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以為沙子是這樣落的,直到25年前物理學家發現了一個奇怪現象

2020-12-10 科學出版社

撰文 七君

你玩過沙子或沙漏吧?

沙子落下時,是什麼樣的?如果你在世界上的大部分地區,沙子落下來堆積成丘的時候,應該是均勻向下四處擴散的對吧。

類似於這樣——

這個現象好像放之四海而皆準,以至於物理學家為沙丘的這種增長模式取了一個名字——雪崩動態(avalanche dynamics)。

雪崩動態一般是由丹麥理論物理學家 Per Bak、湯超(目前是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執行院長)和美國物理學家 Kurt Wiesenfeld 在1987年提出的自組織臨界性(SOC)理論解釋的。但是在25年前,雪崩動態和SOC理論不靈了。

1995年,來自古巴哈瓦那大學的物理學家 Ernesto Altshuler 為了向學生演示沙丘的雪崩動態,找了一些沙子做實驗。奇怪的是,這些沙子並沒有按照雪崩動態聚集成沙丘。我們先來看圖——

是的,這些沙子並沒有均勻地從沙丘頂部向下方滾動,而是扭成了一條沙蛇,而附近的沙粒並不受影響。更有趣的是,這條沙蛇有時是順時針旋轉的,有時是逆時針的,並沒有固定的方向,但只要一開始沙蛇的方向確定,之後就不再變化了。

根據 Altshuler 的自述,他當時感到震驚和憤怒,因為自己製造的沙丘違反了經典的 SOC 理論,這樣要如何和學生解釋呢?

Altshuler 一時半會兒也想不出辦法,於是就把這些沙子和裝置封存了起來。但是5年後,這些沙子又一次讓物理學家們感到驚奇。

Ernesto Altshuler 圖片來源:Science magazine

2000年,Altshuler 來到休斯頓大學 Paul C.W. Chu 的組裡做博士後研究。Chu 是德州超導中心的創始人,而休斯頓大學也是 SOC 理論的主要根據地之一。

在那裡,他認識了休斯頓大學的物理學家 Kevin Bassler 以及 SOC 理論創始人之一的 Per Bak 的妻子 Maya Paczuski。

實際上,Kevin Bassler 原本是 SOC 理論的堅定支持者,但是 Altshuler 告訴他,SOC 可能不符合實際。Bassler 顯得非常興奮,他說:「Ernesto,這件事很重要,我大不相信。」

為了向 Bassler 展示迷人的沙蛇,Altshuler 去學校停車場拿了一些沙子來做實驗。可是,這些沙子並沒有展示出沙蛇的效果。他覺得很尷尬,於是讓在古巴的學生去拿當時他用過的沙子重新測試一下。結果,古巴的沙子確實產生了沙蛇現象。

回到古巴後,他馬上拍攝了沙蛇的視頻發給 Bassler。這個現象引起了 Bassler 和 Per Bak 的濃厚興趣,Per Bak 甚至提出要來看看 Altshuler 的實驗。

之後,Bassler 和 Altshuler 開始合作研究。在2003年和2008年,他們將相關實驗結果分別發表在 Physical Review LettersPhysical Review E上。

原來,並不是所有的沙丘都是以雪崩形式累積而成的。不過,世界上只有少數地區的沙子才能做出沙蛇的效果。

Altshuler 的沙子是從哈瓦那大學的材料研究所的儲藏室取的。後來,他才知道這些沙子來自 Santa Teresa,這個地方離哈瓦那大概有200千米的距離。而這些沙子本來是要被用來製造半導體的。

Santa Teresa 的沙子的純度很高,顆粒直徑大概是0.2毫米,從外觀上看和其他沙子沒有什麼差別。可是為什麼那裡的沙子才具有沙蛇的性質呢?

