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屆東方名家名劇月今春歸來,14臺大戲集中眾多名角

2021-01-21 澎湃新聞

「第十二屆東方名家名劇月」將在今年3月20日如期歸來。

受疫情影響而延辦的「第十二屆東方名家名劇月」將在今年3月20日如期歸來。1月12日,東方名家名劇月正式宣布回歸,並公布了演出內容。從3月20日至5月2日,14臺大戲19場演出將先後上演。本屆活動由浦東新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澎湃新聞、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管理有限公司聯合主辦。

從京劇《智取威虎山》、《杜鵑山》到滬劇《江姐》、《壹號機密》再到民族歌劇《洪湖赤衛隊》;從新創黃梅戲《雷雨》到現代崑劇《梅蘭芳·當年梅郎》;乃至充滿上海本土風情的評彈《高博文說繁花》和滑稽戲《上海的聲音》……今年的名家名劇月恰逢建黨100周年,多部深入人心的紅色經典將在展演中亮相,而不少本應在去年上演的原創戲曲新作也將通過這一平臺初登上海舞臺。

今年的名家名劇月不僅匯集了「積攢」兩年的好戲,更是眾星雲集,不同劇種幾乎都以名家領銜的陣容來到東方藝術中心的舞臺。史依弘、傅希如、高博文、蔡浙飛、洪豆豆、蔣建國、茅善玉、梅秀文、魏春芳、施夏明、王洪玲、王汝剛、袁媛、鄭國鳳、章益清等各劇種名家都會以擔綱主演大戲登場。

《智取威虎山》海報。

傅希如《智取威虎山》開幕,史依弘《杜鵑山》閉幕

今年名家名劇月的開閉幕大戲都是上海京劇院的紅色經典。3月20日-21日,傅希如領銜主演的《智取威虎山》將拉開名家名劇月大戲,而4月24日-25日,梅派青衣史依弘主演的《杜鵑山》則作為閉幕大戲上演。

兩部大戲都是京劇樣板戲的經典,更是承載了幾代入的集體記憶。無論是「甘灑熱血寫春秋」的豪情,還是「亂雲飛」的優美,都是久演不衰的經典唱段。

作為上海京劇院的看家戲之一,《智取威虎山》可以說常演常新,傅希如表示自己已經演了100多場楊子榮,但每一次觀眾都無比歡迎,只要一聽到音樂響起就會淚流滿面。而現代京劇《杜鵑山》演出次數並不算多,史依弘的這一版本更是距離上一次在東藝登臺已過整整十年之久。史依弘在重塑創造柯湘這一人物上頗下功夫。她表示,不會一味追求人物的「高、大、全」,而要賦予人物更多的時代感,讓角色更「人性化」。

現代京劇《杜鵑山》海報。

另一臺值得期待的紅色經典是湖北省歌劇舞劇院的民族歌劇《洪湖赤衛隊》。該劇創演60餘年,演出3000餘場,至今輝煌仍在繼續。東方名家名劇月時隔十年,再次引入這一民族歌劇中的瑰寶。5月1-2日,一曲「洪湖水浪打浪」將再次唱響,致敬一代人的紅色青春。

民族歌劇《洪湖赤衛隊》海報。

滬劇、滑稽戲、評彈依次登臺,展現上海紅色文化、江南文化

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上海成為了百年黨史的起點,中華民族從此開始了新的徵程。也因此,「第十二屆東方名家名劇月」特別聚焦上海,選擇了由上海滬劇院打造的紅色題材《江姐》、《壹號機密》,慶祝黨的百年華誕。

《江姐》海報。

而上海獨腳戲藝術傳承中心(上海市人民滑稽劇團)新創作的滑稽戲《上海的聲音》是一部現實題材作品,也將以上海的劇種、上海的聲音表達對黨和祖國的祝福。

《上海的聲音》海報。

其中,3月23日登臺的滬劇《江姐》是全國首演,由上海滬劇院優秀青年演員洪豆豆、朱麟飛、丁葉波、徐祥挑梁主演。此版《江姐》可謂「老樹開新花」,其劇本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政治部文工團歌舞劇一團演出本移植而來,並特邀國家一級導演周小倩前來執導,用全新的舞臺面貌和青春氣息重現紅色經典。

