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巨螳螂捕殺小老鼠,鼠類都在這種螳螂食譜上,甚至包括天敵鳥類

2021-01-08 六維自然

有句諺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諷刺了那些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後禍患的人,而在食物鏈中,就是一物降一物,螳螂的食物蟬,而黃雀等鳥類是螳螂的天敵。但在非洲有一種螳螂——非洲綠巨螳螂,甚至有可能反殺鳥類,獵殺性非常強。這次就拍攝到(拍攝時間不詳):這隻大螳螂輕易捕殺了一隻小老鼠。

這隻小老鼠正在地上尋找食物,看這隻小老鼠的神態,正是吃得津津有味的時候,根本就不知危險正在靠近,這次捕殺它的不是貓科,而是一種昆蟲。

果然,大螳螂很快就攻擊了小老鼠,這體型一對比,小老鼠和大螳螂根本就不在一個量級上,小老鼠抵抗不了大螳螂的兩把大刀攻擊,螳螂的大刀也就是其的前肢,這前肢有一排堅硬的鋸齒,再加上螳螂是咀嚼式口器,上顎強勁,足以吞食小老鼠。

小老鼠也許都懵了,竟然被一隻螳螂獵食了。其實在食物鏈中,螳螂是一種肉食性昆蟲,攻擊性非常強,更何況是這種最大螳螂種類之一,非洲綠巨螳螂在原產地體長平均在9釐米左右,這樣體型足於捕食一定大小的脊椎動物(如鳥、鼠、蛇等等)。

非洲綠巨螳螂在食物鏈中也具有很強獵食能力,由於體型更巨大,能夠輕易捕食其它昆蟲,也包括蠍子蜈蚣蜘蛛,還有小老鼠、小鳥和小蛇等獵物,是一種比較兇猛的螳螂,甚至能捕食體型相當的蛇,所以捕食這隻小老鼠是很輕易的。

綠巨螳螂捕殺小老鼠,鼠類都在這種螳螂食譜上,甚至包括天敵鳥類!所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大自然中有可能是螳螂捕蟬沒捕到,就回頭把黃雀吃了,只要螳螂的身形大於或接近黃雀!非洲綠巨螳螂是殘酷的冷血殺手,獵殺是它們的本能,在它們手中還握著第一個獵物時,眼睛已經瞄上第二個獵物了!

關注六維自然 順其自然認識自然!

