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到底想幹什麼?

2020-11-23 大慶網警巡查執法

「我們可以從很多方面下手,包括切斷與中國的關係。」美國總統川普5月14日接受福克斯新聞採訪時這個表態,不僅把「甩鍋」掄出了新的高度,也把對中國的威脅恫嚇升級到新的高度。

而且,這樣的威脅恫嚇,不是川普的獨角戲。

5月12日,美國共和黨參議員格雷厄姆主導提出了新冠疫情問責法案,要求川普在60天內向國會證明,中國完全配合美國主導對新冠病毒爆發進行調查。該提案規定,如果中國不與美國合作,不允許美國調查新冠病毒傳播,美國將對中國實施制裁。

美國的這番操作,即便不是中美關係跌入谷底的前兆,那也意味著這種可能性,已經升至兩國關係史上未曾有過的高度。如果考慮到最近美國對中國高科技公司的無底線打壓,那麼前景更不容樂觀。

美國到底想幹什麼?

「川普因素」衝擊中美關係

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層面來探討,即作為美國總統的川普,以及以川普為總統的美國,到底如何看待中美關係,想把兩國關係引向何方?兩者密切相關,但並非完全等同。

先來看川普的個人因素。人類政治文明進步的標誌之一,是執政者的執政行為受到制度化的約束,不再把自己的權力視為天命所系。客觀地說,特立獨行的川普,沒有也不可能完全做到「天地任我行」,儘管他自我感覺是「天選之人」。

但與此同時,很少有人會懷疑,川普是美國總統中,少有的能較為成功地把個人性格「融入」到國家性格中的政治人物。換句話說,他的個人因素顯性地影響了美國的國家形象和行為。

憤怒、好鬥、自私......這些川普的個人性格,幾乎都成了當今美國的「國家標籤」。至少在直觀上,這樣的比對不會有什麼違和感。

他是如何做到的?理論上的研究留給政治理論家們去探討,我們需要關注的是,現實中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

美國著名作家麥可·沃爾夫,在其暢銷書《火與怒:川普白宮內幕》中提到一段軼事:川普要求給自己的臥室房間上鎖,但負責總統安保的特勤人員堅持,他們必須保有能隨時進入房間的權力,雙方還曾為此事發生爭執。沃爾夫想傳遞的信息是,川普是一個危機感很強、很缺乏安全感的人。

川普的人生觀建立在「人性本惡」之上,甚至可以說他是這種人生信仰的原教旨主義者。從商界拓展到娛樂界後,川普在2004年一期名為「飛黃騰達」的脫口秀節目中說:「歡迎電視觀眾們來到一個野蠻的達爾文世界,這座島是真正的叢林。如果你不當心,它會把你嚼碎了再吐出來。」

在川普的邏輯中,好鬥是應對「危機四伏世界」的方式,甚至是唯一方式。「人類是最危險的動物,人生就是一系列戰鬥,要麼贏要麼輸」,他1981年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的個人觀點,在2016年大選前變成了政治主張。

在參加2016年大選前,川普出版了一本名為《殘缺的美國:如何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書。他在這部帶有競選宣言意味的書中寫道,「世界從未像現在這般充滿危險」,並以個人成長經歷做註腳:父親弗雷德川普曾這樣教育他,要讓自己成為強硬的競爭者,「如果你不警戒不兇狠,你永遠無法在商業世界生存」。

川普與父親弗雷德川普

商業世界的信條,隨著川普入主白宮而進入了美國政治。這個轉變過程並不複雜,運行邏輯也不深奧。從2017年1月宣誓就職,到2020年四年任期即將結束,川普的內閣成員更換如走馬燈。看看哪些人走了,哪些人留下了,就再明白不過了。

不贊成川普打貿易戰的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科恩走了,換上了為貿易戰搖旗吶喊的庫德洛。苦勸川普不要肆意攻擊盟友的國防部長馬蒂斯走了,換上了言聽計從、幾乎沒有存在感的埃斯珀。傾向於建制派外交原則的國務卿蒂勒森被炒了魷魚,換上了執念戰略競爭的蓬佩奧。執著於推銷新冷戰的副總統彭斯,一直享有川普心腹的待遇。

