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為「固若金湯」的手機指紋鎖,卻被一張普普通通的貼膜給攻破了?
為驗證真偽,勞動報記者對部分手機進行了測試,答案讓人大吃一驚,漏洞確實存在!
兩款手機指紋鎖被破解
記者對一部在用小米6手機進行了測試。
測試前,經過重新設置,使得這部手機錄入了記者一人的指紋。測試現場共有三人,其餘二人的指紋均未錄入該手機。此時,記者將一截普通透明膠帶貼於手機下方的指紋解鎖區域,在用記者本人的手指解鎖幾次後,其餘二人嘗試用未錄入指紋的手指解鎖,結果一一做到了「秒開」。
隨後,記者又用同樣方式對一部華為P10進行試驗。貼膜之後,兩位「陌生人」的手指同樣成功將該手機解鎖。若支付寶等開啟了指紋支付功能,一樣可以成功付款。
業內人士認為,這一重大安全漏洞不僅僅是個別晶片廠商的設計漏洞,而可能是手機指紋識別的行業性問題,保守估計,至少會有上億部手機受到影響,而這可能是手機行業涉及終端數量最大的一次安全事故。
此前《IT時報》報導指出,出現問題的機型,背後共同的指紋晶片供應商匯頂科技。匯頂科技不僅是國內最大的指紋識別供應商,也是安卓陣營最大的指紋識別晶片廠商。匯頂科技的客戶包括華為、vivo、小米、魅族、中興、聯想、金立等。
圖像算法有先天缺陷
為什麼如此簡單的操作就能破解手機安全最重要的防線?
業內解釋是:「全圖像算法」和「自學習功能」這兩個關鍵詞。
全圖像算法,是指將錄入的指紋存儲為圖像,解鎖時,系統將需識別的圖像與錄入圖像進行比對,圖像一致即可通過。
另外,目前國產手機行業的指紋晶片普遍應用的是全圖像比對算法,它的一大特點是擁有自學習功能。由於指紋圖像根據情況不同會導致按壓時圖像有所差異,所以指紋晶片要不斷學習新的特質、更新圖像以保證識別通過率。
如何通俗理解呢?
當你在手機上錄入指紋後,系統就記住了你的指紋。今後你的手指按再次按下後,系統會對你的指紋圖像和手機已錄入的指紋圖像做對比,如果符合,即可解鎖手機。
然而,平時在使用指紋鎖過程中,總會有很難解開的時候。例如,你手指的按壓力度控制得不當,又或者手上有汗跡、水跡幹擾等問題。這個時候,系統就會開啟錄入學習,即不斷記錄你指紋的各種形態。
而正是因為這種「學習能力」,才產生了上述漏洞:只要識別出圖像一致的部分即可通過,而不會去分辨不一樣部分是否為人為幹擾圖像。
前文提到的Home鍵碎裂受損及「貼膜」兩種情況,原理其實一致,都會起到「蒙蔽」指紋識別晶片的作用。
日常使用注重外觀細節
不過,用戶也無須太過恐慌。
記者發現,即使有「有心人」想要利用該漏洞解鎖你的手機,還是存在一定先決條件的。
以貼膜方式為例,對方必須事先在你的手機上貼上一層膠帶,此後,需要你在沒有發現的情況下先用自己的手指解鎖數次(以觸發指紋鎖的學習功能),這樣對方在貼膜仍存在的情況下拿到手機,才能用自己的手指進行破解。
不得不說,要在他人手機上完成這一系列動作,還是具有一定難度的。
然而,手機商家、晶片廠商仍需正視指紋鎖漏洞的存在,儘快安排工程師進行修補。
用戶在平時使用手機時一定要注意各種細節,無論是系統方面還是外觀方面。
點擊播放 GIF 0.4M
微信編輯:高睿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