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那些生活中愛吹牛的人,都是什麼心理?

2021-01-08 話印心理

文丨話印主筆團

你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會在聽者的心中留下印記

曾經有一句話說得特別的好:做人的話不能太過於自負,不過也不能太過於自卑。兩權之間取義的話,寧可自負也不要自卑。而最終我們總是會朝著一個自信的方向去前行,找到一個真正的自己。

說到自負的人,他們一般來說都非常的驕傲,往往會因為一點小事而到處炫耀,認為自己真的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不過我們需要注意的是,自負的情緒不僅不可以幫助我們走向真正的成功,甚至會成為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的累贅。

自負可以影響我們的工作學習,還會影響到我們的人際關係。而過度的自負也會影響到我們的心理健康,這也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因此如果想要正確地掌握自己的情緒的話,在人生的道路上就一定要有自知之明,千萬不要驕傲自滿,否則的話你的人生很有可能會變成孤家寡人。

自負的人

其實自負的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那種抱有極端自負的人,這種人經常會盲目自大,而且自以為是,覺得自己是天下第一,所以很少會關注別人的問題。就算在與別人之間的關係上,他們也會劃清界限,想任何事情也都會以自己的利益而出發。

他們對於任何人都沒有足夠的熱情,似乎他們覺得,別人為他們的服務是非常的正常且應該的事,不需要任何的回報。而這一切正是我們所討厭的一種心理狀態。

自負的人

而自負的心理狀態的起因一般來自於以下幾點

1.缺乏自我的認知

一般來說自負的人都喜歡隱藏或者縮小自己的短處,而且喜歡吹牛,不喜歡將這些事情擺露在別人的面前。尤其他們還喜歡誇大自己的長處,總而言之,這都是缺少自知之明的一個表現。對於自我評估的能力屬實比較高,然而自己可能沒有達到這樣的高度,這就會形成一個比較深遠的問題。

而他們可怕的點並不僅僅在這裡,在對別人的評價方面他們也會過於的低。他們認為什麼人都不會比得上他們,他才是這個世界的主宰,因此在這個情況之下,他們確實不會產生足夠的快樂與對他人的認同。

自負的人往往會怨天尤人,總而言之,無論是什麼不舒心的事情,他們都不會想著要找自己的原因,而是會不停地埋怨這個世界對於他們的不公。他們總會有各種各樣的不滿情緒,遇到失敗的事情的話也會有各種各樣的理由,他們就是一群不想承擔責任的人。

而面對所有人的時候,他們總是喜歡誇誇其談,認為自己非常的厲害,而這樣則會給對方留下一個非常浮躁且不踏實的形象。如此的表現自然是讓人難以理解與接受,而這無疑會對他們的人生造成非常巨大的影響。

自負的人

2.生活過於平順

一般來說,人的所有認知都是來自於經驗之談的。而在生活當中,總會有幾個人似乎一直以來都命特別好,一輩子也沒有經歷過什麼挫折和磨難。而在這種情況之下,則容易養成一些自負的心理。他們會認為自己受到了上天的保護,而其他人則不然。因此以他們就可以為所欲為,對待他人也常懷著一種漫不經心的輕視心理,這無疑是一個非常錯誤的行為,不僅會讓別人感覺到非常的不舒適,而且在面對挫折的時候,也會比別人更加難以接受。

自負的人

3.情感之上的原因

有一些人的自尊心總會異乎尋常的強烈,而且有的時候為了保護自尊,他們甚至會傷害到別人,這也真的是非常的奇怪。其實有些事情別人也只是說說而已,不過過於自負的人往往會把這一切當成對他的一種侮辱,這也真的是讓人感覺到了一次頭痛,而這一點,在他與人際交往當中會給他帶來很多的傷害。

一般來說自卑會導致最終的自負,他們會在自己的情況發達之後通過一些自我安慰,以免再次受到傷害。這只是一種對於自身的防護行為,自然沒有什麼可說的,在目前的中國也比較常見。

而有一種自負心理或許是一種天生的性格,他們總是會無限放大自己的優勢,而且在此之中獲取足夠的心靈滿足,這也是一種過於自負的表現,因為他們總是希望能夠比對方要強。

自負的人

如何解決自負的問題?

