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計劃做「人腦晶片」,人類會變成「半機械人」嗎?

2020-07-29 全現在

成為「半機械人」之後,人類也將迎來更多煩惱。

作者:曾廣

原標題:馬斯克打算給人腦裝上晶片,但人類尚未做好準備成為「半機械人」


自20世紀中葉計算機誕生以來,人與機器的關係成為新的哲學命題,其中純粹的「自然人」與經過改造的「半機械人」之間的關係是爭論的一環。


馬斯克近日在推特上與計算機科學家奧斯汀·霍華德互動時表示,他創辦的Neuralink公司正在開發某種腦部植入晶片,能夠讓音樂直接流入我們的大腦神經。


Neuralink是近兩年腦機接口(BCI)領域的明星公司,由馬斯克和同伴於2016年創辦,此前已經研製出更適合腦部侵入手術的材料(threads)和更擅長避免腦部發炎的神經外科機器人。


隨著相關技術的快速進步,人們也開始重新思考,「人類」兩個字意味著什麼,我們將與機器之間維持何種程度的界限。


用晶片重新訓練你的大腦


什麼是真實?你如何定義「真實」?如果你是說你的感覺、你聞到和嘗到的味道和看到的東西,那麼「真實」只是你的大腦所理解的電子信號。

——《黑客帝國》


馬斯克計劃做「人腦晶片」,人類會變成「半機械人」嗎?

電影《黑客帝國》中,機器人通過腦機接口控制人類意識


神經信號的本質是電信號,人腦的指令可以被模擬。通過在大腦中植入晶片,我們有朝一日將能夠用意識控制自己的iPhone。這一幕正在接近現實。


7月9日,馬斯克在推特上表示,其創立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將於8月28日發布最新進展,近日透露的「人腦音樂」或許只是驚喜中的一環。


馬斯克的這項腦機交互計劃,其短期目標是專注於醫療領域的應用。據馬斯克此前介紹,Neuralink所開發的晶片能夠對大腦的某些部分進行重新訓練來治療成癮和癲癇,去年他還透露這項技術可能用於改善中風引起的腦損傷。


站在更長遠的角度,馬斯克則希望能實現人類大腦與晶片的共生,允許人類與人工智慧進行競爭,以避免人類滅絕。馬斯克認為,具備高帶寬、融合思維的界面可能是人類與AI緊密結合的一條道路。


該系統的早期版本已在動物身上得到測試,去年7月的發布會上,Neuralink表示他們已經進行了19次動物實驗,並成功在動物的大腦中植入「線」(threads)的電路,能夠讓動物通過大腦控制機器。


馬斯克計劃做「人腦晶片」,人類會變成「半機械人」嗎?

Neuralink在老鼠身上做實驗


在發布會後的記者提問中,馬斯克還透露稱,Neuralink團隊已經成功讓「一隻猴子通過大腦來控制電腦。」


下一步,Neuralink的計劃是獲得美國食藥監(FDA)的批准,以進行相應的人腦臨床實驗。


Neuralink的最終設想,是通過大腦的計算機接口來控制手機,提供音樂、數據和文本支持。通過腦機接口,馬斯克希望人與人之間能夠直接進行思想交流:「你不需要說話,你將能夠以更快、更準確的方式進行交流。」


這一想法並非天方夜譚,事實上如今腦機交互技術的發展已經觸及臨界點,儘管這可能需要首先獲得醫學倫理上的肯定,並花費數年來進行人體實驗。


「人們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會變得心靈感應,不僅不需要說話,而且不需要言語——通過在概念層面上了解彼此的想法,」2019年英國皇家學會的報告中介紹了腦機接口如何允許人們通過「電子信號」來進行思想交流。


但是由於腦機技術本身存在的巨大道德爭議,許多科學家認為「腦機一體」的設想或許很難變成現實,尤其是對健康人群而言,直接在人腦植入晶片始終是個驚悚的話題。


大腦要不要被「切開」的問題


你只知道我讓你知道的,你只了解我想讓你了解的,但那並不是我。

——《頭號玩家》


馬斯克計劃做「人腦晶片」,人類會變成「半機械人」嗎?

