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為何非想在人腦中植入微晶片?他有兩大理由

2020-11-24 騰訊網

美國當地時間28日,這位科技大亨宣布將展示一種原型設備,將來有朝一日可以植入我們的頭骨中,使我們變成半機械人。

騰訊科技訊 8月28日,在名為《文化》(The Culture)的科幻系列小說中,蘇格蘭小說家伊恩·M·班克斯(Iain M Banks)曾設想了一個未來的星際社會。在這個社會裡,人類通過在頭骨中植入名為「神經蕾絲」(neural lace)的腦機接口,在智力上取得了巨大進步。

作為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和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執行長,埃隆·馬斯克(Elon Musk)也是「神經蕾絲」的粉絲。他正致力於將科幻小說中的技術變成現實,這促使其在2016年創立了名為Neuralink的腦機接口公司,以專注於探索這項技術的潛力。

如今四年過去了,馬斯克準備向世界展示他「入侵人腦」的計劃。美國當地時間28日,這位科技大亨宣布將展示一種原型設備,將來有朝一日可以植入我們的頭骨中,使我們變成半機械人。

那麼,馬斯克的腦機接口技術到底是如何運作的?它真像炒作的那樣神奇?它會被用來做什麼?雖然目前所知細節相對較少,但我們對Neuralink晶片背後的機制已經有了更深入的洞察。

馬斯克的兩大願望

馬斯克執著於腦機接口技術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在某種程度上,他認為植入大腦中的醫療晶片可以作為腦機接口,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神經疾病並進行治療。

第二,在更深的層面上,這種晶片可以幫助提高人類的大腦能力,以便我們能夠跟上人工通用智能(AGI)塑造的未來。馬斯克此前曾斷言,即使在「良性的AI場景」中,我們也會被甩在後面。為此他信奉的理念是:「如果你不能戰勝它,那就加入它吧!」

據稱,這種直徑為4x4毫米的晶片將與比人類頭髮更細的「線」相連,這些線通過在頭骨上鑽出的四個洞進入大腦。嵌入在線中的電極被「縫合」到晶片上,然後可以從神經元中獲得電信號,這些電信號指示大腦的活動,然後轉化為運動或行為。

在醫療領域,早期版本的植入物可以讓癱瘓患者控制他們的智慧型手機。後來的版本可以建立在現有程序的基礎上,例如治療帕金森氏症的深部大腦模擬。除了治療應用,馬斯克的目標是用晶片提升人類的智能。他認為可以將晶片置於邊緣系統(包括大腦中更原始的部分和大腦皮層)的頂部,充當增強智力的第三層。

有些科學家非常看好這一前景。倫敦帝國理工學院腦科學系主任保羅·馬修斯教授(Paul Matthews)認為,理解大腦信號的挑戰更多的是一個工程問題,現在馬斯克正專注於克服這一問題。他說:「如果你有非常厚的電極,要記錄數百個神經細胞,了解它們之間的通信方式是個巨大挑戰。但如果你只需記錄1個甚至幾個細胞的活動,解碼就會變得更容易。」

很快就能植入?

Neuralink早些時候曾設想在2020年底之前對這種設備進行人體試驗,這將是該計劃邁出的一大步。今年5月,在參加播客節目時,馬斯克表示該公司將「能夠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在一個人身上植入腦機接口設備」。這一預測實際上並不像它聽起來那樣具有開創性。馬斯克描述的是一種相當常規的治療癲癇和帕金森氏症等疾病的程序,儘管存在腦出血等潛在的致命風險。

賈斯汀·桑切斯(Justin Sanchez)在負責美國國防部下屬研發機構DARPA的生物技術辦公室時,曾幫助資助Neuralink科學家的研究。他估計,全球約有20萬人在大腦中植入了某種神經技術。事實上,目前這項技術已經非常發達,以至於桑切斯所在的巴特爾紀念研究所已經開發出一種基於神經技術的非植入設備,旨在幫助人們提高高爾夫揮桿能力。

馬斯克還宣稱,Neuralink將在明年進行人體試驗。為了如此快速地在人體上進行測試,該公司需要從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DA)獲得正常情況下需要多年才能獲批的監管批准。這是有可能的,因為許多大腦植入物已經獲得豁免。但Neuralink的設備可能面臨額外的挑戰。

目前,Neuralink使用的是柔性聚合物,這種材料在人體內不太可能持續十年,這是FDA希望在不容易移除的醫療設備中看到的最短時間框架。德克薩斯州奧斯汀的腦機接口公司Paradromics執行長馬特·安格爾(Matt Angel)說:「如果你想測試一件東西是否能持續10年,你真的得等待10年。」

能夠治療成癮和抑鬱症?

