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在實驗室養老鼠,這群科學家卻在城市裡抓起了耗子 科學人

2021-01-13 科學人

在我們身邊,那些不起眼的角落裡,生活著一群行蹤鬼祟的住客:它們拖著長長的尾巴,在下水道和垃圾場之間「刺溜刺溜」地穿行——沒錯,就是老鼠。

老鼠們相當不討人喜歡,如果它們突然出現在人們視線中,隨之而來的估計只有尖叫、拖鞋和掃把。一般人常對髒兮兮的老鼠唯恐避之不及,不過有一群科學家卻是例外——他們的工作,就是想盡辦法與這些神秘的城市居民們增進了解。

動畫片裡的Rémy很可愛,但現實中,恐怕沒人能忍受老鼠闖進廚房。圖片來自:《料理鼠王》

為啥要研究那些討人嫌的城市「流浪耗子」?這主要是出於公共衛生方面的考慮,老鼠們是多種傳染病的傳播媒介。在實驗室裡,那些專為科研繁育的大鼠小鼠已經為科學家留下了非常多的研究數據,但是,總有些問題是它們無法解決的。只靠實驗室研究沒有辦法掌握流浪耗子真實的活動規律,也沒法知道它們正攜帶著哪些病原四處逃竄。

話雖這麼說,但直到目前為止,有關城市野鼠的研究資料卻十分匱乏。這並不是因為研究沒有必要,也不是因為科學家不想研究,而是因為那些四處亂跑的耗子研究起來確實相當困難。

首先,如何找到它們就是個問題。老鼠們喜歡在沒人看得見的地方活動,神出鬼沒。而且,礙於面子,很少有人願意主動報告自家有老鼠,更不用說那些一旦被發現鬧鼠害就得支付高額罰金的商鋪主人了。好不容易找到了老鼠,新的問題又出現了:要想收集樣本,就得近距離接觸這些很容易攜帶病原體的傢伙,抓撓咬傷乃至糞便尿液,都可能造成疾病感染。

解決了上面這些問題,就能成功採樣,對耗子們進行病原體檢測,但動態監測還是個更大的難題。監測野生動物可以用無線電遙測和GPS等技術,但這些技術放到城市老鼠身上並不好使——成本太高不說,無處不在的建築和人工設施也會嚴重幹擾信號的接收,影響數據質量。

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一種常在人類居住地出沒的常見老鼠。圖片來自:empirepestcontrol.co.uk

而這一次,霍夫斯特拉大學的研究者們給出了研究耗子的新方案:既然主動追蹤不好做,那不如守株待兔,引誘耗子上門吧。

用什麼來當誘餌呢,奶酪嗎?不不,這可不是《貓和老鼠》。且不說老鼠是不是真愛吃奶酪,食物誘餌的效果本來就不夠好,聰明的老鼠能夠很快察覺食物和危險之間的聯繫,並在下次再遇到同樣的陷阱時選擇繞道而行。

食物誘餌?老鼠才不會一直上當呢。圖片來自:《貓和老鼠》

事實上,研究者們選擇了一樣對老鼠頗有吸引力,但只會讓人感到噁心的東西——實驗室大鼠們使用過的、臭烘烘的髒墊料。這些髒墊料散發的氣味中含有多種「信息素」,對老鼠們來說是重要的交流媒介。聞到信息素的老鼠會誤以為有同類出沒並上前查看,結果正落入了研究者的圈套。

和食物誘餌不同,同類氣味的引誘能夠成功地讓老鼠反覆上鉤。在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間,同一研究小組對氣味誘捕法進行了初步實踐。他們收集到了來自8隻褐家鼠總計397次「回訪」的數據,其中有4隻不僅反覆回到觀察點,還多次進入觀察點附近的捕鼠籠,這一結果充分證明了信息素誘餌的魅力。