1.提高自我的認知程度

其實一個人要解決自負的問題也非常的簡單,首先的第1點就要認清自己的情況,不僅要看到自己的長處,而且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對自己的長處也要以一種批判性的態度來看自己,可能並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強,對比自己曾經做過的成就來表述自己的能力,這樣無疑會讓大家都非常的舒服。

而對於自己缺點的地方也要積極地去認知,而且得到相應的改變。對於任何事情也不要抓住一點不放,避免自己的獨斷意識。總而言之,認識自己並不是孤獨的判斷自己,而是要把自己放到社會上去考察,看看社會上是怎麼看待自己的。

2.與人平等相交

一般來說自負的人總會認為自己像一個上帝一樣,無論是遇到什麼樣的情況,他們都希望別人能夠聽從自己。希望大家在認清自己自負的現實的同時,可以學會去平等地與人相處,而這樣的話你可能會獲得更多的好處。不過大家一定要注意的是,很多自負者天生就瞧不起他人,他們並不會與他人和平的相處。

自負的人

總結

其實自負並不是什麼病,只不過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狀態,只需要進行稍微的改變,即可以解決自己身上的問題。其實自負並不可怕,但是這會影響我們在社會當中做出的成就和與別人的人際交往,所以需要我們得到足夠的重視,對之進行改變。真心希望每一個人都能走出曾經的陰霾,過上正確而自信的生活。