7月10日,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發表了一份值得注意的聲明。一位網絡用戶問馬斯克,Neuralink是否可以用來重新訓練導致成癮和抑鬱的大腦部分。馬斯克回答說:「當然可以,這非常棒,只是聽起來有點駭人聽聞!」

神經學家們一致認為,在大腦中放置電極可以幫助緩解成癮和抑鬱症狀。事實上,除了Neuralink之外的研究人員現在也正在研究它,包括明尼蘇達大學精神病學家、生物醫學工程師亞力克·韋奇(Alik Widge)。這種治療包括將電極施加到大腦中一個名為內囊的地方,並通過刺激與前額葉皮質的連接來改善認知功能,如感知和判斷。韋奇說,全世界大約有200名患者嘗試了這項治療抑鬱症的技術。

在幾個國家,阿片類藥物成癮者已經將電極植入大腦中控制成癮的區域。這包括美國,去年年底,西維吉尼亞州的一名男子在西維吉尼亞大學洛克菲勒神經科學研究所接受了這一手術。一位女發言人說,自那以後,他已經戒除了阿片類藥物。本月早些時候,第二名阿片類藥物患者接受了同樣的手術。

雖然廣泛採用存在障礙,但Neuralink沒有理由在未來不能進軍這些領域。在2018年對大腦深部刺激及其對抑鬱症影響的研究綜述中,科學家們表示,結果「前景看好」,但這項技術仍處於實驗階段。韋奇說:「與我交談過的精神病學家說,他們希望看到更有力的療效數據。」

緩解強迫症等疾病?

7月18日,一名網絡用戶問道,Neuralink是否可以幫助強迫症患者,是否可以刺激催產素、血清素和其他化學物質的釋放。馬斯克簡單地給出了肯定回答。

專家認為,世界各地的許多項目都已經做到了這一點,所以將來Neuralink的技術可能會實現同樣的目標。然而,科學家們對這項技術的確切工作原理仍存懷疑。科羅拉多大學安舒茨醫學院強迫症和神經調節項目主任雷切爾·戴維斯(Rachel Davis)正在研究這項技術,她說:「我們只是對零星的東西有所了解。」

許多科學家在這方面看到了巨大的潛力,主要是因為現有的藥物在治療強迫症和相關疾病時往往達不到要求。NeuroOne Medical Technologies公司執行長戴夫·羅薩(Dave Rosa)表示:「這些刺激技術的下一波浪潮將是控制情緒。」

7月18日,馬斯克呼籲求職者幫助解決大腦和脊柱損傷問題,一名網絡用戶問道,Neuralink是否也可以幫助患有傷害、自閉症和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的殘疾人。馬斯克回答說,的確有這樣的潛力。

大腦深部刺激,或通過植入大腦的電極進行治療,已經用於創傷性腦損傷。許多患者已經接受了這種手術,取得了令人振奮的結果。令人鼓舞的跡象也出現了,這些技術可以幫助治療自閉症。在許多情況下,在自閉症患者的大腦中植入電極有助於改善症狀。

然而,治療肌萎縮側索硬化症可能更加困難。前Neuralink員工維卡什·吉爾賈(Vikash Gilja)現在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任教。他說,這將是一種很難通過腦機接口對抗的疾病,因為它影響到大腦如此廣泛的區域,「我們更有可能看到針對這一問題的藥物治療」。

將音樂直接傳輸到大腦中?

