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滿滿媽
童書發燒友,家有8000餘冊藏書
4年來,我為童書家庭搭建了這個高質量的閱讀平臺
之前分享過兩篇閨蜜@心媽 的文章,一篇是二年級心妞的超級書單:
很多同學都很羨慕二年級的心妞已經可以讀哈利波特,波西傑克遜這樣好幾萬字的原版高章書。
同時也很想知道,怎樣才可以順利推動小朋友從分級閱讀進入章節書閱讀。這個轉換過程是怎麼實現的?
滿滿媽今天就來分享下我們的心得。既有我的輕推技巧,也有滿滿在讀的各種橋梁書初章書,純乾貨,歡迎大家熱情收藏轉發。
滿滿剛好差不多正好是從5歲到6歲這一年,順利從分級進入了初章書閱讀。剛剛6歲的小朋友,正在愉快地享受著自我閱讀的樂趣。在家裡讀,出門吃飯的時候也會帶上幾本給她讀,讀得不亦樂乎。
出們吃飯等餐的時候自己讀Mercy Watson
昨晚在讀branches系列的一本神奇校車
在這之前,滿滿的英文啟蒙是什麼程度呢?5歲之前她已經刷過上千本分級,讀過大量英文繪本,可以流暢地自我閱讀類似《典範英語》6階(等同於牛津樹9階),I CAN READ 2階和3階的部分作品,比如下面這樣的書。
典範6階(牛津樹9階)的難度
ICR 2階的Amelia Bedelia的故事已經不短
也就是說,她在5歲左右其實已經具備向初章書轉化的閱讀能力,但是剛開始我們也遇到了一個問題。
就是滿滿覺得,初章書,「不好看」!
她說的「不好看」,不是指故事不好看,而是直觀地一眼看過去,初章書都是字兒,沒有圖或者圖很少,有的從圖到字還都是黑白的,比起五彩繽紛的繪本和分級來,真的是一點兒都「不好看」!
環保紙,黑白的,全是字兒……
從分級進入初章書,語言本身的難度變化並不大,小朋友主要需要去適應的是:
1、一本書的字數明顯變長——意味著需要小朋友自我閱讀的能力更強,不然讀一本書會很慢也很累。
2、插圖明顯減少,畫面變成黑白——意味著需要小朋友慢慢適應從抽象的文字裡找到更多故事的樂趣,不再依賴具象的圖畫的吸引,要愛上「讀字兒」這件事本身。
4、父母不再共讀——意味著小朋友在心理上已經能夠享受自我閱讀的樂趣,不再依賴父母的陪伴。
別小看這幾點,對長時間適應了和媽媽一起共讀,同時所有的讀物都是繪本或者分級,都有大量彩圖配合的小朋友來說,剛開始拿到章節書,都會覺得有點兒「不太好看」。
那我們過去的一年是怎麼調整的呢?
|共讀橋梁書,為獨立閱讀做好鋪墊
滿滿不到5歲的時候,我們已經開始共讀一套橋梁書,之前也推薦過的——
Nate the great,有超高性價比的良心雙語版。
它是美國蘭登書屋的一套經典橋梁書,被譽為「最具開創性的兒童小說」,被紐約圖書館評選出為「兒童百大閱讀首選」。
主要講述主角小偵探內特和他的狗狗所遇到的一系列神秘案件,幫助他的家人和朋友們,解開一個又一個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難題。
故事實在是有趣,而且橋梁書的字數也還不是那麼長,共讀也不會讀得崩潰,所以有段時間我們天天都在一起讀這套書。
和媽媽一起共讀過,自己再拿起來閱讀就變得非常容易。那段時間滿滿就開始自己常常翻看這套書,哪怕插圖不多也毫不介意。
|精心選書,選到有彩圖、漫畫等形式的橋梁書、初章書
在之前寫過的很多文章裡,我都談到一點,閱讀是家庭英文啟蒙的核心,那閱讀的核心是什麼呢?
和中文閱讀完全一樣,最重要的是,爸爸媽媽為孩子們選到好書,選到孩子們最喜歡的書。
各種英文啟蒙的技巧,都抵不過一本好書本身的魅力。
在引導滿滿向初章書閱讀轉化的過程中,因為考慮到她一開始接受黑白插圖有難度,我開始尋找有沒有彩圖配套的橋梁書和初章書。
當然有!