在幾經試驗之後,研究者們總結了研究方法,並發表論文分享了他們的逮耗子經驗。

通過尋訪確定老鼠可能出沒的地點之後,就可以安放好捕鼠籠、誘餌和觀察用設備。為了實現對單只動物的追蹤,第一次被研究者捉住的老鼠會接受一個簡單的小手術:以注射的方式在後頸部的皮下植入一個米粒大小的晶片。這枚晶片是頻射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系統的一部分,相當於身份標籤。當老鼠再度出現在觀察點時,頻射識別天線便能讀出晶片對應的編號,結合地面的重力感應器,記錄下這隻老鼠的體重、出現的時間以及停留時長。

左上:存放在觀察點附近的可攜式實驗臺,配備了麻醉及採樣所需工具;右上:捕鼠裝置;左下:用異氟烷氣體麻醉動物;右下:晶片植入手術現場。圖片來自參考文獻1

這些捕鼠籠配有警報裝置,一旦有老鼠落網,研究者就能在手機上收到消息。如果有採樣需要,他們就可以第一時間趕到觀察點,將老鼠麻醉後收集血液、排洩物等樣本,帶回實驗室分析病原攜帶狀況。

儘管一些人為阻礙依舊存在,研究者相信他們的方法依舊是個進步。他們的全套實驗設備只花了不到1萬5千美元,對比美國每年因鼠害導致的高達19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這還是相當划算的。

老鼠們依然會和人類一起長期共存在城市裡,無論捕鼠夾還是老鼠藥恐怕都很難把它們趕盡殺絕。不過現在,至少我們不會再對它們那樣一無所知了。(編輯:窗敲雨;排版:Sol_陽陽)

參考資料:
1.Parsons, M. H., Sarno, R., & Deutsch, M. (2016). A detailed protocol to enable safe-handling, preemptive detection, and systematic surveillance of rat-vectored pathogens in the urban environment. 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4, 132.2.Firth, C., Bhat, M., Firth, M. A., Williams, S. H., Frye, M. J., Simmonds, P., ... & Lee, B. (2014). Detection of zoonotic pathogen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ovel viruses carried by commensal Rattus norvegicus in New York City.MBio, 5(5), e01933-14.3.Parsons, M. H., Sarno, R. J., & Deutsch, M. A. (2015). Jump-Starting Urban Rat Research: Conspecific Pheromones Recruit Wild Rats into a Behavioral and Pathogen-Monitoring Assay. 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 3, 146



科研最新進展,學術最新動態,頂級學者的思考和見解。長按二維碼關注科學人(微信號:scientific_guokr)。

小白鼠可謂是實驗室中最常出現的物種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小白鼠模擬實驗的那些趣事