有位分析人士曾這樣評價川普,川普有主動尋求敵人的天然嗜好,他總是通過攻擊對手並將其徹底擊敗,來證明自己的存在感以及存在的合法性。成為美國總統後,他通過憲法賦予的權力,打造了一個以爭強好鬥且不折手段為特徵的「戰鬥內閣」。

這樣的美國,「戰鬥」對象幾乎指向整個世界。因為作為美國總統的川普認定:美國的經濟問題,是因為與貿易夥伴的「糟糕協議」;美國的社會問題,根源都在於外部世界;美國不再偉大,整個世界都應該被問責。

當然,首當其衝的是中國。

就川普的個人因素來說,如今他把中國定為頭號目標,在邏輯上與1980年代他視日本為美國的最大經濟威脅沒什麼不同。那時,日本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當時還未涉足政界的川普,在政治上的一個鮮明立場是,美國必須「敲打日本」,因為日本在安全上受美國保護,但在經濟上卻佔美國便宜。

但目前的中國不是當年的日本,無論在綜合實力、增長潛力還是戰略意圖上,都更能讓作為美國總統的川普產生危機感。所以,應對手段必須升級,甚至不擇手段。在川普眼裡,即便中美經貿關係「完美」得無可挑剔,他也會在其他領域挑刺。

在新冠疫情問題上「甩鍋」、甚至藉此在國際上打壓中國,即是最新的案例。這樣的思維邏輯,遇上美國的選舉季,決定了川普在處理對華關係時毫無底線。雖然「切斷與中國的關係」很可能只是威脅,但總統這樣表態,等於說給中美關係的繼續惡化,留下了幾乎「無限」的空間。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現階段中美關係劇烈震蕩,甚至呈螺旋式下滑的態勢,帶有強烈的「川普因素」。

美國的態度

但同時應該注意到,「川普因素」讓中美關係劇烈震蕩成為了現實,但這種現實何以可能?這就涉及到另一個層面問題:以川普為總統的美國,如何看待中美關係?

歷史地看,川普就任總統前,美國處於重新定位中美關係的「迷茫期」。川普所做的,是把迷茫變清晰——將中國確定為戰略競爭對手。雖然這種定位符合川普思維簡化的個性,但很大程度上也「契合」中美關係的歷史脈絡。

自1972年尼克森總統訪華、中美關係破冰以來,兩國關係呈現明顯的階段性特徵,「關係定位」也一直在變。

1972年,與周恩來總理在歡迎晚宴上的尼克森總統

從中美建交到冷戰結束,兩國關係表現出「準同盟」的特徵,戰略基礎是反對蘇聯威脅。但在冷戰後期,中美關係開始從「反對共同的敵人」,向「尋找共同的利益」轉變。這一點,突出變現在雙邊經貿關係的發展上,經濟成為壓艙石就始於那個時期。

冷戰結束後,中美「共同的敵人」消失。對於美國來說,自那時起如何定位中美關係,就進入了迷茫期。經歷冷戰結束初期的搖擺不定後,柯林頓政府第二任期內,把兩國關係定位為「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但這種定位當時在美國國內遭遇強大的反彈,此後的美國歷任政府再也沒提。當時美國較為主流的看法是,中國的實力還夠不上成為美國戰略夥伴的「資格」。

小布希總統競選期間把中國稱對「戰略競爭對手」,但此後的911事件促使其做了政策回調,沒有把這個定位寫入任何公開的官方文件。小布希政府時期,中美關係處於「非敵非友」的狀態,對華戰略呈現「接觸加遏制」的特徵。

對於中美關係,歐巴馬總統一直沒有給出一個清晰的定位,一方面在表態上「歡迎中國崛起」,另一方面在行為上「防範中國崛起」。口頭上沒有稱中國為戰略競爭對手,但已經開始為戰略競爭布局,比如推行「亞太再平衡」、排除中國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等。

