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速是我們人類目前已知的最快速度,任何有質量的物體都不可能達到光速。
而在天文學度量詞當中,我們又經常會聽到「光年」這個詞。「光年」和我們人類的「一年」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我們平時所說的「年」指的是時間的長短,而「光年」指的卻是長度單位,也就是光在真空環境下一年的傳播距離。
茫茫宇宙中,地球連一粒沙子都算不上。如果還是以我們常用的長度單位來計算的話,那將會是天文數字。因此,科學家便演算出新的計量單位,「光年」以用它來測算宇宙中星系與星系之間的距離。
我們知道,地球的赤道周長約為4萬千米,而光速可以達到30萬公裡每秒,因此它一秒可以繞地球飛行7.5圈,這是一個相當恐怖的概念,一光年的距離大約是94600億公裡。
1977年,美國曾發射了一艘無人太空探測器,[旅行者一號],它的飛行速度大約為17公裡每秒。如果客機可以達到這個速度,從北京到上海,也只需要一分鐘的時間而已。然而,它在太空中飛行了長達42年之久,也只不過才飛行了211億公裡,如果可以達到光速,這個距離只需要飛行7個小時。
舉個簡單的例子,飛機是目前人類出行速度最快的交通工具,以客機的飛行速度,飛行1光年需要122.33萬年之久。雖然光娘的距離已經讓我們感到吃驚,但是放在宇宙的尺度上來看的話,光年卻又顯得微不足道了。光速穿越太陽系大概需要8個小時的時間,而想要穿越銀河系就需要10萬年之久。我們在將距離提升到哈勃望遠鏡發現的可觀測宇宙之中,光穿梭一次則需要960億年,如果換成人類的速度,這個距離將不可計算。
講到這裡,不得不感慨人類的渺小,宇宙的浩瀚。放眼宇宙,銀河系可能也只是一粒塵埃而已。