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吧︱聽不到這聲音說明耳朵老化了,這居然是真的

2021-01-07 浙江在線

2015-08-20 17:52

浙江新聞客戶端編輯 唐夢霞

這幾天朋友圈很多人分享《據說超過35歲的,聽不到這個聲音》的帖子,說是聽不到這段音頻的話就說明耳朵老化了。

事實上,測試某種聲音究竟能不能聽見已不是新鮮事兒了。好幾年前,就有報導稱英國一家公司發明了一種名為「青少年超音驅逐器」的聲音。這種聲音其實就是頻率高達14400赫茲的電流聲,聽得到的人會感到很刺耳。

不過,測試發現,有20多歲的小夥子發現自己聽不到,也有50多歲的大媽覺得刺耳。

那這個測試靠譜嗎?

※ 沒想到專家說法也不同呢↓

武漢市中心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袁琨表示:

人的正常聽閾是250-8000赫茲。也就是說,介於20-250赫茲和8000-20000赫茲之間的聲音,因每個人的敏感度不同,有人聽得到,有人聽不到,這都是正常的。而測試中的音頻,是一段電流聲,約為14400赫茲,所以,是否聽得見,與耳朵的年輕或老化沒有必然聯繫。

紅框內是武漢市中心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袁琨的說法

也有耳鼻喉科專家說:

一般來說,人耳能聽到的聲音範圍約在20赫茲到20000赫茲之間,可分為高頻、中頻、低頻三個頻帶,其中4000Hz以上的頻率被稱為高頻。

人與人正常交流時,只要耳蝸的500Hz到3000Hz的頻率聽覺功能正常就行了。然而當高頻聽力受到損傷,就會出現有的人能聽到而有的人聽不到。年齡越大,耳朵對高頻音就會越來越遲鈍,甚至完全聽不到。

但是,35歲不是聽力下降的分水嶺​,明顯是發這個音頻帖的人為了博取眼球才定的這個界限。

資料顯示:聽力衰退的年齡和程度因人而異,並不是每個35歲以上的人都會聽力衰退。人到60歲以後,55%的人有高頻聽力下降。

三個頻段範圍的分界,不同的資料略有不同

※ 聽力減退從高頻聽力下降開始

衰老是成人生理性聽力下降的主要因素。一般老年性聽力減退的進程,一開始是高頻聽力下降,即高頻聽力不敏感,對頻率較高的手機鈴聲、電話、門鈴的聽力感覺下降。其後是中低頻下降。

就像您的頭髮會花白,您的視力會下降一樣,隨著年齡的增長,您的聽覺器官也會自然衰老,耳蝸基底膜增厚、變硬,導致聽覺毛細胞變弱、受損、變得遲鈍。

再者,由於年齡和生理的關係,這階段容易出現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容易造成耳部神經供血不足,微循環障礙,進而出現耳鳴聽力減退等。

※ 不良的用耳習慣將會導致聽力下降

為何那些才35歲,甚至還沒有到35歲的人,也聽不到音頻中的刺耳的高頻聲音,聽力的確會隨著年齡老化而逐漸下降,但不良的生活習慣起到了「幫兇」作用。

研究發現,長期暴露在分貝高或是時間長的噪音中,噪音刺激使耳蝸血管收縮,組織缺血壞死,內耳毛細胞損傷。一旦這些至關重要的毛細胞遭遇損傷,就會損傷你的聽力,而且此損傷是不可逆轉的。

很多人常戴耳機聽音樂,在公交車內、地鐵裡、喧鬧的大街等嘈雜環境中,更是將聲音調得很大;還有人喜歡睡前戴著耳機聽音樂,並在不知不覺中睡著了;喜歡將電視聲音開得很大,就好像是把一個強聲聲源放置在耳內。

另外,某些藥物對耳朵的傷害更易被忽視,比如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新黴素等。它們會損害內耳(包括耳蝸、前庭),造成耳聾和平衡失調。同時精神緊張、壓力過大、睡眠不足也可導致內耳供血障礙,引發聽力損傷。

