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奎哥,歡迎乘坐太空旅行號!
這是一次穿越138億年的奇幻之旅,本片詳細地描繪了宇宙138億年的過程,從大爆炸開始到今天。準備好了嗎?我們即將起航,穿越時空中。
這是一個緻密熾熱的奇點,它是一個體積無限小,密度無限大,熱量無限高,時空曲率無限高的點,空間 、時間在該處開始。
而我們現在所處的浩瀚宇宙,馬上將在這一團密度極高的能量中誕生。在起始的那個耀眼瞬間,爆發迸發出的能量向四方輻射,在這一刻,所有的物理定律、推動地球的力量,開始形成,宇宙的命運、大小、結構等一切、就在這一刻出現雛形,隨著宇宙不斷的膨脹、冷卻,溫度下降,觸發起宇宙的下一輪進化,爆炸能量開始轉化成細小的亞原子粒子,它們是宇宙中第一批能量轉化成的物質,但這時的物質非常不穩定,因為宇宙的溫度與密度極高,能量極多,這使能量會經常與物質互相轉換, 當宇宙漸漸的冷卻,粒子停止了轉化為能量,亞原子粒子的數目開始上升,但宇宙依然灼熱異常,狂暴不堪,此時、大爆炸進入了關鍵性的階段,物質與一樣東西展開了激烈的大戰,這種東西就是反物質,這是一場決定宇宙命運的戰鬥,任何一方勝利都將改變宇宙的存在形式,正物質與反物質遇到會互相抵消,變回輻射,這意味著只有陣容鼎盛的一方才會獲得勝利。
此時有十億個反物質粒子。就會有十億零一個正物質粒子。而正是這多出的一個正物質粒子。最終以極其微弱的優勢獲得勝利,十億多出的這一個聽起來似乎微不足道,但僅僅這多出來的一個物質粒子,就足以製造出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宇宙萬物,這其中包括了我們及我們身邊所能看到的一切事物,組成我們身體的原子,組成我們地球的原子,都只不過是殘餘。宇宙大爆炸時物質與反物質撞擊的殘餘。隨著溫度的不斷下降,原始粒子活動減慢,並開始結合第一批元素的原子,首先組成的是氫,然後、宇宙開始製造氦和鋰元素,這一製造過程持續了38萬年,38萬年後、宇宙冷卻,電子開始放慢活動,電子開始於新生的原子結合,在第一批原子與電子結合之後,渾濁的雲逐漸消散,新生宇宙開始展露出了真實的面目。
這是2013年3月21日、歐洲航天局在其巴黎總部、公布的根據普朗克太空探測器,傳回數據繪製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圖,這張圖展示大爆炸38萬年後的宇宙景象。
浩瀚的宇宙,往往給予人們神秘的色彩,一望無際的盡頭,是否還有人們期待的第二個地球呢?宇宙的秘密,還要我們繼續挖掘。
宇宙浩瀚無邊,我們,只是只是其中的一顆微粒。
我是奎哥!關注太空旅行號,有你更精彩!
本文由太空旅行號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