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一號為何能飛行40多年,而且沒發生過一次撞擊?

2020-12-05 奇點使者

蘇聯人研發的載人飛船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首次飛出了地球,這也是人類歷史上首次有人飛出地球。從那之後人類的航天事業就根本停不下來,作為當時蘇聯對立陣營的代表,美國也不甘落後,在發奮圖強十幾年後最終在六十年代末實現了人類歷史上首次載人登月,美國宇航局的阿波羅計劃就這樣展開了。阿波羅計劃從七十年代初延續到九十年代初,有不少美國太空人登上過月球表面,他們也代表地表上的人類對月球表面的真實情況進行探索。

與此同時,登月的成功還無法滿足美國人的探索欲望,在阿波羅11號成功登陸月球表面後NASA就開始著手準備研發一種星際探測器,能夠替代人類去探索太陽系外的世界。最終在1977年的5月,NASA正式將人類歷史上第一架星際探測器「旅行者一號」發射升空。據了解旅行者一號還攜帶了一張特質的金屬唱片,唱片裡收錄了地球上自然和人文的聲音,由此可見旅行者一號不僅僅是星際探測器這麼簡單,它還有可能成為人類文明的使者。

距今為止,「人類文明使者」已經在宇宙中飛行了40多年,根據NASA最新的消息顯示目前了旅行者一號接近太陽系的邊緣,但由於它與地球的距離越來越遙遠,最終它會與地面徹底失去聯繫,之後它將會有什麼樣的命運就不得而知了。幸運的是經過了40多年的飛行,旅行者一號整體上並沒有受到大的損傷,很多網友好奇它是怎麼做到在滿是星球和隕石的太空中自由穿梭而不被撞擊的。

對此NASA的科學家表示,旅行者一號的飛行路線事先就已經設定好的,雖然它真正的飛行路線會與設定路線有些偏差,但只要偏差不大就不會撞到太空中其他的物質。這種方法是很多人造飛行器必須採用的,但是太空中充滿了隨機運動的隕石和小行星,地面技術人員又如何保證旅行者一號飛行40年都不會被撞到呢?實際上這種情況還真的有可能,但是一定程度上與技術人員的操控無關,而是與太空本身的情況有關。

大多數人對太陽系的了解來自一些科幻作品或者科普視頻,他們所看到的是一個系內遍布了隕石,小天體等的空間,但實際上宇宙中、太陽系內所有天體之間還是相隔著一定的距離。這段距離對衛星和行星來說算不上什麼,但是對於幼小的旅行者一號來說相當於一條鴻溝。以地球和月球為例,兩者之間有著大約38萬公裡的距離,從遠處看地球與月球之間有一條縫。但如果旅行者一號處於地月之間,那麼對它來說這段距離有些遙遠。

這種情況同樣適用於太陽系其他區域,例如木星與其周圍的衛星和隕石。至於旅行者一號飛過木星和土星的時候為什麼沒有被兩者的引力吸引的原因,這就與旅行者一號利用的引力彈弓效應有關了。在技術人員的精密計算下讓旅行者一號在適當的時機出現在適當的位置,從而利用土星的引力作為彈弓為旅行者一號增添動力,這不僅節省飛行燃料還避免被土星吸過去。

