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31日
麥兜這個名字已經久聞,其形象也是習見。但是直到前天才看了動畫電影《麥兜的故事》。
當盆子兜進來,麥太太一連串不知所措的許願時,我有一種會心一笑的苦澀。但是這份苦澀很快就被無釐頭的惡搞給湮沒了。「紙包雞」也罷,「魚丸粗面」也罷,粗看的時候都只覺得好笑,但回味起來,確實十分無奈。電影到後半段的時候著實令人傷感,麥兜的創造者試圖創作一種讓觀眾讀者笑到最後的悲劇。或許成功了,或許沒有,因為在片末麥太和麥兜點菜的時候,雖然看「魚丸粗面」的翻版,但我已經笑不出來了。
於是,我昨天,又看了《麥兜響噹噹》,因為一邊看,一邊幹別的事,所以感受沒前天的強烈。
影片中介紹了麥兜的祖先「麥子名兜字仲肥」的諸多「吃飽了撐的」發明,並說這些發明因為太過精密或者太過超前都被人遺忘了……這實際上不是笑話,很多發明就是這樣被淹沒的。
另如,道長和李小X隔河比賽,最後都以為自己輸了,並因此從排斥對方走向探尋對方,這樣的結局也的確令人震撼,但事實何嘗不是往往如此?
最後,因為麥兜的祖先麥子的顯靈,麥兜感覺悟到了些什麼,於是乎大喊「你們一起上吧!」結果馬上被群毆。事後,麥兜問道長:當時我明明已經悟道了些什麼,為什麼還是一敗塗地。道長折彎一根牙籤,放到茶杯裡說:「如果是一根牙籤,單是茶杯裡的水就能把它浮起來;但如果是大船,就需要大江或者大海。」
依照道長的說教:水能夠浮起木頭,這是一個顯見的道理,但一滴水的能力和一江水的能力是不同的。正如《中庸》上說的:「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測,鮫龍,魚鱉生焉,貨財殖焉……」同樣是水,因為量的差異,其能力也是懸隔。一杯水能夠浮起一根牙籤,但對大船卻無能為力,最多溼潤一下船體而已。
前些日子,在師父的丈室裡,一位女居士提問說:師父,我真的都明白,真的都明白,但還是做不到。師父緩緩開示道:有見地、有功夫,見地到了並不代表功夫也到了。就好比你們生產汽車的,一個工人他已經學會了裝配汽車的所有理論,但並不代表他就能裝配出一輛汽車來,這還需要一個熟練的過程……這段話看似風平浪靜,但那個女居士卻哭了,淚水止不住地流出來……我想雖然這段話對我來說只是一段很有道理的話,但對她來說——應該是有所悟入了。
宋代的大慧宗杲禪師曾問他的師父圓悟克勤:師父啊,你印證了很多人,但我看很多人根本不是悟。圓悟克勤說:你是大海的量,得的是大海的水。有人是大河的量,有人是小溪的量,有人是湖泊的量,有人是池塘的量,有人是茶杯的量。但是,海水是水,河水、溪水、湖水、池水、杯水也都是水。比不能因為他的量小,就不承認他是水。
當年,袁煥仙居士迎請虛雲老和尚入川,安頓好後,袁居士提出:現在成都有三種人要救:一種人認為一悟便了,一種人認為悟後起修,一種人認為悟修同時,請和尚抉擇。虛雲老和尚說:天下烏鴉一般黑。
當時有一個禪和子聽說後說:虛雲老和尚作為一代宗師,機鋒似嫌不緊,若是我,就反問——那麼你是那種人?在我看來,那位禪和子顯然多事了,也暴露出他好逞機鋒的性子,不是在身心性命上下功夫,而是在爭鬥上花心思。袁居士之問,虛雲老和尚之答,都合乎「雲門三句:涵蓋乾坤、截斷眾流、隨波逐浪。」問答之間,都是一句含三句,這才是禪者的作略。
《普賢行願品》中的十大願王,十大條目,如果單單只做到一次,或者只在小範圍能做到,說實話並不是太難,難就難在,那十大願都是無量無邊的,正因為這樣,才稱得上「願王」,才能成就佛菩薩的果報。若依照《楞嚴經》的說法「理則頓悟,乘悟並消;事須漸除,因次第盡」,那麼大悟之後,還須大行。
順便說一句麥兜系列的動畫對那些太順利的人來說,可能無甚可觀處。小孩子多半也只會喜歡前半段。太過脆弱的人也不推薦看,因為它悄悄地指點了你好多痛處。這就是麥兜,他不是只會描述美麗世界的童話,他會毫不留情的揭示人生的諸多無奈。人,活著,不能只生活在夢裡,要學會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