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和控制論的未來:你會選擇「升級」 將自己變成半機械人嗎?

2020-11-22 和訊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新智元。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1新智元編譯來源:bbvaopenmind.com作者:Kevin Warwick譯者:劉小芹

  新智元啟動新一輪大招聘:COO、執行總編、主編、高級編譯、主筆、運營總監、客戶經理、諮詢總監、行政助理等 9 大崗位全面開放。

  【新智元導讀】通過植入晶片將人類大腦與計算機網絡連接起來,可以為受植入個體帶來機器智能、通訊以及感知能力的許多優勢。這在提出很多技術難題的同時也引發了許多社會和倫理問題。超感官的輸入在科學上已經實現,將神經系統延伸到了網際網路。因此,很多人可能會選擇「升級」,將自己變成半機械人。這意味著普通人(沒有植入晶片的人)將被落下,變成落後於時代的原始人嗎?

  假如在你的大腦中植入一個晶片能讓你變強,讓你「自我升級」並部分地變成機器,你會這樣做嗎?雷丁大學控制論教授 Kevin Warwick 的這篇文章可能看起來像一篇科幻小說,但它不是;他身上植入了幾個晶片,這使他變成了一個半人半機的生控體系統(cyborg)。Warwick 描述了在實驗室中培養神經元的研究,以及由這些神經元控制的機器人,以及植入人的大腦中的晶片如何也能控制人的身體。作者認為在不久的將來,會出現具有與人類大腦同等規模的人類神經元組成的大腦的機器人,他們將擁有與人類同等的能力。那麼,他們也該擁有與人類同等的權利嗎?

  科幻小說多年來一直在探討具有智慧和生控體系統的機器人的未來,常見的主題是人類和機器的混合:例如《終結者》、《黑客帝國》、《銀翼殺手》等等。不過,直到最近十年,對這樣的機器人的顧慮還是毫無必要的,因為它只存在於科幻小說而非科學現實中。但是現在,科學上的一些實踐不僅趕上了科幻小說,而且引入了一些科幻小說沒有延伸到的想法。

  這裡讓我們回顧幾個將生物學和技術以控制論(cybernetic)的方式結合起來的實驗,它們的終極意圖是將人和機器相對永久地結合起來。其中的關鍵是,它最重要的是整個的終極系統。假如它包含一個大腦(它無疑是包含大腦的),不應該把它看作是一個獨立實體,而應該看作一個整體系統的一部分,它要適應系統的需求:這個控制論創造物(cybernetic creature)是重要的系統。

 

  機器人的生物腦

    將大腦和技術聯繫起來時,人們可能最先想到的機器體上運轉著功能齊全的大腦——不然還有其他方式嗎?事實上是有的。一種可能性是大腦先在機器體上生長,然後控制其自己的身體。

  當人們最初想到機器人時,可能腦海中浮現的是一個小型的輪子設備(Bekey 2005),或者是一個看起來有點像人的金屬頭顱(Brooks 2002)。無論它的物理外觀像什麼,我們的想法通常是機器人應該由人類遠程控制,例如拆彈機器人可以由簡單的電腦程式控制,甚至使用微處理器作為它的「技術大腦」(technological brain),讓它能夠學習。所有這些情況下,我們都只是將機器人(robot)簡單地視作機器(machine)。但假如機器人有了一個由腦細胞(神經元)、甚至是由人腦神經元組成的生物大腦(biological brain),情況會如何?

  實驗室條件下,在非侵入性電極陣列上培養的神經元(目前有100000~150000個)為實現新型的機器人控制器提出了有吸引力的替代方案。實驗控制的平臺通常是機器人體,在這樣一種網絡/大腦的控制下,它能夠在限定的區域中移動,這證明了這樣的大腦能夠控制機器人體。當然,從機器人學的角度來看這非常有趣,但這個實驗中感知 - 運動的具現化也為研究大腦本身的發展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

  這項研究已經證明機器人可以成功地擁有生物大腦,並能作出其自己的「決定」。試驗中的100000~150000個神經元的規模受到當前的實驗條件限制。事實上,研究者已經開始開發三維結構,將生物大腦的複雜性由兩個維度增加到三個,三維情況下能夠實現大約3000萬個神經元的規模。雖然這尚未達到人類大腦的1000億個神經元的規模,但已經與其他很多動物的腦容量差不多。

  實際上,100000~150000個神經元的規模已經非常複雜,我們尚無法全面了解。當生物大腦中神經元的數量增加到3000萬個,甚至更多時,問題顯然會更複雜。在不遠的將來,這種體外培養的神經元規模會變得更大,達到數十億個神經元,這是可能的。而且,神經元的性質也是多樣化的。目前,研究實驗通常使用小鼠神經元。但是現在也已經開始培養人類的神經元了,這意味著將會出現具有人類神經元組成的生物大腦的機器人。假如這個大腦達到數十億神經元的規模,就可能產生許多社會和倫理問題(Warwick 2010):我們一直把機器人視為機器,但是當機器人擁有了由人類腦神經元組成的大腦時,它還只是一臺機器嗎?

