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小行星撞地球?

2020-08-28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APP

2029 年 4 月 13 日,一顆由冰構成的且長度超過艾菲爾鐵塔的小行星,將會以每秒 30 千米的速度掠過地球同步衛星所經過的軌道範圍。在接下來的十年裡,它將成為距離地球最近的大型小行星之一。

對 99942 小行星(又名阿波菲斯,埃及神話中的混沌之神)的觀測顯示出,它將會在 2029 年飛過引力鎖眼。引力鎖眼是地球引力場中的一個區域,該區域會在下一次小行星接近時改變它的運行軌跡。2036 年,將有可能發生一場災難性的大碰撞。

值得慶幸的是,最近的觀測已經證實這顆小行星會在 2029 年以及 2036 年平安無事地經過地球。儘管如此,大多數科學家依然認為要儘早考慮應對策略,以防小行星撞擊地球。

目前,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們已經設計出了一種應對框架,用於確定何種方法在應對來襲的小行星時勝算最大。他們的決策方法考慮到了小行星的質量和動量、與引力鎖眼的接近程度以及科學家們對即將發生的碰撞的預警時間。所有這些因素都含有幾分不確定性,研究人員需要把這些不確定性同樣考慮進來,才能確定針對某一小行星的最佳應對方案。

研究人員將他們的方法應用到了阿波菲斯與貝努之上,後者是另一顆近地小行星。美國宇航局 OSIRIS-REx 探測器的目標正是小行星貝努,該任務計劃在 2023 年將貝努表面的物質樣本送回地球。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們還為本次任務設計了一個叫做 REXIS 的設備,該設備將會用於測量小行星表面化學成分的豐富程度。

本月發表在《宇航學報》雜誌的一篇論文指出,研究人員使用決策圖列出了應對小行星阿波菲斯以及貝努的最有可能成功的方法。在各種情形中,研究人員都考慮到了這兩顆小行星有可能飛向引力鎖眼的情況。他們表示,這個方法可以幫助我們設計出最佳的解決方案,進而促使對於地球具有潛在威脅的近地小行星偏離碰撞軌道。

柏相旭是該論文的第一作者,曾在麻省理工學院航空與航天系取得碩士學位。他表示,「當小行星已經通過引力鎖眼並撞向地球時,人們大多才考慮最終的解決方案。但我還是對在撞擊前就阻止其通過引力鎖眼這一研究方向更感興趣。這就像我們主動出擊一樣,不會造成太多的負面影響。」

柏相旭的合作作者還包括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奧利佛 · 德 · 韋克、傑弗裡 · 霍夫曼、理察 · 賓採爾以及大衛 · 米勒。

讓一顆行星殺手偏離碰撞軌道

2007 年,美國宇航局在呈給美國國會的報告中總結道,如果小行星向著地球襲來,那麼使其偏離碰撞軌道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發射核彈。儘管地球有可能會遭遇核輻射的危險,但是爆炸所產生的力量卻可以將小行星清出碰撞軌道。在行星防禦界,使用核武器應對小行星撞擊仍然存在著爭議。

第二種最優辦法是發射「動力撞擊器」,它可以是一艘飛船、一枚火箭或者其他發射物。如果發射方向準確、速度合適,那麼撞擊器將會與小行星發生碰撞,並將其動量轉移走一部分,從而使小行星偏離碰撞軌道。

柏相旭表示,「這與打撞球有著相似的物理學原理。」

然而,航空航天工程系統教授奧利佛 · 德 · 韋克表示,想要使動力撞擊器取得成效,我們就必須 「儘可能地去詳細」 了解小行星的情況,例如質量、動量、運行軌跡以及表面構成。這就意味著,在設計攔截方案時,科學家以及任務規劃者需要將不確定性因素考慮在內。

奧利佛 · 德 · 韋克還說道,「如果說任務成功的可能性有 99.9% 或只有 90%,兩者間的差距很重要嗎?當我們要去攔截一顆對地球有潛在威脅的行星殺手時,你最好覺得這是一件嚴肅的事。因此,根據不同等級的不確定性的功效來制定方案時,我們必須要多加留意。之前,還從來沒有人利用過這種方式來看待問題。」