相關焦點

  • 旅行者一號飛了40多年,如今怎麼樣了?
    引言:如果要說出人類目前飛行距離最遠的飛行器,那非美國的旅行者一號莫屬。正如其名,這架探測器就像一位「遊客」一樣在宇宙中旅行,而且這一遊就是用了四十年。不僅如此,它未來還會繼續向太陽系外的區域進發,為人類探索更多未知的空間。
  • 旅行者號已經遠去,40多年過去了,為何不進行新的星際探測了?
    人類對於探索宇宙深空充滿了期待,但若要付諸於行動,卻又頗為困難,上一次,人類以太陽系外作為目標發射探測器還是40多年以前的事情了,那一次的探測計劃被冠名為「偉大航道」,而執行這一計劃的就是著名的旅行者號。
  • 旅行者號已經遠去,40多年過去了,為何不進行新的星際探測了?
    人類對於探索宇宙深空充滿了期待,但若要付諸於行動,卻又頗為困難,上一次,人類以太陽系外作為目標發射探測器還是40多年以前的事情了,那一次的探測計劃被冠名為「偉大航道」,而執行這一計劃的就是著名的旅行者號。
  • 旅行者一號離開地球40多年,為何能源還未耗盡?科學家:還有6年
    早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研製並發射了「旅行者一號」探測器,距今已經飛行了40多年了,距離地球高達217億公裡,是迄今為止人類發射的飛行最遠的探測器。對此有不少網友發表疑問:為什麼旅行者一號已經飛了這麼久,卻沒有被撞上其他的天體,或是出現其他故障?另外燃料肯定早就用盡了,它依靠什麼動力在繼續飛行?
  • 太空中小行星這麼多,為何「旅行者一號」能飛行200多億公裡?
    旅行者一號已經飛了兩百多億公裡,她為何不會撞上太空中的小行星呢?一九七七年九月五號,著名的空間探測器旅行者一號網發射升空。經過四十多年的飛行之後,現在的旅行者一號已經飛到了兩百多億公裡,成為了距離地球最遠的人造物體。
  • 旅行者一號已經出發了40多年了,究竟給地球帶回了哪些消息?
    與此同時,美國於1977年8月20日發射了宇宙探測器「旅行者一號」,成功賣出了宇宙探索的一大步。那麼現在,旅行者一號究竟飛到哪裡了?又給人類帶回了哪些消息呢?旅行者一號即將飛出了太陽系旅行者一號自發射到現在已經過去了40多年,據NASA傳來的消息,它已經到達太陽系最外層邊界,即將飛出太陽系!
  • 旅行者一號已經飛行40多年了,為什麼沒有撞上太陽系的小行星帶?
    美國的旅行者一號從1977年發射升空以來,迄今為止已經在茫茫太空中飛了41年了,旅行者一號的最初目的是利用太陽系行星百年一見的特殊幾何排列來進行加速,從而儘可能的探測太陽系絕大部分行星,不過在探測完木星土星和它們的衛星之後旅行者一號已經偏離了預定的航線,從此只能向太陽系外飛去,而探測太陽系外側行星的任務就交給了旅行者二號。
  • 旅行者一號飛行40多年,還以為自己飛出太陽系,結果卻非常失望
    所以,人們想要真正清楚明白地深入宇宙,單單依靠望遠鏡拍攝的幾張照片肯定是不可行的,必須要做到能近距離地去觀察。由此,上世紀七十年代,美國的航天局發射了「旅行者一號」這個當時的最高科技產品。發射它的目的,是為了走出太陽系去看到更大的宇宙。而且,這個探測器上還帶有記載了我們的文明的磁帶,這承載了科學家們對於與外星人接觸的願望。
  • 飛了40多年的旅行者一號,本以為飛出了太陽系,但結果卻令人失望
    前言:飛了40多年的旅行者一號,本以為飛出了太陽系,但結果卻令人失望,科學家推測:估計還要幾千年或許才可以我們都知道,宇宙是浩瀚無邊的,而科學家們一直都在努力想要更多,更深入地去探索、去了解宇宙。但是現在,我們對於宇宙的探索,大多還是在依靠天文望遠鏡。
  • 旅行者一號或為人類引來災禍?40年前人類的單純舉動或會令人類懊悔不已!
    我們常說世上沒有後悔藥,已經做過的事情沒辦法重來,相信大家都會有後悔的時候,科學家也一樣。不管是理論還是實踐,科學家想發現真理,都要經歷一個從錯誤到正確的過程。尤其是研究宇宙,20世紀以前,宇宙對我們來說是遙不可及的,我們只知道天上有星星,連星星是什麼形狀的都不確定。
  • 旅行者一號已經飛了40多年,還要飛多久才能飛出太陽引力範圍?