  例如,假如機器人的生物大腦擁有與人類大腦同等規模(1000億個)的人腦神經元,那麼它應該擁有與人類同等的權利嗎?假如未來機器人的腦神經元比人腦更多(例如是人腦的幾百萬倍),它們會代替平庸的人類來做所有的決策嗎?

  腦植入的一般用途

  許多腦 - 機接口用於醫學/神經學的治療目的——一個典型的例子是使用深部腦刺激電極治療柏金森病。可以考慮換個角度使用這種技術,讓人擁有超出常人的能力:人類增強(human enhancement)!

  隨著腦 - 機接口變得更加通用,治療/增強的情況也更加複雜。一些案例顯示,那些因為事故而遭受截肢,或脊柱損傷導致癱瘓的人可以通過(仍然起作用的)神經信號重新獲得對肢體的控制(Donoghue et al. 2004)。同樣,中風和患有運動神經元疾病的患者也可以通過神經信號對其周圍環境實施有限的控制。

  顯然,通過植入晶片將人類大腦與計算機網絡連接起來,從長遠來看,可以為受植入個體帶來機器智能、通訊以及感知能力的許多優勢。例如,快速、準確的數學能力,用計算機的術語來說是「數字處理」(number crunching);幾乎無限的網際網路知識;準確無誤的長期記憶力,等等。此外,現在人們普遍認為人類只有五種感覺,而機器對世界的「感知」包括紅外線、紫外線、超聲波信號等等。目前,這類植入需要得到地方政府的倫理批准。但在未來,商業利益以及社會對更有效的溝通方式和更豐富的感知世界的方式的願望,將會推動這樣的技術市場化。

  對一些人來說,這種腦 - 機接口還是太遙遠的事情,尤其是這種方法意味著直接篡改大腦。因此,迄今為止研究得最多的腦 - 機接口是腦電圖(EEG)。雖然 EEG 實驗相對低價、便攜並且設置簡單,但仍很難看到其在未來能得到廣泛的使用。在為醫療目的進行某些方面的腦功能的外部評估時,EEG 當然能夠發揮作用。然而,人們頂著植入了電極的腦袋,不需要方向盤,用「腦電波」開車,這樣的場景似乎非常不現實。還不如讓車輛完全自主行駛的可能性更大。

  這些實驗案例表明人類(以及動物)能夠與技術合為一體。反過來,這在提出很多技術難題的同時也引發了許多社會和倫理問題。超感官的輸入在科學上已經實現,將神經系統延伸到了網際網路。因此,很多人可能會選擇「升級」,將自己變成半機械人。這意味著普通人(沒有植入晶片的人)將被落下,變成落後於時代的原始人嗎?本文認為提出這樣的反思很重要。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新智元

(責任編輯:宋埃米 HT004)