7月19日,一名網絡用戶問道,植入了Neuralink設備的人是否可以「直接利用我們的晶片」播放音樂,稱這是一個「偉大的功能」。馬斯克又一次簡單地回答說:「可以。」雖然這聽起來很牽強,但神經學家說,這一功能與現有技術沒有明顯不同。這在技術上是非常可行的,聽覺通路被繪製得非常清楚。

科學界中的許多人謹慎地關注著Neuralink許下的承諾,擔心它們可能會促使受影響的人推遲必要的手術。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教授、前Neuralink員工吉爾賈表示:「一個反覆出現的問題是,圍繞著未知的時間表創造虛假希望的道德問題。在患者群體中創造希望可能是一件好事,但如果患者試圖決定是否接受治療,這可能是一件負面的事情。他們可能認為更好的解決方案就在不久的將來,而實際上可能還需要幾年的時間。」

馬斯克並沒有聲稱Neuralink可以做任何事情。多年來,他忽略了各種問題,從令人毛骨悚然的(比如它是否會促進頭部移植)到日常生活(比如它是否有助於恢復身體平衡)。對於Neuralink技術是否可以用於烹飪藝術,馬斯克只是給予沉默應對。

已經有前例可循

不過,馬斯克試圖實現的目標已經有前例可循。由來自美國頂尖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組成的組織BrainGate也懷著類似的抱負,並啟動了腦機接口的臨床試驗。按照馬斯克的提議,通過在大腦中植入晶片,BrainGate的目標是利用技術恢復患有神經障礙的人的溝通和行動能力,比如運動神經元疾病或受傷的人。

在一次試驗中,晶片的微電極和一臺計算機成功地實時「解碼」了手部和手臂癱瘓患者的神經信號,使他們能夠「簡單地通過思考運動」來控制計算機屏幕上的光標。馬修斯教授說:「今天,這項技術不僅僅是一種概念證明,它還可以記錄大腦中的許多中子,解碼這些中子,以了解大腦有限部分進行計算的方式。」

Neuralink的技術同樣獲得了加州Kernel公司的青睞,該公司相信其非侵入性技術允許用戶簡單地打開和關閉頭盔,可以作為「大腦版Fitbit」使用。該公司舉例稱,其頭盔可以評估過度消費新聞對大腦的影響,通過目前在神經科學實驗室和醫院使用的縮小版、更個性化的大腦掃描機器,人們可以制定更健康的信息大餐。

2019年,Neuralink聲稱已經測試了一個腦機接口原型,這個原型有3000多個電極,需要使用精確的「縫紉機」類型的設備植入大腦皮層(外層)。早期的試驗是在老鼠和猴子身上進行的,使用了一個外科機器人(由腦外科醫生操作),進行了至少19次手術,成功率為87%。

馬斯克曾說過,他的最終目標是讓這個過程像普通視力矯正手術一樣簡單。雖然這個過程目前需要手術和麻醉,但馬斯克希望它能在將來某個時候變得非侵入性。其目標是取代目前的腦機接口技術,如多通道神經電極(Utah Array),馬斯克將其比作「中世紀的酷刑裝置」。

儘管在高帶寬設備適合臨床應用之前必須解決重大的技術挑戰,但有了這樣的設備,可以想像脊髓損傷的患者可以靈活地控制數字滑鼠和鍵盤。當與迅速改進的脊椎刺激技術相結合後,將來它們應該可以幫助人們恢復運動功能。

但必須要指出的是,Neuralink並不是唯一家旨在實現這個目標的公司。美國國防部下屬研發機構DARPA的下一代非手術神經技術計劃,也始終在研究無需手術的腦機接口技術,這可以讓士兵們只需佩戴改裝過的頭盔就可以用大腦控制無人機。科技巨頭Facebook也一直在開發類似技術,目標是讓用戶的交流速度必須快於他們通過鍵盤或觸控螢幕的速度。

Neuralink的進步有多重大,將在28日的活動中揭曉。馬斯克承諾將展示最新披露的縫紉機式機器人「V2」。根據馬斯克的說法,這項新技術距離「視力矯正手術的普及程度仍然遙遠」,但幾年後可能會「相當接近」。

遭受質疑和挑戰

以這種方式從大腦掃描中獲取數據可能會為許多用例打開大門,因為關於大腦的信息可能會像監測我們的心率、血壓和血糖水平在其他領域的方式一樣貨幣化。該領域的試驗歷史使Neuralink對未來的願景不僅僅是一個空想的項目,但並不是每個人都相信它的能力。