喜歡菸酒、燒烤等刺激性食物也是聽力減退的重要原因,太多刺激性食物通常會對耳朵的毛細血管和聽神經造成損傷。

※ 如何緩解聽力下降

要年老後最大限度保護聽力,平時就要養成良好的用耳習慣,不要長時間佩戴耳機,勿將聲音開得過大;

服用耳毒性藥物時,謹遵醫囑,千萬不能自己亂買亂吃,尤其是本身就有耳病或腎功能不良者更需在意。

另外,不要常用耳挖勺、火柴棒等硬物掏耳,以免碰傷耳道,引起感染。一旦患中耳炎等耳病,應及時就診。

另外,高脂血症者、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也都會影響內耳的血液循環,影響聽力。所以積極預防和控制全身性慢性疾病,也有助於防止老年性耳聾的發生。

建議60歲以上老年人應定期到醫院測試聽力(每半年1次)。

耳朵常保年輕的保健操

概括說來就是:摩耳廓、拉耳垂、拔雙耳、撥天鼓、摩全耳。

摩耳廓,用大拇指和食指沿著耳輪從上往下,輕輕推摩耳輪,直至發熱,一般做20次左右。

拉耳垂,用大拇指和食指輕輕地向下拉耳垂,做60下左右。

拔雙耳,把食指輕輕放入耳孔,旋轉三次,突然拔出,不能堵得太嚴,深入太長,而且力度要輕。

撥天鼓,用掌心捂住雙耳耳孔,食指搭在中指上,輕撥頭後部,每次做三下,做10次。

最後是摩全耳,把手摩擦熱,用掌心摩擦全耳,耳前耳後都要摩擦到,一共6次。

戴耳機記住60-60原則

對很多年輕人來說,保護耳朵的第一步就是摘掉耳塞、少用耳機。耳塞會把外耳道塞得死死的,對聽力損傷大。

如果一定要用耳機,也買質量好的,還要記住60-60原則,即在使用耳機時,音量建議一般不要超過最大音量的60%,也可根據自身情況,將音量調至更低,只要保證能聽清楚即可。