關閉引力鎖眼

柏相旭和同事們開發了一個模擬代碼,用於在了解小行星的不確定因素後,挑選出勝算最大的攔截任務。

他們所考慮的任務中包括一個基本的動力撞擊器,該裝置作為一個發射體可以使小行星偏離碰撞軌道。該任務還需要發射其他的裝置,比方說要對小行星進行先期測量的探測器,這樣我們就能對之後發射的動力撞擊器進行更精確的調校。或者說,我們可以發射兩個探測器,一個用於測量,另一個用於小幅度地修正小行星的軌道。之後,在我們有更大的把握時,再發射動力撞擊器,使小行星徹底偏離撞擊軌道

研究人員將諸如小行星的質量、動量以及軌跡這樣的特定變量輸入到模擬程序中,同時他們還考慮到了這些變量中的不確定因素的影響範圍。最重要的是,他們也考慮到了小行星與引力鎖眼間的距離,以及其穿過鎖眼前所留給科學家們的時間。

柏相旭表示,「鎖眼就像一道門,一旦打開,小行星很可能會在不久之後撞擊地球。」

我們僅知道幾個小行星的引力鎖眼與地球引力鎖眼的相對位置,小行星阿波菲斯和貝努便是其中之二。因此,研究人員用這兩顆小行星進行了模擬。他們模擬了每顆小行星與其各自鎖眼的距離,並同時計算出了距 「安全港」 區域的距離。在這一區域中,小行星必然會偏離碰撞軌道,從而避免與地球相撞或落入附近的任何引力鎖眼。

之後,研究人員根據科學家們所需的準備時間,對三項攔截小行星勝算最大的主要方案進行了評估。

例如,假設小行星阿波菲斯會在五年或五年多之後通過引力鎖眼,那麼在發射主要的動力撞擊器之前,我們就有足夠多的時間來發射兩艘探測器。一艘用於測量小行星的相關數據,一艘用於試探性地小幅度改變其軌道。如果小行星會在兩到五年內通過引力鎖眼,那麼我們也許有時間來發射一艘探測器用於測量任務,從而在發射撞擊器改變小行星的軌道前調整大型發射體的參數。柏相旭表示,如果小行星阿波菲斯在一年或更短的時間之內來襲地球,那一切的工作都太遲了。

柏相旭還說道,「即便是最重要的撞擊器也有可能在這段時間裡到達不了小行星。」

貝努就是一個相似的例子,因為科學家們對其物質構成了解得稍多一些,所以在發射撞擊器之前發射探測器或許並不是一件必要的事情。

在團隊的模擬工具的幫助下,柏相旭計劃在未來對其他方案的成功機率進行評估。

柏相旭還說道,「除了改變發射體的大小之外,我們還可以改變發射的次數,並且發射多艘小型飛船逐一與小行星進行碰撞。我們也可以從月球上發射撞擊器,或者直接將報廢的衛星用作動力撞擊器。我們已經開發出了一種用於制定相關方案的決策圖。」