倫敦大學學院生物科學部的大衛·柯蒂斯教授(David Curtis)認為,Neuralink可能提供的那種深度大腦模擬有些有限的應用,特別是在治療強迫症等方面。但是用它來提高智力的能力呢?那就複雜多了!柯蒂斯解釋說,要真正實現這一點,任何類型的技術都需要能夠解析出大腦中每個神經元的活動,並追蹤其聯繫,這幾乎是不可計數的。

儘管電極越來越接近這一點,但要將這一應用付諸實踐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柯蒂斯教授說:「能夠產生驅動手機和機器的想法,這就是這項工作正在創造的印象,也是最奇特的地方。」

本月早些時候,馬斯克聲稱,演示將揭示「神經元實時放電現象,這比『黑客帝國』中的場景更神奇」。他還在社交媒體上補充說:「這會讓你大吃一驚的。」

雖然馬斯克將在周五揭開其技術的神秘面紗,但有些人對此持懷疑態度。科學雜誌《Stat》的一篇報導稱,前員工對Neuralink在這種尖端技術上咄咄逼人的時間表感到擔憂。有報導稱,研究人員試圖在一次手術中將數千個電極連接到綿羊的大腦中,但結果以失敗告終。Neuralink表示,文章中的許多說法是不準確的。

這還僅僅是技術方面遭遇的障礙,未來的監管障礙可能會延長任何可行產品商業化的時間跨度。馬斯克在2019年承認,所有這一切都將是個「緩慢的過程」,需要得到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的批准。他說:「所有這一切都將循序漸進地進行,不會突然間發生,Neuralink會有驚人的神經蕾絲,並開始控制人們的大腦。這將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但你會看到它的到來。」

與此同時,非營利智庫RAND周四發布的一份報告,詳細介紹了這種技術在戰鬥場景中如何獲得美軍越來越多的關注,並將值得在法律和道德層面進行密切審查。儘管困難重重,但很難知道馬斯克手中到底藏著哪些底牌。 (騰訊科技審校/金鹿)