另外,連續使用耳機的時間不宜超過60分鐘,每次聽半小時為宜。

據楚天都市報、健康時報等

1440064334000

相關焦點

  • 超過35歲 就聽不到這種聲音?
    由於成年人在聽覺上長久的勞損,很多人到中年以後開始喪失對高頻率聲音的聽覺能力,聽不到14400赫茲的聲音,所以這種驅逐器在青少年身上的作用無比顯著。其實,上述文章中的聲音,也是一種高頻電流聲,至少在8000赫茲以上。這麼看來,青少年的聽覺確實要比中老年人要強。但是,35歲以上的人就真的聽不見這種聲音了麼?中老年人聽不見高頻音的背後又有哪些原因呢?
  • 海獅用鬍子聽聲音,這是真的嗎?
    「 海獅的鬍子比耳朵靈這是真的嗎? 」 答 案是真的。
  • 耳朵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實際上世界上有許許多多不同的聲音,我們人類可以聽見其中的大多數。不過如果沒有耳朵的幫助,我們什麼也聽不見。對於其他動物來說也是這樣的。那麼,聲音是怎樣被耳朵聽見的呢?許多動物還有我們人類有2個耳朵,這叫做雙耳聽力。用兩個耳朵可以聽見淹沒在噪音中的聲音。有2個耳朵還有什麼好處呢?
  • 原子彈爆炸瞬間真的沒有聲音?如果有,為什麼人耳聽不到?
    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原子彈在爆炸的時候,有沒有聲音呢?很多電影上的情節,原子彈爆炸瞬間都是靜止的鏡頭,仿佛世界都是靜音的,人們只是看到那樣壯觀的景象,但並沒有聲音。其實不然,原子彈爆炸的時候是有聲音的,但是人類聽到的聲響頂多只會是一聲悶響。
  • 錄音裡的聲音是真實的自己嗎?其實……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在回放聊天語音時,被自己的聲音嚇了一跳,「這真的是我的聲音嗎?怎麼聽起來怪怪的……」相信很多人都體驗過這種「陌生感」,這種聲音的差異並不是心理作用,而是真實存在。你可以試試這兩個方法:1.拿兩塊硬紙板,貼近放在頭兩側,耳朵的正前方。和平時一樣的語氣說話,聽聽自己的聲音。2.直接用手機拍一段視頻或錄一條語音,回放聽一聽。你可能會對自己的聲音產生「陌生感」,但這正是別人耳朵裡你的聲音。
  • 人類的耳朵會因為太大聲受損,那聽不見的低頻聲音呢?
    毛細胞纖毛收集聲波震動的纖毛是非常敏感脆弱的,聲音太大或者太高都會損傷纖毛。我們能接收到的聲音頻率範圍就是由纖毛決定的。如果這些纖毛被彎曲或折斷,它們就不會再長出來,這意味著你的聽力範圍可能會縮小。用來探測最高頻率的纖毛特別脆弱,最容易受到損傷,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聽不到高頻音。
  • 神奇的「蚊音」,如果你聽不到說明你老了
    從土豆網上把這個FLV文件下載下來,分離出音頻,手頭沒什麼好用的軟體,就用了Nero的音頻處理工具(一個刻盤的傢伙附件居然這麼全……),可以看出,這個聲音的波形是非常完美的正弦波通常來說,人類能聽到的頻率範圍是20-20000Hz,這個聲音距離20000Hz還有很大差距呢。不過這個範圍也是普遍來說的情況,每個人的聽力也不一樣,也許有的人天賦秉異,能聽到20000以上,有的人聽力就比較弱,而且年齡增長真的能導致聽力逐漸衰退。所以「25歲」是沒有什麼根據的,只是有人能聽到,有人聽不到是真的。
  • 專家告訴你:為何35歲後聽不到這聲音內附測試音頻
    最近朋友圈被這段音頻刷屏,據說超過35歲的人聽不到這個聲音!  日前,一篇名為《據說超過35歲的人,就再也聽不到這個聲音了》的文章紅遍朋友圈,大家紛紛轉發,測試自己能否聽到。「神奇」的是,60後,70後,甚至部分80後湊近耳朵也聽不到;而「殘酷」的是,對於90後和00後而言,這卻是無比清晰的一段噪音!
  • 《神奇寶貝》養它的主人耳朵一定不好吧,用科學看待「烈雀」
    這篇文章是科學寶可夢系列的最後一期,所以小編並沒有查閱相關的資料,而是一頁一頁地看完幾百頁的神奇寶貝圖鑑,有一些圖鑑介紹還真的不驗證一下不行,因為如果這些寶可夢們真的做出介紹中的事的話,寶可夢世界還真的不平靜啊!把耳朵捂好!
  • 捂上耳朵聽到的聲音要比平時感覺大了許多 這是什麼原因?
