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奶和後奶有什麼區別?該如何提高母乳質量呢?
有些媽媽會憑藉母乳的顏色來判斷營養好不好,看到奶的顏色很淡、很稀,就覺得是「沒營養」,其實這是錯誤的認識。因為奶水分前奶和後奶,兩者的濃度、顏色、成分都不一樣。
前奶:呈淡藍色,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免疫因子,含水量比較高,能解渴,所以純母乳餵養的寶寶通常在6個月前無需額外喝水。
後奶:呈淡黃色,含豐富的脂肪和乳糖,熱量很高,能頂餓,是寶寶增加體重的關鍵。
有些新手媽媽由於缺乏經驗,一邊乳房還沒吃空就讓寶寶吸另一邊,這樣孩子就吃不到後奶,脂肪的攝入量不足,既吃不飽,體重增長情況也不理想。
母乳中除了不含維生素D外,幾乎含蓋了嬰幼兒所需的全部營養素。如何提高母乳質量?寶媽們可以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心情愉快,多給寶寶吸取,吸得次數越多分泌的乳汁就越多。
其實,沒有哪種食物可以完全滿足所有媽媽的下奶需求,有可能同一種食物,讓A媽媽下奶,卻會造成B媽媽回奶。
「均衡營養」才是確保奶水量的關鍵。
乳汁中的各種營養素都來源於媽媽體內,媽媽營養不良,自然會影響乳汁分泌的質和量。
哺乳媽媽需要:
注意補鈣多補充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A或者β胡蘿蔔素。最新版的中國膳食指南中可以看到,哺乳期媽媽的維生素A推薦攝入量,幾乎比成年女性翻了一倍。保證優質蛋白質的攝入
產生每100ml乳汁大約需要消耗60大卡,母乳餵養一天平均可以多消耗300-500千卡。
如果奶水清淡或不足?
產後第三周起補充花生豬腳;而為了要讓產後奶水快速分泌,生豬蹄:(奶水不足者,在產後第三周可以食用) 材料(三日份):花生,去膜去芽,蝦,豬蹄約、帶皮老薑適量、去柄香菇15克,米酒水2500CC,麻油80CC。
做法:香菇在10倍量的米酒水裡泡軟、切絲待用。花生放入米酒水中滾開,去膜,去芽。麻油加熱,放老薑爆透。豬蹄放入鍋中炒到外皮變色。放入花生炒一會兒,再把豬蹄和老薑放進,最後加香菇、蝦及米酒水。加蓋燒滾,慢火燉約8小時。
寶寶長大後愛吃的食物往往與寶媽在哺乳期的口味相同,所以哺乳期的飲食最好能更加多元化,這樣寶寶以後才不會挑食。哺乳會消耗寶媽的熱量,每日三餐必不可少,三餐之間可以吃一些有營養的零食,保證熱量和營養的攝入。
綜上所述,其實只要你平時飲食均衡,什麼都吃,你的奶水質量就是沒問題的,退一萬步,即使不太均衡,其實也沒有什麼問題。在歐美,有許多純素食主義的媽媽,醫生只是建議補充一些維生素b12就可以,素食媽媽的母乳質量同樣不會差勁。
均衡營養,不過飢過飽,飲食有度,才是哺乳期飲食的原則,各位寶媽們可以放心吃啦!
只有母親吃的好,自身健康了才能使乳汁又多又質量高,這樣才能保證嬰兒健康的成長,媽媽不要怕胖了什麼也不吃,來保持自己的身材,這樣孩子的口糧就質量差了,為了寶貝多攝入營養,給寶寶質量好的奶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