相關焦點

  • 馬斯克震撼發布腦機接口,無損植入豬腦,下一步植入人腦
    在一陣焦急的等待中,他來了他來了!他帶著新鮮出爐的腦機接口來了。 馬斯克還是一樣的不守時,焦灼等待了40分鐘之後,他終於出現。首先,馬斯克談到「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會有大腦的問題,植入腦子裡,會解決大腦或者脊髓的重要問題。」PPT上面列舉出了各種腦機接口能夠解決的問題,包括聽覺缺失、記憶力缺失、中風等等各類問題。
  • 馬斯克發布腦機接口最新成果,無損植入豬腦,下一步植入人腦?
    來源:新智元編輯:夢佳、小勻就在剛剛,北京時間6點40,馬斯克進行了腦機接口新設備的現場直播!這場期待已久的直播,承載了人類對AI世界的幻想:人機互動,腦機相連,人類與AI共生!在一陣焦急的等待中,他來了他來了!他帶著新鮮出爐的腦機接口來了。
  • 小豬腦部植入晶片成功 馬斯克:未來人腦也行
    科學狂人馬斯克創立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於當地28日披露了新進展,現場直播被植入電腦晶片的小豬正常活動。這意味著人們朝著向人腦中植入晶片治癒人類疾病又邁進一步。所謂腦機接口(BCI),就是在人腦或動物腦與外部電子設備間建立的直接連接通路。馬斯克在發布會上表示,醫學研究最新進展顯示,腦電波數據是可以受到控制的,而Neuralink的電腦晶片僅約一枚硬幣大小,不會對大腦造成任何持久損害,電池續航時間為一整天,能協助修復腦部或脊椎損傷,包括記憶力減退、中風和成癮等。
  • 馬斯克宣布在腦機接口重大突破!稱正為首次植入人腦做準備
    Neuralink 也已經完成了在老鼠和猴子上的技術驗證,下一步想進行人體實驗,但是由於美國的監管嚴格,公司希望在中國或俄羅斯進行。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之爭腦機接口經過長達幾十年的發展,逐漸形成了兩大派別:侵入式和非侵入式。
  • 剛剛,馬斯克宣布在腦機接口重大突破!正為首次植入人腦做準備
    ,利用這臺機器人可以把 Neuralink 的新版晶片 LINK V0.9 植入人腦內。他甚至說,你不需要有大腦相關的工作經驗。Neuralink 也已經完成了在老鼠和猴子上的技術驗證,下一步想進行人體實驗,但是由於美國的監管嚴格,公司希望在中國或俄羅斯進行。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之爭腦機接口經過長達幾十年的發展,逐漸形成了兩大派別:侵入式和非侵入式。
  • 「矽谷鋼鐵俠」馬斯克研發可植入人腦晶片,科幻片中的人工智慧成為...
    經營電動車製造廠特斯拉及太空探索公司 SpaceX 的美國富豪馬斯克正通過他新成立的公司Neuralink 進行一項試驗性計劃,在一隻名叫「Gertrude」的豬的腦內植入晶片,進行為期兩個月觀察。
  • 馬斯克展示Neuralink賽博豬 晶片植入人腦還有多遠?
    但是我們有什麼解決辦法呢?我相信,最好的辦法或許是在人類的大腦中植入一層AI,」馬斯克說,「大概就是神經織網這種東西。我相信未來這一定會變得十分重要——但我不知道是否有公司正在認真研究這個東西。」馬斯克的設想是,神經織網可以「很好地」與人類身體其他部分「共生」,即把生物大腦與數字智能完美結合。
  • 馬斯克預測人腦植入晶片技術可對抗人工智慧篡權
    據英國媒體《每日星報》12月29日報導,科技富豪馬斯克發布講話,稱在人腦內植入人工晶片的技術將於2021年5月正式面世,這意味著2021年或許是更為混亂的一年。拜新冠病毒所賜,2020年已經留給了人們太多痛苦的回憶,在新年之際,未來十二個月我們又將見證什麼呢?
  • 馬斯克或開發可植入人腦的音頻晶片,那就能直接通過晶片聽音樂了
    」進行了相當大膽而多方位的謀劃,其中之一就是將音頻晶片植入人腦,從而人們就能直接通過晶片來聽音樂。本月早些時候,馬斯克就曾透露說,關於Neuralink的最新進展將於8月28日發布。有人在當時就問他「如果植入了Neuralink,是否可以直接從我們的晶片上聽音樂」?馬斯克的回答相當簡潔——「是的」。不用耳機或者揚聲器聽音樂,本身並不是一個新鮮概念。貝多芬當年就是將一根杆子的一端連接到他的鋼琴內部的發聲板上,然後咬住另一端,這樣他就可以「聽到」振動。
  • 馬斯克要「人腦與電腦共生」,這就有點嚇人了……
    特斯拉公司執行長埃隆·馬斯克想要在2020年底之前將人腦連接到計算機上。「從移居火星到改造人類,瘋狂的馬斯克正在讓科幻變成現實」,據英國《金融時報》18日報導,他旗下的腦機接口初創公司Neuralink,希望在明年年底之前開始對人類患者進行試驗。
