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被譽為地球上最後一片淨土。世界各國已經籤署了條約,要保護南極的生態環境,不能在南極留下一點人類的垃圾,就算是南極科考隊的衛生間,科考完畢也是要打包帶走的。連扔個塑膠袋都不行,更別說從南極抓動物了。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在國內許多動物園裡都能見到企鵝的存在,既然南極的企鵝不能隨便抓,那動物園裡那麼多企鵝都是從哪裡來的呢?
我們知道,企鵝是一種獨特的生物,它是地球上一種古老的遊禽,也就是不具備飛行能力,但遊泳的本領很高。據科學家研究發現,早在南極洲還沒有被冰封的時候,企鵝就已經生活在南極了,後來逐漸適應了南極的氣候變化,成為了南極的代表性動物。
企鵝擁有在零下60攝氏度嚴寒中生存和繁衍的能力,堪稱生命的奇蹟,而且企鵝呆萌的外形,也讓它受到了許多人的喜愛。但是一到了水下,企鵝就變成了靈活的「小胖子」,能夠在一天內遊泳160公裡,捕食磷蝦和各種小魚。
對於世界各國擁有的企鵝來源,其實早就有過統計。目前世界上有一半企鵝是直接從南極捕獲回來的,不要詫異,其實《南極條約》中也有對捕獲南極動物有相關的規定。想要捕獲南極動物的話,要向國際主管部門提交申請表,在表格中註明捕捉的目的,時間,數量和種類,以及相關的負責單位。經過同意之後才能在監督下進行捕捉。
此前,中國南極科考隊曾以「極地科普教育」的名義提出了捕獲南極企鵝的申請,得到批准後才捕獲了數量很少的企鵝。據說目前這些從南極回來的企鵝都在著名的動物園裡,一般的動物園是沒有引進資格的。比如大連老虎灘極地海洋動物館的帝企鵝,就是當年中國科考隊從南極直接捕獲的。
實際上,國內一些規模較小的動物園,企鵝主要是從國外引進的,包括靠近南極圈的南美國家,以及具備企鵝人工繁殖能力的國家。
首先,企鵝並不只是生活在南極,在南溫帶地區也有企鵝分布。在秘魯和智利等國家就可以捕捉到企鵝,不受《南極公約》的限制。另外,世界上一些國家也具備了人工繁育企鵝的能力,主要是日本和英國。日本供應了全世界四分之一以上的人工繁育企鵝。當年中國贈送給日本兩隻大熊貓蘭蘭和康康的時候,日本就回贈給了中國羚羊和他們繁育的南極黑腳企鵝。
在中國,企鵝並不屬於國家保護動物,因為它並沒有野外個體生活在中國。在世界範圍內,不同種類的企鵝保護級別也不一樣。目前屬於世界一類保護動物的只有科隆群島企鵝。但不管怎麼樣,企鵝這種動物,還是需要我們每個人進行保護的,您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