    旅行者一號是美國宇航局研製的一艘無人的空間探測器,在1977年9月5日發射,到現在依然可以正常運作,到現在為止,已經飛到了距離太陽211億公裡的地方,已經成為了人類歷史飛行最遠的探測器。2012年8月25日,旅行者一號脫離了太陽風的範圍,這個時候旅行者一號關閉大部分設備,為星際旅行保存電力,大概在2025年的時候,旅行者一號就會耗盡所有電力,不能發射信息,但是,它依然可以繼續飛行,只是作為一個失聯的人造天體,它之後的命運是繼續飛行,還是撞到其他天體上,還是被外星人截獲,這個不得而知。
  • 旅行者1號已經飛行40多年了,為何還能夠安然無恙?
    在旅行者1號飛行的過程中,勢必會穿越木星和火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以及海王星外側的柯伊伯帶,那裡分布著數量眾多的小行星和固體碎塊,為何它沒有撞上這些小行星或者被太陽系內巨大的行星引力所俘獲呢?首先我們看一下旅行者1號在沿途所經過的行星情況。它從地球發射之後到飛離太陽風影響範圍的這段歷程中,大質量行星包括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是其必須要邁過去的坎。
  • 旅行者一號幫助人類了解宇宙,可是它卻再也回不了家了
    ,然而在這漫天無際的飛行中,旅行者一號總有一天會脫離地球的束縛,獨自而又孤寂的在銀河系中飛翔!起初,旅行者一號的速度並不快,可是當它在設定好的軌道之上飛行的時候,行者一號可以藉助行星的軌道力量,來完成一次又一次的加速,又由於在宇宙中幾乎沒有阻力,可以使得旅行者一號在太空中以最快的速度飛翔,這就跟火箭騰空的道理是一樣的,不過旅行者一號所獲得的動能都要遠遠的快於火箭,如果美國宇航局能夠精準的設計好行星的軌道,那麼旅行者一號的速度只會越來越快,據悉,目前的旅行者一號的速度已經達到了
  • 柯伊伯帶為何會阻礙旅行者一號前進?
    它會是阻礙旅行者一號前進的屏障嗎?這種狀態隨著各大行星的形成而逐漸趨向穩定,這可能是大約40億年前的事情了。與此同時那些原本在太陽系內「晃蕩」的小天體大多被驅逐到太陽系邊緣,它們逐漸形成了今天的柯伊伯帶。
  • 在太空中已經遨遊了四十多年的旅行者一號距離地球有多遠?
    你有沒有想過在太空中遨遊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說實話目前我們還不知道,但是人類創造的旅行者一號知道,1977年,NASA發射的無人探測器旅行者1號在太陽系中已經自由飛行了43年,預計將在2025年耗盡電量,到那時可能就會完全失去與人類的聯繫。
  • 功率20瓦,飛行40餘年,旅行者1號的信息,如何傳回地球?
    為了探索地球之外的偌大宇宙,是否有外星文明存在,人類做了巨大的努力,我們不斷地將探測器送上太空,去探索太空的未知角落,其中最有名探測器便是是「旅行者一號。」旅行者一號在1977年由NASA航天局發射進入太陽系,如今已經在宇宙中飛行了四十多年。
  • 功率20瓦,飛行40餘年,旅行者1號的信息,是如何傳回地球的?
    為了探索地球之外的偌大宇宙,是否有外星文明存在,人類做了巨大的努力,我們不斷地將探測器送上太空,去探索太空的未知角落,其中最有名探測器便是是「旅行者一號。」旅行者一號在1977年由NASA航天局發射進入太陽系,如今已經在宇宙中飛行了四十多年。
  • 旅行者一號遲遲飛不出太陽系,是誰在限制人類?它們已現身!
    引言:旅行者一號為何遲遲不飛出太陽系?它在磨蹭什麼?科學家似發現太陽系邊緣的神秘力量,是誰在限制著旅行者一號?
  • 旅行者一號為人類引來災禍,我們能把它摧毀嗎
    我們常說世上沒有後悔藥,已經做過的事情沒辦法重來,相信大家都會有後悔的時候,科學家也一樣。不管是理論還是實踐,科學家想發現真理,都要經歷一個從錯誤到正確的過程。尤其是研究宇宙,20世紀以前,宇宙對我們來說是遙不可及的,我們只知道天上有星星,連星星是什麼形狀的都不確定。
  • 43年飛行223億公裡,「旅行者一號」使用了什麼作為動力?
    此時距離地球約223億公裡,和地球單程通訊需要20小時36分鐘,飛行速度約為55000公裡每小時。如果不算佔據天然優勢的帕克太陽探測器(24.7萬公裡每小時),那麼「旅行者一號」絕對是人類最快的飛行器,同時也是距離地球最遠的飛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