另一部記錄中國共產黨人早期革命歷史鬥爭故事的大型滬劇《壹號機密》將在3月31日上演。由上海滬劇院院長茅善玉監製並主演,朱儉、茅善玉、王麗君、王子涵、丁葉波、金世傑等一同主演。

大型滬劇《壹號機密》海報。

滑稽戲《上海的聲音》將在4月5-7日登臺,該劇由滑稽表演藝術家王汝剛監製,國家一級編劇俞志清、劇作家徐頻莉、國家一級導演吳曉江共同創作。講述黃浦江邊的老城廂一座座不起眼的老房子裡幾戶普通的人家的故事,他們與國同呼吸、共命運的讓人生變遷,折射出國家的日益富強,繁榮昌盛。

另一臺充滿上海本土特色的演出是新版《高博文說繁花》,這是上海評彈團團長、評彈表演藝術家高博文這一新版本的首次公演,《高博文說繁花》改編自金宇澄的茅盾文學獎獲獎小說《繁花》。演出按照評彈的敘事傳統,每一回書目對應小說的一個章節,既相互關聯又具有獨立性。

《高博文說繁花》海報。

高博文介紹,《繁花》是以上海為背景,講上海的人、上海的事。而評彈這門傳統藝術在當下新時代中需要發展創新。「這次我們將在東藝做一個大膽的嘗試,讓六位演員在臺上遊走、行動,時而是說書人、時而是書中人物,又能在觀眾與評判者的角色之間跳進跳出,希望帶給觀眾看3D、4D電影的感覺。」

大型經典越劇《紅樓夢》海報。

長三角文化聯動,江浙滬三地名家名團齊登場

「東方名家名劇月」的前身為2008年創辦的「迎世博·長三角名家名劇月」,上海世博會後更名為「東方名家名劇月」繼續舉辦,是國內唯一以民族戲曲為核心的成規模定期舉辦的民族藝術展演盛事。今年,「長三角文化聯動」的特點將再次體現在展演中,杭州越劇團、浙江小百花越劇院、安徽省黃梅戲劇院、江蘇省演藝集團崑劇院都將以各自的代表劇目和新創作品來到上海,獻演於名家名劇月。

4月9日-10日,杭州越劇團將呈現大型經典越劇《紅樓夢》與《玉蜻蜓》兩部作品,鄭國鳳、李敏、謝群英、吳玲珠、石惠蘭、梅秀文、陳雪萍、徐銘等多位上海觀眾喜愛的演員將悉數登臺。

《玉蜻蜓》海報。

4月17-18日,浙江小百花越劇院(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將帶來看家戲《五女拜壽》與新版《梁祝》。由蔡浙飛、章益清、魏春芳、周豔、朱丹萍、徐國芳、陳海峰等小百花新一代臺柱子聯袂上演。

《五女拜壽》劇照。

《梁祝》劇照。

本屆展演有兩臺的原創新作很受關注。4月2-3日,安徽省黃梅戲劇院帶來由袁媛、趙章偉領銜主演的黃梅戲最經典的《天仙配》之外,還有一臺在曹禺的原著基礎上大膽創新的黃梅戲《雷雨》。

《天仙配》海報。

該劇是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劇目之一,集中了黃梅戲劇壇四位「梅花獎」得主:蔣建國、吳亞玲、何雲、黃新德,四大名角飆戲,如何演繹出《雷雨》的新精神,讓很多觀眾感到期待。

《雷雨》海報。

4月21日,江蘇省演藝集團崑劇院將帶來他們的原創現代崑劇《梅蘭芳·當年梅郎》,由著名崑劇小生、江蘇省演藝集團崑劇院副院長施夏明領銜主演。

與常見的以梅蘭芳先生為題材創作的藝術作品不同,這一次的《梅蘭芳·當年梅郎》沒有將關注點放在梅先生成名之後的輝煌和蓄鬚抗日的壯舉上,而是選取了梅蘭芳青年時初次闖蕩上海灘的拼搏經歷創作而成。該劇以戲中戲和虛實結合的形式,展現一代京劇大師的藝術成就與人格魅力。

《梅蘭芳·當年梅郎》海報。

施夏明說,「上一次來到東藝是2014年,一晃6年過去了。非常高興又能夠來到東方名家名劇月,帶來《梅蘭芳·當年梅郎》。這樣一個題材對於全國這麼多劇種來說,都不算難,但是對於崑曲來說尤其難。崑曲在觀眾的普遍認知裡,是不能演現代戲的,否則就是對於傳統的不尊重。我們的《梅蘭芳·當年梅郎》是抱著一種很大的風險在進行創作。」