相關焦點

  • 刀尖上的舞者,你所不知道的冷酷殺手螳螂
    在古希臘,因螳螂前臂舉起的樣子像祈禱的少女,人們遂將其視為先知,稱為禱告蟲;我國古代關於螳螂的故事更是繁多,最出名的便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還有「螳螂不是當車者,接葉攀條隱綠叢」等等。世界上體型最大的螳螂,雙臂似鐮刀能捕殺小鳥和蛇從古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可以看出,鳥類是螳螂的天敵,如果螳螂遇見了鳥類,那多半是要兇多吉少。
  • 螳螂真的可以捕蛇嗎?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是我們都很熟悉的一句話,我們拋開這句話背後的意思不說,單看這個行為就知道螳螂有「越級」挑戰的能力。蟬有著堅硬的外殼,而且還會飛,螳螂都能捕殺之。那麼,如果將蟬換成蛇,螳螂還能捕殺嗎?答案是肯定但不絕對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有意思的問題。
  • 鳥遇到了螳螂,最後竟然被螳螂吃掉了!
    螳螂捕捉到蜂鳥有些人可能不可思議,鳥那麼大怎麼會被螳螂吃掉,在人們印象中鳥吃螳螂才對,怎麼會被反殺了呢?螳螂始終牢牢抓住自己的美餐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雙方的戰力信息:螳螂VS蜂鳥!螳螂:又名刀螂,生性殘暴,雌性螳螂吸引異性完成交配以後會把異性吃掉。屬於肉食性昆蟲。
  • 蘭花螳螂:欺騙呆萌小蜜蜂的技巧
    ;另一方面減少被鳥類等天敵捕食機率,因為鳥類一般不吃植物的花。首先,仿造蘭花螳螂的若蟲製作了塑料模型(圖2),別說還挺像。由此推測,足部模仿花瓣的形態的作用不在於吸引蜜蜂,而可能在於擬態偽裝,避免被鳥類等天敵發現。
  • 這種螳螂甚至能吃掉小鳥,你敢養嗎?
    在青藏高原以外有一種非常壯碩的螳螂 ,雖然從馬達加斯加到非洲甚至印度 都有刀螳活動的蹤跡 ,但由於在我國大多數地區都能見到 ,所以被叫做中華刀螳 這可是一種很有文化的螳螂 ,楚辭有雲 「巷有兮蚰蜓,邑多兮螳螂」,考慮到中華刀螳可以在城市中生活,姑且就認為是在說它吧。
  • 「開花」的螳螂
    蘭花螳螂身體每一節的形態和顏色都在模仿花瓣——白裡透紅的色澤、隆起的肢體、腹部上類似花蕊的條紋,組合起來像極了一朵盛開的白粉色蘭花。不過,它們並非只生活在蘭花植株上,開著白色或粉色花朵的灌木叢和矮樹叢都在它們的選擇範圍內。蘭花螳螂主要棲息於馬來西亞的熱帶雨林中,它們淡雅的粉紅、優美的體態正是模仿了在那裡生長著的花朵。通過偵測周圍環境不同的溼度、光線等條件,蘭花螳螂還會相應改變體色。
  • 螳螂在交配完成後,為什麼母螳螂要把公螳螂吃掉?
    在小編小時候看動畫片《黑貓警長》的時候看到了一個令小編至今難忘的場景,那就是有一個情景是螳螂夫婦交配完之後,母螳螂就把公螳螂給吃掉了,這個事情在小編幼小的心靈裡留下了一個疑問,那就是為什麼螳螂在交配完之後,母螳螂要把公螳螂給吃掉呢?而今天的答案絕對令你大吃一驚!
  • 猛擎科普:蜈蚣,蠍子,蜘蛛,螃蟹,螳螂和蛇之間的戰鬥力
    不過面對螳螂,蜘蛛的勝算就比較高了。另外蜘蛛生性同樣膽小,家中可飼養白額高腳珠,外號捕獵蟑螂小能手,它們體型2cm,足展10cm,毒性弱對人體幾乎無害,甚至難以咬穿皮膚,只要家中蟑螂夠多可放養不必擔心餓死。
  • 粉色螳螂你見過嗎?(組圖)
    據「央視新聞」微博報導,2月23日,西雙版納植物園研究人員在溝谷雨林發現一隻蘭花螳螂,它恰巧在一株蘭花上。蘭花螳螂外貌酷似蘭花,多棲息在白色和粉色花朵的灌木叢上,它像花一樣的保護色,既可以騙過鳥類捕食,也可以騙來傳粉昆蟲進行捕殺。
  • 螳螂之間交配的秘密,為什麼雄性螳螂寧願被吃掉都不逃跑?
    在大自然中,很多生物為了繁衍後代付出生命的代價,被對應的天敵一鍋端的也有不少,但最憋屈的還得是這一類生物了,它們在交配時沒有被天敵吃掉而是被自己的配偶吃掉,大家不要以為這樣的生物只是少數,其實大自然中還是有許許多多這樣的事發生的,比如黑寡婦蜘蛛,螳螂,蠍子等這類生物都有可能發生這樣的事,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螳螂這樣的生物。