比如下面這一套,文字量不長,彩圖又很好看,故事題材是很酷又很可愛的黑衣公主大戰各種怪獸,滿滿特別喜歡這一套,毫無障礙地自己讀完了全套,而且一直說為什麼就只有6本呀~
比如上面提到的Mercy Watson系列。
比如大名鼎鼎的老鼠記者,也有彩圖版本哦。
然後漫畫類,比如學樂branches系列的這套,兩個小姐妹的故事。
滿滿還沒有看的Bad Guys。
還有,日記體類,可愛哇。
這些豐富多彩的形式,都有助於推動小朋友願意去自我閱讀。
他們慢慢地在閱讀中成長起來,不再完全依賴爸爸媽媽的陪伴。
|從大的套系書裡往上自然延伸
比如神奇校車這個系列,我們之前寫過中文版的全系列的解析:
後來我也寫過,因為滿滿實在很喜歡這套書,所以買了市面上能夠買到的英文版的全套。包括最早的手繪版,動畫版,分級閱讀版,橋梁書版,章節書版本等等,我會單獨整理一個完整的中英文對比。
今天重點看看分級閱讀,橋梁書到章節書,分別都是什麼難度。
2階的分級閱讀
內頁是彩圖的,和動畫形象一致很好看
薄薄的一本
學樂branches系列的橋梁書版
紙張很厚,黑白的,也有插圖
字數變得更長
章節書版本
輕型紙,黑白的
插圖很少,文字更多更密更長
這個系列滿滿因為讀過中文版,然後又看完了英文的手繪版,動畫版等等繪本,進入橋梁書和章節書閱讀順理成章 ,自然而然就往上延續了。
還有什麼書也是這樣從分級到章節書都有的呢?
比如我們都很喜歡的另外一套,紙片人斯坦利。
2階的分級和內頁
章節書和內頁
|先聽音頻,帶動閱讀文字書的興趣
最後一招,聽音頻會大大激發小朋友對一套新書的興趣。
滿滿的My Weird School,Junie B Jones等等書,都是先裸聽然後再閱讀。
因為這兩套書的音頻,實在都太太太好聽了。小朋友在聽故事的時候,如果是他們愛聽的好故事,就完全不會注意到時間長短。
聽完故事,滿滿自己會迫不及待地去拿書,一心只想在閱讀中重溫。
同樣,除了音頻,動畫的先導入也很重要,比如神校系列原版動畫片的輔助。
愛上一個好故事,會讓小朋友不知不覺克服所有的閱讀障礙,能力不斷提升。
|滿滿媽寫在最後:
1、今天講的四點,都是在觀察小朋友能力逐漸具備之後,父母如何輕推他們的技巧。
如果小朋友剛剛開始啟蒙 ,或者剛剛開始自我閱讀還讀得很慢,那就繼續大量共讀,在繪本和分級閱讀上多多鞏固,不急一時。
關於啟蒙段的文章寫過很多了,今天文末都有連結,可以隨時翻看。
從分級共讀到自我閱讀章節書,從大的趨勢上,一定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要有足夠的信心和耐心,堅持以「閱讀為核心」的方式,小朋友或早或晚總會迎來這一天。
2、要重視聽力鍛鍊。別忘了共讀也是聽力輸入的重要方式,同時加上有效的原版音頻配合。
能聽懂好故事,會讓小朋友更容易不斷接受新的更長的英文書。
3、與此同時,在學前階段 ,能不能自我閱讀其實並不是一個考察指標。
歸根結底,對好書好故事的興趣和熱情,才是讓孩子自我驅動的關鍵。
所以父母最重要的事,是好好培養並保護這種熱情。以及隨著他的能力進步,不斷提供好的原版故事書食糧。
不能一心只把英文當作一門枯燥的學習,去要求和考察自己的小朋友。
今天的文章其實也是一份選書的書單,以及怎麼樣適時引入新書的技巧。
好好選書,好好陪讀,好好觀察,適時輕推,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