川普政府終結了美國的「定位迷茫」,不僅在官方文件中明確將中國定位為戰略競爭對手,還在政治、經濟、外交等諸多層面,與中國展開戰略競爭。有了清晰的定位,就可以動用戰略資源,結果就是中美關係劇烈震蕩。

從歷史脈絡來看,中美關係的定位從模糊到清晰,可以說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對於這個轉變,目前較為經典的解釋是「修昔底德陷阱」,即崛起國與守成國之間,因實力的接近而走向衝突。

毫無疑問,「實力變遷」的邏輯具有一定解釋力。如果從兩千多年前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中總結出規律,依然適用於如今的中美關係,那不僅是「大國政治的悲劇」,也是人類政治進化的尷尬。

誰來定位中美關係

中國不是古雅典,美國也不是斯巴達。中美關係螺旋式下滑的現狀,閃現著伯羅奔尼撒戰爭的歷史魅影,但也有著古歷史中所沒有的因素。中美兩國是否願意,以及如何避免重演歷史,更大程度上還在於如何處理「現代因素」。

歐巴馬執政後期,美國戰略界展開了關於中美關係的大討論,比較主流的觀點是認為美國對華外交失敗,重塑對華戰略勢在必行。在華盛頓政治圈看來,美國希望中國越來越像美國,但中國卻越來越走向美國預期的反面——政治上更加威權,經濟上偏離自由市場。

中國人走自己的的路,當然是中國人說了算,而不是美國人。但美國的確在相當長時間裡,從「希望」的角度來處理中美關係。

尼克森1968年就任美國總統前一年,在《外交事務》雜誌上發表題為《越戰戰爭之後的亞洲》的文章,提到對華外交時指出,中美兩國政治體制、意識形態與安全觀念上的明顯差異,是不爭的事實。但他同時也強調,不能讓中國長期游離於國際社會之外,並使用了「nurture」(扶持、教化)一詞,即美國應該促使中國成為亞洲的穩定力量,而不是威脅因素。

如果說當年尼克森的「nurture」只是個人觀點,那麼從冷戰結束後美國在世界範圍內宗教狂熱般地推廣西方式民主可以看出,這種個人觀點事實上很大程度上演變成了美國的外交理念。

柯林頓總統主張中國應該加入世貿組織,可以說是這種戰略的突出體現。換句話說,在對華關係問題上,美國曾經抱有讓經濟融合去「實現」政治意願的希望。

歐巴馬政府後期,對這種希望產生了質疑,所以儘管口頭上沒說,但事實上開啟了與中國的戰略競爭。川普入主白宮後,「希望破滅」成了政治正確,結果是戰略競爭變得更為激烈。

更激烈的競爭,又導致了矛盾惡化到難以調和的程度。比如,川普政府的高官彭斯、蓬佩奧,在公開場合頻繁把矛頭指向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的政治體制。這已經觸及到中國的核心政治利益。中美建交以來,美國政府高官鮮有這樣的政治動作。目前美國對華外交的咄咄逼人,不可能不讓中國產生「受害者」心態。

從意識形態的角度看,權力運作模式不同於美國的中國,在綜合實力上越接近美國,客觀上對美國世界霸權「合法性」的威脅就越明顯。

這一點,在新冠疫情的應對上體現的尤為明顯。中國迅速遏制疫情並快速走向經濟復甦,與美國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雙雙高居世界第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新冠疫情註定將成為人類的集體意義,其中就包括美國的戰疫表現。至少在美國看來,中美戰疫的巨大差異,對「偉大的美國」來說,也是一種心理傷害。

是歷史的巧合,也是現實的諷刺,中美兩國竟然在歷史上首次,同時產生了「受害者」心態。這種心態,尤其不利於政治上的妥協,以及政策上展現靈活性。

川普政府看似手段很多,但對華外交上可以說毫無章法。雖然川普解決了「定位迷茫」問題,但隨即陷入了「戰略迷茫」問題——如何競爭?

