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民俗:年初一,不殺雞

2021-01-17 小雨說人生

在民俗學中,禁忌是一項常見的民俗事象,節日禁忌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機香節是高年之始,東示一年運氣的好環,都後故多。作為新年頭一天的正月物一更是細此,如品倒汙水、超域、掃地,品選衣,品牛品,品殺生層音哭,忌挑水,忌討債,忌購物,忌借火種,品吵罵人,品請醫生,品遷層。品吃豆腐,忌遇殯葬,忌喪家拜年,忌剎頭理髮,品吃稀飯、零食及藥品,忌針線活,忌叫人名催起床,忌被他人自口袋拘取物件,忌動刀、養、剪之類的器物,忌說一切不吉利的話,媳婦不可回娘家等等,足見節日禁忌的洋洋大觀。「初一不殺雞」與「初一不吃稀」,只算大年初一禁忌全「豹」之一「斑」了。年初一不殺雞,其實不止於此,初一還禁殺任何動物。原因何在?

一種說法是人們認為如果殺雞的話,必然會流血,而流血意味著破敗、衰落,不吉;而且「雞」與「吉」同音,雞象徵吉祥如意,殺雞同樣意味著不吉,這與過年特別是初一的喜慶氣氛不協調,非吉即忌。第二種說法是,在古代據說有一種重明鳥,能闢邪。人們相信雞就是它的化身,於是在過年時剪貼雞形窗紙,鎮鬼避邪,還把歲首日定為雞日。另外在古人眼裡,雞具有五德,如頭上有冠是文德;足後有距能鬥是武德;敵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同類是仁德;守夜報曉準時是信德。雞既然能德兼備,所以有初一的雞日不殺雞之俗。其實這表明雞與人類日常生活聯繫密切,是人們對這種家禽賦予道德化符號、並確認這種親密關係的結果。

再有一種說法認為「年初一,不殺雞」與過年放生的習俗有很大的關係。放生,就是把原來的野生動物放回大自然,讓它們自由生活。歷史上就有春秋時期趙簡子和漢代劉邦正月初一放生斑鳴的故事,由此衍生出在過年期間禁止殺生的習俗。如在正月上旬的頭七天,天天都有「禁殺令」當然也包括雞在內,即初一不殺雞,初二不殺狗,初三不殺豬,初四不殺羊,初五不殺牛,初六不殺馬,初七不傷人。

其實,這種禁殺之俗是民間自漢而始的一種卜歲習俗的遺存,即通過各日的天氣陰晴來判斷來日收成。人們把歲後八日(即從初一到初八)分為雞、犬、豬、羊、牛、馬、人和穀日,如當日晴朗,則所主之物繁盛,否則不昌。後代沿襲,並由佔歲發展成一系列的祭祀和慶祝活動,祈求一年六畜興旺、五穀豐登、人人平安,而「初一不殺雞」的節日禁忌就屬於這種活動的衍生結果。

「年初一不吃稀」,即大年初一不可吃稀飯,類似的禁忌還有:不以開水淘飯,也不能用湯淘飯,否則來年出門必遭雨淋。之所以有這樣的禁忌還有其他說法,如年初一吃稀會影響到下一代的智力。不少地方稱稀飯為「粥」或「糊塗」,很容易讓人想起「發昏」或「不清醒」等含義。尤其對於小孩子來說,如果過年吃稀,就可能讀書不聰明,識字犯糊塗,不會幹活,或者可能忘記娘舅家的親戚。其實,更直接的原因就是,「稀」意味著「薄」,年節吃稀就使人聯想到一年會吃喝不足,人們為了表明對豐衣足食的未來充滿信心,所以立下了「年初一,不吃稀」的食俗禁忌,無非圖個吉利,起到心理安慰的作用。此外,過去的窮人衣食無保,平時只能吃稀飯充飢,所以在年初一的飯一定要吃幹不吃稀,以顯示自己家裡富有或至少不比別人差,所以再窮也要想法讓全家人過年時吃飽喝足,否則被人笑話。

在食俗上,除了不吃稀外,年初一還有早上不吃葷和不吃藥的習俗。據說大年初一是萬神盛會之時,所有的神都要出來拜年,為表示尊敬,首先人們要吃素不吃輩。另外除了重病,初一最好不要吃藥,以求新年身體健康。在飲食上年初一還有其他禁忌,如吃飯忌無魚,有魚忌全部吃光,是為了討個「有餘(魚)」的吉利;吃骨頭忌說「骨頭」,吃飽了不能說「我不吃了」,因為這都是不吉利之語,非吉則忌。

綜上所述,年初一不殺雞和年初一不吃稀等禮俗,有以上種種緣由,這些習俗多表示人們求吉求安的心理訴求。現在看來,一些習俗未必合理。如年初一不吃稀,近些年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大家一般在節日期間慣於吃高蛋白、高脂肪的動植物食品,但營養學的常識提醒我們,適當地吃點稀飯薄粥,可以使飲食結構搭配合理,形式多樣,對於腸胃的吸收消化大有好處。所以「年初一不吃稀」的食俗似乎改為「年初一要吃稀」更合理。