    捂上耳朵聽到的聲音要比平時感覺大了許多 這是什麼原因?時間:2015-09-22 07:50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捂上耳朵聽到的聲音要比平時感覺大了許多 這是什麼原因?
  • 據說超過35歲的,再也聽不到這個聲音了… 超頻蚊音!
    >最近在網上有一段很火的音頻,名為「35歲以上的人聽不到這種聲音~」,來試試試你能聽到嗎?你是年輕人還是中老年人?快來測試下吧: 小編表示還能聽得見,但是給老媽聽了一下她表示啥聲都沒有,這到底怎麼回事?難道真的是跟年齡有關係……
  • 為什麼聽自己聲音與自己聲音的錄音不同?看完才知道被自己騙了!
    其實我自己的聲音可好聽了,我一直都是這麼覺得的,但是每次我的同學都嘲笑我,說我的聲音沒我想像的那麼好聽。有一個小姑娘出現了一個這樣的困擾,其實不僅僅是她,在我們的生活中,幾乎全部的人都會有這樣的煩惱,想要讓自己的錄音和自己聽到的聲音一模一樣難道真的有這麼難嗎?
  • 樸燦烈的耳朵也太有辨識度了吧!原來精靈的耳朵真的存在
    樸燦烈的耳朵也太有辨識度了吧!原來精靈的耳朵真的存在 今日分享:樸燦烈的精靈耳 真的非常有辨識度,一看就知道是燦烈。
  • 耳朵發黑說明患有腎衰竭?這些疾病自測法就是自己嚇自己
    耳朵發黑說明患有腎衰竭?這些教普通人「自己給自己看病」的方法真的靠譜嗎?近日,記者採訪了相關醫師,聊一聊這些流傳甚廣的疾病自測法。耳朵發黑說明患有腎衰竭?網傳人體的耳朵與腎臟有很大關係,如果耳朵變黑了很有可能是患了腎衰竭。這是真的嗎?「耳朵等部位出現發黑現象,確實可能存在患病的風險,但是還要甄別『發黑』究竟是正常曬黑,還是毫無光澤的病症現象。
  • 據說超過35歲的,再也聽不到這個聲音了…
    >最近在網上有一段很火的音頻,名為「35歲以上的人聽不到這種聲音~」,來試試試你能聽到嗎?你是年輕人還是中老年人?快來測試下吧:小編表示還能聽得見,但是給老媽聽了一下她表示啥聲都沒有,這到底怎麼回事?難道真的是跟年齡有關係……據網絡介紹,原來這種聲音是一種高頻鈴聲,叫做「蚊音」,在動畫片柯南中出現過,怪盜基德利用蚊音讓少年偵探團無意中幫助自己偷琥珀麒麟角。
  • 看完這幾個動物冷知識,表示真的很羨慕烏鴉、河馬及青蛙
    周末到了,給小夥伴們科普幾個動物冷知識,輕鬆一下吧!自然界的很多生物們,由於食物匱乏,它們絕不會浪費任何營養。而蜥蜴是一種冷血動物,所以它會選擇吃掉自己的尾巴補鈣;再者加上因為自己身體虛弱無法保護孩子,與其讓別人吃掉不去自己吃了還能補充體力。這自給自足的能力,也是沒誰了。
  • 還在對所謂行星發出聲音的視頻著迷?科學只會回答你這兩個字
    聲音以波的形式在空氣中傳播。例如,當我們講話時,聲帶的振動會壓縮周圍的空氣。壓縮的空氣使周圍的空氣進行流動,並攜帶著聲波。最終,這些壓縮的聲波會傳到聽者的耳朵裡,聽者的大腦將這種活動解釋為聲音。如果壓縮頻率很高,流動速度很快,耳朵接收到的信號會被大腦解釋為哨聲或尖叫聲。如果它們的頻率較低,移動速度較慢,大腦會將其解釋為鼓聲、隆隆聲或低沉的聲音。
  • 健康|聲音的奧秘---世界萬物都是因為聲音才存在的
    隨著人的年齡變大,聽力範圍在縮小;小於我們的聽覺範圍叫次聲波,大於我們的聽覺範圍叫超聲波,所以當我們聽不到聲音,這並不意味著沒有聲音。一切事物都處在振動狀態,一切東西都在產生聲音)。研究顯示,432Hz在數學上與宇宙的模式最吻合,把音樂調為432Hz能跟宇宙的黃金比例PHI一樣,而且還統一了光、時間、空間、物質、地心引力和磁力與生物的DNA編碼與意識。
  • 不用帶進耳朵的耳機?——南卡骨傳導運動藍牙耳機上手體驗
    前言今天來開箱體驗一款好玩點的耳機,骨傳導無線藍牙耳機,我還是第一次試用骨傳導的藍牙耳機,原理好像不是直接佩戴在耳機那裡,而是佩戴在耳朵的前面,太陽穴附近,通過振動來傳導聲音 ,讓耳朵聽到音樂,確實是通過骨頭去傳導聲音,骨傳導確實沒問題,不用帶進耳機
  • 這隻烏龜居然會叫 聲音像貓動作像青蛙
    這隻烏龜居然會叫 聲音像貓動作像青蛙 文章來源:荊州電視臺 發布時間:2012-05-03 16:56 進入論壇 -我要糾錯   荊州新聞網消息(記者 艾冀  陳紅娟)很多人聽過貓叫狗叫,不過這烏龜叫,您聽過嗎?最近,公安縣埠河鎮團結村的葉斌就發現他家養的烏龜會叫,而且叫聲很像貓叫,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