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在2006年,Altshuler 帶著這種沙子來到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的物理研究所(Institut de Physique du Globe de Strasbourg)。那裡的研究者對 Santa Teresa 沙子進行電子顯微鏡掃描和其他試驗。可惜的是,他們並沒有找到這個地方沙子與眾不同的答案。

電子顯微鏡下,Santa Teresa的沙子(a)看起來和富含碳酸鈣的沙子(b)以及普通沙子(c)沒有什麼不同,但是其他兩種沙子並不會產生沙蛇。圖片來源:(DOI)10.1007/978-3-319-51624-0_3

更奇怪的是,Santa Teresa 的沙子樣品雖然一開始有沙蛇現象,但是重複幾次後卻變「正常」了,這讓研究者們感到很困惑。

摩洛哥西南部的鳴沙被當地人稱為"barkhanes"。圖片來源:H. Raguet/CNRS Photothèque

當然,以前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摩洛哥的 Ghord Lahmar 地區有一種著名的鳴沙,鳴沙在野外會發出「歌聲」。但是鳴沙被帶到實驗室一段時間後,就會慢慢失去唱歌的技能。

當然,鳴沙變啞炮的問題已經被解決,這是因為鳴沙表面慢慢形成了一層矽膠。但是 Santa Teresa 沙子失去沙蛇技能的問題現在還沒有人知道答案。

不過,世界上是不是只有哈瓦那才出產能舞動的沙子呢?

倒也不是。Altshuler 在得知哈瓦那大學的 Eros Salinas 愛好收藏沙子後,就去取了不同沙子進行了沙丘實驗。結果發現,在全世界採集的100份不同沙子樣品中,有11份展現出了沙蛇現象。

實際上,普通沙子在堆積成丘時,沙蛇會存在很短的一段時間,但是 Santa Teresa 沙子卻能長期保留這種狀態。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能很好地解釋沙蛇現象,也沒有人能解開 Santa Teresa 沙子的奧秘。雖然不知道原理,但是 Altshuler 和 Bassler 做了許多實驗,詳細描述了沙蛇的運動。

首先,如果沙子是被堆在水平面上,那麼沙蛇繞沙丘一圈的時間會越來越長。

但是,如果沙子被堆在一個圓柱形的容器中,那麼沙蛇繞一圈的時間是不變的。

如果沙丘底部直徑比較大,沙蛇的運動是離散的,類似於秒針的轉動。

其次,旋轉沙蛇還有一個奇怪的特點,那就是如果沙丘比較小,那麼沙蛇的運動是連續的,如果沙丘比較大,那麼它的運動就是離散的,類似於秒針轉動。

他們還發現,如果離散沙蛇出現,沙丘就會更加緊實,而連續的沙蛇堆積的沙丘更為鬆散。

一些地理現象可能和沙蛇的類型有關,在工業上,比如在儲存穀物時這個知識也可能有用。下次玩沙子的時候,好好留意一下你的沙子是不是具有奇特技能的那十分之一吧。

一些 sha 子看起來和別人沒什麼兩樣,沒想到聚起來可以變成動態沙雕。

20 世紀物理學(全3卷)

Twentieth Century Physics

(美)布朗(Brown, L.M.)等編

劉寄星等 譯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 世紀是物理學的世紀, 物理學在20 世紀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改變了世界以及世界和人們對世界的認識。本書是由英國物理學會、美國物理學會組織發起, 由各個領域的知名學者(有很多是相關領域的奠基者、諾貝爾獎獲得者)執筆撰寫, 系統總結20 世紀物理學進展的宏篇巨著, 其內容涵蓋了物理學各個分支學科和相關的應用領域。全書共分3 卷27 章, 最後一章為3 位物理學大家對20 世紀物理學的綜合思考和對新世紀物理學的展望。本書可供物理學科研工作者、教師、物理學相關專業的研究生、高年級本科生, 以及對物理學感興趣的人員使用。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把科學帶回家微信公眾號,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只為信息的傳播,不代表本號所持觀點。具體信息請參考原文。

本期編輯丨王芳

無標註圖片來源網絡。

參考資料儲存於石墨:

https://shimo.im/docs/TRpqrCWhwVPVXRRH/

相關焦點

  • 所有人都以為沙子是這樣落的,直到物理學家發現了一個奇怪現象
    如果你在世界上的大部分地區,沙子落下來堆積成丘的時候,應該是均勻向下四處擴散的對吧。但是在15年前,雪崩動態和SOC理論不靈了。奇怪的是,這些沙子並沒有按照雪崩動態聚集成沙丘。但是5年後,這些沙子又一次讓物理學家們感到驚奇。
  • 物理學家在12年前發現了一個反常現象,看完你會改變尿尿的方式
    可是12年前,有人發現了水可以逆流而上。不信,大家看這裡——紫色的顆粒沿著水流向上爬升看到木有,水面的粉末隨著逆行的水流回到了上方的容器裡。可以,這很信條。所以,這水是看了諾蘭新片了嗎?倒不是,這個現象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炸那年被一個叫做 S.
  • 物理學家在12年前發現了一個反常現象,看完你會改變尿尿的方式
    可是12年前,有人發現了水可以逆流而上。倒不是,這個現象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那年被一個叫做 S. Bianchini 的物理系少年發現的,距今已有12年。咱們平時看到的酒杯掛壁,還有風油精小船都是馬拉高尼效應導致的。
  • 物理學家觀察到量子隧穿現象,它能讓粒子穿過最堅硬的屏障
    然而,量子隧穿的一個特殊例子——克萊因隧穿——改變了「遊戲規則」。它有效地使屏障透明,打開了允許粒子通過的門戶,即使非常厚的牆壁也不能擋住它們的道路。近100年前,瑞典物理學家奧斯卡·克萊因首次預言了這一現象。然而直到最近,科學家們才發現了非常有限的跡象。在6月19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一個跨學科的研究小組提出了克萊因隧道效應的直接證據。
  • 外國人在地圖上發現了一個奇怪現象,從此解開了地球大陸的奧秘
    很多人看到了這個現象,卻沒有去為這個假設尋找證據。直到19世紀末,奧地利地質學家修斯注意到了一個現象,那就是:南半球各大陸上的巖層非常一致,因而,可以將它們擬合成一個單一大陸,稱之為「岡瓦納古陸」。毫無疑問,能夠證明這個假設的人必然會被授予很高的榮譽。最終,歷史將這一榮譽授予了一位德國人。
  • 地球海洋中9大奇怪的神秘現象,在大西洋發現了黑洞?
    這一分鐘長的低頻聲音來自智利南部海岸,聲音震耳欲聾,遠在3000英裡外的水下麥克風都能聽到。這種聲音最讓人不寒而慄的是,再也沒有人聽到過這種聲音。世界各地的人們都開始尋找解釋:這是巨齒鯊、海洋恐龍、巨型魷魚,還是其他未被發現的海洋居民的叫聲?
  • 20個奇怪的冷知識,估計你一個都不知道
    一個人的學問再淵博,也會存在知識的死角,比如說下面這些奇怪的冷知識,你又知道多少呢?9而大家非常熟悉的菠蘿很多人都以為它是長在樹上的12真的有一種叫做沙幣的生物因為外形像硬幣,又經常在沙子裡發現它們裡的房子其實是被作為垃圾倒入海洋中的汽車消音器15有多少人以為海綿寶寶就是一塊方形的海綿
  • 進入星際空間後,旅行者二號發現了奇怪的現象
    2012年8月25日,NASA宣布,1977年9月5日發射的旅行者一號進入了星際空間。目前旅行者一號距離地球大約151AU(1AU即一個天文單位,是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大約1億5千萬公裡)。在旅行者二號進入星際空間之後,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
  • 物理學家發現了不應該存在的黑洞合併現象
    一個或可能兩個碰撞孔太大,並且由於中子星坍塌而無法形成。此外,合併產生了一個更大的黑洞,這是太陽質量的142倍,按照標準模型不應該存在。但這怎麼可能呢?在我的同事Artem Sutyagin的材料中,詳細了解有關將LIGO創始人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發現。大多數已知的黑洞都是死亡的恆星,它們坍塌成比太陽大幾倍的物體。但是在星系內部,黑洞的質量比我們的恆星大數百萬或數十億倍。這些物體如何增長到如此之大,是天文學永恆的謎。
  • 我的世界:一個奇怪的村莊,這裡所有的房屋都是沒有門!
    遊戲於我的世界中,總有一些事物會讓人感覺到奇怪,比如說行走在空曠的高山上竟然還能聽到地下世界的礦車聲響,可見我的世界是有多麼不隔音;再則行走在茂密的叢林中,突然抬頭看到山上的懸崖峭壁有一座倒立的房子,雖然是特性,但這房屋是人住的嗎?