相關焦點

  • 避免小行星撞地球的三要素
    新華網美國舊金山2月16日電(記者王豔紅)過去兩年中,一顆名叫「阿波菲斯」的小行星因為有可能在幾十年內撞上地球而備受關注。雖然新觀測結果已基本排除撞擊的可能性,但這仍不免使人們思考:怎樣才能避免小行星撞擊地球的事件發生?
  • 科學家再議「小行星撞地球怎麼辦」
    科學家再議「小行星撞地球怎麼辦」沈敏一顆直徑100米至300米的小行星正以每秒14公裡速度穿越太陽系,目前距離地球5700萬公裡。天文學家預測,這顆小行星有1%的可能性在2027年4月27日撞上地球……地球人該怎麼辦?
  • 行星撞地球
    一顆小行星會在 11 月 2 日,也就是美國總統大選投票的前一天,與地球發生「摩擦」或「碰撞」。AMAZING!根據 NASA 噴氣推進實驗室近地天體研究中心方面的觀測,一顆小行星將在今年 11 月 2 日臨近地球。這顆名為 「2018 VP1」 的小行星存在 0.41% 的概率進入大氣層,與地球發生「碰撞」。
  • 「最危險」小行星撞地球風險被排除
    原標題:「最危險」小行星撞地球風險被排除  新華網華盛頓4月4日電(記者林小春)美國航天局日前說,一顆被認為未來100年內對人類「最危險」的小行星,現已被科學家從撞地球危險近地天體名單中移除。   這顆編號為2007 VK184的小行星直徑130米,自2007年11月被發現以來便被列入「地球殺手」小行星名單。
  • NASA:小行星撞地球不是電影,應準備防禦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布萊登斯坦(Jim Bridenstine)表示,小行星撞地球並非科幻電影的情節,而是在我們這一生中可能遭遇的事情,人們應該做好防禦準備。NASA局長日前表示,小行星撞地球是可能會發生的事情,人們應該做好防禦準備。圖為小行星撞地球的示意圖。布萊登斯坦於4月29日出席國際宇航科學院(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Astronautics)所舉辦的行星防禦會議(Planetary Defense Conference)上做了上述表示。
  • 44億年前的行星撞地球,不只撞出了月球,還撞出了地球生命
    44億年前一場大碰撞,不只撞出了月球,地球也在這次大碰撞中獲得了大部分碳,氮和其他生命必需的揮發性元素。 44億年前,地球有點像今天的火星,地核含有揮發性元素,但除了地核以外的矽酸鹽質地層區域(全矽酸鹽地球,簡稱BSE),氮、碳、硫等揮發性元素卻相當貧乏,而地核不與地球的其他部分相互作用,但它上面的一切(地幔、地殼、水圈和大氣)都是相互聯繫的。
  • 2018小行星撞地球若真,百米海嘯有多恐怖?
    「如果它不幸撞在了地球的大洋上,它造成海嘯將會達到恐怖的100米左右!」NASA的有關研究員說。2015年10月31日,一顆直徑達到2.4公裡的半人馬小行星就曾直奔地球,幸運的是它在50萬公裡的地方所受的綜合引力最終使其偏離了地球,令地球躲過一劫。
  • 如果明天小行星撞地球,你會怎麼辦?
    2019年7月25日,一顆直徑約為100米,質量約為十億公斤的小行星,以每秒25公裡的速度直奔地球而來。凌晨1點22分經過地球時,它距離地球僅僅只有72000公裡。要知道,地球的平均直徑為12742公裡。也就是說,它差一點就墜入地球,成為一顆襲擊我們地球的小行星。據科學家們的推算,它一旦撞擊地球,瞬間釋放的能量相當於廣島原子彈的30倍。
  • 如何避免撞上其他天體?又是怎樣和地球聯繫的呢?
    現在還能向地球傳回信號,並且能夠接收從地球上發出的指令。太陽系中存在著非常多的小天體,那為什麼旅行者1號能夠避免撞上其他天體呢?旅行者1號離開地球之後,它的第1個目標是木星。在飛向木星的過程中,它需要穿過位於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帶。
  • 2022年小行星撞地球?網友:電影《2022》正在寫劇本了
    有了溫暖就有了打開手機的精神,翻看最近的熱點,然後就被一條新聞震驚了,2022年小行星撞地球?11月19日,據海外網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學家聲稱一個接近埃及吉薩金字塔大小的小行星或於2022年5月6日撞擊地球。
  • 美、俄要聯手 對抗小行星撞地球-美,俄,聯手,對抗,小行星,撞,地球...
    現在,俄羅斯緊急情況部與美國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署正在研究如何聯合對付地外天體的襲擊。襲擊車里雅賓斯克的隕石雨可能來自一顆流星體,以驚人的速度進入地球大氣層並燃燒,直徑在十多米左右,美國宇航局估計該流星體進入地球大氣層後相當於50萬噸的炸藥,如果是更大直徑的天體,那麼就會對地面構成更大的威脅。