他同時表示:「我每次來到上海演出都是忐忑的,上海這個『碼頭』不好跑。但我正因為梅蘭芳先生在劇中的一句詞的感召:難上的戲,我上。難唱的戲,我唱。所以在上海、在東藝的演出,我一定要呈現給觀眾我所理解的梅蘭芳。」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第十二屆東方名家名劇月3月揭幕 用「上海的聲音」歌頌建黨百年
    昨日從上海東方藝術中心新聞發布會獲悉,本應於去年舉辦的第十二屆東方名家名劇月,將順延至今年的3月20日至5月2日舉行。作為國內唯一以民族戲曲為核心的成規模定期舉辦的民族藝術展演盛事,本屆東方名家名劇月將集中獻演14臺19場戲曲演出,部分劇目也是在劇場上座率恢復至75%後首次回歸舞臺。從「威虎山」唱到「杜鵑山」「今日痛飲慶功酒,壯志未酬誓不休!」
  • 第21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今晚開幕
    今晚,作為第21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開幕大戲,紅色主題雜技劇《戰上海》將拉開藝術節一整個月藝術盛宴的帷幕。據悉,在此次42臺96場參演劇(節)目中,全球首演7臺,亞洲首演6臺,上海原創8臺,其中既有《戰上海》等紅色主題劇目,亦有北德廣播愛樂樂團等世界名團紛至沓來,還有時隔18年重新編排、捲土重來的新版京劇《大唐貴妃》。
  • 齊放異彩——第二屆《梨園雅集 兩岸京劇名家演唱會》在京舉行
    央廣網北京12月19日消息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中華之聲》和北京京劇院共同主辦的第二屆《梨園雅集·兩岸京劇名家演唱會》12月19日晚在北京中山音樂堂舉行,一曲蒼勁鏗鏘的《夜深沉》奏響了當晚的第一篇章——和樂昇平。
  • 2019廈門工博會暨第23屆臺交會將於4月12日至15日在福建廈門舉辦
    2019廈門工博會暨第23屆臺交會將於4月12日至15日在福建廈門舉辦 2019-03-20 13:45:00來源:央廣網
  • 東方中科12月14日快速上漲
    以下是東方中科在北京時間12月14日09:54分盤口異動快照:12月14日,東方中科盤中快速上漲,5分鐘內漲幅超過2%,截至9點54分,報38.03元,成交1290.83萬元,換手率0.25%。
  • 第11屆中國藝術節今日開幕 上百臺精品演出家門口上演
    在西安、寶雞、鹹陽、渭南、銅川、延安、榆林、商洛、韓城等市舉辦文華獎評獎活動,將從進入終評的57臺劇目中評選出10臺第十五屆「文華大獎」獲獎劇目,評選出10位德藝雙馨的「文華表演獎」藝術家。10月16日至19日,將在西安舉行第十七屆群星獎決賽,從84個入圍作品中評出20個獲獎作品。
  • 愛回收·第25屆《東方風雲榜》音樂盛典圓滿落幕
    3月26日,愛回收·第25屆《東方風雲榜》音樂盛典登陸上海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其中,後三首歌曲都曾經獲得往屆《東方風雲榜》音樂盛典的「十大金曲」,可以說,《東方風雲榜》在陪伴一代代樂迷聽眾成長的同時,也見證了華語流行音樂的蓬勃發展。    《東方風雲榜》在2018年迎來第25屆音樂盛典,莫文蔚也在今年踏入演藝之路的第25個年頭,她全新開啟的個人巡演幾乎將唱遍全中國,莫文蔚還是在內地舉辦個唱場數最多的香港女歌手。
  • 京劇名家與塘沽戲院
    這裡是塘沽京劇團的主場,曾經名角薈萃,好戲連臺,演出不斷,與曾經的塘沽文化館、人民影院、塘沽文化宮、塘沽展覽館、天鹼俱樂部一起組成了滿足塘沽人民文化生活的大舞臺。小盛春小盛春原名董世春(董紅雁),藝名筱盛春,祖籍河北任丘,出生在天津南市「三不管」,八歲隨父親學唱梆子,十二歲唱老生,在天津登臺,14歲拜京劇演員董玉山(京劇名家董文華的祖父)為師學武生。
