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通州區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副中心的生態環境正越來越美
創森生物多樣性指標得到顯著提高
2020年10月底至今,通州區已記錄到鴨科鳥類20種,包括:鴻雁、短嘴豆雁、白額雁、赤麻鴨、鴛鴦、赤膀鴨、羅紋鴨、赤頸鴨、綠頭鴨、斑嘴鴨、針尾鴨、綠翅鴨、赤嘴潛鴨、紅頭潛鴨、鳳頭潛鴨、鵲鴨、白秋沙鴨、普通秋沙鴨、紅胸秋沙鴨和中華秋沙鴨。 這一期,我們來認識普通秋沙鴨。
普通秋沙鴨
(英文名:Common Merganser,學名:Mergus merganser),是雁形目鴨科秋沙鴨屬的鳥類。普通秋沙鴨是中國秋沙鴨中個體最大、數量最多、分布最廣的一種。體長54-68cm,體重最大可達2kg。繁殖於北美洲北部和歐亞大陸,南下到美國南部和中國中部過冬。冬季和遷徙期間在中國東部和長江流域常見,種群數量較大,遍布於各種湖泊、山區溪流和低地。
習性
常成小群,遷徙期間和冬季,也常集成數十甚至上百隻的大群,偶爾也見單只活動。遊泳時頸伸得很直,有時也將頭浸入水中頻頻潛水。休息時多遊蕩在岸邊或棲息於水邊沙灘上。飛行快而直,兩翅扇動較快,常發出清晰的振動翅膀聲。
遷徙
春季於3月初至3月中下旬開始從越冬地遷飛;4月初至4月中旬到達繁殖地。秋季於9月末10月初離開繁殖地,10月末至11月初到達最北邊的越冬地,11月中下旬到達南方越冬地。呈小群遷飛,一般沿河流遷徙。飛行高度通常不高,多緊靠水面飛行。
食性
越冬期間常見在湖泊、水庫、池塘或沼澤地中活動和覓食。善於潛水,在水中追捕魚類等食物。食性以魚、蝦、水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主,亦採食少量的水生植物。(以上內容參考懂鳥小程序)
在冬季,普通秋沙鴨在通州區較為常見。大運河結冰較晚,12月份大批普通秋沙鴨來到大運河棲息。另外,大運河上遊的溫榆河常年不結冰,也是觀察普通秋沙鴨的好去處。
以下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愛鳥會會員在通州區記錄的普通秋沙鴨:
感謝北京城市副中心愛鳥會各位會員
對通州區鳥類記錄作出的突出貢獻!
來源:北京城市副中心愛鳥會
北京城市副中心愛鳥會:
北京城市副中心愛鳥會是在通州各界愛鳥人士積極倡議下,於2020年5月10日成立,致力於宣傳貫徹國家關於保護鳥類的各項政策措施、建設和維護自然生態的民間組織。通過開展各項愛鳥活動,提高廣大市民對鳥類認知和保護的意識,激發更多市民加入到愛鳥、護鳥隊伍中來,推動通州區生態保護工作的發展,為鳥類創造良好生存環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