  • 盤點有史以來的10大行星撞地球
    盤點有史以來的10大行星撞地球在地球近46億年的生命中,發生過很多次小行星撞地球的事件,跟隨百科校園主題團去看看吧!弗裡德堡隕石坑形成於21億年前,可能是某個小行星以每小時4萬至25萬公裡的速度撞擊地球而形成。甚至人認為正是這次撞擊導致地球氣候變化,從而使恐龍滅絕了。墨西哥希克蘇魯伯隕石坑目前地球第2大隕石坑希克蘇魯伯隕石坑是目前地球第2大隕石坑。據推測是在6500萬年前形成,隕石坑整體略呈橢圓形,平均直徑約有180公裡。
  • 防止行星撞地球的四種辦法
    有一些就位於地球附近,被稱為近地小行星。在好萊塢大片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節,一顆近地小行星就要撞地球了,在這存亡一線的危急時刻,總會有一個英雄站出來在最後一分鐘拯救全人類。可小C不得不說,好萊塢大片的英雄主義實在過於樂觀,科學家們苦心鑽研多年,「防小行星撞地球計劃」卻始終進展緩慢。來看看科學家們都提出過哪些抵禦小行星撞擊的辦法吧!
  • 美國NASA警告2022年小行星撞上地球 但機率只有0.026%
    地球霸主恐龍是怎麼滅絕的來著?之前流傳最廣的一個說法是6500萬年前有一顆小行星撞上地球,導致氣候大便,包括恐龍在內的多種生物被滅絕。這樣看的話,人類社會要是遭遇小行星撞地球呢?還別說,2022年還真有一次機會,雖然只有0.026%機率。
  • 雙語:2022年小行星撞地球?NASA密切觀察中
    一顆大小類似埃及吉薩大金字塔的小行星正高速衝向地球,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公布了該行星可能撞擊地球的確切日期。NASA have released details of an asteroid, known as JF1, that is heading towards Earth.
  • 行星撞地球大盤點:Tunguski事件是啥?
    【科技訊】1月8日消息,據古老的天文數據記載,在1883年曾有一顆彗星在地球附近分解,如果撞擊地球會導致地球所有生命的滅亡。  根據沃爾特-米德-拉塞爾的博客所述,這個世界幾乎在1883年結束。這篇博客引用了一篇根據一些古老天文數據所作的論文,博客稱一顆彗星在靠近地球的宇宙中分解成為3275個物體,而且每個的大小都與導致1908年Tunguski事件的流星一樣大。
  • 災星傳說:X行星10月撞地球?
    (視頻截圖)各國歡欣迎接新年到來,但總有些預言家會提出新的預言,時常以「陰謀論」作為宣傳的愛爾蘭學者米德,出版的新書再度預言,今年10月將會有一顆巨大的神秘行星,將撞向地球的南極,毀滅全世界。地球是否會遭外層空間行星撞擊而毀滅,再度引起話題。
  • 2029年,阿波菲斯可能撞向地球,人類能成功避免災難到來嗎?
    地球軌道附近,時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小行星,這些小行星一旦改變自己的運行軌跡,很有可能會撞擊地球,要知道在6500萬年前,恐龍之所以會從地球上滅絕,和小行星撞擊地球後帶來的災難有關係。根據近段時間天文學家觀測,預計在2029年一顆小行星將撞擊地球,如果它一旦撞擊地球後,人類文明會發生什麼改變?
  • 一顆約埃及吉薩金字塔大小行星2022或撞地球
    一顆約埃及吉薩金字塔大小行星2022或撞地球時間:2019-11-19 18:3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 一顆約埃及吉薩金字塔大小 行星2022或撞地球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學家聲稱,一塊長128米,接近埃及吉薩金字塔大小的小行星可能於2022年5月6
  • 最新末日預言:X行星2017年撞地球?
    各國歡欣迎接新年到來,但總有些預言家會提出新的預言,時常以「陰謀論」作為宣傳的愛爾蘭學者米德,出版的新書再度預言,今年10月將會有一顆巨大的神秘行星,將撞向地球的南極,毀滅全世界。地球是否會遭外層空間行星撞擊而毀滅,再度引起話題。米德(David Meade)在新書《X行星—2017降臨》(Planet X-The 2017 Arrival)中說,一顆是太陽「雙胞胎」的星體,正朝地球接近,屆時有七個環繞它軌道運行的天體,也會向地球飛來,包括常見於末日傳說的災星尼比魯(Nibiru或稱X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