電影《頭號玩家》中的VR頭盔,一定程度上展現了非植入式腦機的未來


腦機接口技術從上世紀七十年代發展至今,已經有了幾十年的歷史,但是一直噱頭大於實踐,常常在曝出重大進展之後又陷入沉寂。


作為一門複雜的交叉學科,腦機接口技術背後需要材料學、醫學、生物學、計算機、電氣工程等專業的支持,這也導致該領域人才非常稀缺。去年7月Neuralink召開發布會,馬斯克坦言其最主要的目標便是為了招攬人才。


從技術上進行分類,目前的腦機接口技術主要分為植入式和非植入式兩大類。其中植入式電極相比頭皮貼片在精確度上要高得多,可以編碼更加複雜的命令,例如多維運動,壞處則是更加危險。


「大腦發炎是會死人的。」知乎上的一個高贊回答這樣寫道。


相比之下,非植入式的技術要更加安全,許多科幻電影中所展現的也是這一類技術,一個經典的設想,是可以和人腦進行交互的頭盔,例如《頭號玩家》中所展現的那樣。


由於在安全性和倫理上的優勢,非植入技術的發展較早,也更為成熟。2014年的世界盃開幕式上,一個高位截肢的巴西癱瘓少年,通過大腦控制的外骨骼開出了第一腳球,同時也為腦機技術博得更多關注。


但是由於非植入技術能接收到的腦部神經信號較弱,往往只能控制簡單的動作,而難以進行複雜指令。早在2013年,非植入的腦機技術已經可以實現用腦信號打字,但平均一個單詞耗時接近兩分鐘,難以實現真正的商業化。


馬斯克計劃做「人腦晶片」,人類會變成「半機械人」嗎?

俄羅斯腦機接口公司 Neurobotics研發的非植入式腦機接口,可以實時讀取人類腦中畫面


而在真正的技術前沿,植入式的腦機接口往往被認為能夠走得更遠。


通過直接將晶片植入人腦的對應區域,人腦聯動的效率能夠得到極大程度的提升,文字、聲音和圖像等複雜信息的交互成為可能,視覺、聽覺和觸覺等複雜感知的模擬也更加容易。


但是目前人類對大腦的認知依舊是極為有限的,在複雜的腦機交互領域,人類真正能做的依舊很少,目前還只能解讀和輸出一些簡單的編碼。對於人類來說,人腦無疑是另一個維度的宇宙,而盲目地飛向宇宙總是蘊藏著巨大的風險。


人類與機器的分界將不再明確


獨一無二的記憶造就了獨一無二的人。雖則記憶本身就像是虛無的夢幻,人還是要依賴記憶而存活。當電腦已能使記憶外部化時,你們應該思考一下其中的意義。

——《攻殼機動隊》


馬斯克計劃做「人腦晶片」,人類會變成「半機械人」嗎?

電影《攻殼機動隊》中經過改造的人體


除了Neuralink以外,目前國際上還有許多專門研究腦機接口的創業公司,其中包括不少國內的研究團隊,但是由於馬斯克的影響,Neuralink要比所有的同行知名得多。


許多科學家和藝術家認為,與機器結合的「半機械人」才是人類的未來,儘管這背後可能面臨一定的倫理困境,但卻可以賦予人類更大的生存空間,尤其是在人類對未來發展日益悲觀的今日。


站在一個非常長遠的角度來看,人類與機械結合的一大困境,來自道德認知。


儘管人類在假肢、人造心臟等領域已經開始廣泛運用機械部件,但目前都還沒有深入到腦機交互層面,隨著人類的身體不斷被機械替代,並逐步深入到意識層面,人與機器的分界也將變得模糊。


日本著名動畫《攻殼機動隊》曾描述了這樣一個世界:人類的身體器官被不斷用機械部件替代,甚至出現了除人腦以外全身機械化的人類和「電子腦」(Cyberbrain),人腦可以直接與計算機連接和通信。


此時人類與機器的唯一區別,在於是否具有「靈魂」(ghost)。但是靈魂究竟是什麼?是記憶嗎?在極端情況下,當一個完全人造的機器人被輸入「記憶」以後,形成自我認知的它算不算人類呢?


馬斯克計劃做「人腦晶片」,人類會變成「半機械人」嗎?

《攻殼機動隊》的女主角素子是一個除大腦以外完全義體化的生化人,她懷疑自己的記憶也是虛擬體驗


記憶往往是不誠實的,尤其是在今天。今年3月,北京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在《Science Advances》發表了一篇論文,文中展示了一種新的基因編輯技術,在老鼠的大腦中實現了特定記憶的精準刪除。


除此之外,腦機交互的實現還可能帶來一些新的問題,例如人腦安全和新的歧視。


計算機病毒是網際網路時代最常見的隱患之一,而當人腦和AI結合之後,是否將出現一種病毒,能夠通過人的大腦傳播,形成高科技時代的另類「瘟疫」呢?


在《攻殼機動隊》中,針對腦部入侵犯罪產生了一個職業,名為「幽靈黑客」(Ghost Hack),他們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幹涉人腦的記憶和身體判斷,為了防止大腦被入侵,人類甚至為此在大腦中建立了專門的安全系統。


與此同時,在這個星球上,種族歧視、性別歧視、地域歧視都具備深厚土壤,隨著人類的逐步機械化,誰能保證不會出現新的歧視呢?純粹的「自然人」和經過改造的「半機械人」,誰將成為人類新的貴族?


