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的高三學生小陳如今面臨著比高考更棘手的問題——她每天都要跑五六次廁所,天天拉肚子,幾個月就輕了15斤。
資料圖,與本文無直接關聯
身高1.6米的小陳體重還不到80斤,怎麼看都瘦瘦小小的。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炎症性腸病中心曹倩主任說,她得的這種病叫做克羅恩病,是炎症性腸病的一種,「2010年炎症性腸病患者住院人次是94人次,而這兩年超過了1500人次,每星期都會碰到好幾個新發病人。」曹倩說,尤其是克羅恩病增長勢頭很猛,10年來患者數量增長超過15倍,而最容易中招的就是15~35歲年輕人。
天天腹瀉,體重驟降15斤
原來是飲食習慣惹的禍
小陳是前幾天找到曹倩看門診的。診室裡,媽媽急得直跺腳。「一直拉肚子,吃什麼藥都不管用。高考就要到了,這可怎麼辦呀?」
半年前,小陳就開始腹痛、腹瀉,每天都要拉3-4次。最初,她以為是自己高考壓力太大了,腸胃不舒服,反正症狀不重,決定扛一扛。沒料到,消炎,止瀉,各種方法都用上了,腹瀉還是沒有好轉,每天要跑上5-6次廁所,體重連著輕了15斤。
這麼頑固的毛病,急壞了小陳一家人。
曹倩趕緊讓她做腸鏡等一系列檢查。最後發現,小陳的腸子已經潰爛,病因正是克羅恩病。
一提起腸子發炎,小陳想起來了,因為學業壓力大,錯過了飯點自己就會吃餅乾、啃麵包或漢堡,這病會不會和吃有關?
「個人遺傳因素、免疫系統以及環境因素會共同導致炎症性腸病。」曹倩說,近些年的研究發現,越乾淨的生活環境、西式的飲食習慣更有可能導致炎症性腸病。
為了不得這樣的病,難道我們就應該不注意食品衛生嗎?曹倩說:「其實這和從小的生活方式有關。」家長們如果對孩子的飲食要求太過苛刻,很多食品不讓嘗試,當他們長大後,接觸到這些食品時,腸子遇到了「不速之客」,自身排斥反應強烈,過度免疫,就可能發病,導致腹痛、腹瀉,「其實這就是免疫系統出現了問題。」
炎症性腸病難根治
超過6周的腹瀉要引起重視
曹倩是邵逸夫醫院炎症性腸病多學科診療團隊創立人、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分會炎症性腸病學組核心委員、浙江省消化病學分會炎症性腸病學組組長,也是國內最早專注於這個疾病診治的知名專家。
關於炎症性腸病,她解釋——
這種病包括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前者可發生在整個消化系統,從口腔到肛門,侵犯到腸壁全層,而後者往往只累及大腸。
每年夏天,腹瀉的人不少。該如何與炎症性腸病做區別?
曹倩說,急性腸炎的話,過一段時間就會好。如果是連續6周以上的慢性腹瀉,就要重視了。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最明顯的症狀是長期腹瀉、腹痛和黏液膿血。目前,炎症性腸病被認為是一種慢性病,像糖尿病、高血壓一樣不能根治,也容易復發,中招的多是年輕人。
炎症性腸病患者普遍存在營養不良,有的甚至產生進食恐懼。曹倩說,如果無法靠吃東西保證營養,建議通過腸內或腸外方式補充營養。國內專家指出,做好營養支持是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
「前兩天,一個小夥子回來看我。幾個月前發病時,1米83的他瘦得只有100斤,通過一段時間的營養支持治療,現在肉全長回來了,恢復得很好。」她表示,患者要有信心,通過管理、多科治療,做好營養支持,病情能得到控制,避免惡化甚至致殘。
來源:錢江晚報(qianjiangwanbao)
為了不得這病,
各種食物都要讓孩子嘗嘗。
同意的點ZAN↙↙↙
(東南早報(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