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彈棉花視頻,兒子看了20遍」,暴露中國孩子最缺失的教育

2020-11-23 大潘科學實驗站

很多人都知道,李子柒當初離開大城市回歸鄉野,是為了照顧從小相依為命的奶奶。前段時間,李子柒的奶奶舊病復發,為此,李子柒微博整整停更了55天。

儘管如此,李子柒的人氣似乎並未受到絲毫影響,微博上催更的人越來越多,網友表示:「我家5歲孩子看李子柒彈棉花都看了20遍了!」

為啥連小朋友都這麼迷戀李子柒的視頻?深究之後才發現:原來這裡面藏著中國孩子最缺失的幾種教育......

作者:嚴慌慌;如果您喜歡藍橡樹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為星標」哦!

........................................

隔離期間群聊,群裡有媽媽吐槽了一句:最近兒子超級迷李子柒,他跟他爹因為「誰娶李子柒」吵翻天了。沒想到一句話炸出好多「粉絲團」家屬——

「5歲兒子迷上了李子柒,一看到李子柒的視頻就安安靜靜,施了魔法一樣。」「李子柒彈棉花的視頻,我兒子大概看了二十遍。」「我跟女兒說:『作業做不完不給看李子柒的視頻』,百試百靈。」「女兒喜歡李子柒,一句『婆婆,吃飯咯!』學得川味十足。」

上網搜了一圈,發現喜歡李子柒的小朋友還真不少:

完全不考慮年齡差,長大後想娶李子柒做媳婦的也大有人在——甚至願意為了李子柒適應「令人討厭」的花椒,連媽媽都沒有這個待遇!

小朋友到底喜歡李子柒什麼?男孩說喜歡李子柒是個漂亮溫柔的姐姐,會做很多好吃的食物;女孩們可能投射了自己成為一個美好女子的想像,希望自己也成為能幹漂亮的仙女姐姐。

我猜還有一個原因是:李子柒視頻裡呈現的那些農村生活,諸如播種、收割、醃漬、彈棉花、養蠶、發酵……很多畫面,城裡的孩子都聞所未聞,讓人大開眼界。

很多孩子喜歡李子柒,父母大多選擇默許和鼓勵。畢竟通過她的視頻,孩子實在能學到太多東西了!

在李子柒的視頻裡,孩子都看到了什麼?

藏在視頻裡的生活美學

在我上學的年代,我最喜歡的美術課就經常被語數英等主課所取代。如今這種現象也時有發生。因為很多人認為,美學教育又不能幫助孩子提高成績,少上幾節又有什麼關係呢?

吳冠中先生曾說:「今天中國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而中國孩子最缺的不是知識,缺的正是審美教育。

李子柒在某種程度上,恰好彌補了中國孩子這方面的缺失。

因為她的視頻給人的第一感受就是:美!

在一個慢節奏的、如仙境般的、原始的鄉村裡,李子柒將人們的目光引向白雲聚散的山巒、雞鳴狗吠的村落,以及木屋、稻田、百鳥、蟬鳴......

儘管物什簡陋,木鏟、大鍋灶、未加裝點的屋牆,卻一點也不顯粗糙,反透出一股濃濃的自然清幽,頗有些返璞歸真的意味。

幾乎沒人說她拍的視頻不美,隨手一截就是一張壁紙——

她種滿鮮花和瓜果蔬菜的後院很美;

她一襲白衣來到荷花池採荷花很美;

她鮮衣怒馬在村落裡穿行亦是美得讓人心驚。

而這樣的畫面美之外,更為重要的,是李子柒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幾根木頭,固定、去皮、擰掛鈎後,便成了臥室裡古樸實用的衣架;

路邊平平無奇的幾節竹筒,

可以是筷子筒,

香皂盒,

甚至花瓶;

連樹林裡那些無人管護的枯樹枝,也被她背回家來,一番修修剪剪後,轉手就製成了個輕靈精緻的床頭燈罩;

這樣的審美與巧思,令人嘆服!