這一切,猶未可知。

相關焦點

  • 馬斯克放出豪言,人腦植入晶片成為半機械人,一年內就能實現
    除了創辦公司,馬斯克還提出過許多超乎想像的超級計劃,星鏈計劃、超級充電樁計劃、超級環路 Hyperloop 交通工具等,每一個都是超乎想像、極具前瞻性的。馬斯克就像是一臺馬力十足的小跑車,憑藉一人之力,推動科技持續向前狂奔。如果問你,馬斯克下一步會做啥呀,你能想像嗎?
  • 晶片放入人腦?馬斯克用活豬展示「腦機融合」,普通人類將被淘汰
    >馬斯克還將晶片植入進一頭名為Gertrude的小豬腦中進行試驗演示。一直以來馬斯克都希望通過提升人類自身的能力,以對抗不斷崛起的AI人工智慧。」隨著技術不斷發展,更深層的目標則是通過腦機晶片把大腦中的意念「數位化」,這一舉動被很多人戲稱為「人類改造計劃」的第一步, 大腦就真的如同電腦一般,可以實現修改、儲存等操作。
  • 馬斯克要「人腦與電腦共生」,這就有點嚇人了……
    「我們的大腦會被人工智慧劫持嗎?」特斯拉公司執行長埃隆·馬斯克想要在2020年底之前將人腦連接到計算機上。「從移居火星到改造人類,瘋狂的馬斯克正在讓科幻變成現實」,據英國《金融時報》18日報導,他旗下的腦機接口初創公司Neuralink,希望在明年年底之前開始對人類患者進行試驗。
  • 中科院院士梅宏履新,不久前公開反對馬斯克晶片植入人腦計劃
    大白新聞注意到,前不久,梅宏剛公開反對馬斯克晶片植入人腦計劃。(圖片來源網絡)院士履新日前,國內首檔人工智慧科技挑戰類節目《機智過人》第三季在央視綜合頻道首播,中國科學院院士梅宏組成「機智見證團」。不過梅宏院士的工作單位已變更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副院長。
  • 開頭顱插晶片?馬斯克的「超級人類」夢想又進一步!
    小夥伴們看到這肯定覺得不可思議,如果是其他人提出這種設想肯定會引起巨大爭議,但是開發它的人是有著 而馬斯克這項技術的原理就是通過在人腦中植入數百上千的電極管,通過電極與人腦的神經元接觸
  • 馬斯克或開發可植入人腦的音頻晶片,那就能直接通過晶片聽音樂了
    埃隆·馬斯克領導的腦機接口研究公司Neuralink久違地在領英上更新了一條新信息,內容是馬斯克的一條推特,表示他們正在招聘。「正如埃隆提到的那樣,我們正在尋找一些工程師,能幫助我們解決在手機和可穿戴設備開發上遇到的困難問題。」這條推特寫道,「這個世界在優化電信信號方面已經做了很多了,現在是時候該為大腦信號做同樣的探索。」
  • 汽車植入晶片比人腦早了30年!不妨看看汽車如何做
    馬斯克又又又又上熱搜,說他是當今世界中的網紅,應該沒人會否認吧?只不過這一次,不是因為智能汽車特斯拉,不是因為Space X發了火箭,而是因為一顆「晶片」。 晶片作為一臺電腦或者一部手機的核心,而馬斯克帶來的晶片,是用來植入人類的核心之中---大腦。
  • 馬斯克預測人腦植入晶片技術可對抗人工智慧篡權
    據英國媒體《每日星報》12月29日報導,科技富豪馬斯克發布講話,稱在人腦內植入人工晶片的技術將於2021年5月正式面世,這意味著2021年或許是更為混亂的一年。拜新冠病毒所賜,2020年已經留給了人們太多痛苦的回憶,在新年之際,未來十二個月我們又將見證什麼呢?
  • 馬斯克展示Neuralink賽博豬 晶片植入人腦還有多遠?
    他說,神經晶片可以測量溫度、壓力和運動情況,這些數據可以在心臟病或中風發作之前給予用戶警告。但僅從當天的演示來看,晶片只能實時輸出腦部活動信號,接收信號反饋或者腦機互動還有待開發。既然說好了計劃明年在人腦上打洞裝腦機接口設備,那怎麼少得了專門的外科手術機器人呢?
  • 馬斯克攜「超級豬」亮相腦機晶片發布會,「超級人類」不再是夢
    昨天的時候,我發了一篇文章,講的是馬斯克一直致力於在人腦中植入晶片,將人變成半機械人,這款晶片的原型機將會在今天的美國發布,結果大家對這件事情非常感興趣。
  • 馬斯克的人機接口真的那麼安全嗎?
    馬斯克披露了人機接口技術,就是利用極其微小的植入式晶片將人的大腦與計算機連接起來。通過電腦可以對人腦進行上傳、下載信息————甚至是記憶和思想,還能緩解失憶症和治療脊髓損傷等疾病,看來前途一片光明。但是,也有人提出了疑問,是不是人機接口技術真的那麼安全呢?
