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馬斯克,不知道大家都有啥想說的?
不管說啥,有一點毋庸置疑,他是一個了不起的人,是一個有理想、有追求、有魄力、有激情的「四有」小夥子。
馬斯克創立的特斯拉和Space X以及其他的一些公司,都有一個特點,全部都做到了這個領域的頂級水平。
除了創辦公司,馬斯克還提出過許多超乎想像的超級計劃,星鏈計劃、超級充電樁計劃、超級環路 Hyperloop 交通工具等,每一個都是超乎想像、極具前瞻性的。
馬斯克就像是一臺馬力十足的小跑車,憑藉一人之力,推動科技持續向前狂奔。
如果問你,馬斯克下一步會做啥呀,你能想像嗎?
01 科幻照進現實
有一部科幻小說叫做《文化》(The Culture),裡面設想,未來的星際社會是通過在頭骨中植入一種名為「神經蕾絲」的腦機接口,實現跨種族交流,並在智力上實現巨大進步。
這種場景在科幻電影中最常見,像科幻電影《匿名者》中,所有人都被植入了一種微型晶片,以方便政府監視民眾,維護社會秩序。
馬斯克在2016年成立了名為Neuralink的腦機接口公司,專注研究「神經蕾絲」技術。
如今,四年的時間已經過去,馬斯克宣布,將會在美國時間28日,向世人展示這種原型設備,如果植入這種晶片,人類就可以變成半機械人。
02 植入晶片好不好
在馬斯克看來,在人腦導入晶片後,可以讓人類變得更加強大。
一方面,晶片可以作為腦機接口,讓人們可以更好地了解腦神經,治療神經疾病。
另一方面,晶片的植入可以提高大腦的智能水平,從而幫助人類跟上人工通用智能塑造的美好未來。
2019年,美國萊斯大學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可植入大腦的微型晶片,可以讓來自外界的圖像和聲音繞過眼睛和耳朵,而直接傳達到大腦,從而幫助病人恢復視覺和聽覺。
但馬斯克的目標顯然不會如此「簡單」,馬斯克希望,晶片可以提升人類的整體智力水平,讓人類獲得更多的「超能力」。
在馬斯克眼中,藉助晶片等科技產品,或許會是人類進化的下一個方向。
03 吹的牛啥時候可以實現
很多科幻電影其實都預示了未來,很多科幻電影中的技術也已經得以實現。
1977年,《星球大戰》中的全息投影技術,在2006年,已經被IO2 Technology推出的世界首款交互式3D顯示器實現。
1990年,《全面召回》中出現了自動駕駛汽車,而現在自動駕駛早已不是夢。
或許,「神經蕾絲」真的會成為現實,進入每個人的生活中,但是,至少現在看來,似乎距離實現還很遙遠,但馬斯克卻說「能夠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在一個人身上植入腦機接口設備」。
其實,單純的接入晶片,已經不需要馬斯克費心了,這項技術早已非常發達成熟,全球已經有約20萬人植入了某種神經技術。
但關鍵是,馬斯克所認為的,小說中真正的「神經蕾絲」什麼時候可以實現。
或許,在馬斯克的腦機接口發布會上可以一窺端倪。
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