與之對應的是,當代社會由於對實用主義的追捧,對美學教育的不重視,讓審美越來越成了一場笑話。之前網上就有個很火的帖子叫「千萬別讓父母給你裝修房子」系列,畫風是這樣的:

這樣大紅大綠的裝修實例,真應了木心先生曾說過的那句話:「沒有審美力是絕症,知識也解救不了。」

而李子柒的出現,引發了更多人「美」的覺醒。原來,真正的美,既不是明豔的色彩,也不是誇張的造型,而是用心對待一蔬一飯,改造一草一木的生活意趣。

訓練和培養孩子真正的審美眼光,不盲從大眾審美、抵禦沙漠化審美,是一件值得投入的事情。

順應四時的「自然教育」

李子柒視頻中另外一個突出的主題就是「四季」:

春天,李子柒忙著收集花瓣,做花茶,制茶餅;

夏天荷花開完,去池塘裡尋蓮藕,並自製藕粉;

秋天,在山裡撿完板慄,做炒慄子,慄子醬,慄子蛋糕……

冬天萬物蕭瑟,那就來一碗馬奶酒,配上一隻滋滋冒油的烤全羊。

有些事情一個季節做不完,那就用整年的時間來完成,比如彈棉花。

為了給奶奶彈出一床溫暖的冬被,李子柒愣是從播種棉花籽開始準備,在短短11分鐘的視頻裡,完整呈現了一年四季一床棉被的製作過程——

播種;

澆水;

摘棉;

曬棉;

彈棉花;

從種子到棉花被,從無到有,李子柒的這份韌性令人嘆為觀止!

這不僅勾起了很多成年人的回憶,有網友表示,「我爺爺奶奶就種棉花,小時候也常常跟他們一塊兒去田裡採棉花,好懷念啊!」

更是引起了小朋友們的極大興趣,畢竟生活在城市裡的孩子,遠遠想不到自家一床普通的棉被,竟有如此複雜漫長的工藝。

如今快節奏的現代生活,讓大部分小孩都失去了和土地、自然的連結,他們不知道玉米是怎麼來的,不知道竹筍是怎麼長的,更遑論知道一床棉被是從何而來......

畢竟,連大多數成年人如今也只看得見貨架上的價格標籤,卻從不關心田壟上棉花的長勢,更不會關心棉花播種的節氣和收穫的時令。

李子柒曾在接受採訪時談到她拍視頻的初衷,「就是想讓城裡孩子知道水稻不是長在樹上的。」

如今,她成功地實現並堅持了這一初衷。其唯美的視頻,帶來的不僅是視覺上的享受,更是記錄了草木枯榮,讓孩子跟著她熟悉各種自然規律,實在是再好不過的一堂自然課了。

藏在視頻裡的「親情教育」

看過李子柒視頻的人都知道,她幾乎不讓奶奶做任何家務,對待奶奶的點滴,也是極盡溫柔。

比如做醉蟹那一期,李子柒一直在為奶奶剝蟹,自己則偶爾喝兩口水,當奶奶嘴饞,表示想要再多吃一些時,她便輕輕勸解:「哎,乖乖,今天不能再吃了哦,我去給你盛飯。」

和奶奶一起看村民做爆米花時,當機子即將發出爆破聲的瞬間,她手疾眼快地將奶奶耳朵捂了起來。

做紅薯粉那一期,奶奶坐在一旁安靜地看著,李子柒則時不時開兩句玩笑逗得奶奶哈哈大笑,場面溫馨不已。

6歲以前的李子柒,跟著父親和繼母一塊兒生活,「被繼母拽著頭髮往水溝裡按,被打得半死不活時,是爺爺奶奶將我接了走。」

從前,你照顧我,如今,換我來保護你。

所以,當2012年奶奶生重病後,李子柒義無反顧地放棄了城市生活,回歸鄉野,就是為了給老人多些陪伴。而前段時間,奶奶舊病復發,為此,李子柒的微博整整停更了55天......

