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一號!如何避免撞上其他天體?又是怎樣和地球聯繫的呢?

2020-08-28 腦補大轟炸呀


在發射人造衛星之前,人們只能通過望遠鏡探索宇宙。1957年在人們踏出地球的那一步時,就被浩瀚無垠的星空吸引了了。但是,我們只是突破了地球的限制。卻並沒有突破太陽系的束縛!太陽系邊緣是一個非常神秘的區域。因為那裡由於太陽光逐漸變弱,沒有了更多太陽光的反射。天文望遠鏡也很難觀測到,太陽系邊緣的一些情況。所以太陽系邊緣基本上,是科學探索的盲區。

所以NASA在1977年9月5日,派出了旅行者1號。它曾到訪過木星以及土星,並且提供了許多高清圖片以及數據。

現在它已經進入太陽系的最外層邊界,現在它算是離地球最遠的人造飛行器了。旅行者一號的任務是向著遙遠的星空前進,脫離太陽系,探索外星文明的存在。如今它已經在太空飛行了43年,為什麼它沒有撞上任何天體呢?

不僅如此,旅行者1號現在的狀態還非常好。現在還能向地球傳回信號,並且能夠接收從地球上發出的指令。太陽系中存在著非常多的小天體,那為什麼旅行者1號能夠避免撞上其他天體呢?旅行者1號離開地球之後,它的第1個目標是木星。在飛向木星的過程中,它需要穿過位於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帶


小行星帶距離太陽2.2~3.2天文單位,相當於3.3億至4.8億公裡。在如此寬闊的空間中。小行星帶中,每個天體之間的平均距離,達到了100萬公裡左右。這相當於地球與月球之間距離的2.6倍。由此可見,小行星帶其實十分空曠。

雖然小行星帶中的天體數量非常多,但它們都分散在非常空曠的空間中。它們本身發生碰撞都非常困難,更不要說如此渺小的旅行者一號探測器了。所以旅行者一號藉助土星的引力彈弓效應,加速離開黃道面之前就已經穿過了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

迄今為止,很多穿越小行星帶的探測器。均未曾與小行星帶的天體發生碰撞。穿過小行星帶之後,旅行者1號很快抵達木星。科學家們一開始給旅行者1號,設計了飛行軌道,使其不會撞上木星 ,而是從距離目前35萬公裡的地方飛過。

離開木星之後,旅行者1號加速飛往土星。同樣旅行者1號,也只是近距離飛過土星。他與土星的最近距離約為12.5萬公裡。但是為了可以轉測到土衛六,旅行者1號的飛行軌道發生了變化。它飛離了黃道,與黃道的夾角達到了35度。因此旅行者1號,沒有繼續造訪天王星和海王星,所以也就沒有穿過海王星軌道之外的柯伊伯帶。

即使旅行者1號穿越柯伊伯帶,它也幾乎不可能撞上小行星,因為柯伊伯帶也非常空曠。目前新地平線號探測器,正在柯伊伯帶中飛行,並且在研究其中的天體。

其實只要一開始設計好了旅行者1號的飛行軌道,它在飛行過程中就能避開行星。那麼它與小行星在浩瀚的空間中,發生碰撞的概率幾乎為零。

未來旅行者1號,還會在廣袤的太陽系中飛行。它將會在1.7萬年以後,穿過太陽系最外層的奧爾特星雲。然後繼續在更為廣袤的星際空間中飛行。

旅行者1號距離地球有216億公裡,相當於144個天文單位。它是以什麼為動力繼續前行的呢?

216億公裡,這個距離相當於地球和太陽距離的145倍,而它的速度更是達到了每小時55000公裡,毫無疑問,旅行者一號是迄今為止人類製造的飛得最遠並且速度最快的飛行器了。

當然不可能是太陽能,因為隨著飛行距離的增加。太陽能的供給越來越不穩定,所以工程師在旅行者1號上安裝了核發電機。而旅行者一號之所以能夠續航那麼久,除了自身攜帶的核發電機以外,它還運用了一種特殊的飛行方式,科學家將這種飛行方式稱為「彈弓效應」。這才是它可以一直飛行下去的原因。

那麼它是如何把信號傳回地球的呢?


據科學家們介紹,由於該飛行器,是在上世紀70年代末設計的。由於那時候人類的通訊技術,沒有今天發達,所以旅行者1號最初是通過無線電的方式傳回數據。地球上的工作人員也是通過無線電波,向旅行者1號發送信號。

雖然無旅行者1號和地球的通信基於無線電波,信號會以光速在空間中傳播。但是地球上想要接收到旅行者1號的有效信號非常困難,因為無線電信號的強度遵循距離的平方反比定律,這意味著信號經過長距離的傳播之後,其強度也會大幅度減弱。

科學家表示,旅行者1號在遙遠的地方向地球發射信號。地面上的人員接收到的信號強度,只有最初的100萬億/1。再加上旅行者1號的信號發射機的功率非常低,僅為20瓦左右,所以地球上所能接收到的信號極度微弱。