-The End-

相關焦點

  • 心理學:虐貓、虐狗、報復社會的變態心理,都是從童年缺愛開始的
    而成書於秦漢時期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是我國最早列出「癲狂篇」,對變態心理作醫學描述,並且存錄了有關治療方案的書籍。 愛是什麼?為什麼我們需要它? 【埃裡希·弗洛姆】美國心理學家 天真的、孩童式的愛情遵循下列原則:我愛,因為我被人愛。
  • 學習人格心理學的意義是什麼 人為什麼要學習人格心理學
    改革開放後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質的飛躍,而社會生產力提高、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人們也越來越開始重視生活質量了。事實證明,良好的生活質量不僅僅需要依靠好的生活水平,健康的身體狀態,同時也需要人格健全、精神健康,為此建議大家多學習一下人格心理學。那學習人格心理學的意義是什麼?人為什麼要學習人格心理學?
  • 馬雲:臺灣人愛吹牛,我不用臺灣人,網友:瞎說什麼大實話
    馬雲:臺灣人愛吹牛,我不用臺灣人,網友:瞎說什麼大實話提到馬雲,很多第一個印象就是」錢「,似乎馬雲就是一堆」錢「,因為馬雲實在太有錢了,作為中國首富的他,他錢確實多到花不完。他創辦的阿里巴巴集團,早已融入了我們生活方方面面了,說他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一點都不誇張。馬雲這個人,是非常實在的,他講話從來不說假話、虛話,也重來不吹牛。比如,有一次馬雲在公開場合就直言不諱的表示,自己不會用臺灣人。那麼到底是為什麼呢?
  • 心理學:學習心理學有什麼好處呢?什麼人才能學心理學?
    說到心理學,大家心裡升起一股膜拜,總覺得心理學很神秘,抱著洞察一切的心態入門,最後帶著看破紅塵的心態出世,前幾年《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的火爆,也讓很多人對心理學產生了狂熱的興趣,解夢、催眠、釋放壓力、微表情測謊……這些名詞聽起來就帶感!那麼哪類人更適合考心理諮詢師?
  • 那些愛管閒事的人,到底出於什麼心理?
    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人會將愛管閒事的行為定義為自己是「熱心腸」,但它到底的中性詞還是貶義詞就在於人怎麼去做。如果管得恰到好處,表現的是你的善良,一旦過分超越了界限,就變成了幹涉與幹擾,從而成為了一個讓人反感愛管閒事的人。所以這個詞彙如何定義,在於我們如何去駕馭它的尺度,事兒要分事兒,人也要分人。
  • 從來沒幾句真話:那些喜歡撒謊的人是什麼心理?
    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樣一些人,明明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到了他們的口中,卻被描繪得與事實不相符,或誇大其詞,或張冠李戴,或無中生有,或與事實相悖,以至於原本一下子就可以解決的事情,變得複雜起來。而在這些人看來,他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言行有什麼不妥,甚至在旁人質問的時候,還理直氣壯。那麼,是什麼樣的心理促使他們謊話連篇呢?
  • 心理學:童年缺愛的人,長大後會有這3個特徵,難以體驗到幸福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關係即命運,一個人會遇到怎麼樣的人,會開展怎麼樣的關係,就會有怎麼樣的命運,這樣的觀點在心理學鼻祖弗洛伊德那裡也存在,弗洛伊德認為一個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內在關係模式,可是這種內在關係模式是在什麼時候形成的呢?
  • 心理學社:明明沒啥好處,為何有些人還那麼愛吹牛?真相在此
    歡迎大家收看【大開心扉】,今天的心理學社,咱們來聊聊愛吹牛究竟是咋回事!李衛只是一家外企的普通小白領,可一下班回家,就老是愛誇口吹牛,樂此不疲地向跟家裡人炫耀自己的「豐功偉績」,比如:今天部門領導又點名表揚了自己;老總在會後只跟自己握了手;又或者替某位同事設計的方案得了獎等等。
  • 心理學:高學歷者虐貓被退學,殘忍行為的背後有什麼心理異常?
    這些人到底怎麼了?為何能對那般可愛的貓咪下得去如此狠心?範某慶到底有什麼樣的心理異常,以後還會繼續虐貓嗎?虐待行為都是施虐者自願的,而且施虐者可以從中獲取愉快的感覺。這種從虐待中得到快樂可以說是「變態」(異常)了,這種人往往喜歡看到他人或動物痛苦的樣子,並從中得到某些滿足,範某慶到底有哪些心理異常呢?
  • 心理學的6個經典實用心理效應,讓你的生活事半功倍
    那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六條著名的心理學效應歡迎關注點點訂閱一起長知識第一個暈輪效應喜歡一個人就會喜歡他的一切在生活中我們一旦對某人的某種特徵形成好或壞的印象後在看待他的其他品質時也會傾向於帶上相似的態度
  • 從心理學的角度正確理解我們的人生(中)