李子柒在視頻中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婆婆,吃飯嘍!」簡單的一句話裡,蘊藏著濃濃的愛意,相信孩子們也會不自覺被這樣的孝順所感染。

重新思考「時間的意義」

如果需要一瓶醬油,幾乎所有人會去超市購買。

李子柒則不然,她選擇背著背簍下地,砍下一捆豆苗,坐在院子裡一顆顆剝了豆子,接著將黃豆洗淨,挑出殘損的,然後上蒸鍋,大火蒸熟......

整個過程繁瑣又漫長。很多人會質疑:這樣做的意義在哪?我寧可去超市買一瓶醬油,簡單多了!

李子柒選擇將黃豆與醬油間絲絲縷縷的聯繫加以還原,並在這一過程中,讓我們感受到:有些幸福,真的只能用時間去換取——豆子剝殼後的鮮嫩質感,烹豆的熱騰清香,成醬時的驚喜……

從前慢,車馬牛都慢。

寫在最後

也有人不喜歡李子柒,覺得她呈現出來的農村生活太過「詩情畫意」。如果從教育角度來說,可能會讓孩子對真實的農村生活產生認知偏差,「做農活哪有那麼輕鬆的?」

可是誰規定「做農活」就要灰頭土臉?又是誰說傳統的東西就是「落後」?其實中國從來就不缺文化,缺的是我們對於文化的自信。而這樣的文化自信,就該從孩子小的時候去培養。

不用擔心孩子會囿於無暇的「童話裡」,因為

隨著他們漸漸長大,會判斷出哪些畫面是經過美化的,而這一點也不會損害李子柒在他們成長過程中留下的美好畫面

相關焦點

  • 又放大招李子柒彈棉花了 網友:只想知道還有什麼是你不會的嗎?
    又放大招李子柒彈棉花了 網友:只想知道還有什麼是你不會的嗎?時間:2020-01-21 15:0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又放大招李子柒彈棉花了 網友:只想知道還有什麼是你不會的嗎? 又放大招了!
  • 李子柒彈棉花,網友:她居然會彈棉花,這個需要很大力氣啊
    #李子柒彈棉花#「彈棉花呀~彈棉花~半斤棉彈成了八兩八喲。舊棉花彈成了新棉花,彈好那個棉被姑娘要出嫁……」出嫁的姑娘倒是沒有,但我有個可愛的老人家。去年種了我們這很多年都沒人種過的棉花!種的不多,收成也不大好!剛好夠給她做床新棉絮!李子柒:新年快樂呀!
  • 李子柒插秧的視頻,孩子看了8遍,她的生活正是現代孩子缺失的
    有的家長說,自己孩子只要一看到李子柒,就非常的安靜,和小天使一樣。有的家長說,孩子看李子柒插秧的視頻看了八遍。這麼多的孩子都很喜歡她,那麼她到底有什麼魔力呢?難道只是她會做好吃的,長得很好看麼?我想可能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她視頻中所呈現的生活,讓很多城市孩子認識了農村生活,感受了不一樣的天地,這也是很多家長讓孩子們看這些的原因。
  • 一對彈棉花的夫妻,兩個懂事的兒子,三大教育技巧,鋪就985之路
    我家樓下,租住著一戶彈棉花的夫妻。將近20年了,生意一直不溫不火,他們也沒有採取什麼方法改變一下自己的現狀,就那樣做著一件事——彈棉花。兩口子不甚健談,只是有顧客來時,與顧客聊上幾句,內容多與棉花有關。
  • 父親陪兒子騎遍中國四大淡水湖,體育是最好的性格教育
    本文圖片 錢江晚報自己並不是體育達人,孩子也沒有突出的體育天賦,體育老師出身的浙江師範大學附屬丁蕙實驗小學副校長方文廣在孩子小學一到四年級期間,陪著他騎遍了太湖、洪澤湖、鄱陽湖、洞庭湖國內四大淡水湖。騎行對於這對父子來說,既有身體方面的磨練,也有意志品質的培養,更有旅程當中對生活的感悟——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他說這是自己給孩子人生最好的禮物。