美國前外交官克里斯多福·希爾,近日在題為《華盛頓到底想從中國得到什麼》的文章中寫道,憤恨不能成為政策的替代品,川普政府把一切問題歸咎於中國,並不能解決美國的問題。在他看來,如今的美國政府並沒有明確的對華政策,只是在與既不會憑空消失也不會屈服於美國的中國「死磕」。

中美關係的「定位權」,歷史上主要在美國手中。未來則不一定,至少中國有了更大的發言權。中美關係的質變,並不等同於會變得面目全非,中國如何應對也很重要。

截至目前,中國任何官方文件,都沒有把中美關係稱為「戰略競爭對手」的表述。也就是說,在中美關係劇烈震蕩的背景下,中國的對美外交依然具有連續性。這種連續性,本身就是中美關係的一個重要穩定因素。

不過,中國要有「山雨欲來」的心理準備,如果中美關係有柳暗花明的一天,那麼在這一天到來之前,可能還會有更猛烈的風暴。

來源: 南風窗

相關焦點

  • 冥想,到底是在想什麼?
    冥想方法在被美國科學界驗證,有減輕壓力、改善失眠等好處之後,開始從美國流行,並蔓延到全世界。時至今日,大家對冥想的刻板印象似乎愈發明顯。冥想時,必須正襟危坐,不苟言笑,需要莊嚴地向對待某種儀式一樣,每人一張瑜伽墊,一個蒲團,這是最基本的。還要有布置清雅的環境,安靜不受打擾的時間,如果能提前焚香沐浴,自然更好。實際上,冥想完全不需要被賦予那麼多意義。
  • 加拿大鵝從早到晚追著一輛汽車,車主:它到底想幹什麼
    延伸閱讀動物的迷惑行為大賞在自然界,我們經常會因為一些動物的迷惑行為而捧腹大笑,有時又讓人百思不得其解,比如——樹懶:死後也會一直倒掛在樹上樹懶到底有多懶是難以想像的加拿大鵝從早到晚追著一輛汽車,車主直嘆息:它到底想幹什麼)來源:綜合自@燃新聞、現代出版社流程編輯:U016
  • 美國獸醫教你做自製雞肉乾
    啦啦啦,今天跟大家分享美國獸醫雞肉乾的做法啦下次再跟大家分享瑞媽做雞肉乾的方法,大家洋氣地氣做雞肉乾的套路就都會啦雞肉是狗狗的祖先們習慣的食物,富含蛋白質,維生素B,脂肪酸,礦物質,而且狗狗一般也喜歡吃新鮮雞肉做的食物其實肉類食材之間沒有絕對的優劣,反正用了什麼
  • 草莓幹買回來,到底有什麼用處,你們肯定不知道!
    草莓幹買回來到底有什麼用處你們肯定不知道!草莓乾兒現在已經成為了大多數人都特別喜歡買的一種東西了。因為草莓裡面的水分實在是太多了,有的時候賣的價格太貴,但是夏天的時候賣的價格會稍微便宜一點,難道冬天就看不到草莓的身影了,除非是那種奶油草莓,價格也是貴到了讓人驚悚的地步,可能等到了北方就不會再有這麼高的價格了,但是我們,北方這邊,其實價格也是特別貴的,所以草莓乾兒買回來到底有什麼用處?
  • 美國國會是個什麼機構?
    編者按美國國會中期選舉將於11月2日舉行,目前民主、共和兩黨選戰已進入白熱化階段。根據美國憲法,美國總統選舉每四年舉行一次,國會選舉每兩年舉行一次。其中一次國會選舉與四年一度的總統選舉同時舉行,而另一次則在兩屆總統選舉之間舉行——這就是「中期選舉」。要看懂美國國會這「錯綜複雜」的中期選舉,我們首先得弄明白:美國國會到底是幹什麼的?
  • 最大蚊子工廠曝光 這麼多的蚊子放出來到底是要幹什麼?
    最大蚊子工廠曝光 這麼多的蚊子放出來到底是要幹什麼?時間:2015-07-30 18:21   來源:股城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最大蚊子工廠曝光 這麼多的蚊子放出來到底是要幹什麼? 日前,一名男子因為臉部被蚊子叮咬了一下之後整個臉腫得跟球一樣,幾天都消不了。不少網友看完紛紛表示被驚呆了。