相關焦點

  • 春節民俗:臘月二十七「殺年雞」
    那麼為什麼要在二十七殺雞哪?這其實還是取得諧音,「雞」同「吉」,有吉利、吉祥如意的意思,這樣一說大家就好理解了吧。其實,臘月二十七殺雞也是有講究的。殺好的雞,不在當天吃,要一直放到除夕才能吃,而且,除夕夜吃的時候也不能吃完,要一直留一點。因為,本身代表了大吉大利,所以節日期間,天天都要在餐桌上見到雞,這樣才算圓滿。另外,因為老理講究初一不能動刀,所以,這些東西當然也就要提前準備好了。
  • 下元節最初並非民俗節日 農家「齋三官」求風調雨順
    中新網北京11月14日電(上官雲)農曆十月十五日是「下元節」,傳說這個節日是道家「水官」的誕生日,在這一天,道觀往往會做道場超度亡靈。後來演變為民間祭祀祖先、追念先人的日子。北京民俗學會秘書長高巍表示,要傳承好這個節日的有益民俗,應通過政府、民俗工作者的引導,將之與今人的生活習慣有益結合起來。  下元節最初並不是一個民俗節日。
  • 嘗新節被認為是我國西南少數民族的民俗節日,其實漢族人民也嘗新
    嘗新節被認為是我國西南少數民族的傳統民俗節日,其實,該節日並非少數民族的獨有民俗,很多地區的漢族人民也過嘗新節。我的家鄉湖南省新化縣田坪鎮就流行嘗新,據我所知主要流行範圍是新化、安化兩縣和冷水江、漣源兩市的部分地區。
  • 火把節是一個什麼樣的節日?是哪個民族的節日?在什麼時間舉行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每個民族都有各自的民族習俗和民族節日,像火把節、開齋節、潑水節等節日都是少數民族的節日。那麼火把節是一個什麼樣的節日呢?一、火把節的舉辦時間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蜚聲海內外,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
  • 生肖與民俗
    每年農曆正月十四日,家家用面捏成十二隻老鼠,不捏眼睛,然後用蒸籠蒸熟,待元宵節時擺上供桌,並點上燈燒香,乞求老鼠只食草根,勿傷莊稼,以保本年豐收。農曆正月第一個子日,朝鮮族在這一天要進行燻鼠火民俗活動。農家的孩子們在田埂上撒下稻草並點燃,以達到燒除雜草並驅趕田鼠的目的。這一項民俗活動,有利於滅鼠、滅蟲,草木灰還可以肥田。另外,子日屬鼠,在這一天燃一把燻鼠火,其象 徵性使用權人們得到了心理上滿足。
  • 熊貓TV劉殺雞是誰怎麼火的 劉殺雞真實身份資料起底
    熊貓TV劉殺雞是誰怎麼火的 劉殺雞真實身份資料起底時間:2019-01-11 17:05   來源:愛秀美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熊貓TV劉殺雞是誰怎麼火的 劉殺雞真實身份資料起底 劉殺雞為什麼那麼有錢 說到劉殺雞,相信經常看熊貓TV直播的小夥伴們對他應該是有所了解吧。
  • 「殺雞」該用什麼「刀」
    「殺雞」該用什麼「刀」 2017年05月24日 15:07 來源:解放軍報 作者:彭 輝 薛飛揚 字號 內容摘要:殺雞用牛刀」是我軍屢試不爽的戰法,體現了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軍事原則。
  • 中秋節有什麼民俗活動
    大家對於中秋節一定都十分熟悉了,中秋節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老百姓都非常重視中秋節,每年中秋節各地都有很多民俗活動,其中賞月吃月餅是大家都參與過的一項,不過很多人除了吃月餅之外,就不知道其他的民俗活動了,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中秋節有什麼民俗活動。
  • 北京民俗博物館裡過七夕,體驗投針驗巧、鳳仙花染指甲
    8月25日,北京民俗博物館的乞巧遊藝會就讓大家「穿越」回過去,體驗了投針驗巧、鳳仙花染指甲等消失已久但又極具浪漫色彩的七夕民俗。牛郎織女今天是絕對的「C位」,遊客可以在北京民俗博物館深入了解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體驗古人七夕夜拜織女的場景,感悟傳統禮俗的文化內涵。在西路月老殿的楹聯上寫著「來廟前獨一無二,進殿後無獨有偶」,讓人不禁想起熟悉的「千裡姻緣一線牽」。
  • 福建省傳統民俗有哪些?福建民風民俗活動匯總
    那麼福建有哪些民風民俗呢?霞浦灘涂  福州清明節習俗  清明節是我國一個傳統的掃墓祭祖節日,但福州的清明節卻有其獨特的風俗,每年清明節前後,福州市民家家戶戶都要去郊外踏青,為祖先掃墓、壓紙、培土。掃墓完畢後,必須折松枝帶回,插在家門口,向鄰人說明本戶已履行了掃墓祭祖的責任。
  • 民俗錢上驅「五毒」
    端午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春秋之前,吳越之地有當日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來因楚國詩人屈原於這一天投江自盡,就慢慢演變成一個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它與春節、中秋等同屬重要的傳統節日。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端午節的風俗從避惡演變為節日娛樂活動,比較普遍的活動有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張貼鍾馗像等。