相關焦點

  • 大學生也即將全面復學,大學生:不知道實驗室、宿舍耗子做窩沒有
    返校在即同學們想像自己的寢室、實驗室實驗室、寢室存在耗子窩有網友表示,平時寒假回家一個月返回學校都能發現床上有耗子活動留下的痕跡——一堆耗子屎,原本想著春節過後就要回校備考研究生複試所以並沒有收拾被褥,受到疫情的原因,寒假假期比暑假還要長,她表示非常擔心,自己的被褥已經被耗子當作生仔的窩。
  • 重慶一老人養老鼠當寵物 「惡趣味」只因可憐老鼠
    最近一段時間,重慶南岸城南世家小區的業主發現,小區裡老鼠突然多了起來。這些老鼠又肥又大、上躥下跳,一不留神就鑽進了家裡,還一副「不怕人」的樣子。  這些老鼠從哪裡來的?真相讓業主們驚出一身雞皮疙瘩:這群老鼠,竟然是小區居民養的「寵物」。
  • 老人養老鼠當寵物 和四十多隻老鼠一起吃飯(組圖)
    最近一段時間,南岸城南世家小區的業主發現,小區裡老鼠突然多了起來。這些老鼠又肥又大、上躥下跳,一不留神就鑽進了家裡,還一副「不怕人」的樣子。  這些老鼠從哪裡來的?真相讓業主們驚出一身雞皮疙瘩:這群老鼠,竟然是小區居民養的「寵物」。
  • 耗子精的氣數已盡
    幾次夢裡,耗子精蹲點守我,一次在車裡,他伸出手趴在車前蓋,前擋風被他砸出了一個口子,他猥瑣又野蠻的抓我,我心一狠,抓起隨身帶的匕首就對他臉上死命戳。另一次,我一人上街買東西,耗子精一堆人在一輛車後頭跟著尾隨我,直到後來把我抓住塞車裡,我使計下車方便,給了看我的小耗子精許多錢,讓他幫忙買東西,多的給他。隨後,我逃到了一個人多的市場,二樓直梯處,我躲進了玻璃門裡。
  • 城市裡的青蛙更性感:是進化所致,還是為了求偶?
    (原標題:Frog sex in the city) 出品|網易科學人欄目組
  • 關注城市裡這群「流浪者」
    搬家走失、生病遺棄、計劃外繁殖……讓它們無家可歸    關注城市裡這群「流浪者」  流浪動物,城市裡的一個特殊群體,人們在許多角落都看到過它們的身影。  面對流浪動物,人們態度不一。有人帶著愛心和對生命的尊重進行餵養和救助,但也有人對因其可能攜帶病菌、對人身安全造成威脅的流浪動物投去厭惡的目光。更有甚者,對流浪動物大打出手、投藥毒害。
  • 向實驗室裡的小白鼠致敬!
    當然也可以理解,畢竟小白鼠這三個字深入人心,如果說真的要摳字眼的話,可以認為當我們在說小白鼠的時候,談論的應該是實驗室裡常見的小鼠這種實驗動物!那為什麼不用小白鼠大白鼠這樣的叫法來稱呼小鼠和大鼠呢?昆明小鼠是我國生產量使用量最大的遠教群小鼠,這一群系最早是1926年的時候,由美國的一家研究所從瑞士引入了一種得了白化病的小鼠,最終培育成了著名的斯維斯小鼠,此後這一群系便開始在多國的實驗室裡流行起來。
  • 國外實驗室中養著上萬隻蜘蛛 探索類人基因秘密
    在牛津大學一座安靜的實驗室裡,生活著數以萬計的各類蜘蛛。這個實驗室裡有1萬隻美國居家蜘蛛,還有其他令人感到不安的動物,從蜈蚣到狼蛛等應有盡有。這就給我們帶來了第二個原因,它們非常有用。在早期發育過程中,這些額外基因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了研究它們的功能,科學家們需要胚胎。在這裡,蜘蛛是不會被打敗的。蜘蛛恐懼症患者可能不希望知道,雌性蜘蛛每五天能產400枚卵。它們是完全透明的,科學家可以在不殺死它們的情況下觀察胚胎的發育過程。
  • 無中生有的二次元「耗子尾汁」到底是個啥玩意?
    就在今天,我實驗室的朋友又發我一張耗子尾汁的表情包,把我給看傻了:請大家仔細看瓶子上的英文:Rat Tail(老鼠尾巴)媽耶,原來這個世界上真的存在耗子尾汁!因此,鼠尾巴被用來製作「耗子尾汁」,也在情理之中了。那有朋友就問了:鼠尾膠原蛋白嘗起來的味道怎麼樣呢?雖然我不建議大家喝實驗室裡的任何東西,但如果硬要喝的話,我覺得味道應該是「酸的」。
  • 分子戰爭:實驗室裡的新冠之戰