  • 警察在幹什麼?黑人之死持續發酵,美國人或將徹底絕望
    據福克斯新聞網透露,今年到目前為止,紐約市內共發生了777起槍擊事件,半年時間已經超過了去年的槍擊事件總和,美國人或將徹底絕望。這就不得不讓人質疑,當下的美國警察到底在幹什麼?消息傳出來後,他便成為了美國公民恥笑的對象。事發後第三天,川普要求手下利用催淚彈將白宮門口的示威者趕走,因為他要決定出面做演講。他手拿聖經站在媒體面前,給出的第一個方案就是派出軍隊,引起了眾人強烈不滿,就連美國國防部長都提出了反對。
  • 小米偷偷幹的項目到底是什麼?被列入黑名單到底是好是壞?
    2021年1月15日,小米公司發布公告稱:小米被美國加入黑名單,美國企業被要求出售持有的小米股份。與小米一起被列入黑名單的還有另外8家公司,這是否意味著小米的好日子到頭了?這一決定會對小米造成多大影響?
  • 市面上1塊錢1包的小魚乾,到底是什麼魚做的?看完心情複雜
    導語:市面上1塊錢1包的小魚乾,到底是什麼魚做的?看完心情複雜隨著現在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不僅飯能吃飽了,就連市面上的零食種類都非常多,現在基本上就是辣條、豆腐乾、小魚乾這些比較火爆,主要是因為價格實惠味道好,不管是大人小孩都愛吃,越吃越上癮。但是這裡面小魚乾的價格其實是最便宜的,才一塊錢一包,而且裡面還不少,麻麻辣辣的非常好吃。
  • 臺灣「駐日代表處」到底在幹什麼?謝長廷臉書這樣說
    (札幌辦事處提供)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臺灣「駐日代表處」到底在幹什麼?日本發生關西颱風和北海道地震,造成旅日的臺灣民眾滯留回不了家,臺灣民眾求援得不到善意回應,臺當局「駐日代表」謝長廷一時之間成為眾失之的。在救災告一段落後,謝長廷在臉書表示,駐處服務量龐大,工作備極辛勞,非外界所能想像。
  • 狗狗總愛叼鏟屎官的鞋子玩,它到底想幹什麼?狗狗的心思你知道嗎
    狗狗總愛叼鏟屎官的鞋子玩,它到底想幹什麼?狗狗的心思你知道嗎?不過鏟屎官可不要助長狗狗這樣任性的氣焰,若是遇上什麼急事,狗狗這樣的行為造成的麻煩可不少。平時鏟屎官不僅要花足夠多的時間和狗狗相處,同樣也要訓練它們享受獨自生活的習慣,主人不在家它們也可以開心生活,避免狗狗患上心理疾病。
  • 參加美國童子軍夏令營 孩子到底能學到什麼
    一直以來,家長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疑問,參加美國童子軍夏令營,我的孩子會學到些什麼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孩子參加美國童子軍夏令營到底能學到什麼?(這些只有在美國童子軍夏令營才有!)  因為不同於常規的純觀光、純語言、純課程的海外夏令營,美國童子軍夏令營更注重學員的生存能力、動手能力、團隊領導能力的培養。在訓練營地老師會將各國營員混編成組,鼓勵學員們互相交流,互相幫助,共同完成營地各種訓練項目。這將給學員語言能力、表達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帶來極大的挑戰和鍛鍊。
  • 川普急了,最想辦的事被徹底攪和,拜登:我幫美國幹了件大好事