相關焦點

  • 未來人類會變成半機器人嗎,地球還能讓我們折騰多久!
    如今,人類的發展似乎勢不可擋,尤其是信息技術產業空前的繁榮,使我們產生了一種錯覺:「我們已經在未來了嗎?」因此,人工智慧在全球被公認為人類未來的主要產品。我認為半機械人應該是人工智慧的產物,讓我們回到過去人工智慧的飛躍。
  • 霍金擔心未來有錢人或將改變基因,變成「超級人類」?可能嗎?
    霍金擔心未來有錢人,或將改變子女基因?我們都知道在未來,人工智慧可能會成為生活方式的一種,而且隨著科技的發達,未來科技將會對醫療技術造成很大的影響,比如說如今已經存在的機械假肢,甚至是人工替代的器官等等,這些都是科技的發展。
  • 馬斯克:人類已經是半機械人
    28日,馬斯克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從某種意義上說人類已經是半機械人了。「你有你的電腦和手機,手機裡有應用程式,還有大家都在用的社交媒體。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說,我們在使用電子設備的過程中,會自動/手動存儲自己的信息,即使逝去,也會存在痕跡。
  • 「世界上第一個半機器人」!英國科學家將自己改造成為半機器人
    一位身患絕症的科學家正在執行一項任務,他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對抗肌肉萎縮疾病的半機械人。62歲的彼得·斯科特-摩根博士想用高科技外骨骼和讀心術的電腦來改善他日益惡化的身體狀況。,開始了成為一個完全成熟的半機械人的徵程。
  • 「世界上第一個半機器人」!英國科學家將自己改造成為半機器人
    一位身患絕症的科學家正在執行一項任務,他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對抗肌肉萎縮疾病的半機械人。62歲的彼得·斯科特-摩根博士想用高科技外骨骼和讀心術的電腦來改善他日益惡化的身體狀況。2017年,彼得被診斷出患有運動神經元疾病(MND)——史蒂芬·霍金教授也曾患有這種疾病——他拒絕接受自己的命運,開始了成為一個完全成熟的半機械人的徵程。這位住在英國德文郡託基的機器人專家已經「重新檢查」了他的胃,以避免吃飯和上廁所時需要看護,他甚至還把自己的喉頭換成了數碼喉頭。
  • 未來,我們會變成半機器人嗎?
    經過重重挑戰,戰勝環境的生物個體最終能夠存活,並將自己的基因傳遞到下一代,保存下來。這個過程就是自然選擇,帶有極大的隨機色彩。然而,人類是非常特別的一個物種—人類在進化過程中,不僅會隨環境改變,還會根據自己的需求,反過來改變環境。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在我們住的房子中,打開水龍頭,就會有水;打開電閘,就會有電。屋頂和天花板讓我們免於危險和寒冬酷暑,熱水器讓我們能夠一直享用熱水。
  • 「漸凍症」科學家將自己改造成半機械人
    「漸凍人」在發病後的平均壽命只有3-5年,50%的患者會在3年內過世,餘下的90%也會在5年內過世。英國機器人科學家,61歲的彼得史考特-摩根(Peter Scott-Morgan),2016年末他患上漸凍人症,大多數被診斷出這種疾病的患者會在三年內死亡,為了延續自己的生命,他決定將自己改造成半機器人,也就是生化人(Cyborg)。
  • 機械人造人,半機械人,生化人……人類的本質是否依舊純粹?
    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機械人造人,半機械人,生化人……人類的本質是否依舊純粹?)第一本《戰錘神座》 作者:漢朝天子 評分9.3▼▼點擊連結免費獲得閱讀特權▼▼簡介:一個黑暗的時代,血與火的時代。諸神的遊戲依然在繼續,卻不知他們自己也即將進入棋盤。蠻荒之地,綠色的邪惡大潮席捲四方。黑暗之中,不死者們離開墳墓,向生者發動戰爭。
  • 英國科學家患漸凍症,為了延長壽命,將自己改造成半機器人
    可能很多人幻想過,自己變成萬能的機器人,那該有多好啊! 而現在科技的進步把人類的種種幻想慢慢的變成現實。彼得得知消息後,並沒有自暴自棄,他決定將自己改造成半機器人來對抗命運。為了達到自己變成機器人的目標,他接受了一系列讓人難以置信的複雜手術。
  • 馬斯克計劃做「人腦晶片」,人類會變成「半機械人」嗎?
    成為「半機械人」之後,人類也將迎來更多煩惱。作者:曾廣原標題:馬斯克打算給人腦裝上晶片,但人類尚未做好準備成為「半機械人」自20世紀中葉計算機誕生以來,人與機器的關係成為新的哲學命題,其中純粹的「自然人」與經過改造的「半機械人」之間的關係是爭論的一環。
  • 未來人類能進化成什麼模樣?變強大的同時,或丟失自己的情感!