    城市裡人心惶惶。未知的命運驅使人們本能地奔向距離能救命的人和儀器更近的地方:所有發熱咳嗽,或是感到自己發熱咳嗽的人,不分輕重,一股腦湧進了醫院。發熱門診擠滿了病人。患者們蓋著棉衣,錯身躺在走廊的空隙裡輸液,醫生必須小心翼翼地繞過他們。郭天南的好友,武漢一位發熱定點醫院的護士,告訴他口罩和防護服幾乎已經全部告罄了。但她決定不離開自己的病人,因為沒有護士可以接替她。
  • 「耗子尾汁」真是個科學實驗,這是怎麼回事?
    「耗子尾汁」真是個科學實驗,這是怎麼回事?最近在網絡上又出現了一個流行的新梗,它是來自於混元太極拳掌門人馬保國。馬保國之所以會走紅於網絡,除了不修邊幅的招式之外,最吸引人的應該是不太標準的普通話吧,那一句好自為之,由於普通話的不標準而成為了「耗子尾汁」。憑藉著一口不太流利的普通話和虛張聲勢的拳法,馬保國迅速走紅了網絡。
  • 科學家發現海綿分子在實驗室中阻止宮頸癌細胞的生長
    科學家研究發現印度尼西亞海海綿物種中提取的一種分子在實驗室中證明能夠預防宮頸癌的生長。南卡羅來納大學的科學家們研究海綿的抗癌潛力,他們發現了一些化合物,這些化合物被證明對黑色素瘤、前列腺癌和胰腺癌有效。
  • 拔尖培養計劃讓「小科學家」走進大實驗室
    拔尖培養計劃 讓「小科學家」走進大實驗室本報記者 操秀英近日,清華大學醫學院的一項新研究登上了國際著名學術雜誌《自然·通訊》。該研究進一步揭示了腺病毒相關受體識別多種血清型的腺相關病毒的不同機制,並提供了一個單一受體與具有不同規則的多種病毒血清型結合的例子。
  • 什麼是耗子尾汁?耗子尾汁是什麼意思?
    「耗子尾汁」又名「耗子餵汁」。這個詞最近在網上很流行。這個詞是從哪裡來的?什麼意思?我告訴你。「耗子尾汁」或「耗子餵汁」的真正含義是「好自為之」的諧音。耗子尾汁是「保重自己」的意思。大多數時候,當你對別人很失望的時候,你會這樣說。這句成語出自《淮南子·本經訓》:「君子不成器,擅己則智而累,必負責任。」作為君主,你不任命有才華的人,但你喜歡自己任命。這樣的話,你的智商就會耗盡,你將不得不承擔後果。
  • 如何做一杯「耗子尾汁」?這個東西不要忘了加
    作者:黑貓尼諾 生物實驗課上,老師推門進來了:「我看了個熱門視頻,馬老師勸年輕人耗子尾汁,看來他也很懂生物實驗啊。今天我們來講講『耗子尾汁』——鼠尾裂解液。」
  • 美食博主告訴你,「耗子尾汁」什麼味!
    歡迎各位小夥伴收看,我是美食收集家「安仁」,最近在網上流行的一句流行語「耗子尾汁」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吧,相信很多小夥伴不僅聽過,甚至還自己也經常在玩這個梗。雖然說這個梗是出自於馬保國的一句諧音「好自為之」,但是安仁今天可以很明確的告訴你,實際上耗子尾汁是可以吃的,而且如果你的手藝高超的話,還會是一種非常美味的視頻。你以為玩「耗子尾汁」的梗是在第一層。
  • 耗子尾汁是什麼意思?耗子尾汁是什麼梗?耗子尾汁出處來源介紹
    「耗子尾汁」,又成「耗子餵汁」,這個詞最近在網上可火了,那麼這個詞出自哪裡?又是什麼意思呢?下面小編就告訴你。耗子尾汁」,或「耗子餵汁」」這個詞的真正意思是「好自為之」的諧音。耗子尾汁,就是「好自為之」的意思。
  • 如何做一杯真正的「耗子尾汁」?這個東西不要忘了加
    文章來自「科學大院」公眾號 作者: 黑貓尼諾 生物實驗課上,老師推門進來了:「我看了個熱門視頻,馬老師勸年輕人耗子尾汁,看來他也很懂生物實驗啊。今天我們來講講『耗子尾汁』——鼠尾裂解液。」
  • 走進海洋二所國家重點實驗室,「科學家天團」為15戶家庭 講述海洋...
    這裡先後出過6位院士;擁有浙江省首批重點領域創新團隊,以及自然資源部系統內唯一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衛星海洋環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國重室」)和三個自然資源部重點實驗室,與浙江省共建有浙江省海洋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