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科學了不起#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大家好,我是璀璨的猩猩
有科學報告指出,科學家發現在印度洋的科科斯群島有508000隻寄居蟹死亡,而在南太平洋的亨德森島則有61000隻螃蟹死亡。兩個島嶼寄居蟹的死亡數量加起來,差不多是57萬隻。雖然說,生物的死亡是大自然的選擇過程,但是這些寄居蟹的死亡規模太多了。據科學家的研究結果表明,在這兩座島嶼上死亡的50多萬隻寄居蟹的死因已經查明,是被困在塑料垃圾裡面致死的。
大家是否會覺得奇怪,雖然確實是有塑料汙染的問題,但是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大規模的的寄居蟹死亡呢?對此,科學報告也給出了解釋,其實寄居蟹的死亡更像是一種連鎖反應。因為寄居蟹沒有自己的殼,是依靠死亡的同伴氣息來尋找寄居的殼。意味著只要有一隻寄居蟹被困死在塑料垃圾中,就會有其他的寄居蟹聞到它的氣味,循著氣味來到已經死亡的寄居蟹附近,再次困入塑料容器垃圾裡面。隨著這些被困的寄居蟹死亡,越來越多的寄居蟹蜂擁而至。
研究人員在這些島嶼的多個地區收集這些塑料垃圾容器中,寄居蟹的死亡數量。結果發現,確實是如此,在同一個塑料垃圾裡面可以發現多隻死亡的寄居蟹,其中有一個塑料容器垃圾裡面有多達526隻寄居蟹死亡。這樣情況,真的讓人感到擔憂,因為如果不進行處理,意味著會有越來越多的寄居蟹鑽進這些塑料容器,最後也是難逃一死了。
有一些朋友可能會認為,我們確實是製造了一些塑料汙染,但是地球這麼大,我們的汙染又能造成多大的影響呢?寄居蟹的情況其實是一個很典型的案例,在另外的研究中,在很多荒無人煙的地區也發現了塑料顆粒汙染的問題。現在塑料汙染的問題是全球性的了,有新的研究指出,海洋中的塑料汙染問題,比我們想像中的要嚴重。
據科學報告指出,來自美國美國加州大學的生物海洋學家詹妮弗·布蘭登發表了一篇關於海洋塑料汙染的研究論文,根據這一篇論文的結果,如果我們在海洋裡遊水,每嗆進去一口海水,就會吞下大約400多顆塑料微粒。其實一口海水的量並不多,竟然含有400多顆塑料微粒。
此前的研究認為,每立方米海水中可能只有幾顆到上百顆塑料微粒,但是生物海洋學家詹妮弗·布蘭調整了研究的方法,使用特殊的螢光顯微鏡來尋找海水樣本中的塑料微粒。在這一項新的研究中,詹妮弗·布蘭發現每立方米海水中含有830萬顆塑料微粒,遠遠超出之前的研究結果。對此,詹妮弗·布蘭表示,這一個數據還是比較保守的,意味著在實際中的塑料含量柯尼卡比實驗室得到的數據還要多。
可能很多朋友認為,我們不到海裡遊泳,自然就不會嗆到海水了,這些塑料顆粒對我們也沒什麼大影響,那就錯了。因為,海洋是一個巨大的生態系統,在這一個海洋生態系統裡面生活了無數生物,這些生物進食時,會將這些塑料吃進去,最後這些塑料物質經過層層的食物鏈,可能會集中「傳遞」給佔據食物鏈頂端的我們。所以,最後這些塑料顆粒可能會「反饋」給我們人類自己。
從這些研究來看,塑料汙染的問題,確實是比較嚴重,寄居蟹的大規模死亡,只是塑料汙染的一個縮影,或許,還有很多其他的生物也一樣遭受到塑料汙染問題的影響。如果我們任由這些塑料汙染持續下去,後果是怎麼樣,大家可以自己想像。如果達到一定的程度,嚴重影響到了某些生物的存在,到時候再挽救可能就來不及了。所以,保護環境,越早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