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然(香港)
一法國北部綠色田野連綿從窗外掠過,車子在高速公路上行進,並不稍停;有人提醒,注意旁邊的標誌,馬上就要進入比利時了!有邊界但沒有邊防海關,這就是進出歐盟成員國的待遇。那麼就可以隨便進出國境了?在歐盟範圍內,理論上是,但你可不能不帶護照,因為各國執法人員有權隨時查看證件。你拿不出來,那你就違法,等待鐵窗侍候吧!
比利時令人感興趣的,是滑鐵盧古戰場。對拿破崙,我很好奇。還在法國的時候,曾經在楓丹白露參觀他當年演說的臺階,在巴黎,也曾見識他建在艾菲爾鐵塔後面的法蘭西軍事學院,但對他還是一知半解,只知道好像一般法國人視他為偶像。
我望著柳樹林前停車場拿破崙的銅質雕像,全身黝黑而矮小,充分體現成王敗寇的精髓,但那顧盼自豪的神態,卻又似乎表明他 「非戰之罪」的言外之意。公元1815年6月18日傍晚,英國威靈頓公爵指揮的英、荷聯軍及普魯士軍隊在滑鐵盧遭遇,並展開慘烈的決戰,當時拿破崙的軍隊勢如破竹,橫掃歐洲,不料竟敗在原本寂寂無名的威靈頓手下。後來歷史學家對這個戰役有種種說法,但拿破崙從此退出歷史舞臺,畢竟是不爭的事實。當年戰況如何劇烈,只有那柳樹林知道。 1826年,人們在盟軍威廉王子受傷的地方堆起一座 「獅子丘」,山丘頂上安放一頭長4.5米、高4.45米、重28噸的鐵質巨獅,相傳是用拿破崙兵敗後丟棄在戰場上的槍炮鑄成的。我們沿著226級陡峭的石階,爬到山頂,一路人來人往,站在山頂俯瞰,滑鐵盧古戰場一覽無遺,只見風吹動樹林輕擺,一片祥和之氣,哪裡有金戈鐵馬了?遠望,連布魯塞爾也在眼皮底下。
雖然拿破崙遭遇滑鐵盧,法國騎兵大潰敗,但在這裡,許多紀念館都是以他為主角,而威靈頓只是配角。山丘下便有一家以 「威靈頓」命名的餐廳,雖然是秋涼,午飯時間在室外七彩太陽傘下用餐的人並不多。當年的滑鐵盧之役的場面浩大,每隔五年便會動用當地兩千多人,在古戰場重演一次。我們無緣目睹,歷史確也難得重演。
二位於布魯塞爾首都區的布魯塞爾市是比利時首都,也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歐洲聯盟總部所在地;名目繁多的國際會議常在這裡舉行,因而被稱為歐洲首都,它又有 『歐洲最美麗的城市』之稱。歐洲最精美的建築物和博物館都集中在這裡,我們走走停停,四處張望,摩天大樓和中世紀古建築奇妙地諧調。
別看它現在風光,一千年前,布魯塞爾這片土地,還只不過是塞納-馬恩省河邊的一片沼澤地,法國國王查理在一個小島上修建第一座城堡,命名為布魯塞爾(Broekselle),到了14世紀,布魯塞爾有了第二道城牆,從而形成了保留至今的五角形城區。布魯塞爾市區以中央大街為界,分上、下城兩個部分。下城是繁華的商業區,也是歐盟總部所在地;上城是王宮、議會、政府機關所在地和住宅區,集中了眾多著名的旅遊點,我在雨果稱其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廣場的布魯塞爾大廣場漫步,腳下這個古代布魯塞爾市的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長方形廣場,長110米,寬68米,全用花崗巖鋪砌而成,抬頭一望,吸引我視線的是一座最典型的哥德式建築,它就是成為布魯塞爾城市地標的市政廳。如果不是他們提醒,我還以為是教堂呢!整個建築分兩期建造,規模較大的左半邊建於1402年,到了1455年再建右半部,由菲利普皮爾·波恩 (Philipele Bon)主持,建造了塔樓和96米高的尖塔。塔尖5米高的風向標,是布魯塞爾守護神聖米歇爾的雕像;傳說布魯塞爾的領主曾因聖米歇爾相救而倖免於難。
