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看麥兜的心情是和喜劇之王一樣的,結果也一樣,甚至連過程都一樣:笑聲成直線下降,到了最後,差點感動地哭出來,童年時的媽媽也是如此,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對我的管教異常嚴格。媽媽說,在我還沒讀小學的時候,她就帶著我被一本《看圖學古詩》,媽媽說,我一開始的時候是一天背一首,後來發現我記憶力非常好,就開始一天背兩首。
在麥兜的小世界裡,什麼困難都沒有大過一個麵包,蓮蓉包,菠蘿包,叉燒包,大包,小籠包……大不了就一口吃掉,就算是有吃了半個月都吃不完的火雞一樣的,不行就丟掉算了。麥兜悟出來的所謂哲學想法在他的小腦袋裡也就出現過兩次,單純地在他的世界裡。當然麥兜還說過這樣的話,你可以頓悟人生,但是頓悟之後,你依然是你。
「拿著個包,我忽然明白,原來有些事,沒有,就是沒有,不行,就是不行。沒有魚蛋沒有粗面沒有去馬爾地夫沒有奧運獎牌沒有張寶仔寶藏,而張寶仔,也沒有咬過那個包。原來蠢,並不那麼好笑。蠢會失敗,會失望。失望,並不那麼好笑。小時候構建的世界,真的和現在很不同。最小時候,受家庭環境的影響,我的思想很淳樸,也異乎尋常地高傲,喜歡山水和靜寂,喜歡萬籟俱寂,喜歡真正的乾淨。
麥母望子成龍的送他去拜師學習那個叫作「搶包山」的高超絕學,當媽媽得知那真的已是「絕」學時,徹夜難眠,翻閱著英文字典給奧委會主席寫信建議增加這項運動為比賽正式項目。只是最初本真的追逐:愛吃火鍋。這是純真,是你我都曾在那個年紀走過的種種甜蜜的意念,可能你是開一家糖果店而他是有吃不盡的冰淇淋…那時的我們都和麥兜如此相像,因為我們單純率真清透無遮攔。
我們努力、努力,證明我們愛媽媽。這沒有什麼不好,不要抱怨。我們自己的路還有很長時間可以走,而媽媽,能夠全心而又甘心地把一切奉獻給我們的之間,其實已經不多了。因為我們,她們會老得很快的。麥兜在媽媽火化的時候想的是「我很後悔要媽媽扔了那塊火雞」。「付出過了就不會後悔」,這只是自我安慰而已。沒人會記得失敗者們付出的汗水,因為全世界的閃光燈都聚焦在那唯一的成功者身上;沒人會記得自己曾經努力的日日夜夜,如果沒有一個讓自己滿意的結果。
簡簡單單,慢慢說話,慢慢做事。我知道這些沒有故事情節的片段,沒有深度的動畫片其實還是會伴隨我們一生。我們一直都會期待,雖然偶爾還是會失望,但是希望總是有的,所以期待也總是有的。我們都要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讓自己的明天更美,可是,我們這麼做是為了自己,不是任何別的人,靠別人的眼光來判斷自己的生活,未免太過愚蠢。
人們總是能在麥兜的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父母的期望和無私的愛,生活的無奈,這也是這個系列的電影感動了無數的觀眾。雖然你的身體會長得粗壯如豬,但不一定有力氣,雖然最終你的腳瓜也會像麥兜師傅一樣粗,卻沒能力支撐一身的負資產。媽媽最終也會離開麥兜,燒她的那天,空氣裡瀰漫著打折火雞的味道,讓麥兜感到親切。於是他想,只要海水打在腳瓜上的感覺很好,就可讓自己快樂起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