後來隨著人類的通信技術發展,科學家們通過多種方式,增強了旅行者1號的通訊。

因為在設計旅行者1號的時候,就為他配備了一根直徑3.7米的巨形拋物面天線。這使得旅行者1號,在太空飛行的時候,該天線始終都能對準地球。其次,美國宇航局在地球上三個不同的地方,建設了深空網絡檢測站。

這些檢測站能夠對旅行者1號,傳輸回來的信號進行加強。科學家們發出去的信號,也能保證旅行者1號接收到。不過,旅行者1號把數據傳輸回地球的速率非常慢,每秒僅為160比特。而上行指令的速率更慢,只有下行速率的十分之一,即16比特/秒。再加上它未來會越飛越遠,總有一天會和地球失去聯繫。

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的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旅行者1號即將飛出太陽系,距離遙遠,是怎樣和地球聯繫的呢?
    旅行者1號即將飛出太陽系,距離遙遠,是怎樣和地球聯繫的呢?人們對於宇宙的探索,在很早之前就開始了,尤其是發射的各種探測器,早在1977年人們就發射了旅行者一號。人們對於旅行者一號也在不斷地進行探索。在2012年的時候,旅行者一號已經穿過太陽系,到達了太陽系的邊緣。
  • 旅行者1號在太空飛了42年,為什麼它沒有撞上天體?
    自1977年發射升空以來,旅行者1號的太空之旅已經持續了42年。由於旅行者1號趕上了百年一遇的天象,它經過木星和土星的引力加速之後,速度已經超過了第三宇宙速度,所以它能夠朝著太陽系外飛行,直至最終飛入星際空間中。經過將近半個世紀的飛行,旅行者1號從未與其他天體發生過碰撞。
  • 旅行者一號已經飛行了42年,未來還能和地球保持聯繫嗎?
    旅行者一號是NASA在1977年9月發射的星際探測器,目的是為了探測木星、土星以及它們的衛星,最終朝著太陽系外飛去。旅行者一號目前已經飛行了42年,距離我們大約220億公裡,按照旅行者一號當前的速度和飛行方向,第一個目的地可能就是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比鄰星。
  • 太空中小行星這麼多,為何「旅行者一號」能飛行200多億公裡?
    旅行者一號已經飛了兩百多億公裡,她為何不會撞上太空中的小行星呢?一九七七年九月五號,著名的空間探測器旅行者一號網發射升空。經過四十多年的飛行之後,現在的旅行者一號已經飛到了兩百多億公裡,成為了距離地球最遠的人造物體。
  • 旅行者一號已經飛出銀河系了嗎?它到底是如何把信號傳回地球的?
    答案令不少人都感到失望,因為旅行者一號如果想要飛出太陽系,至少還需要幾萬年的時間。那麼,為何在2015年的時候不少媒體爭相報導說旅行者一號已經成功飛出太陽系了呢?這是因為當時NASA所公布的信息為旅行者一號飛出了太陽風頂層,因此,被不少媒體誤解為旅行者一號已經飛出了太陽系。那麼,究竟怎樣才算是飛出太陽系呢?
  • 旅行者一號已經飛行40多年了,為什麼沒有撞上太陽系的小行星帶?
    美國的旅行者一號從1977年發射升空以來,迄今為止已經在茫茫太空中飛了41年了,旅行者一號的最初目的是利用太陽系行星百年一見的特殊幾何排列來進行加速,從而儘可能的探測太陽系絕大部分行星,不過在探測完木星土星和它們的衛星之後旅行者一號已經偏離了預定的航線,從此只能向太陽系外飛去,而探測太陽系外側行星的任務就交給了旅行者二號。
  • 為什麼說旅行者撞上小行星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所以它們能一直飛?
    旅行者是二和一號先後於1977年8月20日和9月5日發射,目的都是太陽系外的虛空,但兩者在太陽系的路徑並不相同,二號遍歷了太陽系所有行星,而一號則在1980年11月12日在掠過土星後即離開了黃道面,直接飛向茫茫的宇宙!
  • 旅行者一號距離地球217億公裡;它如何做到與地球保持聯繫?
    歡迎大家評論,我們一起討論、學習太空旅行者一號是人類歷史上飛得最遠的探測器!截至目前已經距離地球217億公裡!那麼旅行者一號是如何與地球聯繫,作為飛得最遠的探測器,他是怎麼與我們通訊的那?本期我們一一解讀!
  • 旅行者一號距離地球216億公裡,它如何傳遞信息?科學家給出答案
    旅行者一號距離地球216億公裡,它如何傳遞信息?科學家給出答案引言:宇宙是人類一直都想要探索的地方,從人類知道宇宙之後,就對宇宙產生了巨大的好奇,宇宙真的是非常大,宇宙中充滿了各種天體,比如說恆星,行星還有其他的一些天體,宇宙中的天體多的數不過來,所以科學家也在不斷的探索宇宙的奧秘, 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夠解開宇宙中的奧秘,科學家派出很多探測器在宇宙中,也是為了能夠在宇宙中找到更多我們意想不到的事情,其中旅行者一號就是人類在
