發生前),蜂王的產卵量大及分蜂后剩餘蜂量(留原群蜜蜂數量)多,導致中蜂群較意蜂更容易出現二次自然分蜂,甚至更多次自然分蜂。
  • 蜜蜂養殖技術|從蜂群分蜂時的3個方面看蜂王基因優劣
    蜜蜂是營群體生活昆蟲,在蜂群中蜂王的基因優劣不僅關係到養殖的難易程度,更重要的影響著蜂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因此,在蜜蜂養殖過程中,尤其是重要的活動行為中,判斷蜂王的優劣,為日後優選培育蜂王提供參考依據。一、分蜂時的群勢1、中蜂群的理論群勢強群具有蜜蜂數量多、哺育力強、採集效率高、蜂產品產量高、抗病能力強、管理省事,飼養強群是每個養蜂人的目標。中蜂群的理論強群為蜜蜂的平均壽命(約30天)×蜂王的日產卵量(1000粒)=3萬隻,約2.78kg。
  • 蜜蜂養殖技術|人工分群與自然分蜂蜜蜂工作積極性的分析及應用
    在春末夏初,蜂群群勢達到一定程度,蜂群容易發生自然分蜂,自然分蜂不僅能增加自然界蜜蜂種群數量,對養蜂者而言,分蜂時間合理,也能增加蜂產品產量,提高蜜蜂養殖經濟效益,但是,自然分蜂對於蜜蜂規模化養殖來說,會導致蜂場原有的秩序被打破,不止一群發生分蜂時,使蜂養蜂者手忙腳亂,因此,在養蜂實踐中,養蜂者常用人工分群的方法代替自然分蜂
  • 蜜蜂養殖技術|中蜂發生二次自然分蜂后管理新原群的4個措施
    中蜂群首次分蜂的原群(原址處女王群)發生二次分蜂,處女王及伴隨蜂分蜂離開原群後,原址剩餘蜜蜂、封蓋子脾及王臺形成新原群。在分蜂過程中,新原群的蜂量與新分出群的蜂量相當,較首次分蜂原群的蜂量少很多。一、二次自然分蜂新原群蜜蜂蜂齡分析羽化蜂。
  • 新手養殖蜜蜂,這樣管理蜜蜂才正確,這樣才能把蜜蜂養好
    有很多剛剛入門養殖蜜蜂的新手,不懂得管理蜜蜂,蜜蜂養的很差,小編也是新手養蜂人。養殖蜜蜂最忌諱以下幾點。那麼養殖蜜蜂怎樣管理蜜蜂呢?1.貪巢脾,有的新手養蜂人胡亂給蜜蜂加巢脾,蜂量不足也加巢脾,最後蜜蜂越養越弱,蜜蜂還容易得病,逃跑,甚至滅群。
  • 蜜蜂活框養殖,如何進行分蜂?分3種方式,養蜂人全部告訴你
    導讀:關於活框養蜂怎麼分蜂的問題,蜂部落認為這是所有養殖蜜蜂的方式中分蜂最簡單的一種,從科學養蜂的角度來說,活框養殖蜜蜂的分蜂其實不難,主要是我們要抓住時機,讓蜂群更加科學的發展。活框養殖蜜蜂的分蜂方式一般來說,活框養殖的蜜蜂分蜂主要有單群原地分蜂、單群異地分蜂和混合分蜂三種情況。1.單群原地分蜂:這是最簡單的分蜂方式,一般我們利用蜂群壯大或者蜂群中產生分蜂熱的時候進行分蜂。
  • 蜜蜂養殖技術|中蜂原群發生二次自然分蜂對新分群的管理措施
    蜂群在發生首次分蜂后,原群(原址處女王群)巢內分蜂熱依然嚴重,有多個王臺以及工蜂積極護臺的情況下,極易發生二次自然分蜂,二次分蜂后新分群的蜂量大約為二次分蜂時巢內蜂量的一半,較首次分蜂群的蜂量少了很多,且蜂群的蜂齡普遍年輕。
  • 對蜜蜂分的情況如何預防,對已經自然分蜂怎麼收捕?