  • 京昆名家聯袂重現經典傳統大戲《鐵冠圖》
    官方供圖 攝中新網上海9月18日電 (王笈)由崑劇「大冠生第一人」蔡正仁、京劇梅派大青衣史依弘等滬蘇兩地崑劇、京劇表演藝術家聯袂呈現的經典傳統大戲《鐵冠圖》18日晚在上海大劇院隆重上演,僅此一場。時隔30餘年,《鐵冠圖》迄今為止恢復傳承的最為完整、最具看點的四出傳統折子戲,終於以串演大戲的形式「重現江湖」。傳奇名劇《鐵冠圖》為清代無名氏所作,原本已佚。
  • 第12屆北京茶博會將於11月20至23日在全國農業展覽館舉辦
    第12屆北京茶博會將於11月20至23日在全國農業展覽館舉辦上半年我們的生活被疫情「攪局;但守得雲開見月明;疫情散去終相逢,這不踏著經濟全面復甦的熱浪,第12屆北京茶博會將於11月20-23日在全國農業展覽館正式亮相
  • 2020荔波第十五屆梅花季1月14日開幕
    齊聚荔波,品青梅佳釀、觀梅原美景、嘗文化大餐、做富民產業,連續舉辦了14屆的荔波梅花主題活動已成為貴州冬季旅遊的點睛之筆。1月6日,記者從荔波縣委宣傳部獲悉,2020年第十五屆荔波梅花季將在今年1月14日在萬畝梅原舉行,據悉,今年的梅花季將延續去年的穿越風,從去年的漢唐古韻「穿越」到今年的民國風情,讓遊客在萬畝梅原中體驗不一樣的時代風情,傳承優秀的時代文化和感受不一樣的梅花文化內涵。
  • 第23屆深圳秋季茶博會將於12月10日盛大啟幕
    第23屆深圳秋季茶博會將於12月10日盛大啟幕2020中國(深圳)國際秋季茶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第23屆深圳秋季茶博會),將於12月10日在深圳會展中心(福田)盛大開幕!本屆茶博會為期5天,持續至12月14日。
  • 名家周末大舞臺|廣州塔下演繹人「偶」情緣,崔克勤經典木偶專場上演
    名家周末大舞臺|廣州塔下演繹人「偶」情緣,崔克勤經典木偶專場上演金羊網  作者:黃宙輝  2020-12-19 崔克勤與徒弟,以及廣東木偶藝術劇院一眾優秀中青年演員傾情演出,與觀眾談一場人「偶」情緣。
  • 賞一齣好戲過大年 名家名角戲曲裡話春節
    【環球網文化頻道 記者 張嘉玉】正月裡來唱大戲,歡歡喜喜過大年。在電視機還沒有普及的年代裡,請戲班熱熱鬧鬧搭臺唱戲所帶來的興奮和熱度,不遜於看一場央視春晚。背著椅子,提著凳子,看戲的男女老少笑意盈盈,至今還是不少人難以忘懷的過年回憶。
  • 異域解讀烏鎮戲劇節閉幕大戲《白蛇》
    17部特邀劇目大戲,56場演出, 24419位觀眾,300多個作品,1000多名藝術家, 1500場古鎮嘉年華演出,近130000遊客總量……第二屆烏鎮戲劇節在11月9日的閉幕儀式上交出圓滿答卷。
  • 廣州舉行第14屆寵物嘉年華
    2018年4月1日,廣州華南農業大學。「寵物至終」第14屆寵物嘉年華在華南農業大學東區運動場舉行。開幕式演員和活動吉祥物在主題背景板前合影。廣州華南農業大學。「寵物至終」第14屆寵物嘉年華在華南農業大學東區運動場舉行。開幕式演員和活動吉祥物在主題背景板前合影。
  • 鄭州綠城廣場上演「愛心大戲」
    ⑨6本報記者盧松攝    本報訊(記者盧松)為迎接9月5日全國首個「中華慈善日」的到來,9月4日,由省慈善總會、鄭州慈善總會聯合舉辦的「中華慈善日·河南在行動」省會群眾廣場慶祝活動,在鄭州市綠城廣場隆重舉行。慶祝活動以整個綠城廣場為舞臺,緊緊圍繞慈善主題,開展了名家義演、名醫義診、愛心募捐等活動,上演了一幕幕「愛心大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