  • 「矽谷鋼鐵俠」馬斯克研發可植入人腦晶片,科幻片中的人工智慧成為...
    經營電動車製造廠特斯拉及太空探索公司 SpaceX 的美國富豪馬斯克正通過他新成立的公司Neuralink 進行一項試驗性計劃,在一隻名叫「Gertrude」的豬的腦內植入晶片,進行為期兩個月觀察。
  • 小豬腦部植入晶片成功 馬斯克:未來人腦也行
    科學狂人馬斯克創立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於當地28日披露了新進展,現場直播被植入電腦晶片的小豬正常活動。這意味著人們朝著向人腦中植入晶片治癒人類疾病又邁進一步。所謂腦機接口(BCI),就是在人腦或動物腦與外部電子設備間建立的直接連接通路。馬斯克在發布會上表示,醫學研究最新進展顯示,腦電波數據是可以受到控制的,而Neuralink的電腦晶片僅約一枚硬幣大小,不會對大腦造成任何持久損害,電池續航時間為一整天,能協助修復腦部或脊椎損傷,包括記憶力減退、中風和成癮等。
  • 從火星移民,到將晶片植入大腦,讀寫意識,馬斯克要控制人類嗎?
    周五,馬斯克向公眾現場演示Neuralink公司開發的腦機接口系統晶片,以及進行試驗的豬。馬斯克於2016年創立的Neuralink公司一直在研究「神經織網」技術,致力於在動物或人類的顱骨植入微小晶片,可以讀取和書寫大腦活動。
  • 馬斯克:人類已經是半機械人
    28日,馬斯克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從某種意義上說人類已經是半機械人了。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說,我們在使用電子設備的過程中,會自動/手動存儲自己的信息,即使逝去,也會存在痕跡。對於半機械人,馬斯克還有一個夢想。
  • 馬斯克稱要在大腦中植入晶片,你怎麼看?
    要說現在最時髦的科技,人工智慧絕對算一個,當然如今的人工智慧只屬於初級階段,有一些科學家預測,隨著時間的發展,人類智能終有一天會落後於人工智慧,那麼人類將會被人工智慧所取代,這讓許多人無法接受,其中就包括馬斯克。於是馬斯克想要解決這個問題,而他想到的方法就是讓人類加入人工智慧。
  • 8月28日,人類開始變成生化人?馬斯克:不能擊敗它們,那就加入它們!
    但他這條消息卻是在回復另一條更刺激的消息時寫的,這就讓人遐想連篇了,難道馬斯克真的要繼特斯拉、可重複使用火箭、天基網際網路之後,發布第四個改變人類歷史進程的產品了嗎?8月28日,人類就可以和機器結合,生化人的新紀元就要開始了嗎?
  • 馬斯克的10大瘋狂預言:AI殺手、登陸火星、半機器人類……
    馬斯克堅信,除了火箭,將來所有交通工具都是電動的;20年後所有汽車都是自動駕駛的。他還稱,人工智慧比核武器危險多了,不用動武就能引爆戰爭。將來,人類為了生存必須把自己變成半人半機器。特斯拉電動汽車公司、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向來以大膽預言未來著稱,以下為他的10大瘋狂預言盤點。
  • 馬斯克能打開「潘多拉寶盒」,實現數字永生和超級人類嗎?| 超級觀點
    從他上周剛剛發布的兩項產品看來,我們可以感受到馬斯克除了把腦機接口應用到醫療領域之外,他對於人腦的進化,和利用人腦數據的讀取的方式來實現人類數字永生的方向,還有一些興趣,但這也引發了學術界和工業界的諸多猜測。馬斯克發布的這兩個產品其中一個是腦機接口技術最核心的一個產品——晶片,他的晶片目前已經做到一枚硬幣的大小,直徑23毫米,厚度8毫米,完全可以植入人腦裡。
  • 馬斯克人腦植入晶片項目啟動,李嘉誠等人紛紛布局
    自從人類誕生以來,我們一直幻想著永生不死,但是沒有人能逃過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隨著科技和醫學的不斷發展進步,未來人類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實現永生。霍金也曾預言,到了2045年人類將永生不死,這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