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討厭家長說哪句話?別讓「貶低式」教育毀了孩子!

2020-11-29 騰訊網

「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真沒用,笨!」

「 一天到晚就知道玩!」

小時候的你是否也經常聽到這幾句話?

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等機構發布《青少年藍皮書》,整理出了「孩子最討厭家長說的5句話」

可以看出,「中國式教育」中最頻繁出現的是貶低式教育。

貶低式教育,俗稱激將法、挫折式教育。其根本是通過打擊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試圖達到讓孩子觸底反彈的目的

宋丹丹曾經帶著兒子巴圖一起參加綜藝節目。在平時節目中,宋丹丹幽默活潑,是一貫的諧星形象。可是這次面對兒子巴圖,她暴露了作為母親的一面。

節目裡,一位年輕人大華選擇早起為嘉賓們做早飯,得到了大家的稱讚。

宋丹丹卻立刻轉身吐槽自己家兒子:「怎麼這麼笨呢,我生了一個廢物,但是廢物也得利用......」

來自母親的一頓挖苦,讓巴圖面露尷尬,其樂融融的節目氛圍也顯得有些冷場......

整個節目裡,有一半時間是宋丹丹在當眾吐槽兒子:「我生了一個廢物,啥都不會幹,你看看人家,我都想換兒子了。」巴圖一臉挫敗,好像自己是一個錯誤的存在,旁人也尷尬不已。

被當眾揭短、被言語抨擊、被跟別人比較,是很多人童年夢魘般的回憶。

中國人講究「謙虛」這種美德,所以有些家長不但很少誇獎孩子,還會在別人誇獎自己孩子的時候立刻反駁,強行貶低。

但很多家長沒有想到,有些話在孩子心裡是有很大殺傷力的,尤其是當眾貶低。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說:「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自尊從來不是大人才會有的東西,孩子也一樣,保護好孩子的自尊,也是父母的責任之一。

一、教育孩子首先學會共情

經常被父母在人前打擊的孩子很難有自信,被摧毀的自尊往往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父母需要學會共情,即「看見」孩子當下的情緒與感受,尊重孩子的想法。

當你下意識要發揮「謙虛」意識,當眾貶低自己的孩子時,想一想如果是自己被這樣對待,會不會感到尷尬和自卑。

知乎上有一個話題:毀掉一個孩子只需要七步,其中之一就是讓孩子當眾出醜。建立在尊重與理解之上的溝通,才是有效的。所謂「通情達理」,只有當孩子感覺自己的情緒被接納、疏通了,家長的教育才能行得通。

二、保護孩子的自尊心,給孩子臺階下

孩子的身體小,但他們的靈魂和性格並不小。

有時候,孩子的執拗與反叛,不是他們不懂道理,而是因為他們沒有找到合適的臺階下。所以,不妨給他們臺階,他們自然會找到正確的方向。

在公交車上,一位爸爸叫孩子給老人讓座,孩子磨蹭著沒起來,於是爸爸有些生氣,直接把孩子拎起來,開始教訓:「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書都讀到哪裡去了?道理都白教了……」

在眾人的圍觀下,孩子面紅耳赤,又羞又惱,哇地一聲哭了起來。

其實父親完全可以換一種方式教育,比如彎下腰與孩子商量:「你是不是累了才不想起來?但老奶奶年紀大了,坐車容易摔倒,我們給她讓個座好嗎?」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尊嚴是人類心靈裡最敏感的角落,保護兒童的自尊心就是保護兒童的潛在力量。」父母給予孩子尊重與肯定,會讓他們學會「自愛、自尊、自重」,一路披荊斬棘,走向未來。

三、批評孩子要就事論事,不要人格侮辱

在許多情況下,孩子出了差錯,常常遭到父母的諷刺和挖苦:「這些年的飯都白吃了」「你笨死了!」「你簡直是個飯桶!垃圾!廢物!」

社會心理學上有一個「鏡像自我理論」:人們會使用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形成對自己的判斷。長期被父母語言羞辱的孩子,很容易內化這些負面評價,甚至形成自我厭惡,從而影響一生的性格發展。

正如幾米的漫畫《我的錯都是大人的錯》中那句話:「小孩寧願被仙人掌刺傷,也不願聽見大人對他的冷嘲熱諷。」

為人父母,當你當眾斥責一個孩子,你永遠不知道他的內心正經歷怎樣的風暴。教育的本意不該是傷害,一份理智的愛,任何時候都應該是尊重與平等!