  • 關於我們的世界,物理學家仍然無法回答的 7 個未解之謎
    他會驚訝地看到像瑞士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那樣的巨大實驗,並且可能不情願地得知他的萬有引力理論被一個名叫愛因斯坦想像出來的奇怪理論取代。量子力學可能會讓他感到更加的奇怪,畢竟現在的科學家也有同樣的感覺。但是,一旦牛頓最終理解了這些理論,他無疑會讚揚現代物理學所取得的成就 ,從 19 世紀發現光的本質到 20 世紀確定原子的結構,再到去年發現的引力波。
  • 非洲最奇怪的沙漠,沙子並不呈現出土黃色,而是像雪一樣白!
    在大家的印象當中,沙漠裡面的沙子一般都是土黃色的,當然這也沒有什麼奇怪的,畢竟不管是我們用來修建房屋沙子,還是海灘上的沙子基本上都是一個顏色!而看到我們今天的這個標題「非洲最奇怪的沙漠,沙子並不呈現出土黃色,而是像雪一樣白!」估計很多人都是一臉懵,為什麼會有白色的沙子呢?
  • 驚人發現:光不只沿直線傳播 還可繞中心軸轉動
    直到現在,人們一直以為所有形式光的角動量是個複雜的普朗克常數(描述量子效應的物理常數)。最近,來自都柏林聖三一學院物理系的Kyle Ballantine博士和Paul Eastham教授,與來自克蘭的John Donegan教授展示了光的一種新形式,每個光子(可見光的基本微粒)的角動量只是普朗克常數的一半。這種差異雖然小,但卻意義非凡。這些結果近期發表於《科學》雜誌網站。
  • 不懂物理的裁判造成世界盃經典冤案,50年前物理學家就發現了球的...
    就這樣,英格蘭失去了一個可能是歷史上最重要的進球。最終,德國隊4-1完勝英格蘭,成為第三支闖入1/4決賽的球隊。英格蘭球迷們紛紛為其鳴不平。烏拉圭裁判 Jorge Larrionda 沒有判球有效,是因為他不知道一個冷門但重要的物理現象。
  • 50年前提出的光回流現象首次「現形」
    科技日報北京2月9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以色列研究人員首次演示了向前傳播的光的回流。這一現象是量子物理學家50年前提出的,直到現在才得以證實。這有助科學家利用雷射束探測大氣,研製出性能更好的光學顯微鏡、光鑷等。
  • 研究者指出4種現象,每個都讓人產生懷疑
    所以說人們有理由來懷疑自己所處的世界是否真實,事實上,現在有不少人都認為宇宙很可能是一套電腦程式虛擬出來的,為什麼說宇宙是虛擬的呢?對此,持有這種觀點的研究者指出4種現象,並表示這些現象每個都讓人產生懷疑,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 中國有三大神秘現象,連專家都感覺很奇怪,有些至今都找不到原因
    不過大家不知道的是,除了歷史文化景點外,古都西安還有著許許多多令人驚奇的自然景觀,這其中就包含了一處至今仍未有明確科學解釋的著名神秘自然現象:涇渭分明。說到涇渭分明,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成語,但是要深究其出處就鮮有人知了。在古都西安有兩條河流,一條被稱之為渭水,一條被稱為涇河。
  • 量子隧穿現象被發現,最堅硬的屏障也無法抵擋,物理學家感到頭疼
    其實量子隧穿現象對於物理學家們來說,並不是什麼新鮮的名詞了,早在上世紀20年代的時候,就有一位物理學家在研究分子光譜的時候,發現了偶對稱的量子與奇對稱的量子之間,一旦發生量子疊加現象,那麼就會引起非常強大的非定常波包,這個現象當時被稱作雙阱位勢,簡單來說,就是量子疊加後所產生的的能量可以穿越中間的障礙,並且還可以反反覆覆的上演這個現象
  • 驚人發現:光不只沿直線傳播 還可繞中心軸轉動-光速,物理,科研...
    直到現在,人們一直以為所有形式光的角動量是個複雜的普朗克常數(描述量子效應的物理常數)。最近,來自都柏林聖三一學院物理系的Kyle Ballantine博士和Paul Eastham教授,與來自克蘭的John Donegan教授展示了光的一種新形式,每個光子(可見光的基本微粒)的角動量只是普朗克常數的一半。這種差異雖然小,但卻意義非凡。這些結果近期發表於《科學》雜誌網站。
  • 時間會扭曲:物理學家如何發現這種現象?
    時間會扭曲這可能聽起來像科幻小說,但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時間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