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味魔方》中提到:食物中的分子,會進入我們的母乳中。
執筆:張蒙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後
都說母乳餵養是目前最提倡的一種嬰兒餵養方式,但這樣卻加重了媽媽身上的擔子,必須時刻關注自己的飲食,如果一不小心吃錯了東西,寶寶就有可能要遭罪了。
哺乳期內,這些食物再饞也別吃——
一、容易導致過敏的食物
代表:海鮮類(蝦、蟹),水果類(芒果、獼猴桃)
食物中的分子吸收到寶媽體內後可以進入母乳,而寶寶的消化系統和吸收功能尚未發育完全,很多食物都有可能引起他們的過敏反應。
如果寶媽吃了容易導致孩子過敏的食物,又把含過敏源的母乳餵給了寶寶,那麼他們就有可能會出現身上長疹子,紅腫發癢等過敏現象,所以正在餵奶的寶媽們要注意飲食中儘量避開這些易致敏食物。
二、高熱量、高脂肪食物
代表:膨化類(薯片),油炸類(燒烤、油條)
這些食物是很多寶媽們非常喜歡吃的,但其中的熱量和脂肪含量非常高,大量攝入後容易導致母乳的質地變得濃稠,其中的油脂成分增多,寶寶吃了之後往往不易消化吸收,引起消化不良,對寶寶的腸胃不利。
三、辛辣刺激、重口味的食物
代表:蔬菜類(辣椒),零食類(辣條),調味料(辣椒粉、辣椒精)
有的寶媽的口味過重,愛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但經過人體的消化吸收之後,這些食物中的分子會使母乳的味道發生改變,影響其中的營養成分,餵給寶寶吃容易造成他們上火、腹痛腹瀉、肚子脹氣等消化問題。
四、使人亢奮的飲品
代表:酒、濃茶、咖啡
嬰幼兒對酒精的敏感程度比大人更強,如果寶媽大量飲酒之後給寶寶餵奶,容易對他們還未發育完全的腦神經造成損害,並會出現精神恍惚、遲鈍、多汗等現象。
而且茶葉中的茶多酚,咖啡裡的咖啡因等成分也是對寶寶的身體十分不利的,孩子攝入後有可能會精神亢奮、莫名煩躁、哭鬧不止。
五、鹽分過高的食物
代表:醃燻制類食物(醃魚、醃肉)
這類食物中的含鹽量非常高,對於一周歲以內的寶寶,並不需要攝入鹽分。如果寶媽食用了鹽分極高的醃製食物,其中的鈉離子通過母乳進入到寶寶體內,會加重他們腎臟等器官的負擔,對身體各項機能的發育產生極大傷害。
那麼,哺乳期的寶媽應該多吃哪些食物呢?
一、魚類、蛋類、奶製品及豆製品等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
蛋白質可以促進寶寶的生長發育,對孩子的身高、免疫力都有益,寶媽可以多吃一些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但要注意是否會引起過敏。
二、多吃五穀雜糧,補充碳水化合物
哺乳期的寶媽需要補充身體的能量,而補充適量的碳水化合物就是能量的來源,比如大米、饅頭、紅薯、土豆等可以多吃一點。
三、新鮮的蔬菜水果、動物內臟具有多重維生素
深綠、深黃、黃紅色的一些蔬菜水果和動物的肝臟可以幫助寶媽補充哺乳期體內所需的各類維生素,促進體內的營養均衡,保證母乳內營養成分充足,對寶寶的生長的發育有利。
四、食物內豐富的微量元素,可以補充體內礦物質
寶媽多攝入瘦肉、菠菜、豬肝等富含鐵的食物可以預防貧血,牛奶、豆製品可補充體內鈣質,促進寶寶的骨骼生長。
【幸孕說】生完孩子後,寶媽們在哺乳期的飲食喜好可能會有所改變,因為他她們不僅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更多的是為了孩子的生長發育,所以在飲食上要更加注重吃什麼是對寶寶有利的,只要他們能健康無恙地成長,媽媽們的付出就非常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