  • 旅行者一號離開地球40多年,為何能源還未耗盡?科學家:還有6年
    這個時期人類對地球以外宇宙空間的興趣逐漸濃厚,各國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對這片廣袤的宇宙空間進行探索,隨著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新發現鼓勵著人們不要停下腳步。眾所周知,人類觀測天體和星系主要是依靠架設在地球上的天文望遠鏡。但是望遠鏡只能看到天體的運行軌道及外部形態,無法探知其具體的狀態。
  • 旅行者一號能到達宇宙邊緣嗎?
    旅行者一號目前已經飛出了太陽系,距離地球約215億公裡,目前的飛行速度為17公裡每秒左右,不過這裡所說的太陽系指的是狹義的太陽系,如果以引力範圍來描述太陽系半徑的話,那麼旅行者一號想要飛出去恐怕至少還需要數千年的時間。
  • 太陽系內那麼多隕石,為何旅行者1號連續飛了43年也沒撞上一顆?
    截止到2020年,旅行者1號已經踏上旅途43年了,它早就已經飛出了狹義上的太陽系,進入到了星際空間。這裡就有了一個疑問,為什麼經歷了連續43年的飛行,旅行者1號沒有撞到任何別的天體而導致損毀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的宇宙實在是太空曠了。
  • 旅行者一號的信號僅有原來的60萬億分之一,還能夠與地球聯繫嗎?
    作為一個星際探測器,必須要有源源不斷的能源供應以及強大的通訊能力才行,尤其是通訊更要強大一些,否則等旅行者一號飛得太遠了,就無法跟我們取得聯繫。旅行者一號既然是一個星際探測器,那麼它上面的科技含量自然是非常高的,可以說是集合了當時地球上最先進的太空科技。
  • 211億公裡外的旅行者一號,為什麼還能跟我們保持通信聯繫?
    地球上找不到文明存在的痕跡,那麼,人類就把探行的目光轉向了深邃的宇宙。據科學家們估計,類似於地球一樣的星球,在宇宙中數以億計!那在如此多的星球中,只有地球才有文明似乎說不過去啊!探尋外星人,成了科學家們最為狂熱的話題。為了探尋外星人,人類對宇宙深空發射了無數的探測器,以便和外星人取得聯繫,但都沒有什麼收穫。這其中最有著名的要數是旅行者一號了。
  • 旅行者一號為何能飛行40多年,而且沒發生過一次撞擊?
    最終在1977年的5月,NASA正式將人類歷史上第一架星際探測器「旅行者一號」發射升空。據了解旅行者一號還攜帶了一張特質的金屬唱片,唱片裡收錄了地球上自然和人文的聲音,由此可見旅行者一號不僅僅是星際探測器這麼簡單,它還有可能成為人類文明的使者。
  • 旅行者一號距離地球有216億公裡,它是如何把信號傳回地球的?
    引言:美國在上個世紀七十年末發射了一架名為「旅行者一號」的太空探測器,它經過了長達四十幾年的飛行已經快要到達太陽系的邊緣。科學家預測它會突破太陽系的邊界越飛越遠,那麼人類如何接收到它傳輸回來的信號呢?這是個難題。
  • 距離地球217億公裡,「旅行者一號」如何將數據傳回地球?
    上個世紀60年代,阿波羅11號攜帶著阿姆斯特朗等人類太空人降落在月球表面,這是人類第一次踏上地球之外的天體,代表著人類已經將「宇宙文明」的大門推開了一絲縫隙,雖然僅是一絲縫隙,但是從這縫隙中所窺見的「美景」,已經足夠讓人類熱血澎湃心弛神往。
  • 在旅行者一號的位置上看太陽,太陽有多亮?
    引言:作為地球文明和人類文明的「使者」,旅行者一號已經在太空中跋涉了將近42年。因此有人好奇,在如今旅行者一號的位置上返回去看太陽,太陽還是最亮的那一顆恆星嗎?其中涉及兩個因素。
  • 功率20瓦,飛行40餘年,旅行者1號的信息,如何傳回地球?
    為了探索地球之外的偌大宇宙,是否有外星文明存在,人類做了巨大的努力,我們不斷地將探測器送上太空,去探索太空的未知角落,其中最有名探測器便是是「旅行者一號。」旅行者一號在1977年由NASA航天局發射進入太陽系,如今已經在宇宙中飛行了四十多年。
  • 功率20瓦,飛行40餘年,旅行者1號的信息,是如何傳回地球的?
    為了探索地球之外的偌大宇宙,是否有外星文明存在,人類做了巨大的努力,我們不斷地將探測器送上太空,去探索太空的未知角落,其中最有名探測器便是是「旅行者一號。」旅行者一號在1977年由NASA航天局發射進入太陽系,如今已經在宇宙中飛行了四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