來源:橋恩心理、深圳親子悅讀、爸媽說事綜合整理,網絡圖片。

編輯:韋文靜

校對:劉雨晴

審核:徐霞

把「橙長ing」設置為星標★

只需3步

就能第一時間獲取動態哦

設置星標步驟如下

點擊【閱讀原文】可以網絡訂報哦~

相關焦點

  • 《小巨人運動會》小孩哭訴不被父母誇獎,貶低式教育是愛還是害?
    在"中國式教育"中,貶低式教育可能是最頻繁出現的教育手段了。家長們通過言語抨擊、跟別人比較來打擊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來試圖達到讓孩子不驕傲的目的。還正式地對著鏡頭說:"你的努力,你的堅持,爸爸媽媽心裡其實都是知道的,只是不想讓你這麼驕傲,所以媽媽嘴上沒有說出來。"汪蘇瀧聽完說,希望九零後這一代真的可以換一種學習做父母的方法,不要告訴孩子你什麼都是對的,因為你自己都知道你不一定什麼都是對的。很多時候家長是要跟孩子一起成長的。
  • 李玫瑾:當孩子開始頂嘴,家長學會說這3句話,孩子未來更優秀
    王女士覺得女兒以後會是一個上大學的好苗子,就和爸爸一起給孩子的將來做了一個計劃。可是王女士按照計劃教育女兒學習時,竟然發現很多時候孩子和自己的想法不一樣,當王女士教孩子怎樣學習的時候,女兒總是會不相信她,以後還會衝動的和她頂嘴。這些表現讓王女士認為自己對於孩子的教育存在很多問題。
  • 一二年級孩子寫作業磨蹭,家長刀子嘴毀了孩子,這三句話絕不能說
    開學已經有幾天了,孩子們寫作業的問題又開始暴露出來了,很多孩子回到家作業磨磨蹭蹭的,家長像急的要吼孩子卻無動於衷,就算開始寫了也是一會兒動動橡皮,一會兒玩玩鉛筆,好像這作業不是給他留的,是給家長留的。因此您可千萬別再把刀子嘴自詡為一種美好的品質了,它不值得稱讚,它是會毀掉孩子的重要原因所在。一二年級的孩子內心還很脆弱,他們在外邊受到的壓力是需要通過家庭來緩解的,如果家長用一張刀子嘴對孩子,那你的孩子的信心會被打擊掉,也會為日後的叛逆埋下伏筆。就算孩子磨蹭讓你發火,你也絕對不可以說以下的三句話。
  • 李玫瑾教授建議:孩子開始頂嘴時,家長要會說3句話,省力又管用
    ……每次孩子犯錯後,總習慣性地跟父母頂嘴,而且爸爸媽媽越生氣,孩子就仿佛越開心。實在忍不住動手打孩子,又會造成絕食、離家出走、告狀等家庭矛盾,父母也為此傷透了腦筋。李玫瑾教授建議:孩子開始頂嘴時,家長要會說3句話,省力又管用時代在進步,育兒觀念也在不斷更新,不少教育學者都發表了最新的育兒方法。
  • 李玫瑾坦言:孩子頂嘴時,家長用這三句話回擊,比打罵更有效
    面對頂嘴的孩子,一些家長有自己的方法。他們認為孩子不尊重自己,自己也不用尊重孩子了,直接上手去打,用疼痛來教育孩子怎樣與父母相處。但是這種做法卻有些衝動了,很有可能會適得其反。  案例:  曉峰今年6歲大了,父母在孩子的堅持之下給他買了一臺電腦。買電腦之前孩子說一定用來學習,但買回來事情就發生了變化,天天打遊戲,讓父母都有些無可奈何。
  • 李玫瑾:當孩子開始頂嘴,家長多說3句話,孩子將來會感激你
    許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常常弄錯一個問題:認為 孩子就是孩子,他們必須聽父母的安排。很多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時,經常會犯這樣的錯誤:把孩子當成孩子,他們必須聽從父母的安排。若家長真的這樣認為,不但阻礙了孩子性格的發展,也會給自己帶來很多麻煩,孩子也是需要慢慢成長的。