    人類的進化有終點嗎?未來能進化成什麼樣,會變成機械人嗎?在地球上所有生命都在不斷進化,如果一旦停止進化,或許會因為適應不了新的環境慢慢從這個地球上消失,在進化的前提下,讓人懷疑人類的進化歷程有沒有終點呢?前段時間,在網絡上一篇文章,關於未來人類進化的模樣,引起了很多人的熱議,那麼未來人類會進化成什麼模樣呢?會越來越醜嗎?
  • 100思維模型:控制論一動物和機器控制和通信的科學
    人工智慧涉及到計算機科學、心理學、神經科學、哲學和語言學等幾乎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所有學科,是一個多學科融合的集合學科。人工智慧是人的智力和機器的機械力的完美融合。人工智慧是如何讓機器具備智能的呢?如何控制機器人按照人的意志去達成目標呢?在這個學科的背後,有一個底層學科叫控制論,控制論的理念和方法,幫助我們更好的對工具和機器進行控制,以實現人類的目的。
  • 人工智慧飛速發展是好是壞?未來機器人會傷害人類嗎?
    最近5G網絡的部署可謂是如火如荼,而相對的,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也不甘落後,面對著飛速發展的人工智慧,我們仿佛看見了未來和自己繁瑣工作說再見的那天。但是人工智慧的飛速發展究竟是好是壞呢?未來機器人會傷害人類嗎?那我們現在豈不是在自掘墳墓?
  • 通過高科技的輔助,而把自己變成「超人」的7個罕見人類
    ​相信很多人都特別喜歡看科幻類的相關作品,因為它們可以滿足我們獵奇的心裡,給予更多腦洞大開的科技想像,總體來講會帶來很大的幫助,那麼你有沒有想過,如果現實中的人類,也像這些作品裡的人物一樣,通過科技的輔助,擁有了罕見的超能力,這種現象一定是非常的酷炫,其實就在現如今,已經有人這樣大膽的嘗試了,今天小編來分享一下,完美的創意:藉助高科技,讓自己身體擁有「超能力」的7個人!
  • 《最後一個人類》未來的生命形式與機器形態
    第一部分,成為機器,重新定義生命的未來;第二部分,從超級智能到半機械人,化身情感機器;第三部分,不被機器反噬的三個原則。第一部分 成為機器,重新定義生命的未來目前人類的衰老還是一個不可改變的事實,就算是進行皮膚修正,你的真實年齡和衰老都是一天天變化的。
  • 科技與醫學不斷進步,無機生命會替代有機生命嗎?
    他們希望很快也能夠用這種方式來進行的付款,這裡面我們就可以看到一種的半機械人的狀態。就算是半機械人工程,其實相對比來說的也是比較保守的,因為它假定了是由有機的人類大腦作為生命的指揮和控制中心。其實還有一個更加大膽,但這個設想就是我們徹底的拋棄有機部分,打造出完全無機的生命。比如說神經網絡它將由智能軟體來取代,這樣的話呢就能夠同時暢遊虛擬和真實的世界不受有機化學的限制。
  • 人工智慧蓬勃發展,未來人類會被機器人取代嗎?
    最近有粉絲留言問追蹤君:人類會被人工智慧所取代嗎? 對此,追蹤君認為,未來的某一天,人類有可能真的被人工智慧所取代。 根據美國未來生命研究所創始人邁克斯·泰格馬克關於生命形態的論述,生命可以分為三種形態。
  • 後人類的未來:你願意做賽博格,還是願意做女神?
    Kline)提出了一個設想,通過機械的和醫學的手段來增強人類的身體機能,以便讓他們能夠在太空環境中生存。他們取控制論(cybernetics)和有機體(organism)的頭三個字母,將這種增強人類首次命名為賽博格(Cyborg)。在此之後,賽博格形象便在各種科幻小說和電影中蔓延開來,成為了流行文化中津津樂道的話題,並引發了大眾的擔憂:賽博格會不會威脅到我們?我們在未來會成為賽博格嗎?
  • 從機器人的故事看未來
    這部作品深入探討了一個主題:人工智慧發展到極限,一定會無限接近於人。到最後,我們一定會把它們做成我們自己的樣子。它們,也一定會變成我們的樣子。一個機器人,在一個複雜的架空世界中努力尋找和平與愛,它不願永遠臣服於人類,僅僅作為一個工具。它在自由意志的引導下奮力反抗,一臺冰冷的機器似乎在萬千冷漠世界中尋找僅有的一點人性光輝。就如特裡吉利斯自己所說:它們或許就是人類的一面鏡子。
  • 奇幻文:當機械被應用於人體,機械人造人,半機械人,生化人
    奇幻文:當機械被應用於人體,機械人造人,半機械人,生化人一到睡覺的時候,我總是會看著小說慢慢進入夢境中。大家好,我是小編,今天給大家推薦奇幻文:當機械被應用於人體,機械人造人,半機械人,生化人,小編行走在小說第一線,這不是神奇的事情,神奇的是小編推薦的美文能讓小夥伴們看完後回味無窮,來看看今天的美文吧《革命吧女神》--草上匪內容摘要:城堡得先修繕一下,這迴旋石梯太危險了,就算子爵已經是牧師,摔著了也了不得。塞巴迪安小心翼翼的沿著石梯往上走,心中還在盤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