  • 今年起,秋天將增加一個節日!
    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給農民一個專屬的節日,通過舉辦一系列的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農耕文化、民俗文化活動,可以豐富廣大農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展示新時代新農民的精神風貌,這順應了億萬農民的期待,滿足了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三是有利於傳承弘揚中華農耕文明和優秀文化傳統。
  • 野馬圖聖水節:百姓家門口的民俗「嘉年華」
    本屆活動以「感受民俗文化、共建美麗鄉村,打造敕勒川文化旅遊品牌」為主題,為期6天,共有4大類11項內容,主要以文藝惠民演出、民間社火巡遊、傳統民俗 薪火相傳——聖水節儀式、傳承蒙古馬精神現場書法筆會及展覽、非遺項目傳習展示活動、綠色農產品生態野馬圖果蔬採摘、敕勒川味道美食品鑑活動、網紅現場帶貨直播等項目為主,以「六月六」民俗文化為亮點,通過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非遺文化、民族文化等系列活動
  • 四川涼山:布拖火把節傳統民俗競技,鬥牛、鬥羊、賽馬吸睛!
    2019年7月22日,四川涼山,在2019中國布拖彝族火把節分會場布拖縣拖覺鎮原生態廣場上開展了傳統民俗競技鬥牛、鬥羊、鬥雞、賽馬等系列活動,吸引了國內外各地遊客前來觀看、備受關注!四川涼山,在2019中國布拖彝族火把節分會場布拖縣拖覺鎮原生態廣場上開展了傳統民俗競技鬥牛、鬥羊、鬥雞、賽馬等系列活動,吸引了國內外各地遊客前來觀看、備受關注!四川涼山,在2019中國布拖彝族火把節分會場布拖縣拖覺鎮原生態廣場上開展了傳統民俗競技鬥牛、鬥羊、鬥雞、賽馬等系列活動,布拖彝族火把節每年公曆七月二十日舉行。
  • 和平精英雞會死嗎 殺雞方法介紹
    和平精英第二周的任務收集雞的任務,很多玩家就不按套路出牌,想殺雞,那怎麼才能殺雞呢?還不知道的朋友就來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
  • 年初一,二胎媽媽湊成一個「好」字
    年初一,二胎媽媽湊成一個「好」字 2020-01-25 22: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玉林「荔枝狗肉節」,這傳統節日該不該傳承下去?
    每年6月21日夏至這天,廣西玉林市民間都會舉行一種傳統節日「荔枝狗肉節」。「荔枝狗肉節」是廣西玉林市民間自發形成的節日,是一種歡度夏至的傳統民俗。國人素有吃狗肉習俗,每年夏至這天,豪爽好客的當地民眾習慣於聚在一起食用狗肉,呼朋喚友地聚在一起歡度夏至,並用新鮮荔枝就酒。
  • 同樣是殺雞做飯款待客人,為什麼這兩個成語意思卻相反?
    這裡給大家說一個同樣帶有「shu」音的「黍」字,它有兩個成語,分別是「殺雞炊黍」和「雞黍之膳」。都含有「雞」,符合廣東人「無雞不成宴」的觀念,滿滿的都是年味哈。 「殺雞炊黍」,意思很簡單,就是殺雞做飯熱情款待客人了。表達了主人對客人的重視,熱情好客。出自元朝宮大用《範張雞黍》楔子:「哥哥,您兄弟在家殺雞炊黍等待哥哥相會。哥哥,你休失信也。」 而成語「雞黍之膳」,同樣是指殺雞做飯招呼客人。出自春秋時期魯國孔丘《論語·微子》:「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用現在的話,兩者的意思都是殺雞殺鴨做飯款待客人,都差不多是一個意思。
  • 「鼠兆豐年——新春民俗文化展」, 傳承春節習俗,寄望美好生活
    展覽選取了50件寓意美好的展品,以「春節溯源」、「生肖趣話」、「年俗大觀」等三個篇章,介紹了「春節」這一中華傳統節日文化,在巴渝大地上的傳承與新變。我館通過展覽,營造吉慶祥和的節日氛圍;與您一起,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
  • 外國人殺雞,準備了好幾樣工具,網友說:我一把刀搞定還不浪費
    小時候,每當看到父親殺雞的時候我都趕緊跑到屋子裡面,實在不想看到那種血腥的場面。但是吃雞肉的時候卻比誰吃的都歡實,弄的父母總是笑話我。可是最近在網上看外國人殺雞,那種鄭重其事的樣子,讓我感覺到有些好笑。他們殺雞的時候準備了好幾樣工具,每樣工具都有獨特的作用。他們先在牆上掛一個類似於漏鬥狀的東西,把雞頭朝下放在裡面,然後雞頭會從下面的洞裡面伸出來,使勁把雞頭一拉,雞很快就死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