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蜂」、「川妹子」、「龍山跑車」、「橘子超人」……30輛造型別致的化學能小車在PE跑道上陸續開跑,與一般小車比賽不同的是,它們的「主人」並不希望它們跑得更快、更遠。
5月11日,由中國化工學會、教育部化工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辦的第三屆「2019年中國大學生Chem-E-Car競賽」在南京工業大學舉辦,來自30所高校的291名參賽選手參加了比賽。
「Chem-E-Car比賽要求參賽者自主設計由化學反應控制的小車,在一定的載重條件下跑到給定距離,小車停在最靠近終線者獲得勝利。」南京工業大學化工學院副院長湯吉海介紹道。
下午1點半,性能競賽正式開始,在中國化工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華煒公布負重490g和距離19.6m後,各參賽隊進入實驗區開始精確的計算、化學品稱量、化學反應操作、設備的調試運行等,按照之前抽籤順序,各代表隊的化學能小車陸續開跑。
「跑偏了!」、「跑過了!」、「剛剛壓線!」現場不時傳來一陣陣歡呼聲或唏噓聲。來自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的團隊在第一輪跑出界後及時調整,在第二輪取得了距離終點線0.054m的好成績。比賽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帶來很多挑戰和樂趣。
南京工業大學化工學院院長範益群說:「準備這個比賽要做很長時間的模擬,在範圍內的不同重量和不同距離都要做好預測,並且要能掌控到位。但即使是這樣,化學反應依然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化學藥品受溫度和溼度的影響,反應過程也會有所變化,也正是這樣的變化產生了競賽的樂趣,化學小車真正跑起來的時候變化很多,這也給學生們帶來了一些挑戰。」
華煒秘書長指出:「Chem-E-Car競賽活動的目的是鼓勵學生走出課堂,將理論與實踐能力進行有效結合,培養學生運用多學科知識處理問題的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能力。」化學小車考察得比較全面,有化工工程、化學、機械、電子、物理等各個學科,是理論知識和動手能力的高度結合。
範益群院長告訴記者:「學化工的學生未來要去化工廠,或者參與汽車和手機的製作過程,需要既掌握客觀知識,又掌握工程實踐能力。」
清華大學化工系教授餘立新也有同樣的體會:「這個比賽最好玩的地方在於你把它當成是一個實際的工廠,在研發產品時,要的就是你的品質比別人高,得有一個精密的能把它控制住的技術手段。」
西北大學代表隊範志博告訴記者,他們訓練中經常把小車拿出去跑,也曾經把去年參加比賽的小車拆了個底朝天:「最大的特點就是勤奮和反覆實踐,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學到了課本上沒有的知識,還鍛鍊了自己在環境變化的情況下控制化學反應的能力。」
在上午進行的安全審查和海報展示環節,各參賽隊伍還將各自的作品設計理念、化工原理運用、安全規範保證等進行了展示和交流,其中環境和安全因素是必備的展示內容。據組委會介紹,比賽過程中一旦出現液體洩漏、冒煙和其他環境汙染問題立即取消比賽。南京工業大學校長喬旭在上午的開幕式中也呼籲:「讓化工走向專業化、智能化、綠色化。」
經過兩個競賽環節的角逐,南京工業大學獲得了「最佳安全獎」,北京化工大學獲得「最佳持久表現獎」,天津大學獲得「最具創意驅動系統獎」,「最佳海報獎」花落四川大學和大連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大連理工大學(盤錦)獲得「競賽精神獎」,西安交通大學和南京工業大學獲得「傑出體育道德獎」,四川大學和中山大學獲得「金輪胎獎」,「最佳視頻獎」由四川大學獲得。性能獎第一名到第五名分別是西北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北大學、北京化工大學、清華大學。
今年下半年,西北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和南京工業大學將帶著「為國而戰」的使命前往美國參加世界大學生Chem-E-Car競賽,在國際賽道上繼續開跑,而這一次,他們希望小車能夠走得「更遠」,創造出更好的成績。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黃迪 仇煜 編輯/趙夢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