    在蜜蜂養殖時,會出一種情況,就是蜜蜂會發生分蜂,我們要充分了解蜜蜂是什麼原因分蜂,預防的措施,對分蜂的蜜蜂怎麼進行收捕才能減少自己的經濟損失。一、蜜蜂分蜂的原因。★蜜蜂分蜂的原因。蜜蜂分蜂是由於蜜蜂群體發展的需要和繁殖的天性,通常由多個因素引起,如蜂王較老,分泌的蜂王物質減少;蜂群群勢增強;蜜粉源豐富;蜂種的特性。★蜜蜂分蜂的時間。分蜂的趨勢通常在流蜜期前蜂群快速繁殖的時候最強烈,一般發生在上午10時至下午2時。★蜜蜂分蜂的過程。蜜蜂分蜂過程時,一開始中在蜂群中出現急造地王臺,蜂王在王臺中產卵。
  • 定點活框土養中蜂,基礎分蜂法之四,養蜂新手必看必學的技術
    在學習養蜂技術的時候,新手朋友們,一般在學習養蜂日常管理技術,各個方面的時候,第一個面對的困難問題,其實就是分蜂技術。因為這也是養蜂技術裡面,最基本的操作技能,也是用到最多的操作技術。雖然分蜂的原理簡單,但是,也有很多的技巧,很多的小竅門。
  • 大箱強群度夏法,小箱弱群保蜂法,夏季蜜蜂分類養殖好
    大地冒著土氣,天空籠罩熱意,植物垂頭喪氣,蜜蜂無心採蜜。這樣的環境,這樣的條件,蜂群註定要慢慢衰退,養蜂人只有盡力做好蜂箱周圍的小環境,包括蜂箱的改變,來使蜂群好過些。那如何操作才能讓蜂群好過些呢?這裡就涉及到蜂群分類養殖和蜂箱大小的問題了。夏季蜂群分類養殖人工養殖蜜蜂,都希望每一群蜜蜂,能夠一樣強大,但現實養殖中,蜂群與蜂群之間的強弱差距卻很大。
  • 自然分蜂以後如何正確管理原群和分蜂群?
    蜂群一旦出現分蜂以後,整體的蜂群結構就會發生非常大的變化,比如蜂量減少,蜂與脾的比例發生變化,等等。所以我們在管理分蜂群的時候需要根據蜂群的變化來採取相應的措施。聽蜂之語認為在分蜂以後,對原群和分蜂的管理應該遵循以下這些原則:一、對原群的管理措施。
  • 發生自然分蜂的預兆與防止自然分蜂的方法
    腹部縮小,體重減輕,以便隨飛出蜂群飛走;蜂王產卵量的突然變化,使蜂群的哺育工作大量減少,工蜂停止採集活動,無事可做的蜜蜂越來愈多,往往聚集在巢門前形成「蜂鬍子」,呈「怠工」狀態。  在分蜂開始前,要飛離的蜜蜂都吸飽蜂蜜,作為途中飼料以及在新築巢時使用。
  • 冬季餵養蜜蜂,為什麼不能餵花粉,資深蜂農的農業技術
    蜜蜂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養殖方式,春季主要繁殖蜜蜂和生產蜂蜜,夏季重在保存蜜蜂數量,秋季在於發展蜂量和採集蜂蜜,而冬季的蜜蜂養殖與地域有很大的關係。不同的地域,冬季蜂群的養殖,有著很大的區別。冬季較為暖和,蜜源豐富的地區,重點生產冬蜜,較為寒冷的地區,重點是餵養蜜蜂和蜂群越冬。
  • 一窩蜜蜂一年可以分幾窩?需要滿足哪些條件?該注意哪些因素
    導讀:關於一窩蜜蜂一年能分幾窩?首先看蜜蜂群勢有多強,自然界的蜜源是否豐富,蜜蜂分窩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人為分蜂,另一種是自然分蜂。兩種不同的分蜂方式,所產生分蜂群數量是不一樣的。人為分蜂,一窩蜜蜂一年能分出多少窩?
  • 蜂群釀蜜周期的長短不是和時間有關,而是和蜂群數量和蜜源有關
    1.蜂量的多少,蜂多採集能力強,進蜜快!蜂少採蜜速度慢,進蜜速度也慢,並且由於蜂量少,蜂群需要發展,培育大量幼蟲,所以蜂群內部消耗也大,可能僅夠蜂群自身消耗,導致弱群無蜜可取。(在這點上意蜂尤其明顯)2.蜜源植物範圍的大小和花開周期的長短,範圍廣,花期長,蜂群進蜜速度快;如果範圍小,花期短,那麼蜜就少。
  • 蜜蜂自然分蜂后,新王多久出房?弄清4個問題,答案自在其中
    隨著現代化養蜂技術的發展,蜜蜂自然分蜂現象已經越來越少見,但是廣大農村還是比較常見的,尤其是開發程度比較小,野生蜜蜂資源豐富的地方,蜜蜂分家的現象還是比較多的,但是由於現代化養蜂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養蜂人都看到了蜜蜂自然分蜂帶來的損失和工作,所以專業的蜜蜂養殖人員,其實並不希望看到蜜蜂自然分蜂,但是由於專業的養殖技術匱乏,所以蜜蜂自然分蜂的現象還是比較常見。
  • 巢蟲危害蜜蜂有多嚴重,養殖蜜蜂的都知道,這樣做不花錢就能治好
    巢蟲是危害中華蜜蜂的一大蟲害,巢蟲危害會讓蜜蜂的子脾出現「白頭蛹」的情況。危害嚴重不僅蜜蜂難以發展,還會讓蜜蜂放棄蜂巢逃跑。巢蟲都是躲在巢脾上的,有時候在蜂箱底下可以看到巢蟲吐的網,翻看這些網就能巢蟲躲在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