  • 孩子喜歡頂嘴家長怎麼教育才好
    孩子喜歡頂嘴,家長怎麼教育呢?高分網小編推薦家長先從這6方面著手,希望對孩子頂嘴上有所幫助!  早教1、檢查自己的習慣  父母應該好好檢查一下自己平時的語言習慣,不妨想想,是否曾對孩子說過「你不是個好寶寶,媽媽不要你了」之類的話呢?孩子通過自己的感受知道了這句話的殺傷力有多強,才會在頂嘴時說出「媽媽最壞了」、「討厭爸爸」這樣傷人的話。
  • 孩子頂嘴、愛抬槓?家長別著急,多說這3句話,娃將來更優秀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家長養育一個孩子,懷有最大的希望就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中間需要家長的細心引導,耐心教育。但是又有很多家長以「我都是為了你好」為藉口對孩子有許多要求,從而導致了與孩子之間的摩擦不斷,孩子愛頂嘴,愛抬槓成了家常便飯的事情。
  • 孩子變成「小刺蝟」,說一句頂十句,家長多說3句話解決頂嘴難題
    李玫瑾:當孩子開始頂嘴,家長處理的時候需要多說三句話,孩子將來會感激你。孩子突然變成「小刺蝟」,通常跟家長有很大關係1)孩子覺得被冤枉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習慣了孩子的「言聽計從」,但有的時候可能會出現,不了解事情的原委,就盲目的批評孩子。
  • 李玫瑾:當孩子開始頂嘴家長多說這3句話,孩子將來一定會感激你
    作為大人卻沒有威信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家長似乎都會說一句話,那就是,爸爸媽媽曾經沒有做到什麼,希望你長大之後可以做到。我們學習成績不好,所以你們要努力等等。類似這樣的話是很多,聽了之後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到雙標。而小朋友是有同樣的想法,那就是,為什麼大人做不到的事情,我就一定要做。他們可以做的事情,自己就不行呢?從上面的情況我們可以得出,小朋友的行為是會受到家長的影響。
  • 多和孩子說五句話,家長不吼不罵,輕鬆養出懂事孩子
    都說帶娃第一年最難熬,要一天24小時圍著孩子轉,給他餵奶、換尿布,弄得寶媽心力交瘁。可真等孩子長到兩歲之後你才會發現,照顧孩子可比教育孩子輕鬆多了。兩歲之後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各種調皮搗蛋,不管你說什麼他都當耳旁風。為什麼家長苦口婆心教育孩子,孩子卻總不愛聽呢?
  • 隔代教育經常聽到的三句話,根本不是愛孩子,反而害了孩子一生
    一起看看隔代親經常對孩子們說的三句話吧~隔代教育經常聽到的三句話,你家有說嗎①爸爸媽媽不要你了這句話經常被老人們用來逗孩子,比如臨時把孩子放在爺爺奶奶家或是姥姥姥爺家一陣,當孩子問爸爸媽媽去哪了的時候,老一輩的就常常調侃,你爸爸媽媽不要你了,給你扔這了。
  • 當孩子開始「頂嘴」,家長「這樣說話」,孩子將來才會感激你
    孩子頂嘴,作為家長應該聽聽孩子們怎麼說:「我討厭爸爸媽媽言而無信」不得不承認,生活中類似樂樂爸爸這樣的家長並不在少數,尤其是爸爸們,總是因為工作不履行對孩子的約定。「我想幫媽媽分擔家務,可是洗碗的時候打破了一隻,她開始對我大吼,說不讓我洗碗,說我幫倒忙,我心裡不好受,感覺委屈……」家長要明白,孩子的心永遠是向著爸爸媽媽的,他們能體會父母的辛苦,也願意主動幫忙,或許方式方法有問題,但作為家長可以指出來。