  • 螳螂交尾後雌螳螂會吃掉雄螳螂?
    螳螂眾所周知,是一種好鬥的食肉性昆蟲,學名螳螂,亦稱刀螂,無脊椎動物。在古希臘,人們將螳螂視為先知,因螳螂前臂舉起的樣子像祈禱的少女,所以又稱禱告蟲,除極地外,廣布世界各地,尤以熱帶地區種類最為豐富。世界已知2000多種左右。中國已知約147種。包括中華大刀螳、狹翅大刀螳、廣斧螳、棕靜螳、薄翅螳螂、綠靜螳等,螳螂是農業害蟲的重要天敵。
  • 螳螂:我發起火來,鳥都一樣吃的
    您別笑,這不是異想天開,螳螂發起狠來,還真的連鳥都吃!一隻螳螂在吃一個不幸的紅寶石喉蜂鳥,圖片來自:http://gizmodo.com這是一項近期發表在威爾遜鳥類學雜誌上的研究。科學家們發現,捕鳥的現象在螳螂中很普遍。一些小鳥,尤其是蜂鳥,當它們飛到鳥食罐中尋找食物並且失去警惕時,往往會淪為螳螂的腹中餐。
  • 捕食性天敵昆蟲介紹之螳螂
    自然界中有很多害蟲,害蟲也有天敵,可以分成捕食性天敵、寄生性天敵和昆蟲病原微生物。捕食性天敵昆蟲指專門以其他昆蟲或動物為食物的昆蟲,它們有的直接吃掉蟲體的一部分或全部,有的刺入害蟲體內吸食害蟲體液使其死亡。有些種類的天敵已被人工飼養並應用於農田、果園、林場和牧場等地控制害蟲,即以蟲治蟲。
  • 螳螂姑娘新婚夜必須吃掉新郎?黑貓警長可能誤判了
    螳螂姑娘把丈夫的遺書交給警長,黑貓警長宣告螳螂新娘無罪。這個故事大家耳熟能詳,但最近有好奇網友突然對這個「螳螂吃夫」情節提出了質疑,並要求上海闢謠平臺「為漂亮的螳螂闢謠」。好吧,這位網友,你的問題成功勾起了P仔的好奇。為此,我們專門諮詢了動物愛好者組織「動物世界」發起人崔偉。他的答案是,螳螂交尾後雌性吃雄性的情況確實存在,但雄螳螂被吃實屬小概率事件。
  • 科學家第一次記錄祈禱螳螂捕捉並吃掉水裡的魚
    名叫祈禱螳螂的螳螂實際上可能不會祈禱,但它們會與其他小型陸地動物一起捕食它們的昆蟲甚至同伴。然而現在,科學家們第一次記錄了一隻螳螂捕捉和吃魚。這隻雄性祈禱螳螂長度為5.6釐米(2.2英寸),於去年3月在位於印度卡納塔克邦的屋頂花園中觀察到。
  • 大刀螳螂VS老鼠 結果老鼠被一刀斃命 刀螂真猛!
    螳螂是人們再也熟悉不過的昆蟲,它們品種繁多,全球約有2000多種。由於螳螂的前肢上具有鋒利的鋸齒,而且力量很足,因此螳螂也被稱為「刀螂」。依靠一雙「大刀」,螳螂成為了兇猛的肉食性昆蟲。接下來一起見證螳螂與老鼠的搏鬥吧。
  • 每次螳螂交配後,母螳螂都會吃掉公螳螂!為什麼公螳螂還不跑?
    自然界生物之間的同類相食其實是比較普遍的現象,甚至包括一些哺乳動物在內,但一般僅限於幼崽或者在特定的食物匱乏年代,不過這在昆蟲界確實已經成了常態,比如黑寡婦蜘蛛和螳螂,大家對於蜘蛛交配與相食很少見到,但螳螂見得就多了!
  • 母螳螂為什麼要吃掉自己的丈夫呢?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螳螂是我們常見的昆蟲之一,也是自然界中最兇猛的昆蟲之一,它最大的特點就是擁有一對大鉗狀的前足以及一個與身體不太成比例的「大肚子」,我們常說的「螳螂拳」就是通過觀察螳螂的捕獵活動經過不斷地打磨而成的一種拳法。作為一種兇猛的昆蟲,螳螂不但會捕殺其他比自己小的動物,甚至連同類也不放過,尤其是母螳螂在交配完成後,會有吃掉公螳螂的習慣。
  • 神奇美麗的昆蟲螳螂
    螳螂是大家都很熟悉最為常見的昆蟲,再普通不過了。但是在世界上還有很多長相奇特的螳螂種類。這些優美的螳螂看起來異常冷豔,甚至令人毛骨悚然。此外,它更是一種危險的捕食者,吃其他昆蟲和節肢動物。螳螂是優秀的偽裝大師,它們還具有出色的視力和前肢的不尋常結構。
  • 像蘭花一樣美麗的螳螂,專騙蜜蜂來採蜜,然後吃掉它們
    在你的印象中,螳螂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是不是綠油油的,還帶著兩把大鐮刀。其實螳螂家族除了數量眾多的"綠葉",也有一些稀奇的"紅花",如果你見過像花一樣漂亮的螳螂,一定會顛覆你對這種動物的認知。按理說以花蜜為食的昆蟲,嗅覺都相當靈敏,蘭花螳螂雖然長得像花,但並沒有花的氣味,它如何騙過蝴蝶和蜜蜂的鼻子呢?答案是躲在真正的蘭花上,正所謂半真半假最具欺騙性,蘭花螳螂可算是高段位的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