    從心理學的角度正確理解我們的人生(中)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推薦閱讀書單:《夢的解釋》《自我與本我》《紅書》《心理類型》《自卑與超越》《被討厭的勇氣》《追尋生命的意義》《愛的藝術》《生猛的進化心理學》《
  • 缺愛是人生不幸福的關鍵,缺愛的人都有這五大特徵,你中槍了嗎?
    人生中很多悲劇都是我們不懂得愛,哈佛大學阿列.博克教授曾經跟蹤76年調查研究發現,那些幸福的人往往都是懂得愛,無論是愛情、友情還是親情,都能大大增加 「人生繁盛」 的機率,所以他們人生也會更為平衡,成長也更有後勁。
  • 在生活中 不斷影響著大多數人的7個心理學現象
    心理學從出現的那一刻起,就為人類解決了諸多的問題,然而,他卻沒能夠成為真正熱門的一項學科,這其實是很矛盾的,畢竟它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例如,為什麼某個女孩摔了一跤,可是在人們看來這卻是很可愛且吸引人的一面;為什麼很多人都有夢到過被人追逐或追殺的場景呢?今天,就讓安迪為你帶來,在生活中不斷影響著大多數人的7個心理學現象。
  • 讀完這12本心理學的書,你會更愛你自己
    在這裡,為大家推薦以下心理學書單,相信當你讀完這12本心理學書,你會更愛你自己。這12本心理學書,我為大家分成四個維度,分別是:認識心理學、認識自我、療愈自我和提升自我。01在「認識心理學」這個維度為大家推薦兩本書: 《心理學與生活 》 和《對偽心理學說「不」》《心理學與生活》——【美】理察·格裡格 / 【美】 菲利普·津巴多時常有人問我,什麼是心理學?心理雞湯、色彩星座、催眠讀心、潛能開發、成功學,這些東西是心理學嗎?時常也有人問我,你是心理諮詢師,那你猜猜我在想啥?
  • 心理學│哈佛大學教授「可能性心理學」:把一個人的心理時鐘倒撥20年,有可能嗎?
    把一個人的心理時鐘倒撥20年,有可能嗎?在這裡,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將為我們發現這種「可能」。 朗格教授說,「而是他們根本沒意識到你說了什麼。」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許多行為都是像複印機實驗裡的那種「自動」狀態下做出的。所以,我們需要時不時地停下腳步,思考一下我們正在做什麼,在某個情境下是怎麼反應的,為什麼會這樣的反應?還有沒有別的選擇?這就是所謂的「專注力」。在她的學術生涯中,這是一個核心概念。
  • 心理學:從喜歡到深愛一個人,都會有這三個心理變化,偽裝不了
    兩個深愛的人可以走在一起,一定是能夠在靈魂上進行高度的契合,這是一種能夠走得更加長遠的關係。 如何察覺自己是喜歡一個人還是深愛一個人呢?又如何感知對方是喜歡你還是真的愛你呢? 心理學發現,從喜歡一個人到深愛一個人都會有這三個心理變化。
  • 彭凱平:用積極心理學實現心理康復和成長
    彭凱平告訴大家,哈佛大學著名心理學教授丹尼爾·魏格納做了一個實驗,要求參與者嘗試不要想像一隻白色的熊,結果人們的思維出現強烈反彈,腦海中都浮現出一隻白熊的形象。魏格納通過「白熊效應」證明,用逃避、壓抑的方式去控制疼痛、創傷和困擾都會導致這些症狀以更負面的方式回歸。消除負面症狀,只能通過積極的心理去替代、轉移和升華負面的消極體驗。這就是積極心理學。 為什麼積極心理能夠產生這麼大的作用?
  • 捕捉生活中的乖謬,培養幽默感的33種方法 用心理學剖析幽默本質
    作者:周雲騫 心理學愛好者,心理社工,哲學詩人,立志做一名靈性特質心理治療師每天在自媒體號分享心理學的知識,帶領大家用3年時間學習完心理系本科、研究生的全部課程,幫助大家解決心理與生活中的困惑,不用大家掏一分錢!我以前創業過,雖然失敗過,但是還有點錢,生活不是問題。我不會在平臺上引導大家為我的知識和諮詢付費。現在不會,將來也不會。
  • 8個愛情中的心理學效應
    今天跟大家分享8個與愛情相關的有趣的心理學知識,相信這些你都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過、聽說過。只是你不知道他在心理學上有這樣的名字罷了。今天就給大家列出來,看看是否感同身受。1、 戀愛中的馬太效應:馬太效應在戀愛中的表現為: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 心理學:那些從高空跳樓自殺的人,在半空中是否會感到後悔?
    人為何選擇跳樓來結束生命?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難題,有的人擁有高強的心理素質,可以憑藉自己的抗壓能力,熬過那段無助的時光,更或者幸運地遇到懂自己的人給予靈魂上的慰藉,幫助其度過困難。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笑對人生,有些本身心理素質就比較差,恰巧身邊也沒有能支持自己的人,所以,當他們遇到困難時,會被自己的思維鎖在定式之中,認為世界太殘酷,人生沒有希望。他們以為離開是對生命的救贖,可自殺的方式有很多種,為什麼大多數人都會選擇跳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