    據國內媒體12月2日報導,當地時間12月1日晚,川普在白宮的聖誕派對上暗示他的支持者,如果他在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後不能連任,那麼他將會參加4年後的美國總統競選。川普強調,他的第一個任期是美國最了不起的4年,他希望能接著再幹4年,否則4年後將捲土重來。
  • 《美國往事》到底講了什麼?講了一些比金錢和權位更重要事
    有傳阿爾·帕西諾也接受過《美國往事》的邀約,說不定就是德尼羅幹的好事。阿爾·帕西諾沒請成,另一位大咖喬·佩西彌補了少許遺憾。想必是因為和德尼羅的友好關係,他客串出演了與主角團合作的黑幫老大Frankie。
  • 中國拒絕「洋垃圾」,美國還要和世界對著幹?
    視頻請見下面連結:堅決說「不」,中國拒當「世界垃圾桶」,美國要和全世界對著幹?全文2494字,閱讀需約6分鐘據新華網近日報導,中國從今年1月1日開始,將停止進口一切固體垃圾。而在此前的30年間,全世界有45%的固體垃圾出口到中國。其實中國在2017年就已經下定了禁止垃圾進口的決心。那麼,為什麼之前中國會進口固體垃圾?
  • 美國人常用的「XOXO」到底啥意思?你可別想歪了啊!
    和中國一樣,美國也有一些「約定俗成」的表達方式。比如說咱常說「麼麼噠」, 「呵呵」以及「awsl」等等。那本期我們來總結一下美國的一些「熱門詞」表達吧。1)「XOXO」到底啥意思?美國人常用的「XOXO」到底啥意思?你可別想歪了啊!
  • 男子被蛇類"追殺"了5年,他到底幹了什麼?
    男子被蛇類"追殺"了5年,他到底幹了什麼? 對於大自然當中的生物來說,都是有靈性的,我們也時常聽到一些人在救助了一些動物之後,動物也會選擇報恩,而同樣的,也有很多動物是比較記仇的,一旦招惹到了他們,就選擇"追殺",比如大家比較熟知的狼,狼是一種報復性很強的動物。
  • 到底是拖把還是掃把?蒸汽拖把能幹什麼用
    到底是拖把還是掃把?蒸汽拖把能幹什麼用  最原始的清潔方式是使用掃把掃除灰塵,但缺點非常明顯,掃把打掃會揚起地面灰塵,讓灰塵散布在家具或空氣中,容易造成二次汙染;接著人們開始使用普通的拖把,克服了揚塵的缺陷,但是傳統的拖把拖地時,需要彎腰反覆擦洗,還得等它幹了才能踩,清潔一次地板真是心累,同時還有容易滋生細菌、孩子活動區域受限等弊端。
  • 土耳其人:不滿意S-400,想賣給美國
    不過,近期土耳其似乎要一改往日形象,開始與美國唱雙簧戲。 前段時間,美國想通過把土耳其踢出F-35隱身戰機計劃之外,來阻止土耳其購買俄羅斯的S-400防空飛彈系統。奈何土耳其好像不怕威脅,就算不參與F-35隱身戰機計劃,也非要花十幾億美元買俄羅斯的S-400防空飛彈系統。這下美國就有點下不來臺了,在你土耳其心裡,到底是我美國重要,還是他俄羅斯重要?
  • 部署「大力神」「大毒蛇」,日本到底想幹什麼?
    比如,1991年,海上自衛隊6艘掃雷艦開赴海灣地區,執行掃雷任務;2001年,海上自衛隊的6艘軍艦開向印度洋,以「支持美國對阿富汗的反恐怖主義軍事行動」。此時日本自衛隊只是向海外臨時派兵,並未實現海外常駐。索馬利亞海域的海盜威脅,為日本自衛隊「借船出海」提供了機會。2009年3月起,日本開始派遣2艘驅逐艦執行護航任務,後又增派2架P-3C巡邏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