  • 李玫瑾:孩子愛頂嘴,容易發脾氣時,家長要多說這3句話
    都說「百善孝為先」,可很多父母都漸漸的曲解了這句話的意思。現在的父母似乎都有一些強盜邏輯,那就是將孝順重新定義為聽話,如果孩子不照辦或者頂嘴,那就是不孝。然而,如今的孩子思想獨立意識特別強,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也有著自己的性格,如果總是被別人安排自己的生活,那就會激起他們的叛逆心。
  • 家長的這種的聲音,正在漸漸催毀你的孩子
    其實,家長這種不停「催促」的聲音,正在漸漸催毀你的孩子。    催促讓孩子缺乏自主性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你怎麼還不動」這句話成為了家長的口頭禪。  有網友評論:  「我們愛孩子,但我們往往用最惡毒的語言、最殘忍的方式,對待我們的孩子。」  如果語言有毒,那麼催促的語言一定是種軟暴力!
  • 李玫瑾:當孩子開始頂嘴,父母學會這3句話,孩子將來會受益終生
    頂嘴一定是孩子長大後父母最討厭的事情之一。許多父母抱怨他們的孩子在家裡頂嘴,有時甚至被懟得也說不出話來,這讓父母非常難過。但其實孩子頂嘴,說明他們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如果父母總是用自己的思想去壓抑和控制孩子,就解決不了孩子總是頂嘴的問題,就會越來越不服氣,越來越糟糕。案例:李女士有一個兒子。
  • 孩子如果叛逆頂嘴,家長這樣教育孩子,才是真正的高段位做法
    我們的父母總在不斷的成長當摸索出來如何才是教育孩子的良好方式,尤其是在孩子衝撞父母的時候,高情商的父母處理這些問題的時候其實會更為恰當。孩子之所以會和父母頂嘴,與父母對著幹,多半是由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
  • 孩子頂嘴怎麼教,李玫瑾教授送你三句話,不打不罵,孩子也聽話
    2、家長對自己的孩子不夠了解教育孩子,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孩子。如果家長靠自己的喜好去問孩子,孩子的需求得不到相應的回答,孩子心裡會有怨氣,會從行動的角度頂嘴。3、在孩子心理家長沒有相對應的家長權威,孩子對家長缺乏相應的敬畏之心。孩子內心如果沒有對父母有足夠的敬畏與尊重之心,那孩子對父母的一言一行也許就會產生抵抗心理,從而以頂嘴的方式進行抗議。
  • 「差評師」父母導致越來越多孩子離家出走,貶低教育是否合適?
    小女孩說,她覺得自己母親並不愛她,也不關心她,從一才會難受和委屈,想要離家出走。 這則新聞引起了不少網友的共鳴,在評論中,不乏有「我的父母也是這樣」、「從沒有被誇過」之類的言論存在,由此可見這種貶低式教育的普遍性,而這種教育方式帶孩子給孩子心理創傷究竟有多大。
  • 父母經常說這5句話,孩子將來很容易不孝順,家長現在改還不晚
    家長在無意間會「慣壞了」孩子,一句平常話,或者一句氣話,覺得孩子小也沒什麼關係,但是這往往會讓很多孩子長大後,不孝順。那麼家長常說的那些話容易讓孩子不孝順呢?父母常說的這5句話,孩子將來很容易不孝順1. 「我不吃,你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