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 七君
小鳥的啾啾聲、老鼠的吱吱聲、小狗的叫聲是怎樣被你聽到的呢?
實際上世界上有許許多多不同的聲音,我們人類可以聽見其中的大多數。不過如果沒有耳朵的幫助,我們什麼也聽不見。對於其他動物來說也是這樣的。
那麼,聲音是怎樣被耳朵聽見的呢?許多動物還有我們人類有2個耳朵,這叫做雙耳聽力。用兩個耳朵可以聽見淹沒在噪音中的聲音。有2個耳朵還有什麼好處呢?有2個耳朵的話就可以對聲音進行定位,這樣你就可以聽見危險的敵人是不是在向你步步逼近。
如果一隻小貓咪正在向你走過來,它發出的咪咪的叫聲就會傳到你的兩個耳朵那裡。聲音是一種能量,它們也是一種震動。小貓的叫聲通過空氣的震動被你的兩個耳朵捕捉。空氣會先使你的外耳廓震動,然後震動一步步傳導進去,一直到達最深處。
在你的耳朵的深處有一道膜,它叫做鼓膜。當聲音的震動傳過來的時候,首先會帶動鼓膜震動。當鼓膜震動的時候,有3塊骨頭也會跟著一起震動。其中的一塊骨頭長得有點像馬鐙。這個「馬鐙」狀的骨頭就像是通往內耳——耳朵深處通道上的一扇小門,它會隨著聲音擺動。
內耳裡有一個像蝸牛殼一樣的結構,它叫做耳蝸,是由軟骨和皮膚構成的。
「馬鐙」的震動沿著耳蝸傳導,在耳蝸裡外部的聲音,比如鳥叫和狗叫才開始真正被你「聽到」。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這裡聲音被變成了信號,進入了你的神經系統。你的大腦開始處理這些信號,大腦的不同部分會給這些信號賦予不同的意義。
實際上科學家們發現,你在閱讀這篇文章時用到的大腦也能分析聲音信號。讓你「聽懂」聲音的大腦區域也會幫助你閱讀。它們之間有很大的重疊,並不是互不幹涉的。是不是很神奇呀?
所以,小貓發出的咪咪的叫聲一開始變成聲音的震動,通過空氣傳播到你的耳朵這裡,並且一路前進,越過耳膜,來到內耳的耳蝸裡,接著被轉化成神經信號,輸入你的大腦。在大腦裡,不同的腦區開始理解這些聲音信號到底是什麼意思,比如「這個咪咪聲說明小貓餓了」,或者「它是想要我去摸摸它」。
當然啦,人類的耳朵並不是萬能的,我們聽不見許多動物發出的聲音,因為它們的聲音超過了我們的聽覺範圍。
有些動物耳朵可比我們人類厲害多了,不僅能用來聽聲音,還有別的功能。比如,沙漠裡的長腿大野兔的耳朵又細又長,可以幫兔子用來散熱降溫。大象也用它們像扇子一樣的耳朵來降溫,而且它們在遇到危險的時候還會把耳朵豎起來嚇跑掠食者。對於動物來說,耳朵可以用來聽聲音、降溫、保護自己。耳朵還可以用來保持身體的平衡,用處太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