市政廳對面曾是法國路易十四的行宮,現在成為國家博物館。市政廳左邊,是一座中世紀建築,成為布魯塞爾擁有財富的象徵,其側門雕著天鵝雕像,它就叫做天鵝咖啡館。這個地方大有來頭, 1845年2月,馬克思從巴黎遷居布魯塞爾,就住在這裡。同年4月,恩格斯也從巴門遷來,隨後他們在這裡共同草擬《共產黨宣言》。現在天鵝咖啡館也叫「天鵝餐廳」。除他們外,L指著天鵝餐廳左側的建築說,當年寫出《九三年》、《笑面人》等小說的法國文豪雨果,也曾居住在上面的公寓裡。事實上,許多名人如詩人拜倫、音樂家莫扎特等都在布魯塞爾居住過。
環繞廣場的建築物,大多分屬各種行會組織,如船夫、裁縫、粉刷匠等等,由於建築時期不同,這些大廈體出現哥德式、巴洛克式、路易十四式等等多種多樣的建築形式。其中,正面裝修著19尊歷代布拉班特公爵半身雕像的布拉班特公爵大廈,最為威嚴壯觀,它由六座大廈組成,建於1698年,原來是磨坊主、木匠等的行會所在地。一問,滄海桑田,如今它已成了可可和巧克力博物館。
布魯塞爾大廣場是市民和遊客的天下,這裡的街市繁華,建築物內外都瀰漫著濃鬱的都市生活氣息,只見咖啡館、酒吧、海鮮店、冷飲店、服裝店、鮮花店處處,其中許多都是百年老店,坐在那咖啡座裡啜一杯咖啡,我不禁想起馬克思、恩格斯、雨果都曾是這裡的座上客,但此刻只有秋風在輕輕吹過,周圍靜靜,並沒有留下任何明顯的痕跡。
大廣場早上是花市,我們穿行其間,在花海中沉醉。到了傍晚,便搖身一變,花去鳥來,成為百鳥爭鳴的鳥市。每隔一年的八月,是 「大廣場鮮花地毯節」,到時,人們用數百噸花瓣拼綴成巨型的 「鮮花地毯」,覆蓋整個花崗巖地面,使廣場變成了鮮花的海洋。鮮花地毯節我錯過了,卻碰上市政廳二樓的陽臺上,一對剛登記的新人攜手,向廣場上的親友和遊人揮手致意,接受歡呼的場景。這種人文趣味和市井情調,不禁讓我想起雨果當年的詠嘆:這真是一個豐富多彩的大舞臺!
三走出大廣場不幾步,來到恆溫街和橡樹街的轉角處,便是全球最著名的可愛小孩之一 「小於連撒尿雕像」所在地;布魯塞爾人稱它為 「第一小公民」。但我們來到的時候,原本裸體的雕像卻已穿上了衣服。怪不得來之前,他們說,能不能看見小尿童的原貌,就看你的運氣了!我們擠在那裡張望一會,人若潮湧,小尿童雖然可愛,但我便很快就退卻了。有關它的傳說很多,其中最著名的一種是,一個名叫於連的小童,他尿出的尿水淋熄了要引爆整個市政廳的炸彈。另一種說法是,小童是古德弗雷德三世公爵 (DuckGodfreyⅢ)的化身, 1142年,他還是幾個月大的時候,就被帶到蘭斯貝克 (Ranse-beke)戰場,搖籃就掛在樹枝上,以激勵因他父親之死而沮喪的軍隊。正當軍隊準備撤退時,小公爵突然從搖籃站起來,做出後來噴泉雕塑的姿勢,激發士氣,使軍隊轉敗為勝。由於小於連廣受各國歡迎,各方都紛紛致送尿童衣服,第一個送禮的是法國皇帝路易十五。如今,各國元首出訪比利時送小尿童一套本國衣服,已成慣例。至今,它已擁有七百多套風格各異的衣服。這些衣服都存放在國王大廈 (Maison Du Roi)展出。在某些特別的紀念日,小尿童也會給穿上某種衣服應一下景;但我那天所看到的,似乎只是普通衣服而已,並沒有什麼特別意思。
往回走的時候,但見人們駕著車子,一輛接一輛地駛入停車場,噢,布魯塞爾的周末之夜,他們前來悠閒度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