  • 人腦植入晶片的危害有多大?大腦晶片植入技術路線的探討
    馬斯克造出了特斯拉,發射了SpaceX載人飛船,打造了超級隧道,上天入地的埃隆·馬斯克如今又想把晶片植入人類大腦。   給人的腦殼開一個「洞」,把一塊硬幣大小的、帶有傳感器的「晶片」植入進去,到底可以幫人類做什麼?
  • 吊打上司,獨佔女神,馬斯克說一年就將植入人腦的腦機接口有多神
    而前一陣子,他還在一檔節目中宣布,其開發的侵入式腦機接口,將在一年內實現在人腦中植入。「原則上,它(腦機接口)可以修復大腦的任何問題」,包括恢復聽力,使四肢癱瘓的人恢復正常,甚至可以治療阿爾茲海默症(老年痴呆),讓患者找回記憶。這個消息一出,也是立時引起軒然大波。
  • 馬斯克計劃做「人腦晶片」,人類會變成「半機械人」嗎?
    馬斯克近日在推特上與計算機科學家奧斯汀·霍華德互動時表示,他創辦的Neuralink公司正在開發某種腦部植入晶片,能夠讓音樂直接流入我們的大腦神經。電影《頭號玩家》中的VR頭盔,一定程度上展現了非植入式腦機的未來腦機接口技術從上世紀七十年代發展至今,已經有了幾十年的歷史,但是一直噱頭大於實踐,常常在曝出重大進展之後又陷入沉寂。
  • 馬斯克放出豪言,人腦植入晶片成為半機械人,一年內就能實現
    提起馬斯克,不知道大家都有啥想說的?不管說啥,有一點毋庸置疑,他是一個了不起的人,是一個有理想、有追求、有魄力、有激情的「四有」小夥子。馬斯克創立的特斯拉和Space X以及其他的一些公司,都有一個特點,全部都做到了這個領域的頂級水平。
  • 中科院院士梅宏履新,不久前公開反對馬斯克晶片植入人腦計劃
    大白新聞注意到,前不久,梅宏剛公開反對馬斯克晶片植入人腦計劃。(圖片來源網絡)院士履新日前,國內首檔人工智慧科技挑戰類節目《機智過人》第三季在央視綜合頻道首播,中國科學院院士梅宏組成「機智見證團」。不過梅宏院士的工作單位已變更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副院長。
  • 馬斯克的大腦植入技術或成終級武器?揭密美國國防部「大腦計劃」
    今年5月,馬斯克在喬·羅根(Joe Rogan)的播客中聊過這家公司,稱它將在「一年內」做好準備,設計好將可植入大腦的電子連結設備,具體說,去除植入對象一塊頭骨,然後由機器人將許多只有頭髮粗細十分之一的電極線插入大腦,同時將電子讀取設備插入孔中,縫合後僅留下一小塊疤痕。這種設備直徑大概1英寸,和一塊智能手錶屏幕差不多大。
  • 馬斯克再次創造歷史!硬幣大小晶片植入腦中,實時讀取信息……
    只要處理得當,手術中都不會流血,術後腦袋上只有一個小疤痕。有了植入設備和手術機器人,植入便是時間問題。馬斯克曾在去年的發布會上稱,將在2020年第二季度完成人體實驗,但最終在三隻小豬身上完成了實驗。記者稱,他很難從格特魯德身上找到任何植入或手術的證據,這隻動物的傷口已經完全癒合。「但是,當我給格特魯德餵一根胡蘿蔔並撫摸她的鼻子時,她身後的一個巨大電腦屏幕活躍起來,顯示出她的神經元在活動,並對我的觸摸做出反應。」為了表明設備是安全的,馬斯克還展示了另外一頭活蹦亂跳的小豬,這頭小豬植入設備後又移除,看起來並無異常。
  • 埃隆·馬斯克的「黑科技」:晶片植入大腦 可人腦操控電腦?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執行長埃隆馬斯克近日宣布,他成立的「神經連接」公司設定目標,計劃在明年年底前實現人腦與電腦連接,以提升人腦能力,應對人工智慧可能帶來的威脅。馬斯克是在舊金山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這一消息的。而實現人腦和電腦的連接需要對相關人員進行接口裝置的植入手術。
  • 馬斯克稱要在大腦中植入晶片,你怎麼看?
    要說現在最時髦的科技,人工智慧絕對算一個,當然如今的人工智慧只屬於初級階段,有一些科學家預測,隨著時間的發展,人類智能終有一天會落後於人工智慧,那麼人類將會被人工智慧所取代,這讓許多人無法接受,其中就包括馬斯克。於是馬斯克想要解決這個問題,而他想到的方法就是讓人類加入人工智慧。
  • 給豬腦植入晶片,下一步是人類,馬斯克將再度改寫人類歷史?
    而在8月28日,馬斯克的一場直播,再一次掀起了一波「改寫人類命運」的科技狂潮。這一次,他的目標不是浩瀚星河,而是人類本身。馬斯克的Neuralink系統的實現,通過植入人腦不到頭髮1/10細的細線進行傳輸腦電波信息,實現人機互動。簡單來說,「腦機接口」將通過手術機器人將「設備」植入人類大腦,使得人腦、機器、網際網路之間能夠互通。該技術號稱能夠讓人類「僅僅用意念就能改變現實」,讓童話裡的超能力成為觸手可及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