  • 從隱秘的角落看中國歷史教育文化缺失,壞孩子原本就是壞孩子麼?
    近大火的網劇《隱秘的角落》,不斷刷新人們的討論熱度,無論是張東升叫你去爬山,還是朱朝陽要把你寫進日記本,都成為了本年度最不能做的事情。這個劇,改編自《壞孩子》,與原著相比做了大篇幅的改動,但是壞孩子真的本身就是壞孩子麼,我在看劇的同時,也深深地感受到教育環境的缺失,對一個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 毛開雲:「摸死海星」暴露科學素養缺失
    原標題:毛開云:「摸死海星」暴露科學素養缺失  上月19日開門迎客的上海自然博物館受到上海市民及遊客的熱捧,三周來屢迎客流新高。9日,上海自然博物館發微博表示,因極個別不文明參觀行為,造成「巨蜥」爪子被弄斷和海星被亂摸而死。
  • 兒子上課傳紙條被罰抄1000遍,我教兒子理解老師,卻被專家批評了
    罰抄1000遍 一天,兒子班主任非常生氣地給我語音留言。大概意思是,兒子上課和一同學傳紙條。老師把兩個孩子叫到辦公室,懲罰他們把紙條上的內容抄寫1000遍。然後放學把教室打掃乾淨才能走。結果倆孩子並沒有好好在辦公室接受懲罰,溜掉了。放學以後也沒有打掃衛生,就直接回家了。
  • 帶兒子4年環湖騎行4大淡水湖,爸爸直言:帶孩子看世界是好的教育
    體育老師出身的浙江師範大學附屬丁蕙實驗小學副校長方文廣,在兒子方家珉小學一到四年級期間,陪著他騎遍了太湖、洪澤湖、鄱陽湖、洞庭湖國內四大淡水湖。方文廣與方家珉事情是這樣的,小白和大家講講,方家珉的騎行生涯從幼兒園大班開始,學會了騎自行車後,父子倆主要在小區裡騎。
  • 缺失的環節:從中孩子到巨嬰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熊孩子長成熊孩子,巨嬰發展成巨嬰,都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其間,必然是部分環節的缺失。 一、家庭,養不教,父之過 三歲老大,七歲看老,童年是人格形成的重要階段。
  • 教育孩子需走心,雲朵媽媽這樣教育棉花糖
    對孩子們來說,有的動畫片就是看熱鬧,熱鬧過也就拋之腦後了;而有的動畫片卻能潛移默化地教給孩子大道理,培養孩子們處理事情的方式和能力,給予孩子積極健康的引導。   《棉花糖和雲朵媽媽》就是這樣一部有內涵的動畫片,用一個個貼近生活的小故事,傳達給孩子正能量和大道理。
  • 孩子最討厭家長說哪句話?別讓「貶低式」教育毀了孩子!
    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等機構發布《青少年藍皮書》,整理出了「孩子最討厭家長說的5句話」。 可以看出,「中國式教育」中最頻繁出現的是貶低式教育。
  • 如果你有個兒子,這幾種教育不能少,將來孩子會很優秀!
    文丨木棉媽媽二胎開放以後,也要很大一部分人選擇不生二胎,對於那些不生二胎的家庭,教育問題佔了很大一部分因素,養一個孩子就夠累了,養兩個孩子都不知道怎麼樣了。現在家長們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如果家裡有個兒子,那麼這幾種教育一定不能缺失,未來孩子會很優秀。
  • 兔比兔解讀空姐被害事件:透射中國安全教育的缺失
    然而,教育AI共享平臺兔比兔卻看到了人們沒有看到的:中國教育,包括校外教育培訓在內,對孩子從小進行安全教育培訓是有巨大缺失的。  「我們的祖國是花園,花園裡的花兒真鮮豔」。這是多麼膾炙人口的歌詞,是多麼朗朗上口的旋律,國人因此驕傲地生長在一眾虛幻的安全感之下,唱著兒歌,沐浴著豔陽,直到當頭棒喝,然後才能幡然醒悟,或者悔之晚矣。
  • 錄殺青視頻,被楊洋突然拉手離開,熱巴的反應我能看十遍
    官博不僅放出了主演們的殺青照,還曬出了熱巴楊洋的殺青視頻,兩人互送殺青禮物,非常有愛了,熱巴穿了一件毛衣,楊洋穿了一件黑色襯衫,男帥女美,同框畫面太養眼了。兩人互贈的禮物也非常可愛,熱巴送給了楊洋一個「搗藥碗」,因為男主「於途」在劇中的遊戲名叫「玉兔搗藥」,而楊洋送給熱巴的禮物是一個「棉花糖」,心形的棉花糖,女主角「喬晶晶」在劇中的有戲名叫「手可摘棉花」,兩人的禮物都太有梗了,一個吐槽另一個「你還真讓我搗藥」,另一個吐槽「你還真送我棉花」,瞬間逗笑全場的工作人員。
  • 除了把「輸在起跑線上」重複N遍,教育營銷還能怎麼做?
    經歷過線下、線上教輔的海風認為,孩子學習上的不少問題,依舊折射著家庭關係的問題。父母與孩子的彼此不理解首當其衝,其癥結在於,中國家庭裡的父母和孩子的交流空間比較稀缺。海風表示,現代社會中,家庭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溝通」。但由於孩子和家長缺乏對等的溝通場景,加之中國人內斂的性格,讓「溝通」變的困難重重。
  • 孩子沉迷短視頻怎麼辦?宜疏不宜堵
    第四十三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達6.48億,用戶使用率近八成。去年5月,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牽頭髮起的一項調查顯示,20%的青少年表示「幾乎總是」在看短視頻,「每天看幾次」的比例也接近10%。 短視頻容易讓人上癮,但也並非洪水猛獸。
  • 愛的釐米:窒息的母愛,親手斷送兒子前程,暴露原生家庭的可貴!
    愛的釐米:窒息的母愛,親手斷送兒子前程,暴露原生家庭的可貴!看人生百態,品百味人生,最近正在熱播的愛的釐米這部電視劇也是講述了一個原生家庭的故事,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這個電視劇中的徐清風和徐秀蘭的關係,雖然說每一個媽媽都是非常的愛自己的兒子的,但是徐秀蘭的愛可以說是令人窒息的,讓人也很難接受的呢!
  • 虎媽輔導兒子作業「上頭」,一巴掌將孩子乳牙打進氣管……
    袁女士回憶,有一道錯題她講了好幾遍,抬頭一看兒子兩眼發直,明顯在走神,怒火騰地一下竄上來。「已經10點了,兒子的作業沒改完,也沒洗,我自己還有一堆方案沒做,想想第二天還要早起,人很毛躁。」袁女士說,她揚手猛呼了兒子一巴掌,嘉嘉哇哇大哭,後來又是一陣猛咳,還有點想吐,氣急之下也沒多問。視頻截圖嘉嘉平靜後才告訴媽媽,嘴裡一顆鬆動的門牙不見了。
  • 《獅子王》:中國缺失的「生命教育」,都在從辛巴對孩子的教育裡
    辛巴最後的成功和他父親的教育顯然是分不開的,沒有父親這麼多年的教導,辛巴恐怕還是當初那個經常犯錯誤的小獅子。受中國傳統的影響,一般父母都會避開和孩子談生死的問題,他們覺得這樣的話題太沉重,不吉利。但是這部影片告訴我們,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生命教育對於孩子的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